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干旱区藓类结皮覆盖下土壤多功能性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
作者 雷菲亚 李小双 +7 位作者 陶冶 尹本丰 荣晓莹 张静 陆永兴 郭星 周晓兵 张元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820,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干旱区重要的活性地被物组成,可显著影响地表土壤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改善表层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影响土壤多功能性(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藓类结皮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类型之一,本研究旨...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干旱区重要的活性地被物组成,可显著影响地表土壤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改善表层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影响土壤多功能性(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藓类结皮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类型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西北干旱区荒漠藓类结皮覆盖下土壤与裸沙的SMF差异性,探究两者SMF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分析土壤的8个干旱区关键生态系统功能指标,运用平均值法和因子分析法计算SMF,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探究SMF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藓类结皮覆盖下土壤的单一和多功能性显著高于裸沙。(2)裸沙和藓类结皮覆盖下SMF变化的驱动要素具有差异性,裸沙SMF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干旱(Aridity)和土壤含水量(SWC),而藓类结皮覆盖下SMF驱动要素为土壤砂粒含量。(3)年均温(MAT)对裸沙和藓结皮覆盖土壤SMF的变化均呈现最大的间接效应。因此,藓类结皮发育显著增加了荒漠土壤SMF,同时也调节SMF的相关驱动因素。以上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荒漠裸沙和结皮覆盖下SMF的差异性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多功能性 西北干旱区 藓类结皮 驱动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杨军刚 张玲卫 +4 位作者 郭星 陆永兴 郭浩 张元明 周晓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6-2954,共9页
为了探究沙漠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类型覆盖下土壤有机碳(SOC)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因素的关系,解析影响因素,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藻类、藓类生物土壤结皮和裸沙三种不同地被覆盖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类型结皮样品及其下... 为了探究沙漠不同生物土壤结皮类型覆盖下土壤有机碳(SOC)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因素的关系,解析影响因素,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藻类、藓类生物土壤结皮和裸沙三种不同地被覆盖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类型结皮样品及其下层0—2 cm、2—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以及70—100 cm土层土壤(裸沙对照),测定不同土层的SOC含量及土壤理化指标,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被类型下0—100 cm SOC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在10—30 cm土层存在SOC含量升高的现象,藓类、藻类和裸沙三种地被类型0—100 cm土层SOC含量范围分别在:1.61—2.70、1.41—2.56、1.21—1.92 g/kg;(2)不同地被类型下同一土层SOC含量在0—5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5—100 cm土层SOC整体无显著差异,同层SOC含量均表现为:藓类>藻类>裸沙对照;(3)Pearson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被覆盖下SOC含量与养分(全氮、全磷)呈现正相关关系,与pH和电导率(EC)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粒径(砂粒占比)是影响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粒径是裸沙和藻类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藓类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养分(全磷)。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会逐步提高土壤碳的积累,改变SOC的垂直分布特征,对SOC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 cm以上土层,土壤理化特征对垂直分布特征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有机碳 理化性质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垂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与土壤有机碳组分对长期氮添加的响应
3
作者 杨军刚 周晓兵 +4 位作者 郭星 陆永兴 郭浩 张元明 张玲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60-7769,共10页
藓结皮是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类型,在荒漠生态系统碳固定与碳排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长期氮添加对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和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特征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碳固存之间的关系及其... 藓结皮是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类型,在荒漠生态系统碳固定与碳排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长期氮添加对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和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特征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碳固存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因子。