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1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5 位作者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9,共16页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其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PACRG和parkin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ORF序列全长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parkin共调基因(PACRG) PARKIN基因 SNP
下载PDF
山姜素调节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锟 王智 王柯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 目的探讨山姜素(AP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VEGF/SphK1/S1P)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Videman法构建KOA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山姜素低剂量组(L-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H-APT组)、山姜素高剂量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APT+NC组)、山姜素高剂量组+过表达SphK1慢病毒组(APT+SphK1组),每组15只。HE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软骨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TUNEL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SphK1、S1P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出现病理损伤,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L-APT组、H-APT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T+NC组比较,APT+SphK1组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MMP-13、VEGF阳性表达、CD31阳性表达和p-VEGFR2、SphK1、S1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APT通过抑制VEGF/SphK1/S1P信号通路抑制KOA大鼠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山姜素 鞘氨醇激酶1 1磷酸鞘氨醇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振动噪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锟 王凯新 +1 位作者 甄慧杰 陈鹏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目的】探究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振动与噪声特性。【方法】以有限元、多体动力学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通过建立高速列车-无砟轨道-箱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和边界元模型,研究列车高速通过时的列车-轨道-箱梁耦... 【目的】探究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结构振动与噪声特性。【方法】以有限元、多体动力学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通过建立高速列车-无砟轨道-箱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和边界元模型,研究列车高速通过时的列车-轨道-箱梁耦合系统的结构动力响应,以及噪声辐射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桥上CRTSⅢ型板与双块式轨道结构段时,列车的最大轮重减载率分别为0.0536与0.1657,下部箱梁挠度分别为1/9673与1/8457。与双块式无砟轨道相比,CRTSⅢ型板的轨道板及底座位移响应更小,并且轨道-箱梁系统的竖向振动衰减更快,减振性能更优。另外,比较两种轨道结构条件下的高架箱梁结构噪声,CRTSⅢ型板段的箱梁噪声总声压级更小。但是,桥下远场点噪声峰值差异较小,峰值频率接近,均为31.5Hz左右;而桥下峰值频率差异较大,Ⅲ型板的峰值频率为63Hz,双块式则为20Hz。【结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更适合在高速铁路桥梁段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箱梁 车-轨-桥耦合 振动 结构噪声
下载PDF
基于交叉迭代法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及算法改进
4
作者 雷晓燕 王伟 +1 位作者 罗锟 王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2,共13页
针对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量大、计算耗时长及计算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对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和交叉迭代法进行改进。运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车辆和轨道空间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基于“迹线法”构建轮轨... 针对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计算量大、计算耗时长及计算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对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和交叉迭代法进行改进。运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车辆和轨道空间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基于“迹线法”构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投影对点作差法”搜索轮轨空间接触点位置,并引入轮轨准弹性接触对其进行修正,精细化轮轨接触关系;结合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特点,改进基于Newmark数值积分的交叉迭代求解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算法,并给出完整的数值计算步骤。通过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改进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分析精度更高,搜索轮轨空间接触点位置的速度更快;改进算法的计算过程更完善,步骤更清晰;改进的模型和算法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仍然具有较快的计算效率,且使数值编程更易实现,方便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系统 轨道系统 非线性空间耦合 交叉迭代 轮轨接触 迹线法
下载PDF
α粒子测量中的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周雪梅 罗焜 +3 位作者 赖伟 廖峰 都炳杰 刘卫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2,共7页
放射性测量广泛应用于核技术的各个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置信区间、探测限值等是放射性测量的重要参数,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本研究采用偏导数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研究α粒子活度浓度测量中的重要参数。首先,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放射性测量广泛应用于核技术的各个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置信区间、探测限值等是放射性测量的重要参数,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本研究采用偏导数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研究α粒子活度浓度测量中的重要参数。首先,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再利用偏导数和蒙特卡罗方法计算α粒子活度浓度不确定度、置信区间、判定阈和探测限等。结果表明:当输入量不确定度高于10%时,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置信区间与不确定度结果相对偏差大于15%;输入量相对不确定度较小时,探测限约判定阈的两倍。偏导数方法应用较广,但未考虑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形式,不适用于复杂和特殊输入量的模型,此时可借助蒙特卡罗方法得到更加可靠的计算结果,这两种方法可以互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浓度 不确定度 判定阈 探测限 蒙特卡罗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铝合金缸体低压铸造工艺多目标优化
