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序列时空演化特征
1
作者 宫悦 龙锋 +5 位作者 赵敏 杨鹏 王宇玺 梁明剑 乔慧珍 王宇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91,共19页
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M_(S)6.0震群序列发生在松岗断裂与龙日坝断裂交会处,呈震群型活动特征。本文以四川地震台网目录为基础,对马尔康地震序列的参数特征开展研究,取该序列三次M_(S)5.0地震之后各一个小时,作为Ⅰ,Ⅱ,Ⅲ共计三个阶段,进... 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M_(S)6.0震群序列发生在松岗断裂与龙日坝断裂交会处,呈震群型活动特征。本文以四川地震台网目录为基础,对马尔康地震序列的参数特征开展研究,取该序列三次M_(S)5.0地震之后各一个小时,作为Ⅰ,Ⅱ,Ⅲ共计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较大地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的余震较多,为增大研究所需的地震样本量,首先采用模板匹配法进行微小地震识别,以补充完备目录,并利用识别的地震目录及台网目录分别计算马尔康M_(S)6.0地震序列的b值、p值等参数。计算结果显示,相比于第Ⅱ和Ⅲ阶段,第Ⅰ阶段具有显著的低b值(0.59),随着时间的推移,序列b值逐渐上升,后两个阶段分别为0.84和0.86。第Ⅰ阶段低b值的结果反映了此阶段孕震区应力水平较高。另外,第Ⅰ阶段序列的p值为0.76,明显低于后两个阶段的1.81和1.64,反映出第Ⅰ阶段序列频次衰减速度较慢,应力释放不充分,而后两个阶段刚好相反,表明不同阶段序列的时间演化特征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认为,M_(S)5.8地震是M_(S)6.0地震的前震。序列西支与东支的参数计算结果呈现不一样的特征,可能与M_(S)5.8前震序列发生在西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 M_(S)6.0 震群 松岗断裂 序列参数 前震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
2
作者 祁玉萍 孟令媛 +5 位作者 龙锋 宿君 孔令喆 肖本夫 路茜 冉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触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下载PDF
2019—2022年广西鸭圆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
作者 熊陈勇 曾素先 +11 位作者 刘惠心 赵康 施开创 施喻文 谢守玉 韦显凯 龙凤 冯淑萍 屈素洁 王露霞 林昌华 尹彦文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3-381,共9页
【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 【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使用RDP4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DuCV重组事件,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DuCV Cap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DuCV阳性率为22.5%,基因组大小为1988~1996 bp。广西DuCV毒株全基因组、Rep和Cap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1.9%~99.6%、83.1%~99.9%和52.8%~99.9%。基因重组分析显示,DuCV-GX13-2019和DuCV-GX14-2020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共有7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与DuCV-1相比,DuCV-2在第3、12、15、23、31、42、56和64位氨基酸处完全变异。广西毒株为DuCV-1和DuCV-2基因型,DuCV-1为主要优势毒株,且DuCV-1b亚型流行最为广泛。【结论】广西地区DuCV发病较严重,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突变率高,DuCV多种亚型均有流行。研究结果为广西地区Du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圆环病毒(DuCV) 遗传进化 相似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4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龙凤 李雨 李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3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3例ADR报告中0... 目的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3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3例ADR报告中0~17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其中一般ADR 261例,严重ADR 85例,新的ADR 67例。ADR发生率前3位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物(37.29%),妇产科用药(25.67%),抗肿瘤药(15.25%);发生率前3位药品品种为注射用阿奇霉素(10.41%)、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8.47%)、注射用头孢曲松钠(7.7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大多发生在120 min以后。结论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用药ADR科普教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监测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共生对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5
作者 户萌菲 龙凤 +3 位作者 陈胜 宋瑶瑶 陈水红 王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 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而碱胁迫使植物体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加速植物衰老和死亡。为探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抗氧化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试验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为材料,设置0、25、50、100、150、200 mmol/L混合碱(Na_(2)CO_(3)+NaHCO_(3))胁迫处理,研究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叶片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胁迫下,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系统均受内生真菌影响,E+布顿大麦中的POD和GR活性低于E-布顿大麦,而CAT、SOD和A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高于E-布顿大麦;低浓度碱胁迫下,E+布顿大麦叶片的GPX活性高于E-布顿大麦,但当碱浓度大于100 mmol/L时,则表现为E-高于E+。说明碱胁迫下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布顿大麦的抗氧化性,改变ASA-GSH循环,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布顿大麦抗逆新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布顿大麦 碱胁迫 抗氧化酶 ASA-GSH循环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研究发展脉络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文献计量分析
6
作者 施溱峰 龙凤 +2 位作者 葛察忠 段显明 彭浩帆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通过对生态环境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政策的变化轨迹,对未来生态环境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将中国知网中1978年-2022年间1181篇以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为... 通过对生态环境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政策的变化轨迹,对未来生态环境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将中国知网中1978年-2022年间1181篇以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为主题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研究机构及时间线知识图谱来探究研究主题、关注的热点以及整体的研究趋势,识别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相关环境政策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热点分析 展望
下载PDF
多组学综合分析白木通自花授粉后幼果脱落机制
7
