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化学元素高背景农作区土壤剖面重金属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溱 李婷 +3 位作者 骆虹伶 乔盼 李长青 杨宗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3-4263,共11页
为探明典型地球化学元素高背景农作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风险,以四川省富顺县典型农作区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明晰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Zn)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探究其重金属污染来... 为探明典型地球化学元素高背景农作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风险,以四川省富顺县典型农作区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明晰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Zn)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探究其重金属污染来源,基于PMF得到的源成分谱,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风险指数法分析区域内每种源对重金属累积及污染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Cd、Cr、Cu、Ni、Pb和Zn在水田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分别为0.19—0.62、47.94—51.15、19.90—21.02、25.61—29.67、18.75—22.15、59.24—71.13 mg·kg^(−1),旱地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分别为0.15—0.62、47.53—58.39、18.91—22.04、25.26—32.13、17.45—21.75、59.78—77.58 mg·kg^(−1).6种重金属中仅Cd元素含量的平均值高于四川省背景值.水田和旱地土壤的Cd和Pb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而Cr、Cu、Ni、Zn则随土层加深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MF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源的贡献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在表土层中的贡献尤为突出(水田,50.6%;旱地,55.1%),混合源的贡献率随土层加深而升高,在底土层中的贡献尤为突出(水田55.5%;旱地58.7%),自然源的贡献率受土层影响不大、较为均匀,为21.3—33.3%.基于源成分谱的污染累积与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Cd元素存在较强的污染累积和生态风险,且以农业源的风险最大,混合源风险最小;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无污染累积风险,但存在轻微生态风险.3种源中以农业源对生态风险的贡献最大,平均达65.3%,其次为混合源(29.1%),自然源贡献率平均仅为5.6%.研究结果表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土壤重金属Cd污染问题,且需加强对农业源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重金属 垂直分布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和学习图正则的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明华 罗红玲 +3 位作者 宋巍 黄冬梅 贺琪 苏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针对传统局部特征提取算法难以确定邻域参数,以及仅考虑数据间的单一结构而漏掉重要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学习图正则的局部判别与全局稀疏保持投影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稀疏表示模型施加基于学习的图正则器,用该改进的稀疏... 针对传统局部特征提取算法难以确定邻域参数,以及仅考虑数据间的单一结构而漏掉重要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学习图正则的局部判别与全局稀疏保持投影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稀疏表示模型施加基于学习的图正则器,用该改进的稀疏表示模型自适应揭示样本数据间的局部线性结构,通过局部判别模型全局集成算法来提取局部线性结构中的判别信息;利用基于学习图正则稀疏表示模型构建的新型稀疏图来揭示数据间的全局稀疏结构;使得数据的局部判别结构和全局稀疏结构在低维特征空间得以保持。通过1-近邻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在PaviaU和Indian Pines两个高光谱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提出的局部判别与全局稀疏保持投影算法较对比算法取得了最好的性能,由于提取了全局和局部的判别信息,有效提升了高光谱图像的地物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特征提取 稀疏表示 局部判别信息 学习图正则
下载PDF
BN对VGG神经网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强普 桑军 +3 位作者 项志立 罗红玲 郭沛 蔡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章针对在训练目前卷积神经网络中较为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VGG网络模型时调参艰难、收敛较慢的问题,引入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BN)进行改进。批归一化能提高网络训练的初始学习率上限,同时加快模型收敛速度。相关实验结果表明,... 文章针对在训练目前卷积神经网络中较为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VGG网络模型时调参艰难、收敛较慢的问题,引入批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BN)进行改进。批归一化能提高网络训练的初始学习率上限,同时加快模型收敛速度。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端对端训练或者微调神经网络过程中应用批归一化,能较好地达到优化目的,同时指出在VGG网络中所有激活层前进行批归一化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另外VGG网络的优化方法会影响到批归一化,使用改进的基于动量的随机梯度下降能使网络训练时的波动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归一化(BN) VGG网络 端对端训练 神经网络微调
下载PDF
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罗红玲 张杰 +3 位作者 周欢霞 蒋黎明 吴绪波 黄尚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4期386-388,416,共4页
