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延长组砂岩溶蚀增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震 朱茂林 +5 位作者 潘高峰 夏鲁 卢朝进 刘明洁 刘静静 侯英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8,共13页
溶蚀作用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扩大以及储层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表征溶蚀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对于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增加值有多少,对砂岩储层性能... 溶蚀作用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扩大以及储层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表征溶蚀作用对于砂岩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对于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增加值有多少,对砂岩储层性能的改善效果有多大,目前暂不能定量表征。本文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基于录井、测井数据,结合砂岩成岩序列、地层埋藏史和热史等资料,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地区延长组砂岩现今孔隙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砂岩溶蚀增孔定量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延长组砂岩孔隙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延长组现今砂岩孔隙度剖面总体上可分为正常趋势段和次生溶蚀增孔段两部分,依据次生孔隙形成的起始层位和形态特征,现今砂岩孔隙度剖面可划分为双峰Ⅰ型、双峰Ⅱ型、单峰Ⅰ型和单峰Ⅱ型4种类型;(2)延长组现今砂岩孔隙度主要经历了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两种变化效应。其中浅部地层孔隙度减小主要是缘于机械压实作用,深层孔隙度减小则是由于压实和胶结共同作用,而孔隙度增大主要由有机酸溶蚀长石等矿物形成的;(3)建立了砂岩溶蚀增孔定量表征模型,具体包括3个阶段:(1)地层进入酸化窗口之前,由于酸化溶蚀发生的条件不满足,砂岩溶蚀增孔量为0;(2)地层进入酸化窗口内,砂岩累计溶蚀增孔量是现今次生增孔量和时间的函数;(3)地层继续深埋超过酸化窗口后,溶蚀孔隙不再变化。表明砂岩溶蚀增孔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具有明显的窗口效应;(4)运用砂岩溶蚀增孔模型对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孔隙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发现研究区南部镇泾地区红河1井长8砂岩、东部安塞地区丹40井长6砂岩及北部姬塬地区峰12井长4+5砂岩在酸化窗口内溶蚀作用产生的增孔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实现了溶蚀作用对于砂岩孔隙度增加值的定量表征。本文建立的砂岩溶蚀增孔模型可以定量计算酸化窗口内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度增加值,首次实现了砂岩溶蚀增孔的定量模拟,在分析溶蚀作用和砂岩储层性能演化等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探索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砂岩 溶蚀增孔模型 孔隙度 定量表征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与专利标引统计的科技发展趋势研究——以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利 卢朝金 王欢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区块链与金融有着天然的联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金融领域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当前该交叉领域文献、专利数量增长迅速,迫切需要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热点和方向为后续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科技情报支撑。以国外Web of Science、国内CNKI数据... 区块链与金融有着天然的联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金融领域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当前该交叉领域文献、专利数量增长迅速,迫切需要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热点和方向为后续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科技情报支撑。以国外Web of Science、国内CNKI数据库文献和智慧牙专利数据库收录的国内专利信息为检索源,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专利标引统计法,从不同角度对该领域整体研究现状、热门和前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安全等是国内外“区块链+金融”领域技术研究的难点和热门;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防范金融风险、绿色金融等是目前该领域应用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同时也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最后,从强化基础技术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的完善及产品、场景的推广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金融 文献计量法 研究热点 文献可视化分析 前沿趋势
下载PDF
砂岩压实三元解析减孔模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夏鲁 刘震 +3 位作者 李潍莲 卢朝进 杨晓光 刘明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砂岩致密化过程中不同埋深、不同时间、不同压实强度对孔隙度的影响。首先深入分析砂岩压实剖面,其次以黏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然后分别利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砂岩致密化过程中不同埋深、不同时间、不同压实强度对孔隙度的影响。首先深入分析砂岩压实剖面,其次以黏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然后分别利用多元回归和迭代运算方法来确定砂岩弹性模量和等效黏性系数随埋深和时间的变化趋势,最后建立砂岩压实三元解析减孔模型,并通过与镜下薄片观察结果和常用模型进行对比来证明其合理性。新模型能将减孔量分为弹性减孔、黏塑性减孔和胶结减孔3个部分,针对下石盒子组2段岩屑砂岩的模型计算结果与Houseknecht图版上镜下薄片的统计平均值较为接近,基本上能反映砂岩正常演化趋势上压实与胶结作用的相对强弱。此外,该模型能更合理地解释受溶蚀增孔作用影响不大的砂岩的压实作用,而且能够评价不同埋藏和抬升过程的砂岩压实程度及其对储集层致密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弹性模量 等效黏性系数 致密砂岩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早期大型斜向扇三角洲的发现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震 李晋 +5 位作者 刘惠民 王晓文 卢朝进 任梦怡 钱亮亮 王春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5-283,共19页
