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日照条件下2个热带玉米自交系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文举 路雪萍 +4 位作者 童伟杨 李亚娇 马培杰 陈泽辉 王小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3-1943,共11页
【目的】对长日照条件下2个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揭示玉米在长日照下的开花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敏型(FT32)和光钝型(FQR273)热带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其进... 【目的】对长日照条件下2个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揭示玉米在长日照下的开花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敏型(FT32)和光钝型(FQR273)热带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筛选差异蛋白,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从长日照条件下FT32和FQR273热带玉米自交系4叶期叶片样品鉴定出6082个有效蛋白,其中显著差异蛋白605个(107个上调表达,498个下调表达)。605个差异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共79个条目,其中在生物学过程分类中,主要注释为翻译过程、谷胱甘肽代谢过程和蛋白质折叠;在细胞组分分类中,主要注释为膜整体组分、细胞质和叶绿体;在分子功能分类中,主要注释为ATP结合、金属离子结合和核糖体结构组成。有140个差异蛋白富集到13条KEGG信号通路,其中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磷酸合成、核糖体代谢和翻译过程是玉米叶片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关键途径。对被功能注释的196个蛋白进行归类和深入分析,根据生物学功能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活性氧(ROS)体内平衡(33个)、蛋白代谢(59个)、相关转移酶(25个)及其他功能(79个)。【结论】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型FT32玉米相对于光钝型FQR273的ROS体内平衡能力和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及相关转移酶活性均呈下调表达,其他功能蛋白种类繁多且功能复杂,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FT32玉米叶片以核糖体代谢和翻译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玉米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玉米 长日照 串联质谱标签(TMT) 蛋白质组学 功能注释
下载PDF
长日照条件下九叶期玉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
作者 罗文举 李亚娇 +5 位作者 路雪萍 童伟杨 陈才俊 马培杰 陈泽辉 王小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9-2338,共10页
【目的】探明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差异蛋白的特性,为揭示玉米的分子机理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以LP光敏感(NT32)和光钝感(NQR273)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的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九叶期... 【目的】探明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差异蛋白的特性,为揭示玉米的分子机理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以LP光敏感(NT32)和光钝感(NQR273)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的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九叶期采集幼嫩叶片,利用TMT技术对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差异蛋白的表达特性。【结果】长日照条件下玉米九叶期叶片中共检测到差异蛋白191个,其中上调表达107个,下调表达84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半胱氨酸型肽酶活性及锰离子结合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蛋白水解和翻译过程是重要的分子功能类别。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通路。网络互作分析筛选到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是玉米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关键途径。有79个差异蛋白具有功能注释,分别参与ROS体内平衡(19个)、贮藏物质保护(7个)、氨基酸代谢(8个)、其他功能基因(45个)。【结论】光敏感NT32玉米在长日照条件下ROS清除能力增强,贮藏物质保护能力及氨基酸代谢下降,其他功能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在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NT32玉米叶片以氨基酸合成、核糖体代谢过程为主的调控系统,维持了玉米的稳定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长日照 TMT技术 蛋白质组学 蛋白功能注释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斌 王琳 +6 位作者 李萍 王洪梅 吴莹玉 卢学萍 于天倩 权琳 黄霞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构建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 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96.4%、100%,权威系数为0.... 目的构建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Delphi法对27名专家完成3轮有效函询,获得专家一致性意见,确定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结果 3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96.4%、100%,权威系数为0.899、0.900、0.910,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38、0.392,0.41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构建的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建立PICU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可用于科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U 三维质量结构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DELPHI法
下载PDF
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蒙志好 陆雪萍 +1 位作者 窦艳云 龚世江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评估低剂量两性霉素B(AM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580例AIDS合并T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MB组(AMB+伊曲康唑治疗)1 306例和氟康唑组(氟康唑+伊曲... 目的评估低剂量两性霉素B(AM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580例AIDS合并T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MB组(AMB+伊曲康唑治疗)1 306例和氟康唑组(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274例。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MB组的治愈和好转比例高于氟康唑组,死亡比例低于氟康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氟康唑组(均P<0.05)。结论对于AIDS患者,低剂量AM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TSM效果良好,优于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可防可控,是资源有限地区AIDS合并TSM患者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序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NAFLD大鼠肝细胞PTEN和PI3Kp85α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陆雪萍 黄进 +3 位作者 韦静 梁新安 方显利 韦芳芳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PTEN和PI3Kp85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低剂量组、健脾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脂...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PTEN和PI3Kp85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低剂量组、健脾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各组大鼠按10m L/(kg·bw)灌胃治疗,其中健脾低剂量组给予低浓度参苓白术散药液,健脾高剂量组给予高浓度参苓白术散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血脂、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PTEN和PI3Kp85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C、TG、LDL-C、肝细胞PI3Kp85α mR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HDL-C、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TC、TG、LDL-C、肝细胞PI3Kp85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以健脾高剂量组表现最为显著(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上调PTEN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I3Kp85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参苓白术散 肝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广西某医院近十年HIV阴性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蒙志好 吕康言 +3 位作者 廖光付 陆雪萍 唐月璐 龚世江 《应用预防医学》 2021年第1期5-8,27,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HIV阴性结核病患者耐药特征和近十年耐药变化趋势,为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某医院HIV阴性疑似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常用一线和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 目的探讨广西HIV阴性结核病患者耐药特征和近十年耐药变化趋势,为其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某医院HIV阴性疑似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常用一线和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全部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4.13%(3872/16049)。