为此,研究依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野外长期(13a)氮添加实验,以齿肋赤藓形成的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选取0(N0)、1.0(N1)、3.0 g N m-2a-1(N3)三种氮处理,阐明长期氮添加对藓结皮光合生理活性和SOC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长期氮添加对结皮层颗粒有机碳(POC)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减少了0—5 cm土层POC和MAOC含量的积累;(2)N1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而N3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NSC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0.94%、42.49%、46.71%和50.85%;(3)可溶性糖的含量在N1处理下显著增加,N3处理则显著抑制了其积累,脯氨酸的含量随氮浓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长期氮添加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4)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期氮添加、光合生理活性与POC和MA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酸碱度、微生物量碳氮、电导率、硝态氮和铵态氮皆显著影响POC和MAOC的含量积累。研究揭示了长期氮添加对藓结皮的光合生理活性和SOC组分的影响,且光合生理活性的响应无法有效反映SOC组分变化,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中氮沉降对生物土壤结皮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叶绿素 氮沉降 齿肋赤藓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ers of the soil multifunctiona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drylands of China
4
作者 SONG Boyi ZHANG Shihang +6 位作者 lu yongxing GUO Hao GUO Xing WANG Mingming ZHANG Yuanming ZHOU Xiaobing ZHUANG Weiwei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3期99-110,共12页
The drylands of China cover approximately 6.6×106 km2 and are home to approximately 5.8×10^(8)people,providing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However,dryland ecosystems are e... The drylands of China cover approximately 6.6×106 km2 and are home to approximately 5.8×10^(8)people,providing important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However,dryland ecosystems are extremely fragile and sensitive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changes significantly impact soil structure and function,thus affecting the 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However,the effect of LULC changes on the SMF in the drylands of China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F changes based on soil data in the 1980s from the 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Data Center.We explored the drivers of the SMF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LULC types(including forest,grassland,shrubland,and desert)and u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explore the main driver of the SMF chan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MF under the four LULC type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descending order:forest,grassland,shrubland,and desert.The main driver of the SMF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LULC types was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In addition to MAT,pH in forest,soil moisture(SM)and soil biodiversity index in grassland,SM in shrubland,and aridity index in desert are crucial factors for the SMF changes.Therefore,the SMF in the drylands of China is regulated mainly by MAT and pH,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s of the SMF in drylands need to be performed regarding LULC changes.The results are beneficial for evaluating the SMF among different LULC types and predicting the SMF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chang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Climate change Dryland ecosystems
下载PDF
浅谈印制板压合凹点凹陷的分析改善与研究
5
作者 鲁永兴 《印制电路资讯》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随着电子产品的精密化、小型化,压合层数越来越高,板面线路越来越密集,报废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凹点凹陷的产生机理,以及通过现象PP粉纤维丝凹点凹陷,铜粉凹点凹陷,异物类凹点凹陷,流胶屑凹点凹陷,牛皮纸屑凹点凹陷,铁屑、油污异物... 随着电子产品的精密化、小型化,压合层数越来越高,板面线路越来越密集,报废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凹点凹陷的产生机理,以及通过现象PP粉纤维丝凹点凹陷,铜粉凹点凹陷,异物类凹点凹陷,流胶屑凹点凹陷,牛皮纸屑凹点凹陷,铁屑、油污异物凹点凹陷,不明异物等各个方面来研究探讨凹点凹陷是如何产生的,具体有什么表现,可以制定什么方法来改善,进而提高品质,减少不良报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胶 介质层 凹陷 纤维丝
下载PDF
带线锚钉在急诊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永兴 陆伟 +1 位作者 肖裕 钱鸣雷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5期23-24,共2页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在治疗髌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髌骨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随后结束治疗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在治疗髌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髌骨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随后结束治疗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结果:所有均在入院后2~3 d实施手术,手术时间为30~80 min,手术切口5~6 cm,手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范围为12~15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对患者的骨折愈合程度进行观察,X线片下显示,髌骨愈合形态良好,膝关节功能应用HSS评分为(88.25±2.97)分,优50例,良好1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治疗髌骨撕脱性骨折中应用带线锚钉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且该方式作为传统手术模式的补充,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便利,手术后效果良好的特点,不需要第二次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带线锚钉 优势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氮库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朝红 周晓兵 +4 位作者 陆永兴 张世航 刘学军 张元明 张玲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05-5016,共12页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区氮素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下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解析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养分影响过程和范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地衣混生结皮...