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掺杂Cu2O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宗斌 余晓皎 +4 位作者 张健 余中 刘广钧 赵宁宁 姚秉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8-1622,共5页
以乙酸铜和乙酸锰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水热法制备了Mn掺杂Cu2O微粒,并对其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以次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2O呈八面体形貌,具有(111)晶面择优取向,Mn掺杂C... 以乙酸铜和乙酸锰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水热法制备了Mn掺杂Cu2O微粒,并对其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以次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2O呈八面体形貌,具有(111)晶面择优取向,Mn掺杂Cu2O形貌呈凹陷八面体,与纯Cu2O相比,Mn掺杂Cu2O微粒的粒径减小,比表面增大,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强度和禁带宽度均增大,光电流增强,表面电阻显著降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次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掺杂 水热法 光催化剂
下载PDF
基于DSP的便携式应力检测仪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宗斌 车华军 刘宗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41,共4页
为了实现铁磁性材料的应力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巴克豪森(MBN)的便携式应力检测装置。该装置是以DSP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采用巴克豪森效应检测原理,通过分析巴克豪森噪声产生的原理,建立巴克豪森噪声与铁磁性材料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分... 为了实现铁磁性材料的应力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巴克豪森(MBN)的便携式应力检测装置。该装置是以DSP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采用巴克豪森效应检测原理,通过分析巴克豪森噪声产生的原理,建立巴克豪森噪声与铁磁性材料应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噪声信号来计算得到铁磁性材料的应力值。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巴克豪森信号随着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通过压力标定机对系统进行标定后,将系统测得应力值与标准应力进行对比,得出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5%,系统具有无损检测铁磁性检测应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性材料 便携式 巴克豪森 DSP
下载PDF
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宗彬 李正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8期57-59,89,共4页
目的:探究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某院关节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疑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164膝。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MRI检查的灵敏度... 目的:探究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某院关节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疑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164膝。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2种方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MRI检查在副韧带、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及外侧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2种方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一致性亦均较高(Kappa>0.95)。结论:MRI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较高,且具有无创伤性,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Kappa指数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下载PDF
渤海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技术研究——以辽中凹陷W油田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华 刘宗宾 +2 位作者 杨志成 刘喜林 祝晓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205-209,共5页
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一直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难点,亟待深入开展研究。以渤海古近系W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针对总体储量探明程度低、分布较零散、评价难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压力资料分析、成熟区类比分析及相邻断... 走滑断裂控制下的古近系复杂断块油藏潜力识别一直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难点,亟待深入开展研究。以渤海古近系W油田东块沙河街组为例,针对总体储量探明程度低、分布较零散、评价难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压力资料分析、成熟区类比分析及相邻断块油柱高度类比分析方法,开展了古近系走滑断裂系统控制下复杂断块油藏潜力分析及判别挖潜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模式创新及实践,在W油田相继成功评价落实了2个成熟区潜力层位和3个相邻潜力断块,升级和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600×104m^3,其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为渤海类似复杂断块油田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渤海 复杂断块油藏 沙河街组 潜力判别
下载PDF
多层构造油藏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对储量参数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颜冠山 刘宗宾 +2 位作者 宋洪亮 韩雪芳 王欣然 《地质与资源》 CAS 2020年第4期342-350,共9页
为满足油田中后期精细开发及后续调整挖潜的需要,亟需进行更精细的储量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对于多层构造油藏,纵向细分主要根据油层组内隔夹层分布特征、小层物性特征,细分到以小层或者分布特征和物性相近且纵... 为满足油田中后期精细开发及后续调整挖潜的需要,亟需进行更精细的储量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对于多层构造油藏,纵向细分主要根据油层组内隔夹层分布特征、小层物性特征,细分到以小层或者分布特征和物性相近且纵向上连续分布的小层组合为计算单元.根据纵向细分计算单元前后储量参数选值的理论推导,结合储层的沉积展布特征,认为含油面积范围内无储层尖灭时,仅平面油层厚度差异较大的油藏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含油面积范围内储层尖灭时,正常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各参数一般都变小;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油藏一般平均有效厚度变小,平均有效孔隙度和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大.这一结论可以有效指导储量评估过程中纵向细分计算单元方案划分,为同类油田的精细储量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构造油藏 储量计算 储量参数 计算单元 容积法
下载PDF
渤海油田中深层扇三角洲储层研究新方法--以金县油田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志成 liu zong-bin LI Hong-ying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4期8-13,105,共7页
扇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深层储层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对沉积储层刻画难度大,海上油田受困于作业成本限制,难以通过密井网实现储层精细研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物源定量模拟实验以及原油色... 扇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深层储层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对沉积储层刻画难度大,海上油田受困于作业成本限制,难以通过密井网实现储层精细研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物源定量模拟实验以及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综合研究明确了储层展布规律和连通关系,并确立了对于中深层扇三角洲储层研究的新方法。首先针对3种不同地层倾角、不同物源类型的供给模式进行模拟,结合重矿物资料、成熟系数以及井资料确立了2种物源发育模式,即同源同支和同源不同支。结合原油色谱指纹、岩心、录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沉积模式的约束下进一步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确立了储层发育特征。综合储层精细表征、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储层连通关系,同一河道范围内储层连通性好,不同河道之间连通关系为弱连通或不连通。地质建模过程中综合重矿物、成熟系数以及砂岩展布特征分析的结果,将物源方向细化为为87~131度,对应为主变程这一变量;在此基础上的相控地质建模更能反映储层发育特征,为全区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且基于该地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度高,产液结构调整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研究思路有助于提高地质建模的准确度,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模拟 原油指纹色谱 沉积模式 地质建模
下载PDF
A Review of Robotic Force/Position Control
7
作者 liu zong-bin liu Xiang-f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3年第1期58-64,共7页
This paper reviews robotic position and force control techniques. The existing fundamental forc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explicit/implicit control, stiffness control, impedance/admit- ... This paper reviews robotic position and force control techniques. The existing fundamental forc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explicit/implicit control, stiffness control, impedance/admit- tance control, and hybrid position/force control. This work is intended to give a basic guid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obotic control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ition control force control explicit control implicit control FEEDBAC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