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瘙痒性疾病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路志凯 牛金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54,共5页
慢性瘙痒(chronic pruritus, CP)是指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的瘙痒,是各种皮肤病和全身疾病最普遍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睡眠、社交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CP的外周神经系统和脊髓相关机制的研究已经得了很大进展,瘙痒相关的中枢病理生... 慢性瘙痒(chronic pruritus, CP)是指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的瘙痒,是各种皮肤病和全身疾病最普遍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睡眠、社交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CP的外周神经系统和脊髓相关机制的研究已经得了很大进展,瘙痒相关的中枢病理生理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是定量分析脑结构及脑功能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对CP中枢影像学研究相关的脑微结构、脑功能异常激活区域以及脑网络改变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指导该疾病诊断、监测疗效、靶向药物开发以及非药物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瘙痒 脑结构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不同显色剂对热敏记录材料发色和保存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郭姣 卢志凯 +2 位作者 刘欢 马雨飞 黄海水 《信息记录材料》 2023年第7期1-3,7,共4页
选用酚类显色剂A、B、C和非酚类显色剂D、E,分别与荧烷染料红色素16进行显色反应,经涂布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通过对比发色性能、底色灰雾和白度、保存性能和防水性能等筛选出最佳的显色剂为环保型的非酚类显色剂D。显色剂D组热敏记... 选用酚类显色剂A、B、C和非酚类显色剂D、E,分别与荧烷染料红色素16进行显色反应,经涂布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通过对比发色性能、底色灰雾和白度、保存性能和防水性能等筛选出最佳的显色剂为环保型的非酚类显色剂D。显色剂D组热敏记录材料打印后最大密度可达2.02,且高温高湿下底色几乎无变化,发色保留率和老化发色保留率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红色素16 发色密度 底色灰雾 保存性能
下载PDF
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田储层结构与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志凯 唐海发 +2 位作者 刘群明 李小锋 王泽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复合有效砂体由于"阻流带"的存在,直井动用不完善,水平井能克服"阻流带"的影响,提高层内储量动用程度;但由于砂体多层状分散分布,水平井开发会导致纵向含气层系储量动用不充分,影响层间采出程度。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高的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储层,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Ⅰ+Ⅱ类井比例达70%以上,可显著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低的分散局部连通型储层,采用直井井网开发后进行甜点式优选水平井井位加密部署,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结构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采收率
下载PDF
无墨喷水可重复打印纸工业化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华 王洪泽 +2 位作者 盛兰 卢志凯 张晓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86,共8页
"无墨喷水打印"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推进无墨喷水可重复打印纸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具有水致变色性质的吲哚并[2,1-b]噁唑啉染料分子(TM)为例,选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代替滤纸基材,通过... "无墨喷水打印"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推进无墨喷水可重复打印纸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具有水致变色性质的吲哚并[2,1-b]噁唑啉染料分子(TM)为例,选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代替滤纸基材,通过筛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调整染料用量以及涂层厚度,探究并得到了一种无墨喷水可重复打印纸的工业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得到的无墨喷水可重复打印纸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书写性能,并通过小量生产测试验证该制备工艺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墨喷水打印 可重复书写 水致变色 涂布 工业化制备工艺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arbon Fiber Cathode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on Ocean Floor 被引量:2
5
作者 FU Yubin LIU Yuanyuan +2 位作者 XU Qian lu zhikai ZHANG Yel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Cathode a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icrobial fuel cells on ocean floor(BMFCs).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Rayon-based(CF-R) and PAN-based carbon fiber(CF-P) cathodes is conducted in the... Cathode a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icrobial fuel cells on ocean floor(BMFCs).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Rayon-based(CF-R) and PAN-based carbon fiber(CF-P) cathodes is conducted in the paper. The two carbon fibers were heat treated to improve cell performance(CF-R-H & CF-P-H), and were used to build a new BMFCs structure with a foamy carbon anode.