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青山造山型金-铅矿床成矿机制:矿石和黄铁矿组成约束
1
作者 张志超 龙灵利 +5 位作者 杨立强 王玉往 祝新友 童海奎 李顺庭 马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2-1732,共21页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黄铁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金赋存状态,揭示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为此,选取ZK2103和ZK3701钻孔中不同深度空间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别进行成矿元素全岩测试和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工作。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未见Ce异常,说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且不含海水。矿石相对富集Au、Ag、Cu、Pb、Zn、As、Co、Bi、Sb、W、Ni、Sr、Cd、V元素,而Sn、Mo、Cr元素含量则相对偏低。矿石和围岩中黄铁矿的S/Fe值小于2.0,表现出亏S和富Fe的特征;黄铁矿的Au/Ag值均大于0.5,Co-Ni图解结果指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金主要以纳米粒子形式赋存,少量以固溶体形式存在。金在流体中以Au(HS)-2的形式运移,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Au(HS)-2的稳定性,致使金的沉淀。高硫的成矿流体可以运移部分的铜、铅、锌。在金沉淀后,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致使铅开始沉淀。但由于该流体运移铅、锌的能力有限,青山金铅矿床铅矿体的规模较小。硫-铅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区域上金龙沟矿区和青龙沟矿区围岩中铅锌含量较低,所以未形成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特征 成矿机制 造山型矿床 青山金铅矿床 柴达木北缘
下载PDF
东天山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西恒 张静 +4 位作者 邓小华 龙灵利 陈磊 阴元军 张志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16,共24页
东天山铜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土屋、延东大型铜矿,三岔口、玉海中型铜矿,赤湖、福兴、灵龙、玉带和四顶黑山等小型铜矿床。其中的斑岩铜矿带主要沿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近东西向展布,其成岩作用集中于志留纪和石炭纪,... 东天山铜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土屋、延东大型铜矿,三岔口、玉海中型铜矿,赤湖、福兴、灵龙、玉带和四顶黑山等小型铜矿床。其中的斑岩铜矿带主要沿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近东西向展布,其成岩作用集中于志留纪和石炭纪,而成矿峰期为石炭纪。东天山斑岩铜矿带赋矿围岩包括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黑云母-磁铁矿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钾化相对较弱。成矿岩体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Sr/Y比值,显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和埃达克质特征。成矿流体早阶段发育大量含子晶的高盐度包裹体,为H2O-NaCl±CO_(2)体系,氢氧硫同位素显示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锶钕铪同位素表明成矿岩体具有新生地壳和亏损地幔混合来源。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古天山洋的多期次俯冲造山,因而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的特征。石炭纪钙碱性岩浆岩是下一步找矿的主要目标,后期构造叠加可能导致富矿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东天山 古生代 成矿规律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东天山古弧盆体系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17
3
作者 龙灵利 王京彬 +5 位作者 王玉往 邓小华 毛启贵 孙燕 孙志远 张忠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61-3188,共28页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古亚洲洋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发育了东天山古生代弧盆体系。基于前人对东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大量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本文重点论述了以卡拉塔格... 东天山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古亚洲洋的形成、演化和消亡,发育了东天山古生代弧盆体系。基于前人对东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大量研究,针对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本文重点论述了以卡拉塔格矿集区为代表的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研究新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本文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划分为大南湖-头苏泉成矿带和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又将前者划分为卡拉塔格成矿亚带和小热泉子-土屋成矿亚带;总结出其成矿具有VMS成矿系统与斑岩成矿系统共存、多种矿化类型叠加的特征;区域共发育两次大规模成矿事件,且均与大规模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有关,进而构建了东天山古弧盆体系区域成矿模式;并指出东天山古生代弧-盆多方向、多期次的转换是导致该体系内VMS-斑岩型矿床共存、叠加成矿发育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弧盆体系 构造演化 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东天山寨北山铜矿区钠质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志远 龙灵利 +3 位作者 王玉往 罗照华 赵路通 解洪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3-962,共20页
