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为伦 赵景壮 +3 位作者 卢彤岩 邵轶智 任广明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的鲑鳟鱼病毒性疾病。该病分布广泛,流行于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多个地区;传染性...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的鲑鳟鱼病毒性疾病。该病分布广泛,流行于欧洲、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多个地区;传染性极强,病原极其稳定,幸存的鱼苗作为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对世界鲑鳟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毒病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商业化的IPN疫苗。由于毒株存在变异及生物安全隐患,国外商业化的IPN疫苗无法直接引进应用。本文总结了IPN疫苗的研究进展,可为我国IPN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疫苗
下载PDF
大西洋鲑源尾孢虫的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2
作者 王荻 孙伟 +4 位作者 陆绍霞 李绍戊 曹永生 卢彤岩 刘红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本实验采用形态学法和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观察野生大西洋鲑Salmo salar肌肉中尾孢虫Henneguya sp.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地位研究。肉眼观察发现,该寄生虫寄生在鱼体的肌肉中,大量虫体聚集形成白色孢囊。镜检结... 本实验采用形态学法和18S rDNA基因序列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观察野生大西洋鲑Salmo salar肌肉中尾孢虫Henneguya sp.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地位研究。肉眼观察发现,该寄生虫寄生在鱼体的肌肉中,大量虫体聚集形成白色孢囊。镜检结果显示,该寄生虫壳面观呈倒卵形,具有尾凸,缝面观呈现纺锤形。选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了寄生虫18S rDNA基因片段,所得序列结合GenBank登陆的其他42个相关序列以Polypodium hydriforme为外群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表明所得序列与楚氏尾孢虫Henneguya zschokkei同源性最高(98.7%),遗传距离最小(0.0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孢虫 大西洋鲑 形态学观察 18S RDNA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嗜冷黄杆菌及细菌性冷水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柴静茹 王荻 +3 位作者 卢彤岩 曹永生 刘红柏 李绍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5-761,共7页
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是细菌性冷水病(Bacterial cold water disease,BCWD)或虹鳟鱼苗综合征(Rainbow trout fry syndrome,RTFS)的病原,主要感染鲑科鱼类幼鱼并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该菌地理分布广泛,亦可感染非鲑科... 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是细菌性冷水病(Bacterial cold water disease,BCWD)或虹鳟鱼苗综合征(Rainbow trout fry syndrome,RTFS)的病原,主要感染鲑科鱼类幼鱼并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该菌地理分布广泛,亦可感染非鲑科鱼类并造成疾病。BCWD又称低温病,通常在3~15℃时发生流行,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尾柄部腐蚀、皮肤溃疡、鳃苍白、脾肿大、腹水和螺旋式游泳行为等。目前,对嗜冷黄杆菌及BCW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多样性、耐药性、致病性和免疫防控等方面,而关于嗜冷黄杆菌的致病机制仍不够清晰。本文综述了嗜冷黄杆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以及BCWD的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以期为BCWD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冷黄杆菌 细菌性冷水病 致病性 流行病学 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一株虹鳟源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樊丹 邓福容 +3 位作者 李绍戊 卢彤岩 刘红柏 王荻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筛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有潜在益生效果的菌株,本研究从健康虹鳟幼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潜在益生菌株RT-BS07,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评价了该菌株的抑菌性、耐受性、黏附性和安全性。形态学观察显... 为筛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有潜在益生效果的菌株,本研究从健康虹鳟幼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潜在益生菌株RT-BS07,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评价了该菌株的抑菌性、耐受性、黏附性和安全性。形态学观察显示,菌株RT-BS07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圆形或椭圆形芽孢。16S rRNA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BI3610株的同源性为99.86%。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菌株RT-BS07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T-BS07具备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力,其酶活力分别为(0.039±0.002)和(0.393±0.002)U/mg;该菌株可有效抑制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和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等致病菌。菌株RT-BS07在pH为2~10 LB液体培养基中均可存活;在盐度为2%~8%条件下存活率为5.70%~93.28%,其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降低。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T-BS07可大量黏附在虹鳟前肠黏膜,不破坏肠道组织完整性,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链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敏感。本研究分离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RT-BS07株具有产消化酶性能,其抗逆性能强,对虹鳟无毒害作用,可作为虹鳟健康养殖及益生菌制剂研发源益生菌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枯草芽孢杆菌 产酶性能 抑菌特性 黏附特性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桂花 卢彤岩 +3 位作者 赵景壮 林婧楠 任广明 徐黎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引起鲑鳟鱼暴发性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疾病。IHN分布广、传播快,每年给全球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IHN疫苗的研究...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引起鲑鳟鱼暴发性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疾病。IHN分布广、传播快,每年给全球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IHN疫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及DNA疫苗等,以期为水生动物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疫苗 核酸疫苗
下载PDF
