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壳转速对腔内液体流动特性的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在伦 顾生富 +2 位作者 赵伟国 吕佩涛 曾继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旋壳转速对腔内液体流动特性的影响,以试验旋喷泵为研究对象,在高度验证叶轮与旋壳同步旋转试验与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叶轮转速相同、旋壳转速不同的5个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腔内液体流动特性的变化情... 为研究旋壳转速对腔内液体流动特性的影响,以试验旋喷泵为研究对象,在高度验证叶轮与旋壳同步旋转试验与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叶轮转速相同、旋壳转速不同的5个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腔内液体流动特性的变化情况,研究泵的性能.结果表明:旋壳转速增大,液体圆周速度和旋转系数均增大,圆周速度曲线沿径向逐渐形成同心圆,腔内液体做非刚性旋转.腔内液体径向压力梯度增大,压力低于624 kPa时,旋壳转速越高,压力越小;压力高于624 kPa时,旋壳转速越高,压力越大.集流管迎流区涡分布在进口附近,尾迹区涡集中在扩散段结尾处,整体呈增大趋势.旋壳转速增大,泵的扬程升高,但效率降低,通过改变集流管进口直径发现集流管并非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是由圆盘摩擦损失的增大导致的,圆盘摩擦损失随旋壳转速增加呈3次幂函数式增大,文中最优进口直径为1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泵 旋壳转速 流动特性 效率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离心泵非定常空化流场及空泡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东伟 刘在伦 曾继来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5,42,共9页
为了揭示空化条件下离心泵叶轮内不稳定流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离心泵叶轮内部空化流动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得到的外特性曲线吻合较好;空化初生区域位于叶片背面靠近进口边附... 为了揭示空化条件下离心泵叶轮内不稳定流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离心泵叶轮内部空化流动进行了定常与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得到的外特性曲线吻合较好;空化初生区域位于叶片背面靠近进口边附近,在空化发展过程中每个流道内部空泡含量并不相同;平衡孔处空化发生时间较迟,此处空泡生长独特并未发生扩散与转移;随着空化数的降低,空泡集中区域由后盖板附近向前盖板附近转移;空泡的发展对叶片背面压力的影响远大于工作面;叶轮各监测点压力脉动频谱具有典型的离散特征,压力脉动峰值出现在叶片通过频率fp及其高次谐波nfp处,压力脉动强度沿径向不断增强;随着空化数的减小空泡对压力脉动的影响逐渐加强。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过流部件和结构改善离心泵内部流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流场 空泡 压力脉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平衡孔偏移的离心泵空化性能改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东伟 刘在伦 赵伟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50,共9页
为了改善离心泵的空化性能,提出将平衡孔位置移至靠近叶片背面的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不同空化数下平衡孔偏移前后的模型空化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模型泵试验值相比,平衡孔... 为了改善离心泵的空化性能,提出将平衡孔位置移至靠近叶片背面的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不同空化数下平衡孔偏移前后的模型空化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模型泵试验值相比,平衡孔偏移后,扬程、效率均有所下降,扬程降低幅度在4%之内,效率降低幅度在5%以内;在1.2Qe、Qe及0.8Qe流量下,平衡孔偏移后临界空化数均有所降低。平衡孔偏移改变了叶片背面静压低压区的分布,降低了叶片背面低压区流速,同时降低了流道内湍动能,提高了离心泵的空化性能;平衡孔偏移可以有效减小流道内空泡体积分数,改善叶轮流道内的流动条件,减弱空泡对流道的堵塞程度;平衡孔偏移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轴向力,改善了离心泵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 平衡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离心泵平衡孔和背叶片对轴向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在伦 芦维强 +1 位作者 赵伟国 陈淘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4-840,共7页