寨北山矿区海相火山岩为一套富钠的玄武安山玢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MgO(0.51%~5.93%,平均2.54%)、FeO(0.54%~6.39%,平均2.84%)和钛(TiO_2=0.09%~1.10%,平均0.58%),富铝(Al_2O_3=12.23%~17.75%,平均... 寨北山矿区海相火山岩为一套富钠的玄武安山玢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MgO(0.51%~5.93%,平均2.54%)、FeO(0.54%~6.39%,平均2.84%)和钛(TiO_2=0.09%~1.10%,平均0.58%),富铝(Al_2O_3=12.23%~17.75%,平均15.20%,A/CNK=0.79~1.42,平均1.11)以及富钠(Na_2O/K_2O平均为7.30)、富水的特征。火山岩中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少量更长石。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REE/HREE)N=3.68~9.00),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如Th、U、Rb)、轻稀土的富集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相对亏损的特征。获得矿区雅满苏组钠质玄武安山玢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37.6±3.3) Ma,为早石炭世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钠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俯冲带近大陆方向的岛弧构造环境,是早石炭世洋壳俯冲熔融产生的岩浆在海底喷发过程中与海水相互反应后,经低变质相作用产生的。成矿元素在钠长石化过程中可能被淋滤出来进入含矿热液,后期在适当的温压等条件下沉淀形成本区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寨北山铜矿 雅满苏组 钠质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富钠火山岩年代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志远 龙灵利 +3 位作者 王玉往 罗照华 邓小华 赵路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13-3232,共20页
本文通过对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内石炭系火山岩研究,认为其为富钠火山岩系(细碧角斑岩系)。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富钠火山岩中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少量更长石,并识别出两种类型钠长石(早期的Ab1和晚期的Ab2)的存在。Ab2不仅在形... 本文通过对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内石炭系火山岩研究,认为其为富钠火山岩系(细碧角斑岩系)。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富钠火山岩中斜长石主要为钠长石,少量更长石,并识别出两种类型钠长石(早期的Ab1和晚期的Ab2)的存在。Ab2不仅在形态和结构上与Ab1相异,而且在元素含量变化上也相异:从Ab1到Ab2,表现出Al2O3和CaO降低、Na2O升高、An值降低和Ab值升高的趋势。上石炭统土古土布拉克组(C2tgt)富钠火山岩中斜长石亦为钠长石和少量更长石,但总体上土古土布拉克组火山岩中斜长石较雅满苏组火山岩中斜长石具更低的Na2O含量和更高的An值。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显示,Ab2相对于Ab1具有较大微量元素变化范围、较高的Al、Sr、Ca、Ba、Y、Rb和较低的LREE/HREE、δEu,而且Ab2含有更高的有利成矿元素(Fe、Co、Ni、Cu、V、Zn),表明在Ab2形成过程中,更多富钠流体、更多成矿元素参与其中,这和Ab2常与磁铁矿等金属矿物共生的显微特征相一致,揭示了Ab2可能和带内的蚀变交代及矿化有关。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康古尔南地区土古土布拉克组富钠安山岩年龄为313. 9±5. 8Ma,表明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在晚石炭世亦发育富钠火山岩。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内海相富钠火山岩与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耦合关系,指示找矿勘查中应重视富钠火山岩,开阔了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钠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矿物学和矿物化学 东天山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乌司他丁对冻融人类卵巢组织异种移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惠东 龙玲莉 +2 位作者 麦庆云 赵雯 李宇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4-1089,共6页
背景: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可直接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多种炎症递质的产生,维持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还可抑制大量亢进的酶的活性,发挥了对移植器官的保护作... 背景: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可直接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多种炎症递质的产生,维持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还可抑制大量亢进的酶的活性,发挥了对移植器官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乌司他丁在改善冻融人类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方面的效果。方法:收集6名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年龄(31.8±5.7)岁妇女的卵巢组织,慢速程序化冻融后每一份卵巢组织随机分成4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谷胱甘肽组)、乌司他丁组、谷胱甘肽+乌司他丁组、空白对照组,卵巢组织培养箱中平衡15 min后移植在雄性NOD-SCID小鼠背部皮下,移植后4组小鼠分别连续5 d给药还原型谷胱甘肽、乌司他丁、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乌司他丁、生理盐水。移植后第1,3,7,14,28,56和85天回收移植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酶消化分离荧光染色法观察卵泡组织学形态、各阶段卵泡比例及卵泡的存活率。结果与结论:(1)解冻后的卵巢组织中以始基卵泡为主(79.5±14.3)%。新鲜卵巢组织切片的卵泡存活率为97.6%,解冻后卵巢组织的卵泡存活率为(84.4±5.7)%;(2)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乌司他丁组及谷胱甘肽+乌司他丁组卵泡存活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22),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第3天卵泡存活率达到低值(P <0.05),移植1周后有所上升;(3)用药各组在各时间点分离卵泡后的平均卵泡存活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4),与组织学切片部分比较,分离卵泡的存活率明显更高;(4)结果说明,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乌司他丁可以改善人类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早期的卵泡存活率,联合用药暂未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组织 冷冻保存 异种移植 还原型谷胱甘肽 乌司他丁 组织构建 卵巢 低温保存 谷胱甘肽 移植:组织工程
