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影像水体识别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1
作者 陈振国 卢瑞芳 +1 位作者 任维康 刘晓倩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76,共14页
洪涝灾害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从遥感影像中准确识别水体信息对提升突发洪涝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针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体识别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从... 洪涝灾害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从遥感影像中准确识别水体信息对提升突发洪涝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针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体识别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从传统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法两大方面,对前人提出的水体识别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水体识别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分析,针对现存问题和当前热点对基于遥感影像的水体识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识别 遥感影像 深度学习 阈值法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与牙周炎的关系
2
作者 胡玉如 刘娟 +4 位作者 李文静 赵亦兵 李启强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例全身及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颗磨牙或切牙的颊侧近中位点采集龈沟液,并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分析其对牙周炎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与牙周炎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37例牙周炎患者按分期32例为Ⅲ期和5例为Ⅳ期,按分级9名为B级和28名为C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龈沟液中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37(3.39,8.49) mmol/L vs. 12.29(8.35,16.57) mmol/L,P<0.001],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4.28,14.90) mmol/L vs. 2.71(0.00,4.25) mmol/L,P<0.001;2.63(0.47,3.81) mmol/L vs. 0.00(0.00,0.24) mmol/L,P<0.001]。B级和C级牙周炎龈沟液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袋内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浅袋,甲酸浓度随袋深的增加反而减少。丙酸(OR=1.51,95%CI:1.29~1.75)和丁酸(OR=3.72,95%CI:1.93~7.17)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甲酸(OR=0.87,95%CI:0.81~0.93)则可能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丙酸(AUC=0.852,95%CI:0.805~0.900)、丁酸(AUC=0.889,95%CI:0.841~0.937)、甲酸浓度的倒数(AUC=0.844,95%CI:0.793~0.895)对牙周炎的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甲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甲酸浓度的倒数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则升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种有机酸浓度随探诊深度而变化,但与牙周炎的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短链脂肪酸 龈沟液 分级 分期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3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血管化骨瓣 软组织 游离龈移植术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遥感影像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4
作者 卢瑞芳 任维康 +1 位作者 田晓丹 刘晓倩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8期155-159,共5页
为了清晰了解遥感影像的发展趋势,以知网期刊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法以及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遥感影像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遥感影像领域内,作者李德仁、张良培等人有较高的影响力,李德仁是遥感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了清晰了解遥感影像的发展趋势,以知网期刊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法以及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遥感影像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遥感影像领域内,作者李德仁、张良培等人有较高的影响力,李德仁是遥感领域的领军人物。近几年新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无人机、遥感卫星的图像处理以及深度学习相关算法与遥感影像的结合,未来研究的重点可能仍围绕着深度学习与遥感影像的深度结合,以及开发更多数据集支撑两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深度学习 CITESPACE
下载PDF
水解偏钛酸粒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1 位作者 刘婵 邢慧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3,共4页