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樊丹 李绍戊 +1 位作者 卢彤岩 王荻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当前,针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疫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及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环保有效的益生菌制剂已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可明显... 当前,针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疫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及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环保有效的益生菌制剂已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可明显促进鱼体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对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和机制尚缺乏系统总结。本文概述了目前虹鳟养殖中使用益生菌的种类、补充方式、益生效果和益生机制,以期为虹鳟绿色可持续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虹鳟 益生效果 益生机制
下载PDF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酵母展示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莹 贺文斌 +4 位作者 赵景壮 任广明 卢彤岩 邵轶智 徐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6-873,共8页
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 为了评价前期构建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VP2蛋白酵母展示疫苗(EBY100/pYD1-VP2)的免疫保护效果,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试验动物分析了口服免疫的保护效力,利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疫苗株的最佳诱导时间为60 h,然后大量制备酵母口服疫苗,分别利用单次和多次口灌的方式对虹鳟进行免疫;单次免疫为连续免疫7 d,多次免疫为单次免疫一周后再以相同剂量免疫7 d,免疫剂量均为每天100μL疫苗菌(1×10^10 CFU/mL),同时设置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通过免疫相关基因定量、中和抗体滴定及攻毒后IPNV病毒载量分析口服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疫苗株免疫组虹鳟头肾、后肠中的免疫相关基因IgM、IgT、CD4、CD8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载体酵母菌免疫组和PBS模拟免疫组(P<0.05),且与单次免疫组相比,多次免疫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疫苗株免疫组虹鳟血清中均发现了中和抗体,其中,多次免疫组各时间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单次免疫组,免疫后第49天时IPN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最高(39.28);病毒载量分析显示,各时间点疫苗株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空载体酵母免疫组(P<0.05),并且在第14天、第21天时,疫苗株单次免疫组VP1和VP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疫苗株多次免疫组基因表达量的2.25、3.33倍(VP1)和2.67、2.80倍(VP2)。研究表明,该口服疫苗可诱导虹鳟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对虹鳟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酵母展示 口服疫苗
下载PDF
基因组Ⅰ型和Ⅴ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凯越 赵景壮 +4 位作者 任广明 邵轶智 卢彤岩 何保全 徐黎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6-744,共9页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 50/0.1 mL(IPNV-F1)、107.30 TCID 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 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 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 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 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 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 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 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基因组Ⅰ型 基因组Ⅴ型
下载PDF
嗜冷黄杆菌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柴静茹 卢彤岩 +2 位作者 王荻 陈福广 李绍戊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研究首先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确定本实验室分离自患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病灶和脾脏处的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CH06、CH07和CH08株能利用的碳源,选定3株菌利用率最高的碳源——L-脯氨酸开展单因素优化实验。以T... 本研究首先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确定本实验室分离自患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病灶和脾脏处的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CH06、CH07和CH08株能利用的碳源,选定3株菌利用率最高的碳源——L-脯氨酸开展单因素优化实验。以TYES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0.3 g/L、0.5 g/L和1.0 g/L L-脯氨酸,将1×108 CFU/mL的嗜冷黄杆菌菌液按1%比例接种至此培养基,于18℃、150 r/min下分别培养24 h、48 h和72 h后检测细菌繁殖数量、菌落形态及致病性。结果表明,在TYES培养基中添加L-脯氨酸后,单位时间内嗜冷黄杆菌的生物量大幅度提高,显著高于TYES组;添加0.5 g/L L-脯氨酸组嗜冷黄杆菌产量最高,且不影响其形态,其平均长度和直径几乎没有变化。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在优化培养基上生长的嗜冷黄杆菌毒力无明显变化,肌肉注射感染的虹鳟幼鱼出现细菌性冷水病的典型临床病征。本研究结果可为嗜冷黄杆菌的体外培养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冷黄杆菌 培养基 改良TYES
下载PDF
一株虹鳟源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蛋白发酵条件优化
10
作者 樊丹 邓福容 +3 位作者 李绍戊 卢彤岩 刘红柏 王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2-460,共9页
【目的】为提高虹鳟源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候选株RT-BS07胞外蛋白分泌能力,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发酵产物抑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不同培养条件下RT-BS07株产胞外蛋白浓度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 【目的】为提高虹鳟源枯草芽孢杆菌益生菌候选株RT-BS07胞外蛋白分泌能力,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发酵产物抑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不同培养条件下RT-BS07株产胞外蛋白浓度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胞外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等5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初始pH值为7.0,盐度3%的LB培养基,33℃下振荡培养36 h,空气浴摇床转速150 r/min为菌株最佳蛋白分泌的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菌株胞外蛋白浓度可达(22.91±0.91)mg/mL,显著高于常规培养下的(12.74±0.26)mg/mL(盐度1%、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120 r/min、28℃下培养24 h)。该胞外蛋白对鲁氏耶尔森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水产常见条件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面积分别为(13.87±1.03)mm^(2)、(11.78±0.46)mm^(2)、(7.93±0.21)mm^(2)。【结论】枯草芽孢杆菌RT-BS07株可分泌具有较强抑菌性能的胞外蛋白,并可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显著增加蛋白产量。试验结果将为虹鳟养殖过程中常见条件致病菌的生物绿色防治及抗菌制剂的研发应用提供实践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正交试验 抑菌面积
