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布和沙漠草方格-灌木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3 位作者 刘泓鑫 乔靖然 于猛 许亚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为探讨乌兰布和沙漠典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后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流沙地为对照、选择草方格沙障+两种乡土树种(梭梭、花棒)为主的防沙治沙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0~100 cm深... 为探讨乌兰布和沙漠典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后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的影响,以流沙地为对照、选择草方格沙障+两种乡土树种(梭梭、花棒)为主的防沙治沙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0~100 cm深度内不同土层的土壤粒度组成、水分含量、容重、孔隙度、持水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建以草方格沙障+乡土树种为主的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对沙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性能均有一定的改良作用。(1)表层土壤粒度组成整体出现细化趋势,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量和贮水量增大,土壤持水性能明显提升。(2)乌兰布和沙漠典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后,土壤成土作用较明显、持水性能明显提升,沙化土地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防沙治沙的成效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区域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的类型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固沙林 防沙治沙工程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灌木群落对生长季降水的响应
2
作者 宋兆斌 罗凤敏 +2 位作者 马媛 李星 辛智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降水是影响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研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生长季内降水波动的响应,对该区的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2020年生长季对驼绒藜、霸王、四合木和... 降水是影响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研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生长季内降水波动的响应,对该区的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2020年生长季对驼绒藜、霸王、四合木和沙冬青群落固定样地的植被调查数据与同期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区典型灌木群落特征及多样性随降水的变化趋势。7~9月,随着降水增加,驼绒藜群落内的多年生草本种类显著增加;4个灌木群落内的一年生草本种类显著增加。驼绒藜群落的密度显著增加;霸王和四合木群落的盖度显著增加。四合木群落草本层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霸王群落草本层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Simpson指数和Pielow指数显著降低;沙冬青群落草本层的4个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增加。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不同灌木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对降水变化响应差异较大,灌木层受降水影响较小,草本层对降水增加响应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生态过渡带 降水 灌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起沙风风况及输沙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3 位作者 辛智鸣 边凯 郝玉光 刘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2,共8页
输沙势(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探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评估区域风能状况,该论文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3-2017年监测的风速、风向及输沙量数据,对乌兰布和沙... 输沙势(DP)是衡量区域风沙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为探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风沙活动强度特征,评估区域风能状况,该论文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3-2017年监测的风速、风向及输沙量数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起沙风风况、输沙势及输沙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年均起沙风风速为6.77 m/s,年均起沙风频率为19.74%,最大风速为20.76 m/s,三者均以春季最高,是主要的风沙活动期,秋季次之,夏季与秋季较为接近,冬季最小;2)研究区四季起沙风风向与全年起沙风风向一致,均以偏东风(NNE,NE,ENE,E)和偏西风(SW,WSW,W,WNW)为主;3)研究区年输沙势(DP)和年合成输沙势(RDP)分别为183.38和73.41 VU,属于低风能环境,年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40,属于中比率,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111.15°,为ESE方向,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沙物质主要朝东南偏东方向输移;年输沙势和年合成输沙势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月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4)16方位实测输沙率为35.11 kg/m·d,WNW方向的输沙率最大,春季输沙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起沙风 输沙势 输沙量 输沙率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电阻率成像法监测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2 位作者 马迎宾 张格 郝玉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92-101,共10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沙区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快速、准确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内、外(根际、冠中、冠缘、行...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沙区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快速、准确地监测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可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建设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人工梭梭固沙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林内、外(根际、冠中、冠缘、行间、林外)设置了5条监测样线,分别于一次强降雨后的第2天、第15天、第55天用多电极电阻仪定位测定了土壤电阻率,同步采取土样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实际含水率,建立了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二维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阻率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可用幂函数表示。2)5条测线的土壤电阻率在3次监测时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根际<冠中<冠缘<行间<林外。强降水后的不同时间内,由于受土壤属性、树冠对水分再分配、树干径流、根系吸收水分等影响,二维剖面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有明显变化。随着雨后干旱时间的延长,0~51 cm水分含量由于受蒸发、植物吸收利用的影响而明显降低。3)电阻率成像技术在野外能快速准确,长期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对地表扰动小,实现了非破坏性测量;保证测定精度的同时,还能提供尺度较大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详实数据,可高效快速地获取连续的土壤水分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水 土壤电阻率 电阻率成像 土壤蒸发 根系吸水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6
