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深层盐下白垩系储集层氯盐分布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丹婷 罗静兰 +4 位作者 邓超 年涛 韩剑发 程道解 袁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物性的影响较明显。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氯盐含量、常规测井曲线分析等,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氯盐的分布特征。根据氯盐含量、电阻率、氯盐来源等的差异,提出盐下储集层氯盐分布具有顶渗、侧渗和局部封存3种模式。顶渗模式与侧渗模式的电阻率仅受氯盐含量的影响,顶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垂向分带特征,随氯盐含量的降低,电阻率升高;侧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横向分带特征,电阻率自构造带边缘向中心表现出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局部封存模式电阻率受应力和氯盐含量的共同影响,氯盐含量分布具有偶发性,电阻率变化幅度大。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各模式的分布段序列,顶渗模式自上而下发育盐层段、泥岩封隔段、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影响过渡段和氯盐未影响段;侧渗模式在顶渗模式基础上多发育过饱和氯盐影响段;局部封存模式从上到下划分为盐层段、泥岩封隔段、强挤压应力氯盐未影响段、氯盐应力混合影响段和氯盐应力未影响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深层 白垩系 盐下储集层 高温高压 氯盐含量 测井响应 氯盐分布模式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的眉山市臭氧污染个例对比分析
2
作者 罗静兰 胡超 +2 位作者 唐东民 彭学琴 高艺珂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深入了解对流层低层臭氧(O_(3))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对O_(3)污染的影响,使用无人机对眉山市2022年6月27—30日和7月6—12日的O_(3)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垂直观测,并结合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和HYSPLIT的48 h后向轨迹,分别从... 为深入了解对流层低层臭氧(O_(3))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对O_(3)污染的影响,使用无人机对眉山市2022年6月27—30日和7月6—12日的O_(3)浓度、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垂直观测,并结合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和HYSPLIT的48 h后向轨迹,分别从近地面和垂直方向对两次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_(3)浓度日变化明显,近地面06:00—08:00出现谷值,10:00左右开始明显升高,多在12:00—20:00达到峰值,而垂直方向10:00—22:00一般O_(3)平均浓度10:00最低,12:00快速升高,16:00小幅回落,20:00达到峰值;近地面O_(3)浓度较高时对应的平均垂直浓度也较高,且同一时次近地面高于垂直方向,无冷空气影响时大部分时次O_(3)浓度在0~1000 m随高度的增加在近地面呈先略增后减少的趋势,峰值多出现在离地面0~300 m;O_(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白天明显比夜间高,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近地面与相对湿度、气压总体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而在垂直方向上O_(3)浓度与相对湿度在不同观测时次相关性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无人机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尚伟 陈春勇 +4 位作者 罗静兰 魏丽 刘勇 代静静 汪冲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5,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孔隙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的物性...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结合成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孔隙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的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距石炭系不整合面之下0~50 m、70~115 m及130~155 m区域内,有利储层的分布受火山岩的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岩性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取决于火山岩的喷发强度及岩相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风化淋滤作用主要控制了不整合面之下0~50 m范围内安山岩和英安岩次生孔隙及有利储层的形成;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对不整合之下70~115 m、130~155 m区域内的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不同成岩阶段对孔隙的演化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 孔隙演化 主控因素 火山岩储层 西泉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勇 汪冲 +5 位作者 罗静兰 何贤英 马尚伟 许学龙 代静静 刘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6-1156,共21页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钻井岩心获得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为低TiO2、高Na2O的钙碱性系列,具低到中度轻、重稀土分馏的谱型,相对富集大...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钻井岩心获得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为低TiO2、高Na2O的钙碱性系列,具低到中度轻、重稀土分馏的谱型,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Pb;由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Sr、Ti和P的亏损逐渐增大,证明是与大洋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安山岩和英安岩325-321Ma和310Ma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同层位获得基性火山岩300Ma的形成年龄认为,准噶尔洋在盆地东部的俯冲作用一直延续至晚石炭世,大洋闭合可能发生在晚石炭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h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早中生代侵入岩脉的形成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云东 蒋子文 +4 位作者 刘新社 罗静兰 范立勇 胡新友 杜一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8-1117,共2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龙门地区早中生代侵入岩是盆地内少有的岩浆活动记录,为探讨盆地早中生代形成构造背景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盆地龙门地区早中生代侵入岩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侵入岩为钙碱性...