以攀枝花某钛白粉厂的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水解工艺制备水解偏钛酸,通过检测钛液水解过程中浆料透过率的变化间接检测水解过程反应速率的变化,通过分析水解过程不同时间段的偏钛酸粒度分布,确定了影响偏钛酸粒度分布... 以攀枝花某钛白粉厂的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水解工艺制备水解偏钛酸,通过检测钛液水解过程中浆料透过率的变化间接检测水解过程反应速率的变化,通过分析水解过程不同时间段的偏钛酸粒度分布,确定了影响偏钛酸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钛液浓度、F值、铁钛比、水解晶种加量、熟化搅拌时间对偏钛酸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钛液沸腾后快速水解,再随钛液浓度降低水解速率逐渐降低,浆料粒度逐渐长大,二次沸腾20 min后,浆料的粒度分布逐渐稳定,后期保温过程对粒度分布影响不大;钛液浓度、铁钛比、F值、晶种加量和熟化期间搅拌时间均对偏钛酸粒度分布有影响,D50随着钛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F值和铁钛比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晶种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熟化期搅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氧钛 偏钛酸 水解 粒度分布
下载PDF
钛液水解工艺对金红石二氧化钛消色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路瑞芳 吴健春 刘婵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48,共5页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常压水解工艺制备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研究了水解钛液的组成和操作参数对二氧化钛消色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消色力(Tcs)和蓝相光谱值(Scx)随晶种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判灰延时时间的增...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外加晶种常压水解工艺制备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研究了水解钛液的组成和操作参数对二氧化钛消色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消色力(Tcs)和蓝相光谱值(Scx)随晶种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判灰延时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钛液F值的增加先稍有增加后明显降低,随钛液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钛液F值(游离硫酸加上与钛结合的硫酸之和与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比值)为1.90左右、铁钛比(铁元素与二氧化钛质量浓度的比值)<0.5、二氧化钛质量浓度为190~200 g/L、晶种添加量(晶种中二氧化钛质量与对应批次水解浓钛液中二氧化钛质量的比值)为2.0%~2.2%、灰点为“基点+20 min”、熟化时间为0~30 min、稀释水在二沸后100 min加入的条件下进行水解,经过一次洗涤—漂白—二次洗涤—盐处理—煅烧,所得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消色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液水解工艺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消色力
下载PDF
晶种制备的在线表征及钛液水解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王焜 路瑞芳 +2 位作者 党乐平 郝琳 卫宏远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6,共7页
针对硫酸氧钛水解晶种活性表征困难的问题,首次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原位拉曼光谱和动态光散射仪考察了晶种形成过程中溶液组成和粒子的变化,得到了有效的晶种表征手段,并得出爆发成核之前为晶种制备最适宜保温时间;考察了晶... 针对硫酸氧钛水解晶种活性表征困难的问题,首次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原位拉曼光谱和动态光散射仪考察了晶种形成过程中溶液组成和粒子的变化,得到了有效的晶种表征手段,并得出爆发成核之前为晶种制备最适宜保温时间;考察了晶种加量和保温时间对水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晶种量的增加会对水解速率和产率起到促进作用;在爆发成核前取样,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后期水解速率和产率提高。水解动力学与成核-生长Avrami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晶种制备 动力学 偏钛酸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逯蕊芳 马存萍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1—2020-12收治的52例HC-BPPV与58例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眼震视图各参数、异常...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1—2020-12收治的52例HC-BPPV与58例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眼震视图各参数、异常率,对比2组患者听-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纯音测试、眼震检查、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查。结果HC-BPPV组患者平卧位(6.23±3.10)s、左侧卧位(8.55±3.36)s、右侧卧位(4.12±2.04)s的眼震潜伏期均明显高于VM组[(4.91±1.60)s、(5.65±1.29)s、(2.53±1.09)s],眼震持续时间[(35.69±5.60)s、(20.20±10.03)s、(45.38±11.58)s]及慢向速度[(12.35±6.13)°/s、(10.57±5.26)°/s、(17.66±6.50)°/s]均明显低于VM组[(60.28±11.05)s、(65.58±7.31)s、(90.61±8.26)s;(22.04±1.90)°/s、(25.38±11.71)°/s、(40.27±5.33)°/s](P<0.05)。HC-BPPV组患者凝视试验(1.92%)、扫视跟踪试验(0)、平稳跟踪试验(0)、视动性眼震检查(3.85%)、自发眼震试验(0)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VM组(22.41%、31.03%、13.79%、29.31%、20.69%,P<0.05)。HC-BPPV组患者中枢性眼动(26.92%)、VEMP(13.46%)异常率明显低于VM组(50.00%、51.72%),冷热试验异常率(80.77%)明显高于VM组(20.69%,P<0.05)。结论眼震视图及听-前庭功能均能有效区别HC-BPPV与VM患者,与VM患者比较,HC-BPPV患者眼震潜伏期长,持续时间短,慢向速度低,眼震视图检查、中枢性眼动及VEMP异常发生率低,冷热试验异常发生率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 眼震 听-前庭功能