6
作者 邓伟 宋仲模 +3 位作者 雷基林 罗坤 徐远志 张勇 《铸造》 CAS 2024年第6期753-761,共9页
基于有限元软件ProCAST构建某型铝合金缸体的有限元模型,设计L16(44)正交试验方案,探究了浇注温度、模具预热温度、充型时间、保压压力四个工艺参数对凝固时间和缩松体积的影响。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两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凝固时间与缩... 基于有限元软件ProCAST构建某型铝合金缸体的有限元模型,设计L16(44)正交试验方案,探究了浇注温度、模具预热温度、充型时间、保压压力四个工艺参数对凝固时间和缩松体积的影响。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两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凝固时间与缩松体积转化为综合评分值进行单目标优化。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程度为:浇注温度(A)>模具预热温度(B)>保压压力(D)>充型时间(C),确定了最优的工艺参数为A1B2C1D3。对比原工艺参数方案和优选工艺参数方案发现:凝固时间缩短了20.35%,缩松体积下降了2.96%。经生产试验,缸体铸件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铸造缺陷,验证了最佳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缸体 低压铸造 正交试验 熵值法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BIRCH聚类的L-Transformer分布式光伏短期发电功率预测
7
作者 董俊 刘瑞 +2 位作者 束洪春 罗琨 刘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3-3893,I0006-I0008,共14页
精准的分布式光伏短期发电功率预测有助于电力系统运行与功率就地平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相似日聚类的L-Transformer(LSTM-Transformer)模型进行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精准的分布式光伏短期发电功率预测有助于电力系统运行与功率就地平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相似日聚类的L-Transformer(LSTM-Transformer)模型进行短期光伏功率预测。首先使用BIRCH无监督聚类算法对历史数据聚类得到3种典型天气,根据聚类结果划分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为提高不同天气类型下的预测精度,采用双层架构的L-Transformer模型,首层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门控单元机制捕捉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次层结合Transformer模型的自注意力机制聚焦于当前任务更关键的特征量,通过多注意力头与光伏数据特征量相结合生成向量,注意力头并行计算,从而高效、精确地预测短期光伏功率。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L-Transformer模型对于不同天气类型功率预测泛化性优异、精确度高,气象数据波动大时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注意力机制 多头注意力 BIRCH聚类 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TMD的车致箱梁振动控制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罗锟 陈鹏 +2 位作者 姜兴 王鹏生 李琼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4-970,1040,1041,共9页
为研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在控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中的应用,以高速动车组和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箱梁结构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车-轨-桥耦合振动缩尺模型系统,分析了TMD在不同质量比、不同位... 为研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在控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中的应用,以高速动车组和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箱梁结构为原型,设计制作了几何相似比为10∶1的车-轨-桥耦合振动缩尺模型系统,分析了TMD在不同质量比、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安装数量等工况下对箱梁顶板和翼板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TMD质量比为0.02时减振效果优于质量比为0.01时的减振效果,在考虑结构安全及经济性的条件下,可优先选择质量比更大的TMD;不同TMD安装位置对箱梁各部件的减振效果不同,安装TMD的板件处振动响应得到了明显抑制;安装2个TMD对箱梁结构的减振效果优于安装1个TMD,其减振范围也有所提升。研究结论可为高架轨道箱梁结构的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 调谐质量阻尼器 缩尺模型 模型试验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参数降阶模态的分层贝叶斯在线裂纹检测
9
作者 魏保立 冯雅珊 +1 位作者 罗坤 付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7,共12页
为了保证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有效处理参数的关联性与强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参数降阶模态的分层贝叶斯在线裂纹检测方法。提出一种用于递归输入、状态和参数估计的分层贝叶斯滤波器,它通过使用空间不完整和噪声可以仅输出测量振... 为了保证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有效处理参数的关联性与强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参数降阶模态的分层贝叶斯在线裂纹检测方法。提出一种用于递归输入、状态和参数估计的分层贝叶斯滤波器,它通过使用空间不完整和噪声可以仅输出测量振动。将所寻求的参数视为具有有限个更新状态的随机变量,参数状态的动力学由改进估计策略控制,该策略能够探索参数空间并识别目标值。进一步利用参数降阶模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裂纹识别。最后通过航空航天应用中的真实组件对提出方法进行仿真,结果显示提出方法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检测 分层贝叶斯 参数降阶模态 随机变量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杨晓波 吴淼 +3 位作者 钟寒迪 罗坤 刘见 彭孟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回肠造口还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回肠单腔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40)以及传统开腹组(n=40),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讨并分析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回肠造口还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回肠单腔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40)以及传统开腹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及两组患者术后30d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内粘连松解率高于传统开腹组,再住院率低于传统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传统开腹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与传统开腹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术后30d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回肠造口还纳术相比较,手术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 回肠造口还纳术 传统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处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罗坤 伍静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研究组采用常规清创结...