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龙门地区早中生代侵入岩是盆地内少有的岩浆活动记录,为探讨盆地早中生代形成构造背景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盆地龙门地区早中生代侵入岩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侵入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闪长玢岩和二长玢岩,二者均呈低Mg^(#)、Cr、Ni和Co含量,富集REE和LILE,贫HFSE,亏损Nb、Ta、Ti和P的特征,锆石ε_(Hf)(t)=-33.89~-9.73,t_(DM2)=1564~2780 Ma,主要为古元古代和部分新太古代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二长玢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略低于闪长玢岩,具有更低的Yb、Y和高的Sr、Sr/Y值,指示其为压力较高条件下盆地基底较深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玢岩则为较低压力下的较浅基底陆壳物质熔融的产物。两类岩石均获得242 Ma的形成年龄,与盆地以南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洋盆俯冲闭合、陆—陆碰撞挤压初期的岩浆活动一致,表明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盆地内早中生代侵入岩的出现是秦岭勉略洋盆向北俯冲汇聚挤压环境背景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不同深度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侵入的结果。2类岩石的形成年龄与盆地南缘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构造转折时期相对应,即从晚三叠世长7段沉积开始,鄂尔多斯盆地由之前的挤压环境开始向伸展环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侵入岩脉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符勇 李忠诚 +6 位作者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分布控制因素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主要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3种滑塌型重力流,这3种重力流在垂向上相邻或相间分布,平面上依次演化。坡折带和基准面变化对这3种重力流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分别分布于斜坡坡脚、斜坡与盆地平原。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流体性质。基准面上升期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有利时期,砂质碎屑流呈席状分布,发育完整的重力流沉积序列;基准面下降早期重力流砂体发育规模较小,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了河道的分布形态,且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流体性质。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砂层厚度较薄,但因其常与湖相烃源岩伴生而形成岩性圈闭,单井产量往往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型重力流 流体性质 青山口组 上白垩统 大安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中铁白云石的成因机理及与CO_2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庞江 罗静兰 +5 位作者 马永坤 蔡国富 雷川 李弛 李晓艳 张月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4-737,共14页
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中发育大量的铁白云石,受研究区热流背景的影响,铁白云石主要见于高地温梯度地区埋深1000~3000m、地层温度60~130℃的浅—中部地层中及CO_2热流体活动区域。铁白云石的δ^(13)C值(-2.83‰~-1.83‰)具有无机成因的... 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中发育大量的铁白云石,受研究区热流背景的影响,铁白云石主要见于高地温梯度地区埋深1000~3000m、地层温度60~130℃的浅—中部地层中及CO_2热流体活动区域。铁白云石的δ^(13)C值(-2.83‰~-1.83‰)具有无机成因的特征,与研究区气藏中幔源岩浆成因CO_2的δ^(13)C值较为一致,铁白云石的δ^(18)O值(-9.45‰~-5.37‰)和^(87)Sr/^(86)Sr值(0.7101~0.7161)也反映了其沉淀受到深部热流体活动的影响。以两口典型CO_2气井为例,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蒙脱石向伊利石的演化特征证明储层经历了热流体侵入;CO_2热流体活动区域不仅是铁白云石集中分布地带,并出现片钠铝石+铁白云石+菱铁矿等示踪CO_2运移、聚集的自生矿物组合。地层中铁白云石、高岭石含量与气藏中CO_2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绿泥石含量与CO_2、铁白云石含量呈反消长关系。高地温梯度地区丰富的CO_2热流体活动是该地区储层中铁白云石沉淀与含量高的重要原因,无机岩浆成因CO_2是铁白云石沉淀的主要碳源,CO_2热流体充注造成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异常转化,为铁白云石沉淀提供了所需的Fe^(2+)、Mg^(2+)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白云石 CO2 热流体 成因模式 第三系储层 白云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代静静 罗静兰 +3 位作者 何贤英 马尚伟 汪冲 许学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2-754,共13页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及异同点,建立火山熔岩成岩演化序列,探讨成岩作用对火山熔岩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山岩的储集空间最发育,孔隙类型及组合多样,多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组合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构造裂缝组合。英安岩的孔隙组合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玄武岩孔隙类型及组合单一,为构造裂缝+溶蚀缝,构造裂缝+基质溶孔,气孔+溶蚀缝。挥发分逸出作用控制火山熔岩原生气孔的发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充填作用破坏了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溶蚀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熔岩的储集性能。认为西泉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剥蚀淋滤带(距石炭系顶面0~20 m)的安山岩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熔岩 孔隙发育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过程 石炭系 油气勘查工程 西泉地区 新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病房管理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利能 车丽 +4 位作者 刘升明 罗静兰 蒋妮军 蔡兴东 杨艳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病房最优管理方案,减少院内感染,为最大程度降低呼吸科住院患者与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提供保障.