作者 李贤航 龙凤 +2 位作者 熊毅 陈松树 刘红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目的】通过多组学综合分析白木通幼果在自花授粉后的脱落机制,为白木通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授粉技术对白木通栽培种BMTGKAN1进行自花授粉和栽培种间授粉,授粉后第13和18 d取样,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分析授粉后花粉管... 【目的】通过多组学综合分析白木通幼果在自花授粉后的脱落机制,为白木通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授粉技术对白木通栽培种BMTGKAN1进行自花授粉和栽培种间授粉,授粉后第13和18 d取样,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分析授粉后花粉管的萌发情况,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授粉后胚珠发育情况,统计不同授粉处理的幼果留存率,并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授粉后幼果脱落机制。【结果】自花授粉和栽培种授粉的花粉在BMTGKAN1雌蕊内萌发生长情况相似,但在受精过程中,栽培种间授粉胚珠在授粉后6 h发生核融合,自花授粉组的胚珠面积较小,未发生核融合,授粉后18 d栽培种间授粉的胚珠发育出胚乳和胚,而自花授粉胚珠未发育出胚乳和胚,出现内外珠被分离,且此时幼果留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即自花授粉后第18 d幼果留存率仅为5.92%,栽培种间授粉后第18 d幼果留存率高达86.24%。在转录和代谢水平上,栽培种间授粉与自花授粉相比,授粉后第13 d和第18 d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为444和3646条,差异代谢物(DEMs)分别为427和412个。在相同授粉方式的比较中,自花授粉后第13 d与第18 d相比,有3305个DEGs和457个DEMs,栽培种间授粉第13 d与第18 d相比,有1123个DEGs和420个DEM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在各对比组DEGs和DEMs联合分析中,至少在一个对比组中被富集到的KEGG信号通路共有162条,其中有48条在各对比组中均被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极有可能参与调控白木通自花授粉后的幼果脱落。【结论】BMTGKAN1属于晚期自交不亲和植物,其自花授粉后13~18 d大量脱落幼果,受其体内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调控,在种植实践中选择2个及以上花期相近的白木通栽培品种隔行交叉种植以提高坐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自花授粉 幼果脱落 转录组 代谢组
下载PDF
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2023
8
作者 郝春旭 璩爱玉 +4 位作者 龙凤 程翠云 李晓亮 董战峰 葛察忠 《中国环境管理》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系统评估2023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进展,总体认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宏观经...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系统评估2023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进展,总体认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宏观经济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需要更加强调环境经济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制度化建设,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实施统筹谋划、综合调控、集成应用,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政策 年度进展 评估 2023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9
作者 黄美芝 何奇松 +12 位作者 冯淑萍 龙凤 尹彦文 莫胜兰 胡丽萍 黄胜斌 韩银华 周庆安 蓝惠华 韦海娜 魏园园 甘雨 施开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3.5.1)软件对获得的24株PCV2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并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PCV2广西株基因组大小均为1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广西株与参考株PCV1~PCV4的相似性在44.7%~99.7%,与PCV3亲缘性最低;广西株为PCV2b和PCV2d型,PCV2d流行最为广泛;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显示,部分广西株存在重组事件;与疫苗株AY686764-PCV2b和HM641752-PCV2b相比,PCV2广西株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共有21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PCV2广西流行毒株以PCV2d型为主,部分毒株具有重组现象,部分位点发生独特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全基因组 相似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被引量:7
10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0 位作者 梁明剑 赵敏 张会平 周荣军 李勇 刘欢 吴朋 王思维 李俊 吴微微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3-1384,共2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示该区域发震断层呈NE向拉张分量为主或NE向纯拉张的变形模式,主震西侧可能存在一系列走向SSE(NNW)的正断型微破裂(~2 km),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节面倾向表明高海拔的贡嘎山山体在震间及同震过程中或存在垮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
11
作者 龙凤 饶玮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2期23-24,29,共3页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是指在电力物联网中,通过信任网关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使用DES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并通过远传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针对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DES... 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数据远传加密是指在电力物联网中,通过信任网关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使用DES算法进行数据加密,并通过远传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针对电力物联网信任网关的数据传输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DES算法的电力物联网关信任网关数据加密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在明文数据中加入了可变化的冗余码,既可以提高数据远传加密的可靠性,又可以将每个数据块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密文,可防止数据被篡改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算法 电力物联网 数据传输 网关 加密
下载PDF
青川断裂及邻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微微 梁明剑 +2 位作者 龙锋 苏金蓉 陈学芬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203,共16页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 近年来,青川断裂及邻区多次发生4.0级以上地震,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现今地震活动性,结合现场地震地质调查和无人机摄影方法测绘构造地貌,揭示青川断裂的构造变形信息;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5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区32次M_(W)≥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讨论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使用ω^(2)模型拟合震源谱方法获得研究区十年尺度的应力降动态演化,分析3次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调整过程;通过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探讨研究区深部孕震背景;最后综合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结果分析青川断裂及邻区的现今活动性。结果表明:①地震地质调查和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均反映青川断裂的运动性质为走滑兼挤压。②2008年汶川8.0级和2013年芦山7.0级强震前、后,研究区的应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升高-回落的调整过程。③体波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表现以龙门山断裂带为分界线的空间分布特征。④青川断裂具有潜在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能力,但目前该断裂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正处于强震序列衰减阶段,M 4.0以上地震活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高应力降地震事件明显减少,区域整体应力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断裂及邻区 汶川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降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提升黔南州品牌强农实效对策探究