下载PDF
面向动态负载的集群容器部署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尹飞 龙玲莉 +3 位作者 孔峥 邵涵 李鑫 钱柱中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1-1588,共8页
针对集群负载动态变化引发容器频繁迁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预留的容器部署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单容器资源需求动态变化描述机制,用于刻画单容器的资源需求情况;其次,基于单容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了多容器资... 针对集群负载动态变化引发容器频繁迁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预留的容器部署方法。首先,设计了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单容器资源需求动态变化描述机制,用于刻画单容器的资源需求情况;其次,基于单容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了多容器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以刻画容器资源需求态势;随后,基于多容器马尔可夫链提出了面向动态负载的容器部署与资源预留算法;最后,基于容器资源需求特征的分析对所提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基于国产软硬件环境构建了仿真实验环境,仿真结果表明,在资源冲突率方面,所提方法的性能接近最优的峰值配置策略RP,但所需宿主机数量、容器动态迁移次数明显比其更少;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所提方法的宿主机使用数量略多于最优的谷值配置策略RV,但动态迁移次数更少,资源冲突率更低;相较于峰谷配置策略RVP,所提方法在综合性能方面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 容器 动态负载 整合与迁移 马尔可夫链
下载PDF
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示踪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路通 王京彬 +6 位作者 王玉往 刘文华 丁汝褔 李浩 龙灵利 石煜 孙志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8-1096,共19页
索尔库都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矿区发育早、晚两期矽卡岩并分别伴有成矿作用。两期矽卡岩在产出特征、矿物组合及成矿过程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其中与早期矽卡岩有关的成矿金属元素为Fe-Cu-Mo组合,与晚期矽卡岩有关的... 索尔库都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北缘,矿区发育早、晚两期矽卡岩并分别伴有成矿作用。两期矽卡岩在产出特征、矿物组合及成矿过程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其中与早期矽卡岩有关的成矿金属元素为Fe-Cu-Mo组合,与晚期矽卡岩有关的成矿金属元素为Cu-Mo-Zn组合。本文对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的矽卡岩单矿物、安山质围岩、矿石及与成矿有关的脉岩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矽卡岩成矿过程与安山质围岩关系密切,成矿环境经历了由进化变质阶段的弱还原-弱氧化条件→氧化物阶段的弱还原环境→退化变质早阶段氧化环境→退化变质中晚阶段弱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过程,铁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围岩;晚期矽卡岩成矿过程中成矿环境经历了由进化变质阶段的氧化环境→退化变质阶段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石英-硫化物阶段的弱还原-还原环境→石英-方解石阶段还原环境的变化过程。虽然在具体的成矿过程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在早、晚两期矽卡岩各自的主成矿阶段均经历了由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为大量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导致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矽卡岩 氧化还原环境 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 准噶尔
下载PDF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顺庭 龙灵利 王宁 《矿产勘查》 2021年第4期802-813,共12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成因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2)矿体呈上部陡倾、下部平缓的脉状分布,垂向延伸远大于水平延伸;(3)不同矿化类型在同一部位叠加出现;(4)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呈...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成因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2)矿体呈上部陡倾、下部平缓的脉状分布,垂向延伸远大于水平延伸;(3)不同矿化类型在同一部位叠加出现;(4)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呈多源性。区域深大断裂和大规模韧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田的展布,次级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床的产出,韧性剪切带是这类型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具较高金背景值的古老绿岩带和韧性剪切带中的岩浆作用,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的有利条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金的活化迁移是伴随着韧性剪切作用进行的。成矿流体的闪蒸作用和沸腾作用是金卸载和富集的重要机制。