5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4 位作者 高永 党晓宏 蒙仲举 陈晓娜 段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594-5602,共9页
为了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择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放牧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浅层土壤(0—25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 为了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择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放牧草地、封育草地、弃耕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浅层土壤(0—25 c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贫瘠,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不高,SOC、TN、TP含量分别为14.57、0.63、0.76 g/kg,AN和AP含量分别为39.87、6.72 mg/kg,5项养分指标均为中等变异。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草地(封育草地、放牧草地)的SOC、TN和AN含量均高于农耕地(弃耕地、耕地),而TP和AP含量低于农耕地;草地的C∶N、C∶P和C∶P值均高于农耕地。3)土壤C、N、P元素化学计量值与C、N、P元素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显示C∶N、C∶P主要受SOC影响,C∶P主要受N影响,表明SOC和N含量决定了研究区土壤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丰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区的生态功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土地利用类型 农牧交错带 阴山北麓
下载PDF
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新乐 张景波 +4 位作者 董雪 辛智鸣 段瑞兵 罗凤敏 李永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52-3461,共10页
降雨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最重要限制因子,荒漠植物幼苗对生长季降雨的变化极端敏感。为探讨荒漠植物对未来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选取乌兰布和沙漠两种典型荒漠植物幼苗(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季内(6-9月)每次降雨量,进... 降雨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最重要限制因子,荒漠植物幼苗对生长季降雨的变化极端敏感。为探讨荒漠植物对未来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选取乌兰布和沙漠两种典型荒漠植物幼苗(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季内(6-9月)每次降雨量,进行不同梯度的人工模拟增雨试验(CK:自然降雨、A:增雨25%、B:增雨50%、C:增雨75%、D:增雨100%),研究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特征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增雨处理对白刺和油蒿幼苗的地上部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增雨处理的白刺和油蒿幼苗的株高、平均冠幅和基径显著高于CK,并随着增雨量的增大而增大(白刺基径除外);(2)增雨处理之间、白刺和油蒿之间在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白刺幼苗而言,B处理和C处理的根系参数均显著大于CK、A和D处理,且B和C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直径除外);对油蒿幼苗而言,随着增雨量的增加,油蒿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和分叉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平均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3)增雨处理显著降低了白刺幼苗的根冠比,而对油蒿幼苗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并且白刺幼苗根冠比显著大于油蒿幼苗。(4)白刺和油蒿幼苗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0.5 mm和0.5-1 mm内,<2 mm的细根比例分别在B和D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这表明白刺和油蒿幼苗能够通过调整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形态来适应降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幼苗 模拟增雨 生物量 根系形态 根冠比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3 位作者 辛智鸣 郝玉光 段瑞兵 李新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研究沙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及保证林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实践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年1-12月监测的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 研究沙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及保证林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实践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年1-12月监测的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研究了3种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均为白天气温差异较小,夜间相差较大;由于近地层(0~50m)具有明显的逆温现象,使得植被在气温较高季节发挥降温增湿作用,而冬季发挥保温作用;2)绿洲使年均相对湿度增加1.31~2.57个百分点;就季节而言,夏、秋季,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高4.04~6.17和0.93~1.94个百分点,春、冬季,由于近地层(0~50 m)存在明显的逆湿现象,因此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低0.37~1.41和6.55~8.71个百分点;3)荒漠区、过渡带和绿洲内风向年变化特征均为以偏西风(W,WSW,SW,SSW)为主,荒漠区和过渡带的风向多变,绿洲内风向相对较为集中,绿洲能够使年均风速降低32.99%~37.05%。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过渡带植被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对小气候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降温、增湿、削减风速),研究区局地小气候主要体现在风速和夏秋季湿度上,而气温和冬春季湿度分别主要受逆温和逆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小气候 下垫面 风速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夏季茎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雅茹 李永华 +6 位作者 辛智鸣 马迎宾 董雪 李新乐 段瑞兵 罗凤敏 边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165,共11页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 为了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水分利用规律,探究人工梭梭的生态适应能力,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采用逐步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对茎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雨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双峰型”;夏季晴天梭梭茎干液流在7:00左右启动,9:30左右出现峰值,液流在10:2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至21:30基本下降到极低值,夜间仍有液流。