十年间共对320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检测,总耐药率为22.86%,不同年份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耐药率为异烟肼9.96%~20.44%、利福平6.25%~19.57%,此2种药物不同年份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多耐药率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多药率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耐药顺位由高至低分别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结论近年来广西HIV阴性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和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率等有下降的趋势,显示近年耐药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n型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冷烧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陆雪萍 陆晓芳 +1 位作者 范宇驰 江莞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23年第1期67-76,共10页
冷烧结技术(Cold Sintering Process,CSP)是一种利用辅助液相可使陶瓷在300℃以下达到致密的新型烧结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节能降耗,在制备块体热电材料方面有极大的前景。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Bi_(2)Te_(2.7)Se_(0.3)粉... 冷烧结技术(Cold Sintering Process,CSP)是一种利用辅助液相可使陶瓷在300℃以下达到致密的新型烧结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节能降耗,在制备块体热电材料方面有极大的前景。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Bi_(2)Te_(2.7)Se_(0.3)粉体,分别与0 wt%液相、10 wt%H2O、10 wt%EG、10 wt%NaOH溶液混合均匀,通过冷烧结方法制备了Bi_(2)Te_(2.7)Se_(0.3)块体热电材料,并与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所制备的样品作对比。XRD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未被氧化,密度测试结果显示,冷烧结添加NaOH溶液或者H2O的样品的致密度高达97%左右,比添加0 wt%液相的样品高约7%。添加NaOH溶液的样品在375 K时具有最高的ZT值0.9,在较低温度段(300~400 K)比SPS所制备的样品的ZT值高。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液相辅助的冷烧结技术制备Bi_(2)Te_(2.7)Se_(0.3)块体热电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Te_(3) 热电材料 冷烧结
原文传递
结核病诊疗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光俊 鲁学萍 罗小明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3年第6期76-80,共5页
目的 了解结核病诊疗监测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为探索符合我国有效、因地制宜的结核病诊疗监测技术提供新的建设思路。方法 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深入分析比较各类相关的监测技术。结果 传统结核病监测方法如抗酸涂片技术、胸部X... 目的 了解结核病诊疗监测技术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为探索符合我国有效、因地制宜的结核病诊疗监测技术提供新的建设思路。方法 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深入分析比较各类相关的监测技术。结果 传统结核病监测方法如抗酸涂片技术、胸部X线摄影等技术存在敏感性低等缺点,已成为制约结核病治疗监测、药物选择等防治工作的难点;而基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多层次、多系统、多指标的联合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估手段将是未来结核病临床监测和实验室研究的主要方向。结论 基于宿主、病原在内的多系统、多指标联合监测技术是开发灵敏、快速、特异和实时结核病监测技术的有效途径,能够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合理用药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治疗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麦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小辉 袁名睿 +5 位作者 陆雪萍 陆礼和 李战国 梅双喜 王京昆 董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804-3809,共6页
目的研究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D100、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麦冬提取物中分离... 目的研究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D100、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麦冬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麦冬黄烷酮A(1)、甲基麦冬黄烷酮B(2)、5,7-二甲氧基-3-(4-羟基苄基)-4-苯并二氢吡喃酮(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1-龙脑6-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ophiogenin(7)、薯蓣皂苷元(8)、黄卡瓦胡椒素C(9)、3,4-二羟基烯丙基苯(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对羟基苯甲醛(12)、三环蛇麻二醇(13)、4(15)-桉叶烯-1β,6α-二醇(14)、香草酸(15)、cyperusol C(16)、(2aS,3aS)-lyciumamide D(17)。结论化合物3、9~11、13、14、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甲基麦冬黄烷酮A 甲基麦冬黄烷酮B 黄卡瓦胡椒素C 三环蛇麻二醇 4(15)-桉叶烯-1β 6α-二醇 cyperusol C (2aS 3aS)-lyciumamide D
原文传递
Traditional herbal formula Sini Powder extract produce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through stress-related mechanisms in rats 被引量:5
10
作者 WEI Shan-Shan YANG He-Jin +3 位作者 Huang Jia-Wen lu xue-ping PENG Ling-Fang WANG Qing-Guo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90-598,共9页
Sini Powder(SP),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formula, has long been used to treat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rats treated w... Sini Powder(SP),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formula, has long been used to treat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lthoug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rats treated with SP extract for 7 day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wimming time and reduction in immobility time in forced swimming tes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out changes in locomotion. These effect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SP's modulation of the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 because a single pretreatment of SP extract could rescue increased serum corticosterone and plasma adrenocorticotropin levels induced by acute elevated platform stress. A single pretreatment of SP extract could also elevate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P extract may act as an anti-stress medication to produce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 Powder extract ANTIDEPRESSANT-LIK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原文传递
我国耐药结核病的诊疗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学萍 穆廷杰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现状、药物敏感诊断技术和抗结核病药物研究进展情况,为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归纳历年数据,分析目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 目的了解结核病的流行现状、药物敏感诊断技术和抗结核病药物研究进展情况,为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归纳历年数据,分析目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作为结核病的第二大国,其形势尤为严峻;提高耐药结核病的药敏检测技术是控制其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治疗主要依靠现有的几类抗结核病核心药物;但有研究表明在我国部分核心药物已出现耐药。结论需完善耐多药肺结核病的补偿政策、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耐药结核病的发病风险,而研发新型的抗结核病药物仍是防控耐药结核病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药敏检测 抗结核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