13
作者 余湖波 龙风 张仁贵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近年来,黔南州农业产业、农业品牌及品牌主体数量、品牌价值均显著提升。文章阐述了黔南州品牌强农现状,分析了其农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农业专业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保护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 近年来,黔南州农业产业、农业品牌及品牌主体数量、品牌价值均显著提升。文章阐述了黔南州品牌强农现状,分析了其农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农业专业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保护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州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品牌强农 对策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通路探讨蒲公英多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燕 龙凤 +4 位作者 赵玉 侯茜 叶海琳 周旋 李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135-1143,共9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蒲公英多糖(dandelion polysaccharide,DP)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讨DP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用DP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 本研究通过观察蒲公英多糖(dandelion polysaccharide,DP)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讨DP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用DP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P(0、100、200、400、800μg/m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P对乳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DP对乳腺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P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该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P组(100、200、400、8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而对MCF-10A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p-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PI3K、Akt及GSK-3β总蛋白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DP组(200、400μg/mL)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DP能够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 蒲公英多糖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致伟 龙锋 +6 位作者 石富强 路茜 杨宜海 杨星 王迪 祁玉萍 杨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5-4110,共16页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关系,进而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危险性,本文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以来余震区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基于库仑应力讨论两次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1°、40°和105°;节面Ⅱ的参数为22°、52°和78°,矩心深度14 km,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呈现一组与龙门山断裂带性质接近的节面.反演给出的P轴方位角为120°,倾角为6°,反映了此次地震主要受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背景构造应力场一致.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北西侧的一条倾向南东的反冲断层上,据此可判断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定发震与接收断层,计算获得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此次M_(S)6.1地震所在断层的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值可达1.5 MPa,说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M_(S)≥7.0地震卫星红外辐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铁宝 杨星 +2 位作者 路茜 龙锋 管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6-1507,共12页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近18年)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红外亮温均值时间序列低频信息,分析了汶川8.0级、芦山7.0级、九寨沟7.0级以及玛多7.4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低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次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变化具有以下共性特征:(1)大地震前,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整体辐射值处于增强阶段,地震后,辐射值转为减弱阶段.这与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应力加载升温、卸载降温过程类似;(2)在4次大地震前的辐射增强阶段,辐射值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超2倍标准差辐射增强异常,这对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7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这些共性特征有助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跟踪判断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7级以上大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玛多地震 卫星红外辐射 巴颜喀拉块体 MODIS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17
作者 覃珊 曾红梅 +15 位作者 谭思 蔡浪英 杜佩珊 马燕 王泽芬 杨华 苟琼芳 寇琼 邓群 龙凤 张薇 王婷 郭琳 唐雄 聂敏 孙顺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5期211-214,共4页
目的了解都江堰市37家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现状,为区域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0月通过问卷、走访、现场调研等形式收集都江堰市区域内3... 目的了解都江堰市37家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现状,为区域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0月通过问卷、走访、现场调研等形式收集都江堰市区域内37家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能力现状进行评估。结果都江堰市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均衡,相较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应对能力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明确区域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心的地位,建立多部门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应急能力 现状 评估