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此外,本文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有效勘查手段进行了归纳,并展望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研究进展 勘查手段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我国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影响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 杨敏萍 +3 位作者 吕忠容 赵琳 龙凌丽 江智霞 《全科护理》 2019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国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影响...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我国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国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定量评价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共4 49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的效应值及95%CI为:空腹血糖0.83(0.51~1.14),血清总蛋白:-8.39(-14.40~-2.39),手术持续时间:97.73(92.45~103.01),年龄3.37(1.83~4.91),体质指数:1.64(0.81~2.48),术中出血量:23.02(19.74~26.30),吸烟史:2.83(1.23~6.49),Braden评分:-0.72(-5.68~4.24)和糖尿病史:2.96(1.60~5.47)两项影响因素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有意义,而在随机效应模型中无意义。[结论]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是术中获得性压疮的重要影响因素,血清总蛋白、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空腹血糖也是发生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因素,而Barden评分和糖尿病史是否为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获得性压疮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兆君 赵琳 +1 位作者 龙凌丽 吴练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9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必要性。方法:收治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室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护...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必要性。方法:收治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室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必要性
下载PDF
卡拉塔格矿集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及其成矿类型研究
12
作者 张忠义 龙灵利 +2 位作者 杨国龙 贺昕宇 王宏伟 《矿产勘查》 2022年第12期1769-1774,共6页
为了给找矿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和支撑,本文在最新的1∶5万面上资料基础上,对卡拉塔格矿集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及其成矿类型开展研究。依据早古生代火山岩石组合及火山时空活动特征分为4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为一套裂隙式喷发... 为了给找矿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和支撑,本文在最新的1∶5万面上资料基础上,对卡拉塔格矿集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旋回及其成矿类型开展研究。依据早古生代火山岩石组合及火山时空活动特征分为4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为一套裂隙式喷发为主的玄武质—安山玄武质岩石组合,主要发育于南部,产有红海VMS型铜锌矿床;第二亚旋回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的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组合,中部活动最强烈,产有红石热液石英脉状铜矿床;第三亚旋回为裂隙式火山喷发为主的玄武质—安山玄武质夹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组合,主要发育于北部,产有红石北VMS型铜金矿床;第四亚旋回为高位侵出或中心式喷发产出的流纹质岩石组合,产有红山浅成低温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旋回 成矿类型 早古生代 卡拉塔格 矿集区
下载PDF
青海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新雨 祝新友 +6 位作者 李加多 王玉往 龙灵利 李顺庭 吴锦荣 程细音 蒋斌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79-2290,共12页
锰质黑柱石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一种常见的脉石矿物,其与铅锌矿体关系密切。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黑柱石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主要产于3种矿物组合:黑柱石+石... 锰质黑柱石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一种常见的脉石矿物,其与铅锌矿体关系密切。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黑柱石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主要产于3种矿物组合:黑柱石+石榴子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锰钙(铁)辉石+方铅矿+磁铁矿组合;黑柱石+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其他硫化物)组合,并形成自内向外石榴子石-磁铁矿—黑柱石—锰钙辉石的矽卡岩分带。上述3种组合分别对应矿床的3个蚀变矿化阶段:进变质阶段(阶段I),石榴子石被交代分解,形成黑柱石;退变质阶段(阶段Ⅱ),锰钙(铁)辉石分解形成黑柱石;石英硫化物阶段(阶段Ⅲ),黑柱石进一步分解,形成磁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电子探针结果,牛苦头矿床黑柱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0.94-0.98(Fe1.22-1.92Mn0.10-0.75Mg0.01-0.03)■(Fe0.83-0.93Al0.01-0.07)■[Si2.00-2.07O7]O(OH);LA-ICP-MS原位分析显示,牛苦头矿区黑柱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矿区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锰钙(铁)辉石近乎一致。综合研究认为,矿区黑柱石为进变质阶段的石榴子石和辉石蚀变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的矽卡岩分带反映了矽卡岩被逐渐交代的过程,并伴随了成矿流体从主矽卡岩阶段的"还原(Fe2+、Mn2+)"环境向退变质阶段偏氧化(先是Fe2+-Mn2++Fe3+,后是Fe3+)环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锰质黑柱石 LA-ICP-MS原位微区 铅锌矿 牛苦头 祁漫塔格