为研究平衡孔和背叶片对低比转数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选用一台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只有平衡孔、只有背叶片及二者皆有、皆无4种方案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背叶片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大于平衡孔,且对泵能量... 为研究平衡孔和背叶片对低比转数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选用一台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只有平衡孔、只有背叶片及二者皆有、皆无4种方案进行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背叶片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大于平衡孔,且对泵能量损耗起主导作用.在额定工况下,前泵腔内液体压力沿径向具有“阶梯型”变化规律,后泵腔内液体压力近似线性增大,平衡腔内液体压力随流量变化几乎呈直线分布趋势;同一台试验泵中,平衡孔对前泵腔和平衡腔内液体压力影响更大,背叶片对后泵腔内液体压力降低效果更佳.叶轮加背叶片后所受扭矩明显增大,仅有平衡孔时扭矩稍有增加.全流量工况下平衡孔对轴向力的平衡能力优于背叶片;两者共同存在时,平衡轴向力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平衡孔 背叶片 轴向力 数值模拟 试验
下载PDF
离心泵泵腔轴向间隙对平衡腔压力和泄漏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在伦 周金鑫 陈小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2-1257,1263,共7页
针对不同泵腔轴向间隙对平衡腔和泄漏量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IS80-50-315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后泵腔间隙分别为1,4,8,12,16,20 mm的全流道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间隙下平衡腔液体压力的分布规律和泄漏量的变化情况,... 针对不同泵腔轴向间隙对平衡腔和泄漏量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IS80-50-315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后泵腔间隙分别为1,4,8,12,16,20 mm的全流道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间隙下平衡腔液体压力的分布规律和泄漏量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与泵腔阻力系数、密封环阻力系数和平衡孔阻力系数相关的速度系数与隙径比的关系曲线和泄漏量计算公式,可用于试验中对0. 006~0. 127的全流道速度系数进行预估和不同泵腔轴向间隙的泵腔流道液体泄漏量的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后泵腔轴向间隙增大,平衡孔进口处平面和闷盖壁面压力随之升高,这个变化在轴向间隙为4~16 mm时较为明显,而在泵腔间隙取最大值12 mm和最小值1 mm时压力改变较小;同一工况下的泵腔流道泄漏量随后泵腔间隙的增大而上升,而对于同一泵腔间隙,泵腔流道泄漏量在0. 8Qd时最大,1. 2Qd时最小,即泄漏量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轴向间隙 平衡腔压力 泄漏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集流管结构对旋喷泵外特性及尾流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祺 刘在伦 +2 位作者 李琪飞 权辉 曾继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8-375,共8页
针对集流管结构严重影响旋喷泵性能这一问题,本文以专用的旋喷泵开式试验台和5种安装不同结构集流管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流管结构对旋喷泵内、外特性影响。数值计算为避免各向同性涡粘假设,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 针对集流管结构严重影响旋喷泵性能这一问题,本文以专用的旋喷泵开式试验台和5种安装不同结构集流管的模型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流管结构对旋喷泵内、外特性影响。数值计算为避免各向同性涡粘假设,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试验泵集流管进口直径过小或者过大都会导致旋喷泵扬程与效率的下降。集流管外形对旋喷泵的扬程、效率影响明显,翼形集流管扬程、效率较高。旋喷泵尾流区相对半径r′<0.5与r′>1.0范围内受旋壳效应影响,高速层和低速层之间动量传递剧烈,不同结构集流管在同一位置坐标雷诺应力数值差异普遍在10-4量级。研究结果可为集流管结构设计及选型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泵 集流管 测压管 雷诺应力 试验 效率 数值计算 尾流
下载PDF
基于旋壳圆筒效应的旋喷泵内部压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祺 刘在伦 +3 位作者 权辉 李琪飞 郭广强 王小兵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134,共8页
旋喷泵内部压力提升是叶轮与旋壳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泵腔内部压力根据叶轮出口压力确定,忽略了旋壳的圆筒效应,导致泵腔压力计算不够准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旋壳圆筒效应建立旋喷泵内部压力数学模型,引入液体旋转系数,应用试验... 旋喷泵内部压力提升是叶轮与旋壳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直以来泵腔内部压力根据叶轮出口压力确定,忽略了旋壳的圆筒效应,导致泵腔压力计算不够准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旋壳圆筒效应建立旋喷泵内部压力数学模型,引入液体旋转系数,应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液体旋转系数进行了分析验证,并对液体旋转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建立旋喷泵内部压力数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内部压力分布,旋喷泵内部压力计算需考虑旋壳效应;试验泵液体旋转系数为0.75,在该系数下泵腔内部压力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以一复式叶轮旋喷泵为实例,验证了该旋喷泵内部压力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液体旋转系数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壁面粗糙度、转速、流量对液体旋转系数影响较小,试验范围内液体旋转系数介于0.736~0.764之间,波动较小,不超过3%,可以认为是定值。本研究结果可为旋喷泵内部压力理论计算及集流管安装高度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泵 内部压力 旋壳 圆筒效应 计算模型