直径12.5和8.95 cm的梭梭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4.23和2.60 L。晴天,茎干液流速率变化幅度较大,白天的液流速率高于夜间。雨天的液流峰值显著低于晴天,且夜间液流小于晴天。相关性分析表明,晴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雨天,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风速、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沙漠地区人工梭梭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干液流 梭梭 乌兰布和沙漠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三联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鸿 邱玉明 +2 位作者 林倍州 罗枫敏 徐效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分析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分析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二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予以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三联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抗氧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三联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有效缓解气道炎症反应,清除血清氧化产物,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乙酰半胱氨酸 三联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绿洲化对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君亮 罗凤敏 +4 位作者 段娜 陈晓娜 刘禹廷 罗红梅 郝玉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阐明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值的动态变化特征,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24 a的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 为了阐明绿洲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值的动态变化特征,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为研究对象,通过24 a的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总体贫瘠,养分含量整体水平不高。但是随着绿洲建设时间的延长,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2)绿洲化过程中,土壤C∶N,C∶P,N∶P,AN∶AP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3)土壤C,N,P元素化学计量值与C,N,P元素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显示C∶N,C∶P主要受SOC影响,N∶P主要受N影响,表明SOC和N含量决定了研究区土壤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 绿洲化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阻沙能力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边凯 高君亮 +5 位作者 辛智鸣 罗凤敏 郝玉光 李新乐 谭立海 安志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沙漠地区不同下垫面特征直接影响沙尘的输送过程.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分别建设风沙监测塔,并获取2018年春季(3—5月)的风速和沙尘数据,对沙尘传输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 沙漠地区不同下垫面特征直接影响沙尘的输送过程.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分别建设风沙监测塔,并获取2018年春季(3—5月)的风速和沙尘数据,对沙尘传输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沙尘水平通量随高度变化均呈幂函数分布;沙尘水平通量在沙漠-绿洲过渡带随高度增加显著降低,而在绿洲内呈现平缓增加趋势;沙尘水平通量从沙漠-绿洲过渡带至绿洲内部减少约一半;绿洲内部起沙风频率比沙漠-绿洲过渡带降低了一半左右,绿洲防护林明显削弱了过境风速、减少了起沙风的持续时间,防风阻沙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尘水平通量 起沙风 输沙势
下载PDF
戈壁地表土壤颗粒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君亮 高永 +4 位作者 吴波 罗凤敏 党晓宏 蒙仲举 梁爱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研究戈壁地表土壤颗粒粒度特征及空间变异可为戈壁地区风蚀监测、评价及制定科学的防沙治沙对策提供参考。以吉兰泰盐湖西北部的堆积型细砾质戈壁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图像技术计算了地表不同粒级颗粒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颗粒空间变异特... 研究戈壁地表土壤颗粒粒度特征及空间变异可为戈壁地区风蚀监测、评价及制定科学的防沙治沙对策提供参考。以吉兰泰盐湖西北部的堆积型细砾质戈壁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图像技术计算了地表不同粒级颗粒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颗粒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戈壁地表土壤颗粒的效果较好,3个粒级颗粒质量分数总和为93.12%,粒径>0.84 mm、0.84~0.42 mm和<0.42 mm颗粒质量分数分别为69.81%、14.99%和8.32%,变异系数分别为14.12%、40.02%和55.06%,变异函数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空间异质性尺度分别为632、691和1 875 m。3个粒级颗粒均呈斑块状分布,且C/(C_0+C)介于72.79%~79.37%,说明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影响戈壁地表颗粒的空间分布格局,但结构性因素(戈壁形成过程、地势、风蚀及植被分布格局等)是造成颗粒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地表颗粒 空间分异 戈壁
下载PDF
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物生活型及其海拔梯度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凤敏 辛智鸣 +4 位作者 高君亮 李永华 董雪 段瑞兵 李新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被区系祖成、植物生活型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阐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对气候生境的反映,为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垂直格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采用Raunkiaer... 【目的】研究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被区系祖成、植物生活型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阐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对气候生境的反映,为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垂直格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统计敦煌及马鬃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编制生活型谱,并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生活型组成。【结果】1)研究区共记录217种植物,隶属34科122属,占中国干旱区总科数的41.46%,占全国总科数的10.09%。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双子叶植物28科96属175种,单子叶植物5科25属38种。2)研究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以地上芽植物为主,占33.18%,在地上芽植物型的4个亚类群中,以半灌木地上芽植物最多;生活型大小序列为:地上芽植物型>地面芽植物型>一年生植物型>地下芽植物型>高位芽植物型。3)地上芽生活型物种在各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研究区全部生活型物种的59.15%,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海拔1700 m处达到最大值;地面芽植物生活型也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趋势;高位芽植物生活型和地下芽植物生活型所占比例很小;一年生植物在整个海拔范围内占10.00%以下,随海拔升高波动不大。【结论】敦煌及马鬃山地区地带性植被以灌木或半灌木建群的植被占优势,主要分布于1000~3000 m海拔内。群落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并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马鬃山 植被区系组成 植物群落 植物生活型 海拔梯度