下载PDF
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流纹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谷子成 龙灵利 +6 位作者 王玉往 祝新友 李顺庭 王新雨 童海奎 马财 代岩 《矿产勘查》 2021年第4期919-933,共15页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研究发现矿区深部流纹斑岩中存在斑岩型Cu矿化,且获得该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3.2±1.7 Ma,形成于晚二叠世。赋矿流纹斑岩SiO_(2)...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研究发现矿区深部流纹斑岩中存在斑岩型Cu矿化,且获得该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3.2±1.7 Ma,形成于晚二叠世。赋矿流纹斑岩SiO_(2)含量为75.56%~76.01%,Na_(2)O+K_(2)O含量为4.09%~7.68%,K_(2)O/Na_(2)O为0.92~11.78,A/CNK为1.05~2.41,属高硅、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该流纹斑岩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ΣREE)为245×10^(-6)~26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7.76~9.96),并表现出Eu负异常(δEu=0.03~0.38)。综合分析认为那更康切尔沟矿区可能存在多期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叠加成矿,该认识对本矿区乃至区域上寻找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尤其是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那更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热液脉型矿床 斑岩型矿床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of China:Examples from the Heiyingshan and Laohutai Plutons 被引量:19
15
作者 long lingli GAO Jun +5 位作者 WANG Jingbin QIAN Qing XIONG Xianming WANG Yuwang WANG Lijuan GAO Li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5-424,共10页
The Heiyingshan granite and the Laohutai granite plutons exposed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resemble A-type granites geochemicall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oth are ferron calc-alkalic peraluminous or ferron alkali-cal... The Heiyingshan granite and the Laohutai granite plutons exposed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resemble A-type granites geochemicall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oth are ferron calc-alkalic peraluminous or ferron alkali-calcic peraluminou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SiO2 (〉70%), high alkali contents (Na20 + K20 = 7.14%-8.56%; K20〉N20; A/CNK = 0.99-1.20), and pronounced negative anomales in Eu, Ba, St, P and Ti. A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285±4 Ma was obtained for the Heiyingshan hornblende biotite granite intrusion. The geochemical and age dating data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these granite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ost-collisional crustal extension of the Southwe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 in agreement with the published data for the granites in the South Tians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Southwest Tianshan granite GEOCHEMISTRY SHRIMP zircon U-Pb age
下载PDF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Permian Mafic Complex in North Xinjiang:Post-collisional Stage or Mantle Plume Result? 被引量:6
16
作者 WANG Yuwang WANG Jingbin +1 位作者 WANG Lijuan long lingl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88-795,共8页
There are four deposit types related to a Permian mafic complex in northern Xinjiang, i.e., copper-nickel sulfide deposit,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 magnetite (-cobalt) deposit and Cu-Ni- VTiFe composite depo... There are four deposit types related to a Permian mafic complex in northern Xinjiang, i.e., copper-nickel sulfide deposit,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 magnetite (-cobalt) deposit and Cu-Ni- VTiFe composite deposit. Th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spanning tectonic units with close and consecutive metallogenic ages. A transitional deposit type can occur among the end-member deposits. Trace elements of host rocks show that