下载PDF
工业钛液制备水解晶种粒径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路瑞芳 董立春 +3 位作者 杨芳 孙蔷 吴健春 刘婵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目前硫酸法钛白企业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法制备水解晶种工艺,改变关键原料指标和工艺参数,考察晶种粒径和晶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晶种用于水解,研究了晶种粒径对偏钛酸粒径及固定盐处理煅烧后... 以工业钛液为原料,采用目前硫酸法钛白企业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法制备水解晶种工艺,改变关键原料指标和工艺参数,考察晶种粒径和晶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然后将不同粒径的晶种用于水解,研究了晶种粒径对偏钛酸粒径及固定盐处理煅烧后所得金红石钛白初品粒径和消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液TiO_(2)浓度、F值、铁钛比以及碱液浓度的升高,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制备碱钛比、钛液预热温度、碱液预热温度的增加,相同稳定性下晶种粒径减小;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晶种稳定性降低,晶种粒径变大。随着晶种粒径的变大,水解所得偏钛酸D_(50)和径距逐渐变小,偏钛酸晶粒尺寸略增;对应金红石钛白初品的SEM平均粒径和标准差逐渐减小,同时其Tcs、Scx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水解 晶种 粒径 偏钛酸
原文传递
煅烧晶种加量对钛白粉质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2 位作者 孙蔷 石瑞成 刘婵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以水解偏钛酸和煅烧晶种为原料,在偏钛酸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煅烧晶种,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含量98%~99%的钛白初品,考察煅烧晶种加量对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通过XRD、SEM等手段对钛白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分布和颜料性能进行分... 以水解偏钛酸和煅烧晶种为原料,在偏钛酸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煅烧晶种,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含量98%~99%的钛白初品,考察煅烧晶种加量对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通过XRD、SEM等手段对钛白粉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分布和颜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晶种加量增加,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呈现下降趋势,煅烧晶种加量在4%~6%时对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影响不大。随着晶种加量的增加,初品平均粒径呈现下降趋势,离散系数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当晶种加量达到6%,离散系数最小。随煅烧晶种加量的增加,铝系和锌系盐处理样品的蓝相(SCX)均随晶种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消色力(TCS)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煅烧晶种加量在5%左右时,样品消色力达到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煅烧晶种 粒度分布 离散系数 颜料性能
原文传递
Al^(3+)对偏钛酸煅烧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路瑞芳 杨芳 +1 位作者 刘婵 郝琳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中,偏钛酸经不同盐处理和高温煅烧后获得适宜粒径的金红石二氧化钛是制备颜料钛白的基础,铝系盐处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盐处理体系之一,但目前铝盐在煅烧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硫酸法钛白生产中间物料二洗偏钛酸... 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中,偏钛酸经不同盐处理和高温煅烧后获得适宜粒径的金红石二氧化钛是制备颜料钛白的基础,铝系盐处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盐处理体系之一,但目前铝盐在煅烧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硫酸法钛白生产中间物料二洗偏钛酸为原料,仅以硫酸铝作为盐处理剂,在马弗炉里升温至800~950℃条件下煅烧。利用XRD、SEM、HR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l^(3+)在煅烧过程中对TiO_(2)晶型转变和粒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铝盐加量以及煅烧温度对TiO_(2)晶型转变、粒子生长以及Al^(3+)的存在状态具有显著影响。铝盐加量较低时,Al^(3+)以取代模式掺入TiO2晶格中,置换Ti^(4+),使晶胞体积变小,晶体内部键长变短,不利于原子重排和断键过程,导致晶型转变率降低。随着铝盐加量的增加,过量的Al^(3+)在TiO_(2)表面以Al_(2)O_(3)的形式存在,同时相同煅烧温度下得到的锐钛型或金红石型TiO_(2)粒子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偏钛酸 Al离子掺杂 晶型转变