目的观察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治疗脑干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集的77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9),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20min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常... 目的观察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治疗脑干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集的77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9),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20min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15min冰柠檬刺激,试验组给予15min冰柠檬刺激联合气脉冲训练,每天2次,每周5d,训练4周。治疗后,采用GUSS评估量表评估吞咽功能并计算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GUSS吞咽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试验组GUSS吞咽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t=-3.382,P<0.01),且试验组治疗吞咽障碍的有效率更高[(92.1%vs 76.9%),P<0.05]。结论气脉冲训练联合冰柠檬刺激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柠檬刺激 气脉冲训练 脑卒中康复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罗红玲 刘愿 +1 位作者 李楠楠 万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8-03—2019-10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伴误吸风险患者,对照组(A组)17例,实验组(B组)20例,其中A组予以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及代偿... 目的探讨气道廓清技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8-03—2019-10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伴误吸风险患者,对照组(A组)17例,实验组(B组)20例,其中A组予以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及代偿姿势训练等常规康复技术,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气道廓清技术;无误吸风险的吞咽障碍患者记为C组(15例),同样只予以常规康复训练。2周后比较A、B 2组吞咽障碍及误吸风险下降率,C组吞咽障碍下降率;记录入院后出现吸入性肺炎患病率。结果2周后实验组误吸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75.0%vs 41.18%,P=0.037),实验组的吞咽障碍下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0%vs 35.29%,P=0.072);实验组入院后第7天、第15天肺炎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8%vs 26.67%,P=0.161;5.88%vs 40.0%,P=0.032);A组与C组在第7天、第15天肺炎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67%vs 0,P=0.101;40.0%vs 7.14%,P=0.080)。结论ACTs可能增加患者咳嗽的效率,改善胸廓的活动度、呼吸肌的肌力及协调性,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有误吸风险的吞咽障碍患者除基础训练、代偿姿势训练及气道保护训练等方法外,仍需采取有效的减少误吸频率的措施,如气道廓清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误吸 气道廓清技术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适用于水电机组开机过程的轴承状态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巍 罗红玲 +2 位作者 王卫玉 郭定宇 陈启卷 《浙江电力》 2019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了克服利用单一限值难以充分表征水电机组轴承状态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机组开机过程多项参数指标,提出了一种具有层次性的轴承状态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专家经验和权重渐变性的组合赋权来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并通过概率论和模... 为了克服利用单一限值难以充分表征水电机组轴承状态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机组开机过程多项参数指标,提出了一种具有层次性的轴承状态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专家经验和权重渐变性的组合赋权来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并通过概率论和模糊理论求取评判矩阵,最终得到水电机组轴承状态综合评价指标值。以某机组运行实测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开机过程 轴承状态 综合评估
下载PDF
Permian High Ba-Sr Granitoids:Geochemistry,Ag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Erlangshan Pluton,Urad Zhongqi,Inner Mongolia 被引量:10
7
作者 luo hongling WU Tairan +2 位作者 ZHAO Lei HE Yuankai JIN X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Erlangshan Pluton from Urad Zhongqi,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diorites with gneissic structure. Petrochemica... Erlangshan Pluton from Urad Zhongqi,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rocks consist mainly of diorites with gneissic structure.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 that the diorites belong to metaluminous, high- potassium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chemical signatures of I-type granit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SiOz contents (56.63%-58.53%) and A/CNK (0.90-0.96), high Al2O3 contents (17.30%-17.96%) and Na20/K20 ratios (1.20-1.70), enrichment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e.g., Ba=556-915 ppm, Sr=463-595 ppm), and relative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e.g., Nb, Ta, Ti) in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 and right-declined rare earth element patterns with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8Eu=0.72-0.90). They have Sr/Y ratios (20-25) evidently less than Kebu Pluton (49-75) to its east.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dating of the diorites has yielded an intrusive age of 270±8 Ma. Thi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Erlangshan diorites were formed by mixing between the middle or lower crustal-derived magma and minor mantle-derived mafic magma, follow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which was trigged by crustal extension and fault activity in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Ba-Sr granitoid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fractionalcrystallization post-collisio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