下载PDF
旋壳差速效应对旋喷泵性能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祺 刘在伦 +3 位作者 王小兵 李琪飞 权辉 王东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9-575,共7页
以旋喷泵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旋壳与叶轮同步变转速性能试验以及旋壳与叶轮非同步差速数值研究.为避免各向同性涡黏假设,数值计算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变转速试... 以旋喷泵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旋壳与叶轮同步变转速性能试验以及旋壳与叶轮非同步差速数值研究.为避免各向同性涡黏假设,数值计算选择雷诺应力RSM linear pressure-strain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变转速试验中该泵的流量与扬程符合相似定律,最优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各转速下最优效率的最大偏差为3.1%,趋于常数.差速试验中旋壳转速升高引起径向液体压力梯度增大,导致旋壳内任意位置半径r大于叶轮出口半径r2区域的液体压力增加,而旋壳内任意位置半径小于叶轮出口半径区域液体的压力降低.受叶轮与旋壳差速扰动影响,集流管进口和尾涡区域湍流动能数值普遍较高,该区域能量损失大,涡的大小、形态、涡心位置随旋壳转速不断变化,主要分布在叶轮出口与流动中心区.与额定工况相比,旋壳转速的升高能够提高旋喷泵的扬程,但由内壁面带动液体快速旋转增加液体能量的方式会导致泵效率下降.旋壳转速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有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泵效率,该泵试验范围内最优旋壳与叶轮转速比为0.75,研究结果对今后旋喷泵差速运行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泵 集流管 差速试验 变转速 效率
下载PDF
叶轮背叶片对离心泵轴向力影响的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在伦 陈淘利 芦维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1018,共6页
为了研究叶轮背叶片对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背叶片的宽度和数目,共设计出13种叶轮背叶片方案,并经过试验测试获得背叶片宽度和数目对泵性能、泵腔内液体压力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 为了研究叶轮背叶片对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背叶片的宽度和数目,共设计出13种叶轮背叶片方案,并经过试验测试获得背叶片宽度和数目对泵性能、泵腔内液体压力及轴向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背叶片数目不变时,随着背叶片宽度的增大,试验泵的扬程和轴功率均增大,泵的效率逐渐降低;当背叶片宽度和数目增大到一定值时,轴向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将影响整机运行的稳定性.从平衡离心泵轴向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背叶片宽度t=3. 5 mm、数目Z=5为最佳方案,此时轴向力方向为正、变化幅度较小.对比分析3种背叶片数目下,背叶片端部和泵盖的间隙δ与轴向力系数cF关系曲线,得出间隙δ越小,背叶片平衡轴向力效果越显著.该研究成果为工程实践中背叶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背叶片 轴向力 试验
下载PDF
最佳工况下空间导叶进口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在伦 王三臻 +1 位作者 张静敏 王金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3-980,共8页
通过井用潜水泵最佳工况点的确定,获得最佳工况下空间导叶的特性方程,分析发现导叶进口几何参数(进口安放角和进口宽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验证导叶进口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选取200QJ50型2级井用潜水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 通过井用潜水泵最佳工况点的确定,获得最佳工况下空间导叶的特性方程,分析发现导叶进口几何参数(进口安放角和进口宽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验证导叶进口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选取200QJ50型2级井用潜水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导叶进口安放角和进口宽度的组合变化下,建立16组潜水泵模型,对井用潜水泵的性能变化规律及内部流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叶进口几何参数的选取符合最佳工况下空间导叶的特性方程时,可减小导叶引起的水力损失,提升泵的性能.