原文传递
煅烧过程中锌系与铝系钛白粒子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婵 路瑞芳 +1 位作者 吴健春 石瑞成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9,102,共7页
分别选取攀枝花某钛白粉厂锌系盐处理和铝系盐处理后的窑前压榨料作为试验原料,开展从室温到990℃匀速升温的煅烧过程中二氧化钛粒子性质变化规律研究。首先,通过水分分析仪分析了煅烧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样品水分变化,表明800℃以上基... 分别选取攀枝花某钛白粉厂锌系盐处理和铝系盐处理后的窑前压榨料作为试验原料,开展从室温到990℃匀速升温的煅烧过程中二氧化钛粒子性质变化规律研究。首先,通过水分分析仪分析了煅烧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样品水分变化,表明800℃以上基本不存在结构脱水。进一步通过纳米激光粒度仪和SEM对粒子粒径和形貌进行考察,表明脱水过程中先形成边界清晰的团聚体,脱水完全后,团聚体逐渐解体,一次粒子逐渐长大,边界逐渐清晰。当金红石含量达到98%以上时,TiO_(2)粒子SEM平均粒径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同时,粒径标准差也随之增大。脱硫对TiO_(2)粒子表面zeta电位影响较脱水更加明显,且金红石含量的变化对粒子表面zeta电位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TiO_(2) 煅烧 粒度分布 ZETA电位
原文传递
机械治疗同期口服抗生素对侵袭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冯向辉 路瑞芳 +3 位作者 张立 徐莉 陈智滨 孟焕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索机械治疗同期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第一磨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内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 目的探索机械治疗同期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第一磨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内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23例GAg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未用药组[12例,年龄(24.5±3.3)岁]和用药组[11例,(26.5±4.0)岁],未用药组进行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用药组洁治后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1周,再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个月分别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和唾液、集合龈下菌斑(来源于4颗第一磨牙近中颊侧位点)采集,治疗后2周仅采集唾液。应用PCR方法检测样本中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并对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第一磨牙近中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用药组治疗后2、4和6个月探诊深度[分别为(4.21±1.50)、(4.00±1.54)、(3.84±1.89)mm]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分别为(5.29±1.27)、(5.30±1.34)、(4.98±1.36)mm](P<0.05)。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龈下菌斑(治疗后2、4和6个月Pg、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和唾液中Pg、Td和Tf含量(治疗后2、4和6个月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Pg分别为16.3、59.6和22.4 n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未用药组唾液中Td和Tf含量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下菌斑中Td和Tf含量仅在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机械治疗同时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降低第一磨牙的探诊深度,控制GAgP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含量,疗效可以维持到治疗后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抗生素 微生物 龈下菌斑 唾液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宪娥 孟焕新 +3 位作者 路瑞芳 冯向辉 徐莉 释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82-487,共6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s2237051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α,PPAR-α)rs4253623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s2237051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α,PPAR-α)rs4253623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为筛选GAgP的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纳入219例于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就诊的GAgP患者(GAgP组)和1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全身及牙周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职工和学生作为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EGF rs2237051及PPAR-αrs4253623基因型检测,使用多重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GAgP易感性的关系,采用似然比检验对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GAgP易感性方面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分析,交互作用模型采用相乘模型。