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超 芦玲慧 +1 位作者 赵雄杰 王宗成 《化工管理》 2023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相较于基础教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因其优质的科研师资、完备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考研录取、论文发表及科创成... 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相较于基础教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因其优质的科研师资、完备的仪器设备等条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考研录取、论文发表及科创成果获奖等成绩考核,表明科研团队结合自身科研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科研实验室为载体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普通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教育 创新能力 科研实验室
下载PDF
铁改性秸秆生物炭对废水中Cr^(6+)的吸附特性研究
2
作者 卢灵慧 王费 +2 位作者 张喆倩 方芳 王娟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53-156,共4页
以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利用FeSO_(4)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制得铁改性秸秆生物炭(BC-Fe)。并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BC-Fe对废水中Cr^(6+)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在37℃、pH=7、吸附时间为48 h的实验条件下,0.2000 g BC-Fe对Cr^(6+)浓度... 以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利用FeSO_(4)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制得铁改性秸秆生物炭(BC-Fe)。并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BC-Fe对废水中Cr^(6+)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在37℃、pH=7、吸附时间为48 h的实验条件下,0.2000 g BC-Fe对Cr^(6+)浓度为20 mg/L的100 mL溶液的吸附率和吸附容量分别为92.81%和9.3 mg/g;(2)BC-Fe对Cr^(6+)的吸附在48 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模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模型对结果的拟合均达到显著效果水平;(3)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铁改性生物炭主要是依靠生物炭表面的-OH基团进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含铬废水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师生互动共制微视频深化“药理学”思政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青青 侯春英 +2 位作者 卢令慧 邓秀兰 张硕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6期123-126,共4页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探索思政课微视频教育模式,并将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微视频的制作,师生互动,使“药理学”与思政课水乳交融。采取“药理学”思政微视...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探索思政课微视频教育模式,并将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微视频的制作,师生互动,使“药理学”与思政课水乳交融。采取“药理学”思政微视频制作并在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展示,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与课后,从而覆盖专业课教学全过程,配合思政建设满意度,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可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强化职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课思政建设 微视频 形成性评价 师生互动
下载PDF
浅谈《药理学与毒理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新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鲁艺 王青青 +2 位作者 侯春英 卢令慧 邓秀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1期235-236,共2页
《药理学与毒理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是我教研室根据我校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针对目前实践实验类课程缺乏的问题,设计产生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施行,我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实验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期新... 《药理学与毒理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是我教研室根据我校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针对目前实践实验类课程缺乏的问题,设计产生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施行,我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实验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期新课程建设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就正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毒理学 新课程建设
下载PDF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Qishen Granule(芪参颗粒)on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 Handling in Heart Failure Rats 被引量:8
5
作者 lu ling-hui LI Chun +5 位作者 WANG Qi-yan ZHANG Qian ZHANG Yi MENG Hui WANG Yong WANG Wei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10-517,共8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Qishen Granule(芪参颗粒, QSG) on sarcoplasmic reticulum(SR) Ca^2+ handling in heart failure(HF) model of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Methods:HF ...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Qishen Granule(芪参颗粒, QSG) on sarcoplasmic reticulum(SR) Ca^2+ handling in heart failure(HF) model of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Methods:HF rat models were induced by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surgery and high-fat diet feeding.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n=10), model(n=10), QSG(n=12, 2.2 g/kg daily) and metoprolol groups(n=12, 10.5 mg/kg dai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QSG were evaluat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blood lipid testing.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and 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ATPase 2a(SERCA2a) activity were detected by specific assay kits. Expressions of the critical regulators in SR Ca^2+ handling were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HF model of rats develope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ccompanied with calcium overload and defective Ca^2+ releaseuptake cycling in cardiomyocytes. Treatment with QSG improved contractive function, attenuated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reduced the basal intracellular Ca^2+ level. QSG prevented defective Ca^2+ leak by attenuating hyperphosphorylation of ryanodine receptor 2, inhibiting expression of protein kinase A and up-regulating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of protein phosphatase 1. QSG also restored Ca^2+ uptake by up-regulating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SERCA2 a and promoting phosphorylation of phospholamban. Conclusion:QSG restored SR Ca^2+cycling in HF rats and served as an ideal alternative drug for treating 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shen Granule Ca^2+ handling heart failure ryanodine receptor 2 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ATPase 2a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调控LOX-NF-κB炎症途径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博雅 陈家黎 +6 位作者 石晓溪 李东岳 卢令慧 高阔 王伟 曹俊岭 张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9,共9页
目的 基于动物心肌缺血模型及体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调控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缺... 目的 基于动物心肌缺血模型及体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调控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LOX途径关键酶LOX5、LOX12、LOX15及下游分子p-NF-κB p65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蛋白表达。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采用缺氧缺糖6 h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LOX-NF-κB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LOX5、LOX12、LOX15和IL-1β的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P<0.01、0.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明显改善H9c2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显著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P<0.01、0.001),降低LOX5、LOX12、LOX15和IL-1β的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P<0.05、0.01、0.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抑制LOX-NF-κB炎症途径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肌缺血 炎症 脂氧合酶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糖酵解途径中AMPK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雪峰 张倩 +5 位作者 陈旭 王晓平 卢令慧 邵明燕 李春 王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2-1585,共4页
心肌缺血主要指心脏冠脉血流量减少,供氧能力减弱,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病变。心脏是一个高耗氧、高耗能、高代谢率的器官,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代谢需要。正常情况下70%~90%能量供应主要... 心肌缺血主要指心脏冠脉血流量减少,供氧能力减弱,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病变。心脏是一个高耗氧、高耗能、高代谢率的器官,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代谢需要。正常情况下70%~90%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为脂肪酸氧化。但缺血缺氧情况下,心脏通过糖酵解产生少量的ATP给缺氧的心肌细胞补偿供能,以减轻缺血的心肌细胞进一步损伤。最新研究表明,在心肌缺血时,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的活化是一种适应性应激反应。活化的AMPK可有效抑制心肌坏死和和收缩功能障碍,是治疗心肌梗死、保护损伤心肌的新策略。文章针对心肌缺血糖酵解途径的变化和AMPK在心肌缺血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药物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心肌缺血提供新的药物靶点与干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糖酵解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