将给定的进口宽度代入最佳工况下空间导叶的特性方程,求得的进口安放角与该进口宽度下对应模拟的最佳进口安放角相比,两者的差值在1°以内,说明利用最佳工况下导叶的特性方程来确定其进口几何参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空间导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用潜水泵 空间导叶 最佳工况 进口几何参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后密封环直径对离心泵轴向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在伦 徐航 +1 位作者 芦维强 陈淘利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了研究叶轮后密封环直径大小的变化对离心泵平衡腔液体压力和轴向力的影响,对泵进行了全流道三维建模和仿真模拟;经对比发现,离心泵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泵后密封环直径90~140 mm范围内泵扬程、效率和... 为了研究叶轮后密封环直径大小的变化对离心泵平衡腔液体压力和轴向力的影响,对泵进行了全流道三维建模和仿真模拟;经对比发现,离心泵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泵后密封环直径90~140 mm范围内泵扬程、效率和轴功率进行预测,研究泵设计工况下,后密封环直径对平衡腔内液体压力沿轴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轴向力的影响,并绘制出扬程系数与轴向力系数的量纲一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同一流量工况下,增大后密封环直径时,泵扬程降低,效率降低,轴功率提高,且后密封环直径越大,其对泵性能的影响越显著;同一后密封环直径下,平衡腔内液体压力沿轴向基本保持不变,压力由泵轴至密封环出口处沿径向增大;轴向力系数曲线是非线性曲线,当比面积K减小时,轴向力系数逐渐增大,当K=0.25时,轴向力几乎为零,此时泵的轴向力平衡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后密封环 平衡腔压力 轴向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衡孔直径对离心泵叶轮进口流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在伦 杨凯越 +1 位作者 芦维强 苏丹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73-978,共6页
为研究平衡孔直径对离心泵叶轮进口流态的影响,在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上,用平衡孔直径d分别为0,4,6,8,10 mm的同一个叶轮,对离心泵的扬程、效率和轴功率进行预测,研究泵在设计工况、不同平衡孔直径时叶轮进口处速度矢量和压力... 为研究平衡孔直径对离心泵叶轮进口流态的影响,在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上,用平衡孔直径d分别为0,4,6,8,10 mm的同一个叶轮,对离心泵的扬程、效率和轴功率进行预测,研究泵在设计工况、不同平衡孔直径时叶轮进口处速度矢量和压力的分布情况,并监测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加大叶轮平衡孔直径,泵的扬程与效率下降、轴功率提高,且在小流量工况下泵扬程变化更为明显;随着平衡孔直径的增大,平衡孔内液体流速减小,对叶轮进口流体的冲击作用逐渐减弱,叶轮进口处压力变得更加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泵的抗汽蚀性能;随着平衡孔直径的增大,叶轮进口主流区的压力脉动幅值减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压力脉动幅值的变化,改善了其不稳定特性;平衡孔直径增大时,叶轮进口区平均静压变化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平衡孔直径 叶轮进口流态 数值模拟 压力脉动
下载PDF
湍流发生器径比对剪切室内流体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在伦 王虎 +1 位作者 芦维强 苏丹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5-1151,共7页
为了了解湍流发生器径比对剪切室内流体黏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湍流发生器设计方法,设计出5种不同径比的湍流发生器方案.在径比为0.5,0.6,0.7,0.8,0.9时,以浓度为12.5%的卫生纸浆作为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引入黏度均值和黏度标准差的概... 为了了解湍流发生器径比对剪切室内流体黏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湍流发生器设计方法,设计出5种不同径比的湍流发生器方案.在径比为0.5,0.6,0.7,0.8,0.9时,以浓度为12.5%的卫生纸浆作为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引入黏度均值和黏度标准差的概念,对剪切室内黏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径比由0.5增加至0.9的过程中,剪切室内流体黏度的整体值逐渐降低,且径比为0.7时,剪切室内质点黏度分布最均匀.在剪切室内取不同轴向截面后发现,随着径比系数增大,剪切室进口出现明显的高低黏度流体分离现象,出口处流体黏度逐渐减小.同一截面内流体黏度在半径方向呈规律性变化,且在湍流发生器叶顶部位存在黏度极小值,径比增大过程中,其值逐渐减小,并沿半径增大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发生器 中浓纸浆 径比 Heschel-Bulkley流体模型 黏度
下载PDF
翼型表面仿生特殊构型对空化抑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燕燕 赵伟国 +3 位作者 韩向东 范鹏军 刘在伦 胡建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9,共10页
