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静电产生及控制
1
作者 宋伊梦 张云龙 +3 位作者 刘正家 苏锋 郭亚民 张永海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气相法聚乙烯装置运行中,静电造成的反应器内结片是导致反应器停车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树脂颗粒性质、流化床操作参数、系统内杂质水平、原辅材料输送带电等影响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围绕降低流化床主体电荷量的途径,结合理论和实际... 气相法聚乙烯装置运行中,静电造成的反应器内结片是导致反应器停车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树脂颗粒性质、流化床操作参数、系统内杂质水平、原辅材料输送带电等影响静电产生的主要因素,围绕降低流化床主体电荷量的途径,结合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提出反应器器壁沉积光滑涂层、开车期间彻底置换反应器并进行床层预处理、进入冷凝态运行、控制系统内杂质水平、控制反应器运行参数稳定、外加介质抑制静电等控制手段,减少了静电造成的反应器内结片、结块,有利于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 反应器静电 结片
下载PDF
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与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文琦 张亮 +2 位作者 朱琳 刘正佳 李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1992-2017年黄土高原乡村多功能指数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划分乡村地域多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2-2017年,研究区乡村地...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1992-2017年黄土高原乡村多功能指数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划分乡村地域多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2-2017年,研究区乡村地域多功能指数呈增强态势,空间差异明显;②乡村多功能演化速度逐渐加快,2005-2017年乡村多功能指数平均增长值达到1992-2005年乡村多功能指数平均增长值的2.5倍;③将研究区划分为强综合型、弱综合型、单项功能主导型和双项功能叠加型等4大类10亚类,并对各功能类型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④强综合型应加强乡村多功能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弱综合型应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势功能;单项功能主导型应强化优势功能,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双项功能叠加型应建立双项功能协同机制,实现功能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乡村振兴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迟文峰 白文科 +2 位作者 刘正佳 党晓宏 匡文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土壤风蚀是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重要指标。应用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模数,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风蚀模数呈先升后降趋势,... 土壤风蚀是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重要指标。应用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模数,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风蚀模数呈先升后降趋势,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下降速率为0.87 t?hm^(-2)?a^(-1);(2)2000年以来,研究区87.85%的区域土壤风蚀模数呈下降态势,中度以上土壤风蚀发生面积减少4.73×104 km^2,西部区域土壤风蚀得到有效抑制,土壤风蚀模数从86.92 t?hm^(-2)?a^(-1)下降至59.46 t?hm^(-2)?a^(-1),中部土壤风蚀量明显减少,土壤风蚀模数降低了14.68 t?hm^(-2)?a^(-1),东部空间变化不明显;(3)极端天气沙尘暴发生次数减少和年平均风速降低与土壤风蚀下降显著相关(P<0.001),退耕还林灌草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降低土壤风蚀模数,提高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具有关键作用。研究成果对促进地区荒漠化防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RWEQ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影响因素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特征变化及其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温存 刘正佳 +3 位作者 王坤 邹时林 钟会民 陈芳鑫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1-437,共17页
北方农牧交错区地处半湿润/半干旱生态脆弱过渡带,干旱是影响该区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究干旱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深刻理解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响应特征及优化区域碳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水分... 北方农牧交错区地处半湿润/半干旱生态脆弱过渡带,干旱是影响该区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究干旱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深刻理解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响应特征及优化区域碳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水分限制区不同干旱特征对GPP影响,本研究以北方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3,1900—2020年)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1982—2018年)等数据,首先采用小波分析明确SPEI3与GPP强相关周期,在此基础上利用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进而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特征与GPP的变化趋势,最后厘定了不同干旱特征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2—2018年北方农牧交错区SPEI3与GPP在半年周期和年周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滞后效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年际分析能够减弱滞后效应对SPEI3与GPP相关性的影响;(2)19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干旱烈度随着干旱历时和烈度峰值的增加而加剧,干旱特征高值区往往具有更强的增加趋势;(3)1982—2018年北方农牧交错区GPP总体呈现增加趋势,GPP高值区表现出更强的增加趋势;(4)不同干旱特征对GPP变化的影响不同,贡献率绝对值表现为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烈度峰值;整体来看,干旱特征共同解释了GPP变化面积的18.1%,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显著抑制GPP增加;(5)不同的土地利用上植被GPP变化对干旱特征响应不同,乔木和灌木GPP下降主要来自干旱历时的负贡献,草地和耕地GPP下降则由干旱烈度的负贡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小波分析 干旱特征 游程理论 趋势分析 偏相关分析 相对贡献率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陕西省水源涵养量估算及预测
5