they can derive from similar source area. Hence, they constitute a particular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a mafic-ultramafic complex that is also a symbol series of the post-collisional stage of the Central Asia Metallogenic Province (CAMP). The metallogenic ages of the series are between 260 Ma and 300 Ma throughout the Permian. Unlike mineralization from a mantle plume, the metallogenic period of this series spans at least 40 Ma. Compared with related deposits of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 the North Xinjiang series has a similar ore-forming element assemblage but has preferably developed Cu-Ni sulfide deposits rather than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s. In concomitance with this series, North Xinjiang area has developed a set of syntectonic Au-Cu-Mo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a fels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which might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mantle plume activity. From early to late, i.e., the sequence of copper-nickel sulfide to magnetite (-cobalt) to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 the host rock series evolves from mafic-ultramafic and tholeiite series to mafic and alkalic series, the ~REE content tends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 REE fractionation, and some of the trace elements (particularly LIL) also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above evolutionary regularity possibly reflects a course where the magma source deepens and thermal interface moves down, energy gradually exhausts, and neo-continental crust forming in the postcollision stage tends to stabil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ogenic series mafic complex mantle-derived magma POST-COLLISION PERMIAN North Xinjiang China
下载PDF
一种结合模糊聚类和协同训练的轴承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杰雄 龙玲莉 +2 位作者 豆龙龙 陈佐 孔峥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第6期87-90,共4页
轴承故障的识别方法有很多,结合多种分类器进行建模也逐渐普遍,但如何平衡各分类器之间的关系以及训练时无标记样本所隐藏的空间有序性信息利用度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结合模糊聚类和协同训练的轴承故障识别方法。首... 轴承故障的识别方法有很多,结合多种分类器进行建模也逐渐普遍,但如何平衡各分类器之间的关系以及训练时无标记样本所隐藏的空间有序性信息利用度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结合模糊聚类和协同训练的轴承故障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样本聚类选择无标记样本,然后再用加权K最近邻算法对多个分类器分类不一致的无标记样本重新分类进行协同训练。最后对比已标记样本分别为10%、30%、50%时不同分类器的训练结果来阐述本研究方法的分类偏向性,仿真实验数据样本选用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库中的6205-2RS轴承故障数据,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提出的结合模糊聚类和协同训练的轴承故障识别方法可以提高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学习 机器学习 故障诊断 协同训练 模糊聚类 轴承故障 识别方法
下载PDF
Petrogenesis and Metallogenesis of the Niumaoquan Gabbroic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Fe-Ti Oxide Ores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NW China 被引量:3
18
作者 SHI Yu WANG Yuwang +6 位作者 WANG Jingbin XIE Hongjing MAO Qigui ZHAO Lutong long lingli LI Dedong ZHOU Guoc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62-1878,共17页
The Niumaoquan layered gabbroic intrusion i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 Xinjiang, China, and hosts a Fe-Ti oxide deposit in its evolved gabbroic phase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Niumaoquan layered gabbroic intrusion i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in North Xinjiang, China, and hosts a Fe-Ti oxide deposit in its evolved gabbroic phase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zircon U-Pb age, Sr-Nd-Hf isotopes, plagioclase chemistry, and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f the Niumaoquan layered gabbroic intrusion. Zircon grains separated from an anorthosite sample analyzed by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yielded a concordia age of 314.7±0.74 Ma, indicating that the Niumaoquan