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 was 112.42 mW m-for CF-R-H, followed by 66.6 mW m-2 for CF-R, 49.7 mW m-2 for CF-P-H and 21.6 mW m-2 for CF-P respectively. The higher specific area and deep groove make CF-R have a better power output than with CF-P. Meanwhile, heat treatment of carbon fiber can improve cell power, nearly two-fold higher than heat treatment of plain fiber. This improvement may be due to the quinones group formation to accelerate the reduction of oxygen and electron transfer on the fiber surface in the three phase boundary after heat treatment. Compared to PAN-based carbon fiber, Rayon-based carbon fiber would be preferentially selected as cathode in novel BMFCs design due to its high surface area, low cost and higher power.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is significant for cathod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el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碳纤维阴极 PAN基碳纤维 洋底 功率密度 小区设计 热处理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加工参数对6061铝合金铣削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鲁治锴 俞建超 丁宇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35,共6页
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振动会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为探究铣削过程中加工参数对6061铝合金铣削振动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因素铣削实验,从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多个角度对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随着进给量和... 在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振动会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为探究铣削过程中加工参数对6061铝合金铣削振动的影响,通过设计单因素铣削实验,从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多个角度对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①随着进给量和轴向铣削深度的增加,铣削振动增大,在轴向铣削深度为0.5mm时,增加进给量,X方向的振动幅值大于Y方向(进给方向)的振动幅值,当轴向铣削深度较小时,该现象并不明显;②进给量的增大对振动信号中的高频率成分影响更大,而轴向铣削深度的增加并不会导致这一结果的出现;③振动信号的主要能量集中在高频处,增大进给量和轴向铣削深度都会增加高频处的能量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铣削振动 频域 小波包
下载PDF
Carbon Foam Anode Modified by Urea and Its High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Marine 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 被引量:1
7
作者 FU Yubin lu zhikai +1 位作者 ZAI Xuerong WANG J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63-668,共6页
Electrode material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property of microbial fuel cell(MFC). Carbon foam is utilized as an anode and further modified by urea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in marine 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 Electrode material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property of microbial fuel cell(MFC). Carbon foam is utilized as an anode and further modified by urea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in marine 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BMFC) with higher voltage and output power.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lain carbon foam(PC) and urea-modified carbon foam(UC) a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UC obtains better wettability after its modification and higher anti-polarization ability than the PC. A novel phenomenon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modified UC anode is nearly 100 m V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C, reaching-570 ±10 m V(vs. SCE), and that it also has a much higher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 activity, reaching 9399.4 m W m-2, which is 566.2-fold higher than that from plain graphite anode(PG). The fuel cell containing the UC anode has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y(256.0 m W m-2)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BMFCs. Urea would enhance the bacteria biofilm formation with a more divers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maintain more electrons, leading to a lower anodic redox potential and higher power output. The paper primarily analyzes why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of the modified anode become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s after urea modification. These results can be utilized to construct a novel BMFC with higher output power and to design the conditioner of voltage booster with a higher conversion ratio. Finally, the carbon foam with a bigger pore size would be a potential anodic material in conventional M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尿素改性 石墨阳极 电化学性能 碳泡沫 洋底 氧化还原电位 电池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复合抗静电涂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志凯 刘培德 +1 位作者 孙伟娜 黄海水 《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向水性聚氨酯(WPU)中加入普通抗静电剂和永久性抗静电剂,制备出抗静电性能优异的抗静电涂料,应用于PET基材,并对涂布抗静电涂料的薄膜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和理论分析,筛选出可适用于WPU涂层的复合抗静电剂,可使涂层其他性能不受影... 