作者 周苹苹 罗艺 +10 位作者 宋小燕 吴浩 王刚 单卫华 张可 刘正佳 张诗梅 李文嘉 李思豪 宋松柏 孙文义 《水土保持学报》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目的]为估算陕西省水源涵养量。[方法]通过耦合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计算陕西省2000—2020年水源涵养量,并预测未来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水源涵养量。[结果]陕西省2000—2020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32.25 mm,空间分布特征为水源涵养量... [目的]为估算陕西省水源涵养量。[方法]通过耦合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计算陕西省2000—2020年水源涵养量,并预测未来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水源涵养量。[结果]陕西省2000—2020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32.25 mm,空间分布特征为水源涵养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从植被类型来看,林地是陕西省水源涵养量的主体,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99.55×10^(8)m^(3);从行政区来看,安康市水源涵养量最大(308.96 mm)。2030年陕西省水源涵养总量为285.16×10^(8)m^(3),相比2020年降低8.68×10^(8)m^(3)。[结论]陕西省未来2020—2030年水源涵养量呈略微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陕西省
下载PDF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思考及建议 被引量:83
6
作者 王介勇 戴纯 +1 位作者 刘正佳 李裕瑞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73-1281,共9页
2020年我国按计划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文章梳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重大战略的基本逻辑,分析了脱贫攻坚成果仍存在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巩固脱贫攻坚... 2020年我国按计划消除绝对贫困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成为未来扶贫开发的核心任务。文章梳理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重大战略的基本逻辑,分析了脱贫攻坚成果仍存在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思路和重点内容。建议继续坚持"精准化"方略、树立消除绝对贫困的底线思维,通过推进扶贫工作制度化建设、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等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乡村文明建设等有机衔接,形成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6
7
作者 姜凯斯 刘正佳 +2 位作者 李裕瑞 王永生 王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5-1315,共11页
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 深入开展乡村地域土地利用变化和聚落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于探究乡村地域系统优化、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延安市碾庄流域为例,基于ENVI和GIS等软件技术,结合Landsat卫星影像、马尔科夫链模型和实地调查,从土地利用转移与交换变化、建筑用地空间转移、社会响应等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对区域乡村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在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作用下,碾庄流域生态覆被发生明显改观,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坡耕地及稀疏生态用地转化为林地,其中,林地面积占比由32.34%(2009年)增加至50.88%(2018年);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延安新城'边缘效应'的影响下,碾庄建设用地呈现向流域的东南和西南方向拓展的趋势,10 a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75%;③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正在朝着生态化和集约化的方向转型发展。研究结果有望为深入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和优化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乡村地域系统发展 碾庄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Sentinel-2波段/产品的图像云检测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明 刘正佳 陈元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7-1177,共11页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精细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云噪声的存在给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云噪声检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影像解译与分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QA60产品被广泛推荐为S...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精细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云噪声的存在给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云噪声检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影像解译与分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QA60产品被广泛推荐为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常规云检测产品,然而,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基于QA60产品的云检测通常会出现明显的云噪声漏检测现象。为探索提高Sentinel-2卫星影像云噪声检测效果的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结合Sentinel-2卫星影像2A级(L2A)数据的2个云相关波段(B1和B9)以及4个产品(QA60、AOT、MSK_CLDPRB和SCL产品),设计相应分割算法,并以典型区为案例,从影像波段特性、云微物理学等角度分析了相关波段/产品云检测结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差异,并借助定量化指标对云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在云检测算法方面,B1和B9波段采用的动态阈值分割算法稳健性较好,检测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拟合其波段特性,并合理地表征相应波段的云噪声;②从云检测空间分布看,AOT产品效果较差,B9波段和QA60产品云检测可靠性较低,B1、SCL、MSK_CLDPRB 3个波段/产品的云检测潜力较强;③从评价结果看,B1波段的云检测效果最佳,对云噪声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云相关波段/产品,查准率、查全率、准确率和F1分数均大于0.90,稳健性最好。本文验证了气溶胶(B1)波段对云检测的精确性、稳健性和敏感程度,有望为进一步优化常规云检测算法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 Google Earth Engine 气溶胶波段 云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自发地理信息的“一带一路”区域陆路交通状况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寇培颖 牛铮 +1 位作者 刘正佳 李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4-1082,共9页