结果GAgP组年龄为(27.3±4.5)岁,男性87例,女性132例;对照组年龄为(27.1±4.2)岁,男性53人,女性85人,两组人群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rs2237051位点中,AA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49.5%(107/216)]显著高于对照组[37.7%(52/138)],AG/GG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50.5%(109/216)]显著低于对照组[62.3%(86/138)](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与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个体患GAgP风险显著降低39%(OR:0.61,95%CI:0.40~0.95,P<0.05)。PPAR-αrs4253623位点中,AA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76.2%(160/210)]显著高于对照组[65.9%(81/123)],AG/GG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23.8%(50/210)]显著低于对照组[34.1%(42/123)](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与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个体患GAgP风险显著降低40%(OR:0.60,95%CI:0.36~0.98,P<0.05)。EGF rs2237051及PPAR-αrs4253623在GAgP易感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两个位点均为AG/GG基因型个体与均为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患GAgP风险降低66%(OR:0.34,95%CI:0.17~0.66,P<0.01)。结论EGF rs2237051及PPAR-αrs4253623位点与GAgP易感性相关,两者在GAgP易感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两个位点中等位基因G在GAgP患病方面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表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钛白粉白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1 位作者 刘婵 王海波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某钛白粉厂2019年全年钛白初品和成品为分析对象,统计分析了产品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对钛白干粉白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相当的不同白度样品,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和SEM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和SEM粒度分布分析。结... 以某钛白粉厂2019年全年钛白初品和成品为分析对象,统计分析了产品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对钛白干粉白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铁含量和金红石含量相当的不同白度样品,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和SEM进行激光粒度分析和SEM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白度随着铁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铁含量(质量分数)超过50×10-6后白度显著下降;金红石含量在97%~100%范围内,随金红石含量的增加,产品白度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随产品激光粒度粒径D50的增加,产品白度呈现下降趋势,D50<300 nm可获得较高的白度;SEM平均粒径在200~300 nm范围内,产品白度随粒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随150~350 nm粒径比例增加,产品白度呈现增加趋势。平均粒径在240 nm以下,150~350 nm颗粒所占比例在75%以上时产品亨特白度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 白度 铁含量 金红石含量 粒度分布
原文传递
锌系与铝系盐处理钛白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马维平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硫酸法钛白二洗偏钛酸为原料,分别采用铝盐和锌盐为盐处理剂对偏钛酸进行处理,经过煅烧后得到钛白初品。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的浆料黏度和Zeta电位差异,然后通过XRD和SEM对样品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相同pH和... 以硫酸法钛白二洗偏钛酸为原料,分别采用铝盐和锌盐为盐处理剂对偏钛酸进行处理,经过煅烧后得到钛白初品。对比分析了两种钛白的浆料黏度和Zeta电位差异,然后通过XRD和SEM对样品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相同pH和相同分散剂加量条件下,铝盐处理的样品打浆后黏度更低,分散性更好。Zeta电位分析表明铝盐处理的样品比锌盐处理的样品的Zeta电位绝对值高;XRD分析表明铝盐处理的样品经过煅烧后铝离子代替部分钛离子掺杂进入到二氧化钛晶格中,导致其晶胞参数变化,晶胞体积变大,同时由于三价的铝离子代替四价钛离子导致其更偏负电性从而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偏钛酸 盐处理 ZETA电位 离子掺杂
原文传递