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区氮素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不同生物土壤结皮下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解析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养分影响过程和范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地衣混生结皮和藓类结皮两种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以裸沙为对照,测定生物土壤结皮层和0—100 cm内8个土层全氮、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游离态氨基酸氮、微生物生物量氮等氮库含量,和土壤脲酶、硝酸盐还原态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等土壤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1)结皮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和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下层土壤,结皮层和结皮下各层土壤氮库整体上表现为藓类结皮>藻-地衣混生结皮>裸沙;土壤氮库各形态氮素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垂直分布上均呈现先显著下降(0—20 cm)后稳定(20—100 cm)的趋势;在20—30 cm土层,除裸沙的无机氮、铵态氮以及藻-地衣混生结皮的硝态氮外,其余速效氮(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具有增加的特点。2)土壤各氮库含量与全磷、有机碳、电导率、土壤脲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3)利用氮循环相关指标建立土壤氮循环多功能指数,发现指数在0—100 cm土层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氮库分布保持一致。因此,随着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各氮库氮素含量不断积累,结皮对土壤氮库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30 cm范围,对土壤更深层氮库含量的影响较小,生物土壤结皮影响氮库的同时,其他养分元素随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氮库 土壤酶活性 多功能指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模拟降雨变化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玉林 陆永兴 +3 位作者 尹本丰 李永刚 周晓兵 张元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9-1749,共11页
土壤酶参与土壤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是联系植物和土壤养分的关键纽带。土壤酶活性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敏感,这种响应对于缺水且养分贫瘠的荒漠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早春积雪完全融化后首次降雨时间及降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及土... 土壤酶参与土壤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是联系植物和土壤养分的关键纽带。土壤酶活性对降水格局变化响应敏感,这种响应对于缺水且养分贫瘠的荒漠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早春积雪完全融化后首次降雨时间及降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还鲜见相关报道。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区,在早春积雪完全融化后,设置3个首次降雨时间(积雪完全融化后第10天、20天和30天)和3个降雨梯度(5 mm、10 mm和15 mm),于植物生长旺季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积雪完全融化后不同首次降雨时间下5mm降雨处理以及积雪完全融化后第30天下各降雨量处理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积雪完全融化后第10天,随降雨量增加,土壤全碳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全钾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降低趋势;积雪完全融化后第20天,随降雨量增加,速效氮、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土壤全碳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全钾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模拟10 mm降雨,随首次降雨时间推迟,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增加趋势;模拟15 mm降雨,随首次降雨时间推迟,土壤全磷、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积雪完全融化后第10天和20天后,15 mm降雨处理下对土壤大部分指标促进效应最大。研究表明,早春积雪完全融化后,推迟首次降雨时间,添加大降雨量(15 m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不同养分之间的转化,能够补偿一段时间的干旱对养分转化的抑制效应,从而提高早春短命植物生长期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首次降雨时间 首次降雨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降雨与开挖作用下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分析:以关中地区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卢永兴 陈剑 +4 位作者 霍志涛 李毅 蓝景周 聂小力 岳连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104,共10页