确保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以下简称呼吸科)病房最优管理方案,减少院内感染,为最大程度降低呼吸科住院患者与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提供保障.确保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二至第六版以及其他关于医疗物资及不同人群等的管理方法官方文件,结合呼吸科专科病房的工作特点,制定最优的病房管理方案.结果:通过疫情特殊情况下呼吸科病房最优管理方案,我院呼吸科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1.3分,住院患者无1人疑似或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院呼吸科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科室工勤人员无1人疑似或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房工作开展顺利.结论:我院呼吸科在疫情期间,病房管理方案有效可行,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呼吸内科 病房管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_(5)亚段沉积微相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苏中堂 佘伟 +2 位作者 罗静兰 马国伟 张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4-1356,共13页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有利于认识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古地理演化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大量薄片、岩心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_(5)亚段划分出MFT1—MFT7七种沉积微相类型及MA1—MA4四种沉积微相序列,沉积微相与生物遗迹化石...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有利于认识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古地理演化规律,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大量薄片、岩心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_(5)亚段划分出MFT1—MFT7七种沉积微相类型及MA1—MA4四种沉积微相序列,沉积微相与生物遗迹化石指示马五_(5)亚段为潮坪环境。结合沉积前古地形及古海平面变化信息,以单因素图件为基础,采用优势相法编制马五_(5)^(2)层(Ⅰ)、马五_(5)^(1)层(Ⅱ)岩相古地理图,沉积环境受沉积前古地形控制而分异:潮上带、潮间上带、潮间下带及潮下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盆地东部高地形处发育潮间带沉积;随古海平面下降,马五15期沉积相带向东迁移,东部潮间带连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沉积序列 沉积模式 古地形 构造—沉积分异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低渗成因与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晨 罗静兰 +1 位作者 李文厚 王若谷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8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低渗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晶间孔次之。储层低孔低渗且微观孔喉结构相对较差。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根本原因。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大量塑性岩屑的存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必不可少的条件;适量的绿泥石薄膜和硅质胶结物能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保护原生孔隙;适量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晶间孔和裂缝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局部储层的物性。辫状河心滩微相砂体厚度大,杂基含量低,溶蚀强烈,物性较好,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77区块 盒8下亚段 致密砂岩储层 低渗成因 优质储层
下载PDF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曹江骏 陈朝兵 +4 位作者 程皇辉 朱玉杰 罗静兰 王茜 马迪娜·马吾提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046,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深水砂岩储集体发育,但受成岩作用影响导致储层孔渗低、物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孔隙演化规律,对盆内合水地区长7深水致密...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深水砂岩储集体发育,但受成岩作用影响导致储层孔渗低、物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孔隙演化规律,对盆内合水地区长7深水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更好地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1)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分别控制了储层原生及次生孔隙的大小,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两类主要成岩作用,从120 Ma之后,储层开始受其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变强;2)胶结—溶蚀指数影响着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胶结—溶蚀指数越小,储层孔隙含量越高、渗流能力越强。提出以胶结—溶蚀指数为标准,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3)根据胶结—溶蚀指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Ⅰ类为弱胶结—强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小于0.55,微观非均质性最弱,是有利储层分布的主要区域;Ⅱ类为中等胶结—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0.55~0.80之间,微观非均质性中等;Ⅲ类为强胶结—弱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大于0.80,微观非均质性最强。平面上,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马岭—固城—盘客—九岘一带,以条带状、片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胶结—溶蚀指数 有利储层 长7油层组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机理及与流体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尤丽 范彩伟 +4 位作者 吴仕玖 罗静兰 李才 代龙 李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8-587,共10页