铝锌复合盐处理对金红石型TiO_(2)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路瑞芳 孙蔷 +3 位作者 杨芳 王小慧 刘婵 程晓哲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以水解偏钛酸为原料,开展铝锌复合盐处理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转化率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考察Al_(2)O_(3)和ZnO加量对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对金红石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的粒度分... 以水解偏钛酸为原料,开展铝锌复合盐处理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调整煅烧温度制备金红石转化率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考察Al_(2)O_(3)和ZnO加量对金红石合格所需煅烧温度的影响。然后对金红石合格的二氧化钛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形貌以及颜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锌复合盐处理体系中,Al_(2)O_(3)加量较低时促进金红石转化,Al_(2)O_(3)加量较高时抑制金红石转化;ZnO促进金红石转化。随着Al_(2)O_(3)加量的增加,样品的TCS和SCX先增加后降低、平均粒径先降低后增加、离散系数变大、长径比增加、粒子逐渐由椭球形长成长条形;Al_(2)O_(3)加量0.15%时样品TCS和SCX最好、平均粒径最小。随着ZnO加量的增加,样品的TCS和SCX、平均粒径、离散系数、长径比均无明显变化规律;Al_(2)O_(3)加量0.15%时随ZnO加量的增加,样品平均粒径减小,长径比减小,粒子逐渐由长条形长成椭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偏钛酸 盐处理 平均粒径 离散系数 长径比
原文传递
酸解残渣回收矿的酸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石瑞成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共7页
以酸解残渣中通过磁选获得的磁选回收矿为原料,使用化学分析、XRD、SEM、岩相分析等手段对比了磁选回收矿与常规钛精矿在化学成分、物相结构、钛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酸解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磁选回收矿TiO_(2)... 以酸解残渣中通过磁选获得的磁选回收矿为原料,使用化学分析、XRD、SEM、岩相分析等手段对比了磁选回收矿与常规钛精矿在化学成分、物相结构、钛元素赋存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酸解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磁选回收矿TiO_(2)品位约为38%,较钛精矿低约10%,其主要物相为钛铁矿约占65%,其次为石英和硅酸盐相,钛元素主要赋存于钛铁矿中约占87%。磁选回收矿粒度较小、表面有较多裂纹,单独酸解具有较好的酸解性能,但由于品位较低,其酸解钛液浓度偏低,不利于后期浓缩;磁选回收矿可与攀枝花PT20矿进行混合酸解,对酸解率无不良影响,添加比例在10%~15%时酸解率和过滤速度综合效果最佳,但是磁选回收矿和含镁较高的白马20矿混合酸解时,较高镁含量导致钛液比重增大,含硅絮凝物不易沉降,过滤速度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残渣 磁选 酸解 沉降
原文传递
钛白表面不同铝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1 位作者 刘婵 程晓哲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偏铝酸钠、硫酸铝、磷酸为原料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不同铝膜钛白,采用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SEM、BET、ZETA电位等分析了不同铝膜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不同pH获得的水合氧化铝ZETA电位均为正值,亲... 以偏铝酸钠、硫酸铝、磷酸为原料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不同铝膜钛白,采用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SEM、BET、ZETA电位等分析了不同铝膜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不同pH获得的水合氧化铝ZETA电位均为正值,亲水性能不佳,而磷酸铝ZETA电位为负值,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能。pH=4~5时获得的水合氧化铝为近球形的无定型结构,在200℃和930℃时失去其结合水;pH=8~9时得到的絮状勃姆石结构AlO(OH),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在402℃失去结合水;pH=10~10.5时得到界面清晰、大小不均匀的颗粒状三羟铝石块,分别在297.5℃和513℃失去结合水。在偏铝酸钠中加入磷酸制备得到的是无定型的磷酸铝,其形貌为球形小颗粒团聚成的聚集体。所制备的铝膜在紫外区吸光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无定型水合氧化铝>磷酸铝>三水铝石>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几种铝化合物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均能提高其颜料性能,但水合氧化铝会降低二氧化钛的水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水合氧化铝 磷酸铝 热稳定性 水分散性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偏钛酸粒度软测量建模研究
20
作者 路瑞芳 刘婵 +2 位作者 孙伟 吴健春 孙蔷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某硫酸法钛白生产线的3608条数据为样本,采用皮尔逊系数和统计P值考察了工业钛液的五个属性变量与偏钛酸粒度D_(50)的相关性,并采用LOF算法对数据进行离异值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python语言基于Ridge(岭回归)、Lasso(... 以某硫酸法钛白生产线的3608条数据为样本,采用皮尔逊系数和统计P值考察了工业钛液的五个属性变量与偏钛酸粒度D_(50)的相关性,并采用LOF算法对数据进行离异值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python语言基于Ridge(岭回归)、Lasso(套索回归)、KNN(K-近邻)、ANN(人工神经网络)、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SVR(支持向量机)六种模型编写了偏钛酸粒度控制的回归模型算法,六种算法分别应用在整套数据上的回归预测效果差别不大,离异值处理后数据的RMSE都是在0.276上下波动,MAE则是在0.197上下波动,模型效果均优于离异值处理前模型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对ANN、Random Forest、SVR三个模型进行集成学习模型搭建,回归预测效果得到显著提升,RMSE和MAE值分别降至0.245和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 偏钛酸 粒度 软测量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