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减压固定颈椎多节段椎间盘韧带损伤
1
作者 庄青山 张敏 +5 位作者 陈乃旺 伦登兴 徐兆万 李小鹏 冀旭斌 徐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单开门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36例。评价临床与影像...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单开门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36例。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评级[A/B/C/D/E,(4/10/16/6/0),(0/4/6/12/14),(0/0/4/8/24),P<0.001]、JOA颈椎评分[(7.8±2.4),(11.6±2.2),(14.2±1.4),P<0.001]和颈痛VAS评分[(5.2±1.6),(2.9±1.4),(1.6±1.1),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测量颈椎曲度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不良影像表现。[结论]后路减压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稳定性强的优点,避免了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过伸性损伤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下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椎间孔镜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崇一 伦登兴 +3 位作者 赵晓栋 吴沁民 张骁 厉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3-655,659,共4页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治疗下腰椎(L_(4/5)、L_(5)S_(1))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22年8月应用椎间孔镜治疗下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与检验资料...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治疗下腰椎(L_(4/5)、L_(5)S_(1))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22年8月应用椎间孔镜治疗下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与检验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硬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明显减轻,切口愈合良好。体温由术前(38.6±1.2)℃,下降至术后2 d (37.6±0.7)℃,末次随访时(36.5±0.4)℃(P<0.05);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6.3±1.3),(3.7±1.2),(1.1±0.9),P<0.05];ODI评分评分显著下降[(67.4±9.5)%,(36.1±6.1)%,(12.3±4.1)%,P<0.05];而JOA评分则显著增加[(8.9±3.0),(14.5±3.9),(25.6±1.6),P<0.05]。检验方面,ESR由术前(51.9±33.3) mm/h,显著下降至术后2 d (34.3±16.0)mm/h,末次随访时(10.6±4.2)mm/h (P<0.05);CRP亦显著下降[(46.6±34.0)mg/L,(30.2±18.9)mg/L,(3.0±1.4)mg/L,P<0.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 腰椎 椎间孔镜术 病灶清除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8
3
作者 冀旭斌 吴沁民 +5 位作者 徐兆万 隋国侠 张扬 刘大勇 伦登兴 陈乃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椎弓根单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颅颈交界区复杂畸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对13例寰枢椎脱位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行3D打印辅助单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利用3D打...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椎弓根单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颅颈交界区复杂畸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对13例寰枢椎脱位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行3D打印辅助单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利用3D打印出的1:1模型,分析畸形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置钉侧别,并进行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3D打印模型规划方案,于单一侧分别进行寰椎和枢椎椎弓根探及和置钉。安装适当长度预弯连接棒,C型臂透视确认寰枢椎复位满意,固定钉棒,C1/2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25.00±25.98) min;术中出血量(303.08±82.90) ml,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其中螺钉位置0级25枚,1级1枚。术后随访(11.77±4.97)个月。术后JOA评分及ADI、CMA数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错位、断裂。[结论]对于合并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D打印辅助下应用椎弓根探及技术单边内固定可有效提高术中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3D打印 单侧内固定
原文传递
腰椎滑脱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辅助椎体间融合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沁民 冀旭斌 +6 位作者 徐兆万 厉峰 张扬 庄青山 伦登兴 刘大勇 陈乃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5,469,共4页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术中将腰椎峡部裂节段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完整切除备用,应用自行设计的"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螺纹化处理椎间隙上下终板,将完整剥离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根据目标间隙椎间高度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39.24±35.36) min;术中出血量(275.13±93.22) ml,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术后患者疼痛逐渐缓解,功能逐渐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结论]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 组合式椎间处理器 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
原文传递
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大勇 隋国侠 +5 位作者 伦登兴 厉锋 徐兆万 庄青山 冀旭斌 任国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EODL)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改良的EODL。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EODL)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改良的EODL。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硬膜囊撕裂,无术后C5神经根麻痹。随访12~36个月,共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轴性痛,发生率为9.52%;2例轴性痛患者均为轻度,术后3个月随访时轴性痛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NDI和m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颈椎前凸角显著丢失(P<0.05),但仍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结论]改良的EODL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颈椎管扩大技术,可降低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等发生率,并且能够维持较好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改良扩大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轴性痛 C5神经根麻痹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的腰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厉锋 伦登兴 +3 位作者 刘大勇 郑桂锋 马崇一 赵晓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带有横连接装置的新型双侧椎弓钉固定人类骨质疏松腰椎标本的力学特性。[方法]4例人体骨质疏松的腰椎标本(L1~5),共16个单椎骨,2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随机分类两组。其中,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带横连接新...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带有横连接装置的新型双侧椎弓钉固定人类骨质疏松腰椎标本的力学特性。[方法]4例人体骨质疏松的腰椎标本(L1~5),共16个单椎骨,2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随机分类两组。其中,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带横连接新型双侧椎弓螺钉固定(试验组),另外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传统无横连接双侧椎弓钉固定(对照组)。