降雨入渗和人工开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这2种诱因作用下关中地区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查明了该滑坡变形特征,定性分析了滑... 降雨入渗和人工开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这2种诱因作用下关中地区黄土滑坡失稳过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县杨厂村老庙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查明了该滑坡变形特征,定性分析了滑坡变形演变过程;基于滑坡变形前15 d内日降雨量实测值,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坡脚开挖后连续降雨作用下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基于强度折减法对该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特殊的地层结构是滑坡变形的内因,降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②滑坡失稳演化过程表现为:坡体处于蠕滑状态,坡脚开挖后,坡体前缘失稳,牵引中后缘坡体向下错动而产生张拉裂缝,在降雨作用下,雨水沿裂缝渗入坡体深部,滑坡中部岩土体浸水后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黄土层与红黏土层接触面饱水形成贯通滑带,诱发深层滑坡;③滑坡开挖后较初始状态,稳定性系数降幅为0.102,此后受连续降雨影响,稳定性系数在前10 d以平均0.010/d的速率缓慢下降,第10~13 d以0.034/d的速率快速下降至最低,第13 d以后开始回升。研究结果可以为该类滑坡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降雨入渗 人工开挖 失稳过程 稳定性分析 老庙滑坡
下载PDF
荒漠藓类植物齿肋赤藓对4年积雪深度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署军 尹本丰 +6 位作者 张庆 陆永兴 臧永新 沙亚古丽·及格尔 殷进飞 张元明 买买提明·苏来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848,共11页
冬季降雪作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主要的降水形式,在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稳定和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全球的持续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荒漠冬季的积雪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荒漠藓类植物作为荒漠重要地被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 冬季降雪作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最主要的降水形式,在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稳定和发育发挥重要作用。全球的持续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荒漠冬季的积雪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荒漠藓类植物作为荒漠重要地被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理生化层面将如何响应长期的积雪深度变化还不清楚。因此,通过野外设置去除积雪(-S)、自然积雪(S)、2倍积雪(2S)和3倍积雪(3S)4个积雪梯度,探讨经历4年积雪深度变化下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积雪深度变化显著影响了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去除积雪处理相比,随着积雪深度的增加,齿肋赤藓的植株含水量、F_(v)/F_(m)和Y(II)呈现增加趋势,而植株内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齿肋赤藓的F_(v)/F_(m)和Y(II)与土壤温度和植株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与土壤温度和植株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与自然积雪相比,4年3倍积雪增加处理显著降低了齿肋赤藓的Y(II),增加了MDA含量。这说明积雪在一定程度上为齿肋赤藓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了齿肋赤藓的干旱和冷胁迫程度,但长期大量的积雪增加和长期减雪均会对齿肋赤藓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抗氧化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齿肋赤藓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铝水自动化浇铸设备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云祥 蒋义修 +1 位作者 陆勇星 王霁雯 《轻工机械》 CAS 2019年第3期88-90,95,共4页
针对高温(800~900℃)铝水在浇铸过程所出现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对铝水自动化浇铸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传动和光杆支承的机械传动方式,基于电气控制原理、光电传感技术和PLC模块... 针对高温(800~900℃)铝水在浇铸过程所出现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对铝水自动化浇铸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传动和光杆支承的机械传动方式,基于电气控制原理、光电传感技术和PLC模块实现对各运动自由度的顺序动作控制。设计了一种下进下出的新型铝水包结构,解决了传统铝水包在浇铸过程中支点随倾斜角度变化的技术难题。此外建立了交互式操作界面,可实现在线编辑、监测、反馈设备的各项状态数据,通过上述方案最终完成首套样机的试制。样机经72h不间断的试运行生产,设备工作性能趋于稳定,各项技术参数指标与设计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铸 铝水 铝水包 光杆支承 PLC
下载PDF
荒漠冻融期积雪变化对生物结皮甲烷通量的影响
12
作者 潘琪 陆永兴 +2 位作者 张元明 周晓兵 庄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17-5026,共10页
温带荒漠积雪覆盖是土壤含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在冻融期带来丰富的水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带荒漠积雪深度时空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生物结皮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带荒漠积雪覆盖是土壤含水量增加的重要方式,在冻融期带来丰富的水分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带荒漠积雪深度时空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通量。生物结皮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降水变化。然而,目前有关冻融期不同积雪条件下生物结皮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十分匮乏。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和地衣2种类型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以裸沙为对照,设置增雪、自然降雪(对照)和除雪三种处理,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究CH4通量在冻融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冻融期多数情况下积雪处理和结皮类型对CH4通量影响不显著。荒漠生物结皮对CH4整体表现为吸收作用,是荒漠生态系统CH4重要的“汇”。两种结皮类型及裸沙CH4的吸收速率呈现为地衣结皮(-10.12μg m^(-2) h^(-1))>藓结皮(-1.73μg m^(-2) h^(-1))>裸沙(-1.69μg m^(-2) h^(-1))。CH4通量通常与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不显著,对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响应较弱。