为探究翼型表面仿生特殊构型对空化抑制的影响,本文采用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并结合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常规与表面含仿生特殊构型的NACA0015翼型的非定常空化绕流进行数值仿真,确定仿生特殊构型的影响且揭示相应的机理。... 为探究翼型表面仿生特殊构型对空化抑制的影响,本文采用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并结合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常规与表面含仿生特殊构型的NACA0015翼型的非定常空化绕流进行数值仿真,确定仿生特殊构型的影响且揭示相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表面含仿生特殊构型的翼型,相同频率下的升阻力幅值明显小于常规翼型下的且幅值整体波动较弱,同时平均升阻比增大;与常规翼型下的相比,空泡周期性演化发展过程变弱且空泡体积也减小;表面含仿生特殊构型翼型下的空化柔度在正负值间变化的程度较常规翼型下的弱,空化柔度小于0所对应的时间显著减少仿生特殊构型显著抑制空化。低压区与涡旋分布范围均小于常规翼型下的,湍动能分布范围减小且强度减弱,在其综合影响下实现抑制空化的目的,流场因而变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A0015翼型 空化 仿生特殊构型 机理
下载PDF
不同操作工况对PEMFC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雷彻 安周建 +1 位作者 刘在伦 张彬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1126,共6页
从燃料电池化学反应本质出发,建立一维两相的热-电化学模型,探究不同操作工况对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温度升高导致离子电导率增大,降低欧姆损失,从而使得最大电流密度(MCD)和最大功率密度(MPD)增大;气体湿度增加使得MCD和MPD变... 从燃料电池化学反应本质出发,建立一维两相的热-电化学模型,探究不同操作工况对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温度升高导致离子电导率增大,降低欧姆损失,从而使得最大电流密度(MCD)和最大功率密度(MPD)增大;气体湿度增加使得MCD和MPD变化幅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因此电池在运行时气体不需要完全加湿;MCD和MPD随气体工作压力增大而呈增加趋势,但受电池材料制约不能无限增加气体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气液两相 热质传递
下载PDF
离心泵平衡腔泄漏量和压力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继来 刘在伦 +1 位作者 邵安灿 权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于后密封环和平衡孔泄漏量相等原理,推导出了平衡腔泄漏量和压力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后密封环间隙和平衡孔直径时的后密封环进口压力、平衡腔压力、平衡腔泄漏量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发现:增大后密封环间隙对后泵腔有降压作用,而对平衡... 基于后密封环和平衡孔泄漏量相等原理,推导出了平衡腔泄漏量和压力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后密封环间隙和平衡孔直径时的后密封环进口压力、平衡腔压力、平衡腔泄漏量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发现:增大后密封环间隙对后泵腔有降压作用,而对平衡腔有增压作用;增大平衡孔直径,后泵腔压力和平衡腔压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当密封环间隙较小时后泵腔压降效果不明显.计算得到了后密封环流量系数和平衡孔流量系数与比面积的试验曲线,后密封环流量系数随比面积增大而增大,而平衡孔流量系数随比面积增大而减小.给出了流量系数比与比面积的试验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后密封环间隙和平衡孔直径对平衡腔压力的耦合调节作用,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轴向力 泄漏量 后密封环 平衡孔 流量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补偿切割法的离心泵轴向力控制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继来 刘在伦 +2 位作者 吴新瑞 赵伟国 张森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解决切割叶轮后盖板平衡轴向力的方法会导致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平衡轴向力的方法。采用在同一个叶轮上切割叶轮后盖板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的研究方案,开展了泵性能、叶顶间隙压力、前后... 为解决切割叶轮后盖板平衡轴向力的方法会导致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平衡轴向力的方法。采用在同一个叶轮上切割叶轮后盖板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的研究方案,开展了泵性能、叶顶间隙压力、前后泵腔及平衡腔液体压力的系统测量。试验研究表明:以原型叶轮在设计流量下的扬程、效率和轴向力为基准,相对切割率为3.81%、7.62%、11.43%时,泵的扬程分别下降了3.52%、6.41%、9.93%,效率分别下降了2.97%、4.59%、6.18%,轴向力分别降低了8.02%、20.57%、22.3%;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后,泵的扬程最大降幅仅为4.18%,效率最大降幅仅为2.7%,轴向力最大降幅达到了83.1%;相对于切割叶轮后盖板而言,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可以使前泵腔压力升高而后泵腔压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轴向力 叶轮盖板 切割 补偿
原文传递