本文通过向水性聚氨酯(WPU)中加入普通抗静电剂和永久性抗静电剂,制备出抗静电性能优异的抗静电涂料,应用于PET基材,并对涂布抗静电涂料的薄膜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和理论分析,筛选出可适用于WPU涂层的复合抗静电剂,可使涂层其他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涂层抗静电性能可满足国标要求,抗静电能力受环境温湿度影响程度小。WPU抗静电涂层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去溶剂理念,涂层颜色透明度高,可应用于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静电涂层 水性聚氨酯 PET薄膜材料 复合抗静电剂
下载PDF
干式生化分析多层膜片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志凯 庞雅璇 +3 位作者 文军 黄海水 马超 孙伟娜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第3期13-15,共3页
从技术原理、优缺点方面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干式生化分析多层膜片的具体结构及主要物质组成,进一步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科研进展,最后通过分析国家近几年的政策导向对干式生化分析多... 从技术原理、优缺点方面对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干式生化分析多层膜片的具体结构及主要物质组成,进一步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科研进展,最后通过分析国家近几年的政策导向对干式生化分析多层膜片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 多层膜技术 生化分析
下载PDF
白及的综合利用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郅凯 洪溢 +2 位作者 金栋 顾文斌 但小龙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8期10-13,共4页
白及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同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介绍了白及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应用价值、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及 利用价值 繁殖 栽培
下载PDF
改善热敏信息记录材料背涂层摩擦系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伟娜 卢志凯 +1 位作者 黄海水 赵亮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第11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向热敏信息记录材料背涂层中加入助剂类物质的适用性试验,筛选出可加入到背层涂布液中的助剂,并通过系统对比各类助剂对背涂层其他性能的影响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支适合的助剂,可使背涂层其他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摩擦系数达到... 本文通过向热敏信息记录材料背涂层中加入助剂类物质的适用性试验,筛选出可加入到背层涂布液中的助剂,并通过系统对比各类助剂对背涂层其他性能的影响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支适合的助剂,可使背涂层其他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摩擦系数达到国际竞品同等水平,防粘连性能良好,一定程度上降低背涂层的静电性能,同时对热敏记录材料的存放和打印过机性能有一定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信息记录材料 背涂层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莫娜紫香茶菜扦插生根的影响
12
作者 顾文斌 卢郅凯 +2 位作者 洪溢 但小龙 金栋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指出了莫娜紫香茶菜作为一种新型的草本花卉,在园林绿化、鲜切花等各种生产领域中都具有发展潜力。为了探寻适合莫娜紫香茶菜的扦插基质,提高扦插生根率,进行了不同基质扦插试验。结果表明:蛭石∶碎枝叶比为1∶1的基质最有利于扦插繁殖。
关键词 莫娜紫香茶菜 基质 扦插
下载PDF
髋臼骨折后方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内植物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明 冯乐玲 +11 位作者 肖靖炜 廖奇 郭晓东 侯志勇 陈华 凌晶 吕刚 方跃 庄岩 樊仕才 陆志剀 徐丁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从内植物技术角度剖析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国内10家医院收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从内植物技术角度剖析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手术的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国内10家医院收集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臼骨折后方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例;年龄37~62岁,平均(49.5±1.2)岁。内固定手术至THA的时间为8~42个月,中位数18.0(16.9,18.3)个月。调阅患者的住院病历、THA手术前后的X线和CT检查资料,从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骨结构损伤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左侧固定77.8%(21例),右侧固定22.2%(6例)。1块重建接骨板固定40.7%(11例)、2块重建接骨板固定55.6%(15例)、4块重建接骨板固定3.7%(1例);螺钉固定数量每例4~15枚。内植物并发症:内植物侵蚀股骨头33.3%(9例)>螺钉滑脱11.1%(3例)>螺钉断裂3.7%(1例)。骨结构损伤:股骨头骨缺损96.3%(26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后壁骨吸收/坏死77.8%(21例)>股骨头脱位70.4%(19例)>负重区关节面塌陷63.0%(17例)>后壁外缘骨块吸收/坏死55.6%(15例)>关节内骨赘增生11.1%(3例)>髋臼硬化7.4%(2例)、囊性变7.4%(2例)。未有效固定部位:负重区+后壁70.4%(19例)>负重区63.0%(17例)>后壁55.6%(15例)>后柱7.4%(2例)。结论:负重区+后壁关节面骨块未有效固定是导致后方内植物失败的关键因素,内植物失败并发症和骨结构损伤与接骨板螺钉分布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内植物 髋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