研究结果表明,积雪处理不会对冻融期生物结皮CH4通量产生显著影响,全球变化条件下温带荒漠积雪的改变可能对土壤CH4的产生和吸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藓结皮 地衣结皮 温度 降水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oil multifunctionality in drylands of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ZHANG Shihang CHEN Yusen +5 位作者 lu yongxing GUO Hao GUO Xing LIU Chaohong ZHOU Xiaobing ZHANG Yuanmi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2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Dryland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drylands of China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10.8%of global drylands,and China is the country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aridity in Asia.Therefor... Drylands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drylands of China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10.8%of global drylands,and China is the country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aridity in Asia.Therefore,study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oil multifunctionality(SMF)and investigating the driving factors are critical for elucidating and managing the functions of dryland ecosystems in China.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solar radiation(Srad),soil acidity(pH),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and aridity from the“dataset of soil properties for land surface modeling over China”,we used non-linear regression,ordinary least square(OLS)regression,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and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SMF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across different aridity levels in China.SMF in different dryland regions varied significantly and showed a patchy distribution,with SMF index values ranging from–1.21 to 2.42.Regions with SMF index values from–0.20 to 0.51 accounting for 63.0%of dryland area in China.OLS regress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ke MAP,MAT,Srad,pH,EVI,and CEC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MF(P<0.05).MAP and MAT were correlated to SMF at the whole aridity level(P<0.05).S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MF differed depending on the aridity level.Soil pH was the strongest driving factor of SMF when the aridity was less than 0.80(P<0.001).Both soil CEC and EVI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MF when aridity was greater than 0.80(P<0.01),with soil CEC being the strongest driving factor.The importance ranking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contribution of soil pH to SMF was greatest when aridity was less than 0.80(66.9%).When aridity was set to greater than 0.80,the relative importance contributions of CEC and EVI to SMF increased(45.1%and 31.9%,respectively).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MF had high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drylands of China.The aridity threshold controlled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S Soil multifunctionality (SMF) Aridity Index(AI) Spatial variability Driving factors Aridity level
下载PDF
印制板外层图形转移中线路良率改善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永兴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第10期62-64,共3页
1现状分析印制板外层线路完成后进行AOI时常见有三大不良问题:铜丝铜渣短路,凹陷短路,干膜擦花短路。如统计18110型号PCB(印制电路板)的AOI一次良率统计见图1所示。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印制板 图形转移 AOI 良率 PCB 短路 现状分析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文字发红研究
15
作者 鲁永兴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第3期62-66,共5页
1试验背景客户反馈我公司印制电路板(PCB)有字符油墨变红异常,本试验旨在模拟此现象过程,分析得出字符变红异常原因。原因猜想是氰化物HCN(化金工序、修金过程使用)残留所致,为此做试验验证。
关键词 客户反馈 异常原因 字符 试验背景 试验验证 氰化物
下载PDF
印制板槽孔漏铣防呆措施
16
作者 鲁永兴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第4期65-66,共2页
0引言由于铣刀在进行切削作业的过程中,刀刃磨损至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断刀、机台主轴高度不一致等因素从而导致漏铣;若不良板未及时拦截住,流至客户端,将影响客户的装机,导致PCBA(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报废。为改善此类问题,故在板内铣槽... 0引言由于铣刀在进行切削作业的过程中,刀刃磨损至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断刀、机台主轴高度不一致等因素从而导致漏铣;若不良板未及时拦截住,流至客户端,将影响客户的装机,导致PCBA(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报废。为改善此类问题,故在板内铣槽位置增加漏铣防呆设计,进行试验效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板 防呆 印制电路板组装 PCBA 效果验证 客户端
下载PDF
谈印制电路板抗氧化表面处理控制
17
作者 鲁永兴 《印制电路信息》 2021年第5期45-49,共5页
文章主要介绍抗氧化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通过实验及论证总结了此方面的一些经验。抗氧化工艺流程与控制方法及易产生的缺陷与原因分析等内容。从而对抗氧化表面处理生产进行有效的管控,保证抗氧化表面处理产品品质。
关键词 抗氧化 工艺控制 表面处理 印制电路板
下载PDF
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性状与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1
18
作者 沙亚古丽·及格尔 买买提明·苏来曼 +3 位作者 臧永新 尹本丰 陆永兴 张元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77-2683,共7页