下载PDF
黄河分洪对乌兰布和沙漠局地种子库特征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辛智鸣 董雪 +3 位作者 黄雅茹 罗凤敏 葛根巴图 郭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523,共8页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形成的保障能力和未来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趋势,为黄河分洪区地表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储量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库密度未淹区段(733粒·m^(-2))>对照样带(609粒·m^(-2))>水淹区段(176粒·m^(-2))。(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水淹干扰强度、水淹时间和水淹频率的增加,表层0~5cm土壤种子库密度呈减小的趋势。(3)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物种分属4科10属10种,未淹区段分属5科14属14种,对照样带分属5科15属15种;其中藜科、禾本科为优势科,且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表明种子库对地表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片的繁衍、更新和演替的贡献率很小。(4)与对照样带相比,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但未淹区段表现出了升高的趋势,且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相似性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分洪区 水淹干扰 土壤种子库 消落带
下载PDF
乌兰布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典型灌木群落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兆斌 罗凤敏 +2 位作者 马媛 李星 辛智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生态过渡带典型灌木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重点精查的方式对该地区代表性群落类型设置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该过渡带主要灌木群落的...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生态过渡带典型灌木群落的多样性,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重点精查的方式对该地区代表性群落类型设置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该过渡带主要灌木群落的类型、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该区共有12科30属36种植物。豆科、菊科、藜科和禾本科植物比例较高,单种属较多。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居多,以旱生植物为主。灌木群落包括分布在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的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和四合木群落,分布在乌兰布和沙漠的白刺群落、油蒿群落和沙冬青群落。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灌木群落的植株密度较高,乌兰布和沙漠灌木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高。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灌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乌兰布和沙漠。大部分群落的相似性较低。[结论]乌兰布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带植物数量比较贫乏,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是该区植物的主要部分,植物旱生化明显,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小且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同生境下群落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 生态过渡带 灌木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Drought Resistance of Twelve Desert Shrubs at Seedling Stage of Ulan Buh Desert Ecosystem 被引量:2
16
作者 JIA Yukui luo fengmin +3 位作者 ZHANG Jingbo GAO junliang XIN Zhiming LIU F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6期83-86,90,共5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drought resist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sert shrubs,and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selecting quality tree species.[Method] Taking 2-year-old seedlings of 12 desert shrubs in Ulan B... [Objective] To establish drought resist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esert shrubs,and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selecting quality tree species.[Method] Taking 2-year-old seedlings of 12 desert shrubs in Ulan Buh Desert ecosystem as the test materials,7 water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teste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explore drought resistance of the shrubs.[Results](a) Water potential of Ephedra distachya Linn.,Nitraia tangutorum Bobr.,Caragana korshinski Kom.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9 species;bound water content(V_a) and bound water/free water ratio(V_a/V_s) of Zygophyl um xanthoxylon Maxim.was 64.20% and 3.3,higher than the others';transpiration rate of 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Nitraia tangutorum Bobr.and Tamarix elongata Ldb.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s';constant weight time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 Bunge and Ephedra distachya Linn.was the longest(144 h);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was the highest(44.80%).