下载PDF
对标行业一流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体系
18
作者 李嘉 唐建国 +7 位作者 段绍书 吴常根 张洪 任晓宁 龙凤 李志超 李慧 张荻 《化工管理》 2023年第S01期13-19,共7页
生产企业内部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涵盖仓储、科研、生产及营销各环节,而数字化、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HSE)贯穿于链条始终。2021年,为推动管理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卓越运营,公司依据“企业价值四要素”,将搭建“性价比最优... 生产企业内部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涵盖仓储、科研、生产及营销各环节,而数字化、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HSE)贯穿于链条始终。2021年,为推动管理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卓越运营,公司依据“企业价值四要素”,将搭建“性价比最优、成本最低、安全、准时、经济”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提升到了战略高度,遵循对标管理八步法,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项目团队,选取万华化学等行业一流企业为标杆,充分借鉴标杆经验,剖析根因并运用速赢、LSS(精益六西格玛)及TPM(全面生产维护)等工具实施改善,实现收益共2.8亿元,助力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101%,在环保安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市场升级转型、安全及营销数字化等方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供应链管理 对标管理八步法 行业一流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及鸭圆环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守玉 刘惠心 +11 位作者 熊陈勇 郑敏 施开创 韦显凯 冯淑萍 龙凤 梁凤 吕思明 屈素洁 陆文俊 尹彦文 李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建立鉴别检测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及鸭圆环病毒(DuCV)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GPV、MDPV NS基因与DuCV Re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一体系中同时鉴别检测GPV、MDPV及DuCV的TaqMan荧光... 为建立鉴别检测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及鸭圆环病毒(DuCV)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GPV、MDPV NS基因与DuCV Re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一体系中同时鉴别检测GPV、MDPV及DuC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GPV、MDPV、DuCV及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等主要水禽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GPV、MDPV及DuCV,与其他主要水禽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检测等体积混合后的GPV、MDPV及DuCV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7.5×10^(1)拷贝/μL,普通单一PCR对上述3种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检测限均为7.5×10^(3)拷贝/μL,表明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普通PCR;该方法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MDPV和G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uCV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96份临床发病鸭的组织样品,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8份阳性样品,其中GPV检出率为18.75%(18/96),MDPV检出率为4.17%(4/96),DuCV检出率为37.50%(36/96),GPV与DuCV混合感染率为8.33%(8/96),阴性样品38份。与GPV和MDPV双重荧光定量PCR及DuCV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一致,三者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GPV、MDPV及DuCV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鉴别检测该3种病原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敏感、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病毒 鸭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临床应用
下载PDF
2016-2021年广西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遗传进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凤 谢守玉 +8 位作者 崔鹏飞 施开创 韦显凯 冯淑萍 屈素洁 陆文俊 李剑锋 尹彦文 邓国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47-1958,共12页
【目的】研究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动态,以期掌握其地域流行新特点,为及时优化调整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6-2021年广西各地的家禽喉头、泄殖腔及环境拭子样品3600份,接种... 【目的】研究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动态,以期掌握其地域流行新特点,为及时优化调整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6-2021年广西各地的家禽喉头、泄殖腔及环境拭子样品3600份,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分离病毒,并结合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鉴定AIV亚型,根据毒株检测年限和来源地选取部分H9亚型AIV核酸阳性样品进行HA、NA基因扩增、测序及进化动态分析。【结果】共获得46株H9亚型AIV广西毒株的HA、NA基因序列,其中HA基因全长1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4株NA基因全长1410 bp,编码469个氨基酸,42株缺失3个氨基酸,编码466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越南及国内多个省份的毒株与本研究获得的广西毒株HA、NA基因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7.62%~99.88%和93.13%~99.79%,宿主源也不尽相同,表现遗传多样性特征。广西毒株之间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0%~99.1%和94.6%~99.1%,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9%~98.2%和86.1%~98.2%,表明HA基因较NA基因更为保守;与同期的参考毒株相似性高于早期,表明毒株存在持续进化。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毒株的HA、NA基因属于当前优势流行的G57基因型分支,与疫苗株遗传关系较远。进化速率估算结果显示,HA、NA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3.99×10^(-3)和4.59×10^(-3)替换/位点/年,最近共同祖先估算时间(tMRCA)分别为66.77和58.24年,表明HA基因比NA基因进化缓慢。重组分析结果显示,从鸡、鸭及环境中各分离到的毒株HA基因存在重组现象,主要亲本和次要亲本毒株均为人源的A/Beijing/1/2017株和禽源的A/quail/Hainan/250/2012株。【结论】当前H9亚型AIV广西流行毒株HA、NA基因与越南及国内省份的毒株相似性较高,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进化趋势以G57为优势基因型,与人源流感毒株发生基因重组,为新型流感产生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遗传变异 进化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