乐东A区中新统黄流组是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高温超高压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发育重力流水道-海底扇沉积的细、中、粗粒砂岩,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多期次、多类型碳酸盐胶结。研究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期次、成因机理及其与流体活动的关... 乐东A区中新统黄流组是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高温超高压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发育重力流水道-海底扇沉积的细、中、粗粒砂岩,中、低、特低渗物性特征,多期次、多类型碳酸盐胶结。研究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期次、成因机理及其与流体活动的关系,对于储层评价预测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表现为早、中、晚三期方解石与早、晚两期白云石,由早期到晚期,方解石及白云石的δ^(13)C、δ^(18)O值负偏增大,MnO、BaO、SrO等含量增高,早—中期方解石的形成与生物碎屑、碳酸盐矿物溶解再沉淀有关;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形成与深部热流体、无机CO_(2)、有机酸脱羧有关。方解石的溶解-沉淀受地层压力及CO_(2)含量共同控制,地层压力与天然气组分中CO_(2)含量相对较高,溶解作用较强,(铁)白云石发育;反之则溶解作用较弱,(铁)方解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热流体 碳酸盐胶结物 重力流沉积 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深部热流体活动对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影响:以莺歌海盆地LDX区中新统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江骏 罗静兰 +6 位作者 范彩伟 李珊珊 吴仕玖 符勇 史肖凡 代龙 侯静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429,共18页
为了解莺歌海盆地深部热流体主要类型,研究热流体特征,判断热流体活动范围,分析热流体对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物性、电子探针、包裹体均一温度、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前人研... 为了解莺歌海盆地深部热流体主要类型,研究热流体特征,判断热流体活动范围,分析热流体对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物性、电子探针、包裹体均一温度、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内LDX区中新统黄流组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及深大断裂控制,在超压驱动下,热流体活动范围主要为3900 m以下的黄流组中下部,以CO_(2)热流体为主,H_(2)S热流体次之。热流体影响下储层具有自生黏土矿物转化速率加快、镜质体反射率突变、地层水矿化度降低、包裹体均一温度大于正常地层最高温度、热液成因矿物发育等特点。将黄流组储层分为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上部)及热超压储层(黄流组中下部)两类。其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A_(2)亚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弱,胶结作用较强,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3个过程,孔隙度从38.8%减少到现今的7.6%;热超压储层成岩作用阶段达中成岩B期,压实及溶蚀作用较强,胶结作用较弱,孔隙演化经历了压实减孔、压实与胶结减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溶蚀增孔、胶结减孔与有机酸及无机酸溶蚀增孔4个过程,孔隙度从38.1%减少到现今的9.2%。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黄流组中下部黄二段的热超压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流体 成岩-孔隙演化 有利储层 中新统黄流组 LDX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异常高压下海相重力流致密砂岩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中新统黄流组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彩伟 曹江骏 +5 位作者 罗静兰 李珊珊 吴仕玖 代龙 侯静娴 毛倩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3-915,949,共14页
通过模块式地层动态检测、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埋藏热史等分析,对莺歌海盆地LD10异常高压区中新统黄流组海相重力流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预测... 通过模块式地层动态检测、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埋藏热史等分析,对莺歌海盆地LD10异常高压区中新统黄流组海相重力流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结果表明,(1)储集层非均质性主要由胶结物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及物性非均质性决定,并受异常高压影响下的成岩作用控制;(2)成岩演化过程导致的孔喉结构差异影响了胶结物及孔喉非均质性,进而控制了储集层的物性非均质性;(3)与常压储集层相比,异常高压抑制了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的强度、增强了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变弱。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黄流组中下部强超压带的重力流水道砂体中。图8表3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岩演化 储集层非均质性 海相重力流 致密砂岩 中新统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临床舒适应用于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晓珍 罗静兰 +1 位作者 温桂颜 黄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S0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16例我院所收治的电子胃镜检查患者,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58例。其中参照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实验组干预方... 目的研究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16例我院所收治的电子胃镜检查患者,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58例。其中参照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实验组干预方法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检查期间体征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低,实验组咽痛、唾液带血、恶心、呕吐、肌肉紧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49%)低于参照组(8.5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子胃镜检查患者通过舒适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满意度、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胃镜检查 舒适护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自生黏土矿物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曹江骏 陈朝兵 +1 位作者 罗静兰 王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9,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重力流砂岩储层自生黏土矿物发育,导致其孔喉结构复杂、微观非均质性强、物性较差。