路网密度的研究是实施"一带一路"愿景之互联互通倡议的基础工作。"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多极化、信息化的趋势,牵连着蓬勃发展的亚太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带动中间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 路网密度的研究是实施"一带一路"愿景之互联互通倡议的基础工作。"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多极化、信息化的趋势,牵连着蓬勃发展的亚太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带动中间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自发地理信息数据——Open Street Map(OSM)道路网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一带一路"陆路经济带辐射区域亚欧大陆的路网络密度和通行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了六大经济走廊节点城市的公路可达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陆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均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中亚、西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地区成为道路水平落后带,限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整合与贸易畅通,建议在建设新跨国公路铁路同时,对原有老旧道路进行加宽加固等升级改造;全区域道路等级级配不合理;节点城市可达性具有明显的分异状况,六大经济走廊中83%的区域可达性在10 h以内。研究产出亚欧大陆1 km分辨率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数据集,发现了"一带一路"陆路经济带道路水平的薄弱区域,为"一带一路"陆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一步的道路网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陆路交通 自发地理信息数据 路网密度 城市可达性
原文传递
趋势项优化混合时序模型的建筑物沉降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正佳 廖孟光 +1 位作者 黄志豪 郑敦勇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针对传统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确定性趋势序列的长期预测效果不佳,且无法直观刻画数据的波动规律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趋势项优化的混合时序模型方法。结合北京某高层建筑物施工实例,首先通过迭代运算得到最优趋势项混合... 针对传统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确定性趋势序列的长期预测效果不佳,且无法直观刻画数据的波动规律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趋势项优化的混合时序模型方法。结合北京某高层建筑物施工实例,首先通过迭代运算得到最优趋势项混合模型,然后分别以ARIMA模型、线性趋势项混合模型以及趋势项优化混合模型对50期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对未来5期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趋势项优化模型长期预测精度较高,能更好地解释数据的波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沉降 ARIMA 时间序列 混合模型 预测
原文传递
Intra-annual variability albedo associated with China of satellite observed surface typical land cover types in 被引量:2
11
作者 liu zhengjia SHAO Quanqin +1 位作者 TAO Jian CHI Wen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35-44,共10页
Surface albedo is a primary causative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surface energy exchange.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diurnal variation of surface albedo at a regional scal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 Surface albedo is a primary causative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surface energy exchange. Numerous studies have examined diurnal variation of surface albedo at a regional scal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 intra-annu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albedo in concurrence with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In this study, we amalgamated surface albedo product data (MCD43) from 2001 to 2008, land-use data (in 2000 and 2008) and land cover data (in 2000);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surface albedo variation pertaining to diverse land cover typ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absence of ground snow were undertake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ra-annual surface albedo values exhibit flat Gaussian or triangular distributions depending upon land cover types. During snow-free periods, satellite observed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the non-growing season was lower than that associated with the growing season. Satellite observed surface albedo during the presence of ground snow period was 2-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during snow-free periods. Surface albedo reference values in typical land cover types have been calculated; notably, grassland, cropland and built-up l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urface albedo reference values than barren while ground snow was present. Irrespective of land cover types, the lowest surface albedo reference val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forested areas. Proposed reference values may prove extremely useful in diverse research areas, including ecological modeling,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ing and radiation energy balanc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nnual pattern analysis surface albcdo MODIS land cover land-use snow co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