ore-bearing gabbroic intrusion was emplaced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olivine gabbro texture and plagioclase chemistry suggest that plagioclase was an early crystallized silicate phase that crystallized prior to olivin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lagioclase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Niumaoquan gabbroic intrusion and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northosite layers, causing metallogenic elements to become enriched in the residual melt. The Niumaoquan gabbroic intru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nrichment of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depletion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positive zircon εHf(t) values(+2.1 to +12.2), positive εNd(t) values(+3.3 to +5.2), and low initial ^(87)Sr/^(86)Sr ratios(0.7039 to 0.7047), suggesting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was produc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metasomatiz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depleted asthenospheric melts at an early post-collision stage. The Fe-Ti oxide mineralization of the Niumaoquan intrusion benefited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depleted asthenospheric melts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abundant plagioclase and magnesian mine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rthosite chronology Fe-Ti oxide Niumaoquan Eastern Tianshan
下载PDF
青海大柴旦镇尕日力根砾岩型金矿成矿特征研究
19
作者 童海奎 龙灵利 +2 位作者 马永胜 仓索南尖措 吴鸿梅 《矿产勘查》 2021年第3期534-541,共8页
位于青海大柴旦镇境内的尕日力根金矿床是青海境内发现的砾岩型金矿床。其矿体主要赋存在下-中二叠统勒门沟组砾岩夹薄层砂岩中,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且受地层控制明显;金主要富集在含矿砾岩的胶结物中,重砂实验中发现了原始砂金... 位于青海大柴旦镇境内的尕日力根金矿床是青海境内发现的砾岩型金矿床。其矿体主要赋存在下-中二叠统勒门沟组砾岩夹薄层砂岩中,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且受地层控制明显;金主要富集在含矿砾岩的胶结物中,重砂实验中发现了原始砂金。矿区还发育辉锑矿脉、含金黄铁矿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低盐度(4.01%~10.74%)、中低温(169.8~256.3℃)的特征均暗示研究区可能存在后期热液的扰动。该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沉积成矿阶段和热液成矿阶段,其属于沉积成矿和热液叠加成矿复合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型金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尕日力根 青海
下载PDF
东昆仑浪木日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启示
20
作者 童海奎 龙灵利 +10 位作者 王玉往 祝新友 李顺庭 谷子成 马财 代岩 李杰 于小亮 王成勇 王新雨 张志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9-4369,共21页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浪木日铜镍钴多金属矿床,在新近勘查工作中又圈出独立的铂矿体,对该矿床成矿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指导勘查找矿.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含矿橄辉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及其中橄榄石、云母主量元素测试...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浪木日铜镍钴多金属矿床,在新近勘查工作中又圈出独立的铂矿体,对该矿床成矿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指导勘查找矿.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合含矿橄辉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及其中橄榄石、云母主量元素测试,以及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浪木日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含矿橄辉岩中橄榄石属贵橄榄石(Fo值为86.72~88.39),云母为金云母,其均为幔源岩浆作用产物;含矿橄辉岩稀土元素具右倾型的配分模式,富集Cs、Rb、U等元素,ε_(Nd)(t)值为0.66~2.66,暗示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地壳混染.获得黑云母花岗岩U-Pb年龄为414.5±8.8 Ma,其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0.718609~0.719177)、ε_(Nd)(t)值(1.28~5.36)显示其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产物.本研究认为浪木日铜多金属矿床具叠加成矿特征,在450~439 Ma形成与橄辉岩有关的铜镍钴铂钯矿体的基础上,叠加了415 Ma的与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型铜矿化;本矿床以早期与橄辉岩有关的硫化物成矿为主,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地壳混染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对成矿具积极贡献.本矿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底部及顶部、黑云母花岗岩与之接触部位均为有利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浪木日 岩浆型硫化物矿床 叠加成矿 铜多金属矿床 成矿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