(b) Water potential,bound water/free water(V_a/V_s),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bound water,constant weight time,and transpiration rate had great impact on drought resistance of plant,and the ac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achieved 87.59%.[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rought resistance,the 12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categories,namely shrubs with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Ephedra distachya Linn.),shrubs with moderate drought resistance(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 Bunge,Nitraia tangutorum Bobr.,and Zygophyllum xanthoxylon Maxim.);shrubs with poor drought resistance(Hedysarunn scoparium Fisch,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Tamarix elongata Ldb.,Caragana korshinskii Kom.,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Atraphaxis bracteata A.Los.,Cal igonum mongolicum Mattei.,and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hrub Drought resista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Ulan Buh Desert ECOSYSTEM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梭梭茎干液流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雅茹 辛智鸣 +5 位作者 李永华 马迎宾 董雪 罗凤敏 李新乐 段瑞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9,共9页
【目的】揭示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水分利用过程,以期为当地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梭梭晴天茎... 【目的】揭示乌兰布和沙漠1979年人工种植梭梭水分利用过程,以期为当地梭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的气象因子进行观测。【结果】梭梭晴天茎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季梭梭茎干液流连日变化趋势一致,白天液流速率高于夜间,且夜间液流速率变化幅度小。5、7、9月时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液流启动时间均早于直径8.95 cm的梭梭,平均液流速率也较高。茎干直径12.5 cm的梭梭在5、7、9月的液流峰值分别为2.90、4.18、3.15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12.29、14.23、9.44 L;茎干直径8.95 cm的梭梭同时期液流峰值分别为1.06、1.20、1.07 cm/h,液流日累积量分别为2.84、3.68、3.10 L;同一茎干直径梭梭在7月的液流日累积量最大。梭梭液流日变化中,晴天为"单峰型",雨天呈"双峰型";雨天液流峰值及夜间液流均低于晴天。夏季茎干液流启动时间最早,峰值出现时间最早,峰值最大;春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峰值出现时间最晚,峰值最小。春、夏、秋季梭梭夜间均存在微弱液流。【结论】影响梭梭液流速率的气象因子中,春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夏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秋季主要为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茎干液流 乌兰布和沙漠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雅茹 辛智鸣 +6 位作者 葛根巴图 李新乐 罗凤敏 徐军 刘芳 郝玉光 姚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105,共11页
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定的方法,选择4个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油蒿群落的均匀度指数(E)均大于白刺群落,且... 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定的方法,选择4个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油蒿群落的均匀度指数(E)均大于白刺群落,且均与白刺群落差异显著;四合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R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变化规律一致,四合木群落>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油蒿群落>白刺群落。限制驼绒藜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霸王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而限制四合木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油蒿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白刺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度指数(R)主要受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征 物种多样性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3 位作者 辛智鸣 郝玉光 王丽娜 李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9-186,共8页
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1—12月不同土层的地温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进而阐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地温及气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 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1—12月不同土层的地温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进而阐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地温及气温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时刻相对巴丹吉林沙漠提前2 h,相对东部地区滞后1 h;地温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各季节地温最值出现时刻相对气温滞后1 h;(2)地温变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土壤深度达到70 cm以后,地温全年在0℃以上;低于0℃的5 cm地温持续时间约为4个月;(3)地温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一致,地温相对太阳辐射及气温明显滞后。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地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空气温度、蒸发量、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地温 土壤深度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凤敏 高君亮 +3 位作者 辛智鸣 郝玉光 李新乐 段瑞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目的】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 【目的】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1)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地表温度降低0.10~5.49℃,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2)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3)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4)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效应 气象因子 沙漠绿洲 防护林体系 乌兰布和沙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