基于核主泵性能预测的数值模拟精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晓东 王秀勇 +2 位作者 刘在伦 张潇飞 黎义斌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为提高核主泵在全工况点的数值模拟精度,研究了数值模拟过程中近壁面网格尺度、湍流模型、流动状态3种因素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定常状态下,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法在近壁面网格尺度(y+)为50左右时具有较... 为提高核主泵在全工况点的数值模拟精度,研究了数值模拟过程中近壁面网格尺度、湍流模型、流动状态3种因素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定常状态下,重整化群(RNG)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法在近壁面网格尺度(y+)为50左右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并且其计算精度高于RNG k-ε增强壁面函数法、低雷诺数k-ε和剪切应力传输(SST)k-ω这3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精度,但上述不同网格尺度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均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采用非定常计算时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定常计算,能够反映出扬程曲线在关死点附近的驼峰现象,效率的计算精度也有一定改善,更适合于对核主泵进行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网格尺度 湍流模型 流动状态 预测精度
原文传递
TiO_(2)-supported Single-atom Catalysts:Synthesis,Structure,and Application
19
作者 liu zailun SUN Like +3 位作者 ZHANG Qitao TENG Zhenyuan SUN Hongli SU Chenli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23-1138,共16页
In recent years,single-atom catalysts(SACs)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atalysis.However,their stability is considerably challenging.As a result,fine-tuning the interaction of metal single atoms(SA)with dif... In recent years,single-atom catalysts(SACs)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atalysis.However,their stability is considerably challenging.As a result,fine-tuning the interaction of metal single atoms(SA)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upports 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ir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ies.Owing to its non-toxicity,cost-effectiveness,high abundance,and excellent stability,as well as presence of rich,tunable,and reliable anchor sites for metal SA,TiO_(2)has been extensively explored as a superior support for SACs.In this review,recent advances of TiO_(2)-supported SACs(M1/TiO_(2))are discussed,and synthetic strategies,structure elucidation,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First,the recently developed synthetic strategies for M1/TiO_(2)arehighlighted and summarized,identifying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precise fabrication of M1/TiO_(2).Subsequently,key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M1/TiO_(2)are discussed.Next,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M1/TiO_(2)are highlighted,viz.photocatalysis,electrocatalysis,and thermocatalysis.In addition,the mechanism via geometric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states of metal centers facilitate catalytic reactions is outlined.Finally,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M1/TiO_(2)in catalysis are discussed,which may inspi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1/TiO_(2)for multifunctional catalyt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 TiO_(2)support Synthetic strategy Characterization Catalytic appl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