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反演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练兵 郑宏伟 +1 位作者 罗格平 杨辽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7,共11页
应用于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inity Content,SSC)反演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较少关注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和初始权重的优化。该文利用Landsat-8 OLI、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及SRTM高程数据,基... 应用于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inity Content,SSC)反演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较少关注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和初始权重的优化。该文利用Landsat-8 OLI、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及SRTM高程数据,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构建反演参数,并建立3种反演模型:先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同步优化输入层反演参数子集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再优化初始权重的BPNN(GA-BP)模型;将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算法分割阈值分别设为1和0.5,优化出两组输入层反演参数子集并将其分别代入GA优化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再优化初始权重的BPNN(VIP1-GA-BP、VIP2-GA-BP)模型。在玛纳斯流域和三工河流域各选一靶区进行SSC反演,对比分析GA-BP、VIP1-GA-BP、VIP2-GA-BP模型的反演精度,并统计各类盐渍土的面积比例,结果表明:1)两靶区3组模型反演精度由高到低排序均为GA-BP、VIP1-GA-BP、VIP2-GA-BP;2)盐分指数和植被指数在SSC反演中起到重要作用,同一模型筛选的反演参数存在空间分异性,但高程适用于不同的筛选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3)两靶区3组模型反演的SSC值域范围与实际采样点SSC值域范围的差异均较小,各子区GA-BP反演的SSC空间分布地物轮廓最清晰,且地物内SSC的均质性最好;4)玛纳斯靶区和三工河靶区面积占比最大的盐渍土类型分别为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研究结果为构建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干旱区土壤盐分含量反演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含量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同步优化 反演参数
下载PDF
Improving remote sensing-base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estimation in the grazed land with defoliation formulation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YE Hui HUANG Xiao-tao +3 位作者 luo ge-ping WANG Jun-bang ZHANG Miao WANG Xin-x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ies provide robust techniques for quantify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which is a key component of ecosystem production management. Applying RS,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carbon consu...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ies provide robust techniques for quantify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which is a key component of ecosystem production management. Applying RS,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carbon consumed by livestock grazing were neglected by previous studies, which created uncertainties and underestimation of NPP for the grazed lands. The grasslands in Xinjiang were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o improve the RS based NPP estimation. A defoliation formulation model(DFM) based on RS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extent of underestimated NPP between 1982 and 2011. The estimates were then used to examin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calculated NPP.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annual underestimated NPP was 55.74 gC·m^(-2)yr^(-1) over the time period understudied, accounting for 29.06% of the total NPP for the Xinjiang grasslan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nderestimated NPP is related to both grazing intensity and time. Data for the Xinjiang grassland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NPP was 179.41 gC·m^(-2)yr^(-1), the annual NPP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was observed at a rate of 1.04 gC·m^(-2)yr^(-1) between 1982 and 201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PP reveals distinct variations from high to low encompassing the geolocation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ern and southern Xinjiang Province and corresponding with mid-mountain meadow, typical grassland, desert grassland, alpine meadow, and saline meadow grassland typ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RS-based NPP estimations for grazed land and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data to support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fragile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DEFOLIATION FORMULATION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Grazed LAND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XINJIANG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内陆干旱区植被指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北天山北坡中段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文强 罗格平 +5 位作者 郑宏伟 王浩 HAMDI Rafiq 何惠丽 蔡鹏 陈春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3-1126,共14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定量评价植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监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难以量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植被对气...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区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定量评价植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监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复杂多样的人类活动难以量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对人类活动影响考虑不足,导致关于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和不确定性。该文首先提出与土地利用相关的人类活动量化表征方法;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中的较优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和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北天山北坡中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主要结果:(1) 2000–2015年期间北天山北坡中段年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NDVI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模型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至少提高了24%;(2)研究期内与耕地有关的人类活动对北天山北坡中段NDVI分布及时空变化的影响呈增加的特征,在2000–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为0.59,超过了气候因子。该项研究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随机森林模型 北天山北坡中段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的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美玲 陈强强 +5 位作者 汪沐阳 杨维康 张弛 罗格平 丁建丽 林昱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4-603,共10页
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是帕米尔高原的特有和旗舰物种,开展其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有效保护该物种的前提和基础。2017年5—11月,用样线法调查了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的地理分布现状,共确定马可波罗盘羊... 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是帕米尔高原的特有和旗舰物种,开展其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有效保护该物种的前提和基础。2017年5—11月,用样线法调查了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的地理分布现状,共确定马可波罗盘羊出现位点104个,结合27种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了该保护区内影响马可波罗盘羊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及其适宜生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AUC值为0.955),可以用于该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的生境适宜性评估。马可波罗盘羊有效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该保护区西北部,面积为1288.53 km2,仅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8.12%。诸多因子中,海拔、温度季节性、植被类型、最湿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和坡度是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人为干扰以及土地利用对该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影响较小,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荒漠和草原,适宜的海拔范围为3500~4800 m。对马可波罗盘羊种群的保护管理措施提出两点建议:控制人为干扰;识别和建立各适宜生境之间的迁徙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盘羊 栖息地适应性 地理信息系统 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锡尔河中下游农田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浩 罗格平 +4 位作者 王伟胜 PACHIKIN Konstantin 李耀明 郑宏伟 胡伟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17-2731,共15页
机器学习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含量(SMC)是目前SMC研究的热点,因较少考虑温度、蒸散等重要SMC影响因子,反演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Sentinel-1影像、MODIS产品和SRTM数据,提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等32个SMC影响因子,经相关... 机器学习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水分含量(SMC)是目前SMC研究的热点,因较少考虑温度、蒸散等重要SMC影响因子,反演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利用Sentinel-1影像、MODIS产品和SRTM数据,提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等32个SMC影响因子,经相关分析选择27个显著的SMC影响因子(P<0.05)作为反演因子,并设计三组因子组合。这三组因子组合分别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发现基于随机森林结合所有因子的方案,其SMC反演精度最高,该组合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9 m^3/m^3,将该方案被用于反演2017年生长季锡尔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农田SMC。结果表明:从上部至下部SMC总体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但存在显著时空差异,春季和秋季SMC较高而夏季较低。SMC差异主要由土壤质地、热量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差异引起。春季平原区下部农田SMC要高于上部,SMC的主控因子是土壤质地和地表植被状况;在夏季,土壤水分的主控因子是热量条件,农田灌溉弥补了热量条件差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导致空间上平原上部和下部土壤SMC空间差异不显著;秋季SMC的主控因子植被状况抵消地表温度和土壤质地差异对SMC的影响,使得秋季SMC空间差异不显著。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考虑SMC影响因子不足而获取更高SMC精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含量 机器学习 锡尔河流域中下游 Sentinel-1 MODIS SRT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