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利用铸体薄片、图像粒度、扫描电镜、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物性、激光共聚焦等...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重力流砂岩储层自生黏土矿物发育,导致其孔喉结构复杂、微观非均质性强、物性较差。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利用铸体薄片、图像粒度、扫描电镜、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物性、激光共聚焦等资料,研究了自生黏土矿物对长6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生黏土矿物作为该地区最主要的成岩产物,对长6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有重要影响,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储层中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及高岭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在砂质碎屑流与浊流储层中的含量相近,伊利石在浊流储层中含量较高。③伊利石是影响储层渗流能力和控制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黏土矿物,从距今102 Ma之后,储层开始受伊利石胶结作用影响,其微观非均质性整体变强。④根据伊利石含量及渗透率大小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地区。第1类为伊利石弱胶结区,微观非均质性弱,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为"甜点区"首要勘探目标;第2类为伊利石中等胶结区,微观非均质性中等,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为"甜点区"次要勘探目标;第3类为伊利石强胶结区,微观非均质性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为非"甜点区"。该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自生黏土矿物 长6油层组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郯庐断裂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生排烃的影响:以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子文 罗静兰 +5 位作者 王嗣敏 华晓莉 牛新杰 田亚 王晓蕾 崔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郯庐断裂带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活动断裂带,控制着该地区油气成藏的生储盖运圈保条件。以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平衡剖面分析对郯庐断裂几何学特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烃源岩... 郯庐断裂带是渤海海域重要的活动断裂带,控制着该地区油气成藏的生储盖运圈保条件。以辽东湾坳陷辽中凹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平衡剖面分析对郯庐断裂几何学特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及生排烃的影响。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为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个构造演化旋回。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可错开先期、同期发育的烃源岩,改变烃源岩位置及生烃潜力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形成局部水体更深的还原环境,发育生烃潜力更大的烃源岩。走滑活动使断裂带附近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升高,有利于降低生烃门限。郯庐断裂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对油气运移起封闭或者运移通道作用。东营组沉积期晚期和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期至今的断裂走滑活动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油气成藏时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提出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可形成"拖曳"生排烃现象,使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圈闭中即使烃源岩条件较差亦可能具有勘探价值,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油气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曳”生排烃 油气运移 烃源岩 辽东湾坳陷 郯庐断裂带 走滑断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天林 罗静兰 +1 位作者 李杪 白雪晶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14,I0001,共10页
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 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烃源岩姥植比(Pr/Ph)绝大部分小于1,显示植烷优势,反映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升藿烷指数指示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的湖相环境,沉积介质主要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来源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相似,以水生生物略占优势;绝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长9油层组样品或已达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延长组 南梁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幸萍 侯文敏 罗静兰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1期113-114,11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减少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减少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对象,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术后患肢端疼痛、下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下肢DVT形成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术后3d下肢肿胀程度、患肢端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5d、术后7d患肢端疼痛VAS评分、下肢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DVT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缓解下肢肿胀和患肢端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下肢DVT形成 中医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