荒漠短命植物具有异时萌发现象,除在春天萌发外,秋天偶尔也会萌发,但在夏季萌发的植株十分罕见。降水格局的改变使得短命植物夏萌植株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夏萌植株的生活史策略仍不清楚。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垄4个不同坡位、坡... 荒漠短命植物具有异时萌发现象,除在春天萌发外,秋天偶尔也会萌发,但在夏季萌发的植株十分罕见。降水格局的改变使得短命植物夏萌植株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夏萌植株的生活史策略仍不清楚。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垄4个不同坡位、坡向(西坡底部、西坡中部、东坡中部、东坡底部),以短命植物层片中的优势物种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为研究对象,解析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关键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并探讨沙垄不同坡位、坡向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跨过冬季后在早春完成生活史,生活周期为281.95±3.55 d。(2)在不同生长时期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根冠比存在差异,在越冬前根冠比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P<0.05),而越冬后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P<0.05)。(3)沙垄不同坡位、坡向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关键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西坡的株高、叶片数量和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东坡,但不同坡位、坡向间根冠比无显著差异。探究沙垄不同坡位、坡向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植株生活史策略对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荒漠生态系统植被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萌植株 根冠比 坡位 坡向
原文传递
反硝化-分解模型在荒漠土壤CH_(4)和N_(2)O通量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世航 岳平 +7 位作者 陈玉森 郭浩 陆永兴 郭星 刘朝红 刘学军 周晓兵 张元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通量具有高度时空变化特点,通过野外站点直接测量耗时且费力。为弥补监测方面不足,解析变化环境下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模拟值和样地原位观测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模型在温室气体预测方面的...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通量具有高度时空变化特点,通过野外站点直接测量耗时且费力。为弥补监测方面不足,解析变化环境下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模拟值和样地原位观测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模型在温室气体预测方面的潜力具有意义。本文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对氮沉降影响下荒漠土壤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模拟估计,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荒漠土壤N2O通量的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显著相关(P<0.001);而模型对荒漠土壤CH4吸收量的变化模拟效果不显著,但模拟的年累计吸收量与真实值较为符合。DNDC模型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随着年平均气温、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土壤N_(2)O排放量和CH_(4)的吸收量显著增加;年降水量对土壤N_(2)O和CH_(4)通量变化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与土壤N_(2)O排放量和CH_(4)吸收量显著负相关;土壤质地对两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显著,其中砂壤土影响最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荒漠土壤N_(2)O和CH_(4)的通量变化最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尽管模型目前运用于荒漠区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将来荒漠区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估算方面仍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温室气体 N_(2)O排放 CH4吸收
原文传递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影响下土壤多功能的垂直特征
20
作者 刘朝红 陆永兴 +6 位作者 郭浩 杨军刚 张世航 张玲卫 刘学军 张元明 周晓兵 《生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3563-3570,共8页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荒漠土壤的稳定和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藻⁃地衣、藓类)为对象,以裸沙为对照,选取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养分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指... 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荒漠土壤的稳定和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藻⁃地衣、藓类)为对象,以裸沙为对照,选取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养分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指数(SMF),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对不同土层SMF的影响,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无机氮(I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土壤单一功能指数随结皮的发育而增加,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裸沙SMF在-0.96~0.55,在0~5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5~2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藻⁃地衣混生结皮和藓类结皮SMF分别在-0.53~1.33和-0.43~2.05,在0~20 cm土层呈现降低趋势;三种类型生物土壤结皮SMF在20~100 cm土层趋于稳定;SMF在0~20 cm和0~100 cm整体上表现为藓类结皮>藻⁃地衣混生结皮>裸沙;土壤pH、含水量(SWC)和脲酶活性与SMF的垂直变化密切相关,其中pH、SWC与SMF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粒径大小也是影响SMF的主要因素,中砂含量对SMF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粗砂含量对SMF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显著提高了土壤单一功能和土壤多功能,但结皮对土壤多功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20 cm范围,对更深层土壤的影响较小,生物土壤结皮影响土壤多功能的同时,其他功能亦随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多功能 土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