对样本施加双侧椎弓钉拔出测试,记录各标本的最大拔出力,并影像学观察钉道破坏情况。[结果]最大拔出力试验组为(1173.24±244.57)N,而对照组为(705.23±264.09)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出测试后,螺钉拔出侧钉道的破坏情况不同:试验组4例出现单侧椎弓根外侧壁骨折,2例椎体骨折,2例一侧钉拔出,并骨质损毁;对照组8例均表现为螺钉拔出,钉道出现"扇形"扩大,均无椎弓根、椎体骨折。[结论]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相比,新型椎弓钉在骨质疏松腰椎固定中的稳定性更好,能够降低螺钉松动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骨质疏松 人类尸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提高颈椎椎弓根置入准确性的新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乃旺 庄青山 +4 位作者 徐兆万 冀旭斌 厉锋 伦登兴 刘大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9-753,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既提高疗效又安全可靠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新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2018年收治的89例患者,置钉778枚,男42例,女47例;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19例、僵硬型或柔韧型颈椎后凸畸形伴狭窄症12例、颈椎管内肿瘤需关节突切... [目的]介绍一种既提高疗效又安全可靠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新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2018年收治的89例患者,置钉778枚,男42例,女47例;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19例、僵硬型或柔韧型颈椎后凸畸形伴狭窄症12例、颈椎管内肿瘤需关节突切除1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脱位1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3例。五大技术整合应用于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包括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CT评估。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89例患者778枚螺钉全部置钉成(2级+3级)。[结论]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综合评估五大混合技术可明显减少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并发症 预防
原文传递
DBM在脊柱融合术后融合率及并发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江涛 杨雄刚 +6 位作者 伦登兴 华池 王丰 刘永恒 杨立 张浩 胡永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目的了解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在脊柱融合术的融合率及并发症,分析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不同复合物对DBM融合率的影响,探讨DBM及自体骨的预后差异。方法由2位研究者独立地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目的了解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在脊柱融合术的融合率及并发症,分析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不同复合物对DBM融合率的影响,探讨DBM及自体骨的预后差异。方法由2位研究者独立地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及万方数据库网络平台进行系统检索、筛选及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12月30日。使用Stata 13.0对融合率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0篇病例对照研究,16篇系列病例研究,共2227例。16篇病例系列研究855例,13篇对照研究中DBM组814例,自体骨组639例;年龄10.5~89岁,平均(50.9±12.2)岁,男女比例1∶1.36,随访时间12~183个月,平均(26.5±14.9)个月。DBM与自体髂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融合率结果为[OR合并=0.93,95%CI (0.69~1.25);P=0.62],节段融合率结果 [OR合并=0.62,95%CI (0.38~1.00);P=0.05]。在亚组分析中,颈椎融合率为85.3%,高于腰椎83.0%(χ^2=0.829,P=0.363);椎间融合率87.2%高于后外侧融合80.9%(χ^2=7.285,P=0.007);GraftonDBM、OsteofilDBM、AlloMatrixDBM及单独DBM在融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BM在脊柱融合中有较高的融合率、较低的术后并发症。与自体骨相比,DBM具有同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术后疼痛率更低,可作为理想的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代用品 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 脱钙骨基质
原文传递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plastic pathological fracture in long bones 被引量:3
9
作者 HU Yong-cheng lun deng-xing WANG H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27-3132,共6页
Background Pathological fractures signify a potentially more aggressive subset of the original disease with higher misdiagnosis rates and inferior oncologic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Background Pathological fractures signify a potentially more aggressive subset of the original disease with higher misdiagnosis rates and inferior oncologic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plastic pathological fracture in extremitie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2 to December 2010,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39 patients suffering neoplastic pathological fracture were recruited, including 79 males and 60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31.3 years.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 tumor-like lesions (55), benign bone tumors (13), giant cell tumors (7),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s (28), and metastatic bone tumors (36). Based on their inducing forces, pathologic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spontaneous fracture, functional fracture, minor injury, and traumatic injury. Patients' age, fracture site, histological diagnoses, fracture forces, prodromes, and misdiagnosis were well reviewed. Kruskal-Wallis and X2 tests were used to compare forces and prodromes within different types of bone tumors. Results The highest pathologic fracture morbidity was 32.3% (45/139), which lay in the 11-20 year group, and 86.1% of metastatic tumors occurred in the 50-80 year group. The common sites of fractures were femur, humerus, and tibia. The fracture forces in benign bone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are the strongest, followed by metastatic tumors and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s (Hc=80.980, P=0.000). Sixty-seven patients (48.2%) had local prodromes before pathologic fractur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prodromes between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and metastatic bone tumor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146), but they we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nign bone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Twenty patients experienced misdiagnosis. Conclusion Minor injury forces and local prodromes ar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plastic pathologic fractures and they are also the critical factor avoiding misdiagn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bone neoplastic pathological fra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