下载PDF
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陈福广 卢彤岩 李绍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7-1938,共12页
为了开发基于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本研究对嗜冷黄杆菌的CRISPR/Cas系统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8株嗜冷黄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CRISPRCasFinder软件查找成簇规律间隔短回... 为了开发基于嗜冷黄杆菌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本研究对嗜冷黄杆菌的CRISPR/Cas系统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8株嗜冷黄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CRISPRCasFinder软件查找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结构和CRISPR相关(Cas)蛋白在嗜冷黄杆菌基因组上的数量和分布;利用CRISPRFinder软件分析CRISPR结构的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并使用Mega X软件对cas基因核苷酸序列做相似性对比;通过与重复序列配对,获得反式激活crRNA(trans-activating CRISPR RNA,tracrRNA)与重复序列配对序列,使用ARNold软件预测tracrRNA基因的终止子;使用BPROM软件预测tracrRNA基因和crRNA前体(pre-CRISPR RNA,pre-crRNA)的启动子;使用Clustal X软件对所有的间隔序列做相似性对比,并使用CRISPRTarget软件对独特的间隔序列配对从而获得原间隔序列(protospacers)及原间隔序列邻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序列;使用WebLogo软件使PAM序列可视化。结果显示,8株嗜冷黄杆菌均含有1个完整的CRISPR/Cas9系统,由1个CRISPR结构和3个Cas蛋白组成。CRISPR结构由短而重复的序列即重复序列和短而可变的序列即间隔序列相间排列组成;重复序列大小为46 bp,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间隔序列大小在29~31 bp之间,数量在20~41个之间。Cas蛋白含有Cas9、Cas1和Cas2,并且cas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8株嗜冷黄杆菌的tracrRNA基因均位于cas9基因上游并且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tracrRNA上有一段大小为24 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23个核苷酸与重复序列完全配对。每个重复序列均含有一个较短的启动子,可单独启动pre-crRNA的转录。不同菌株的间隔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新获得的间隔序列可以插入到嗜冷黄杆菌CRISPR结构的5′端或内部。在65个独特的间隔序列中,13个间隔序列能够配对上原间隔序列,这些原间隔序列均来源于噬菌体或质粒。原间隔序列上游侧翼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嗜冷黄杆菌Cas9识别的PAM序列是5′-GANTTTT-3′。以上结果表明嗜冷黄杆菌的CRISPR/Cas9系统理论上可以开发适用于嗜冷黄杆菌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冷黄杆菌 CRISPR/Cas9系统 Cas蛋白 tracrRNA 重复序列 间隔序列
下载PDF
In vivo Pharm acodynam ic Effect of Thiam phenicol in Serum of Carassius auratus on Aerom onas hydrophila
12
作者 Yang Hongbo Wang Di lu tongya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2期59-62,79,共5页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 effect of thiamphenicol( TAP) in serum of Carassius auratus on Aeromonas hydrophila. By combining the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and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s,t...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 effect of thiamphenicol( TAP) in serum of Carassius auratus on Aeromonas hydrophila. By combining the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and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s,the pharmacodynamic effect of TAP on Aeromonas hydrophila was studied,an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by software Excel 2007,Kinetica3P97 and Kinetica4. 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ingly 30 mg /kg TAP assumed a rapid assimilation-quickly peaking-slowly dispelling trend in Carassius auratus. The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s follows: time of peake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AP( Tpeak) of 1.5 h,peak concentration( Cmax) of 37.172 μg/mL and absorption rate( ka) of 1.523 h,half-life period T1/2( ka) of 0.455 h,lag time( TL)of 0. 02 h,elimination half life T1/2( ke) of 16.712 h. The 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 was 14.28 h. The PK-PD parameters were 32.41 h in AUC0- 24/ MICserumand 23. 23 in Cmax/MICserum. Employing an inhibitory Sigmoid Emax model,the administration dosage of TAP for preventing Aeromonas hydrophila-caused bacterial septicemia was 8. 61- 46. 20 mg /k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se,we proposed the optimal administration rout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eromonas hydrophila-caused bacterial septicemia: delivering TAP at the ratio of 46. 20 mg /kg on diseased Carassius auratus by mixing with baits or oral administration,followed by delivering with baits at ratio of 8. 61 mg /kg for preventing the Aeromonas hydrophila-caused bacterial septicemia. The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applying thiamphenicol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bacterial septicemia in aquatic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assius auratus serum Thiamphenicol(TAP) Aeromonas hydrophila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