现今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已达到较高的程度,目的层系逐渐向深部转移,是东部断陷盆地下一步主要勘探方向之一。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育短轴物源形成的垂直于边界断层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底扇,但对于陡坡带其他方向的沉积相... 现今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已达到较高的程度,目的层系逐渐向深部转移,是东部断陷盆地下一步主要勘探方向之一。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育短轴物源形成的垂直于边界断层的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底扇,但对于陡坡带其他方向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勘探潜力研究较少。本文依据断陷湖盆沉积学原理,采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对我国东部典型断陷湖盆陡坡带进行解剖,提出断陷盆地非边缘地区陡坡带早期可发育大型长轴物源沉积体的新观点,并讨论了其勘探意义。本次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基于地震相组合在南堡凹陷柳赞洼陷、东营凹陷盐18地区和车镇凹陷车西地区均发现大型前积-充填相(透镜相),指出存在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利用地震均方根属性认识到存在斜交三角洲的可能性;利用岩芯资料证明了同时存在牵引流和重力流两类流体性质;通过岩性组合、测井和录井数据证实厚层富砾沉积物(斜交于边界断层的三角洲)为扇三角洲,因此综合得出断陷湖盆陡坡带早期发育斜交于边界断层的斜向扇三角洲。(2)斜向扇三角洲与前人发现的短轴的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主要受盆地在陡坡带断陷早期构造格局和古地貌的控制,并且与垂直边界断层的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种复合沉积模式,这种模式在断陷湖盆早期具有普遍代表性。(3)大型斜向扇三角洲多发育于现今断陷湖盆陡坡带和深洼槽内,并且现今部分探井已经证明斜向扇三角洲砂体具有相对较高的含油性,认为该套含油砂体并不属于近岸水下扇的亚相;此外,斜向扇三角洲具有非常有利的成藏条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4)本次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作为断陷湖盆沉积学以及油气成藏模式一个新的进展或者补充,而且丰富了盆内陡坡带储集相类型,指出断陷湖盆陡坡带深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断陷早期发育的斜向扇三角洲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陡坡带 前积地震相 斜向扇三角洲 勘探潜力
下载PDF
Ternary analytic porosity-reduction model of sandstone compaction tren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geology: A case study of tight sandstones in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of Shilijiahan area, Ordos Basin, China
5
作者 XIA Lu LIU Zhen +3 位作者 LI Weilian LU Chaojin YANG Xiaoguang LIU Mingji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The tight sandstones in the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of Shilijiahan area in the Ordos Basin was taken as study object in this research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burial depth, burial time and co... The tight sandstones in the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of Shilijiahan area in the Ordos Basin was taken as study object in this research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burial depth, burial time and compaction strength on porosity during densification of reservoir. Firstly, sandstone compaction profile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theoret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based on visco-elasto-plastic stress–strain model. Thirdly,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iterative algorithm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ascertain the variation trends of Young's modulus and equivalent viscosity coefficient with burial depth and burial time. Accordingly, the ternary analytic porosity-reduction model of sandstone compaction trend was established. Eventually, the reasonability of improved model was tested by comparing with thin-section statistics under microscope and the models in common us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new model can divide the porosity reduction into three parts, namely, elastic porosity loss, visco-plastic porosity loss and porosity loss from cementation. An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new model of litharenite in He 2 Member are close to the average value from the thin-section statistics on Houseknecht chart, which approximately reveals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n the normal evolution trend of sandstone porosity. Furthermore, the model can more exactly depict the compaction trend of sandstone affected little by dissolution than previous compaction models, and evaluate sandstone compaction degre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during different burial and uplift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COMPACTION BINGHAM model Young’s modulus equivalent viscosity coefficient tight SANDSTONE
下载PDF
受多级海平面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发育模式——以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石龙洞组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卢朝进 刘震 +4 位作者 田海芹 刘明洁 林娟华 王媛 杨晓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5-1067,共13页
综合野外露头、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测井资料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岩溶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石龙洞顶部识别出发育于古洞穴中的钟乳石;古岩溶风化壳被划分为基岩、弱... 综合野外露头、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和测井资料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岩溶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在石龙洞顶部识别出发育于古洞穴中的钟乳石;古岩溶风化壳被划分为基岩、弱风化层、强风化层、溶塌层和风化黏土层;发育两类岩溶角砾:一类是富含基质的碎屑支撑岩溶角砾,另一类是基质支撑岩溶角砾;而在石龙洞组下部3个四级层序的顶部颗粒滩中,发育典型的相控溶蚀充填特征,可以识别出基岩带、半解离带和混合充填带;且早期海底纤维状胶结物被溶蚀;悬垂状方解石胶结物和岩溶角砾的发育.研究结果表明:石龙洞组发育多期次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岩溶带中的δ^(13)C为-3.7‰^-0.3‰,δ^(18)O为-10.6‰^-8.5‰,较非岩溶带中的碳氧同位素值偏负.在石龙洞组的每个四级层序顶部的高渗透层中,均受到淡水成岩作用的改造;横向上,在PSQ1-PSQ3时期,岩溶带只局限于丁寨剖面,在PSQ4时期,岩溶带广泛发育于整个台地,故在PSQ1-PSQ3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岛型;在PSQ4时期,岩溶类型为海岸型.在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与四级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表明多期次发育的早期岩溶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四级海平面变化控制的影响.本模式的建立对四川盆地周缘地区油气勘探的部署和岩溶发育模式的丰富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成岩期岩溶 岩溶模式 高频海平面 石龙洞组 下寒武统 鄂西渝东—湘鄂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