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研究组采用常规清创结合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各时间段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换药次数较对照组少,二期缝合、肿胀消退、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换药时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d两组CRP水平均达到最高值,治疗后2~5 d研究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Ⅲ级暴露犬咬伤创面应用常规清创结合VSD进行治疗,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Ⅲ级暴露犬咬伤 创面处理
下载PDF
凡纳对虾高低繁殖力群体卵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春 孔杰 +10 位作者 曹家旺 谭建 代平 孟宪红 罗坤 傅强 陈宝龙 刘东亚 邢群 隋娟 栾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4,共12页
在生产中,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雌虾的繁殖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一个生产周期中雌虾产卵频次为繁殖力指标性状,以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雌虾为研究对象,对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组... 在生产中,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雌虾的繁殖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一个生产周期中雌虾产卵频次为繁殖力指标性状,以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雌虾为研究对象,对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组织学观察。针对在前期选择清除分析中筛选到的繁殖候选基因TRX2、PARD3、PLCβ4和RERE,在高、低繁殖力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首次分析比较这些基因在卵巢、眼柄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组织观察结果显示,低繁殖力雌虾卵巢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无法发育至成熟期,高繁殖力雌虾卵巢在卵黄颗粒的形成和积累、皮质棒形成等关键过程的速度要快于低繁殖力雌虾。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在卵巢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TRX2、PLCβ4和RERE基因在高繁殖力组卵巢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繁殖力组卵巢(P<0.05),4个基因在高繁殖力组成熟期卵巢中均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期的眼柄组织中,低繁殖力组中TRX2、PARD3、PLCβ4和RERE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高繁殖力组。研究表明,上述4种基因可能在凡纳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凡纳对虾雌虾繁殖力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繁殖 卵巢 组织学 基因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凡纳对虾核心育种群生长和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和怡婧 李旭鹏 +13 位作者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陈宝龙 代平 邢群 刘绵宇 强光峰 刘杨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下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05、0.18±0.05和0.14±0.0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且均与0差异极显著(P<0.01)。凡纳对虾体长与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5±0.20,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5±0.22,上述遗传相关与0差异不显著(P>0.05);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6±0.03,遗传相关与1差异不显著(P>0.05),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该育种群体中,凡纳对虾生长与WSSV抗性可根据育种需要,通过赋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多性状复合选育。此外,为优化每代育种的操作过程,可选用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作为WSSV抗性的指标性状。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WSSV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遗传参数 生长 存活 WSSV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在低氧环境下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毓佳 谭建 +5 位作者 栾生 罗坤 王宏杰 隋娟 孟宪红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幼虾进行低氧耐受性测试,统计高致死溶解氧水平下幼虾的存活性状,分析不同品系间及同一品系不同家系间耐低氧性状的差异,评估其遗传参数;对耐受性有显著差异的家系个体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其细胞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3mg/L低氧条件下,高抗品系和快大品系的家系半致死存活率SS50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抗品系SS50为49.30%,快大品系SS50为42.52%;家系间存活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45%。利用阈值性状动物模型,以半致死时的个体存活状态作为观测值(存活为1,死亡为0)估算的遗传参数为(0.345±0.031)~(0.378±0.029),经过转换后在连续变化的观测值尺度上的遗传力为(0.219±0.031)~(0.237±0.029),表现为中等遗传力水平。高抗品系中低氧耐受家系和低氧敏感家系的鳃、肌肉和肝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不同的家系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逆生理特征差异,这可能与高抗不同家系抗逆耐受力强弱有关。不同家系间在低氧胁迫下的存活时间、生理特性差异以及各品系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高致死溶解氧水平的耐受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育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溶解氧 遗传力 组织损伤 选育
下载PDF
凡纳对虾不同品系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桂仙 李旭鹏 +16 位作者 田吉腾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陈宝龙 强光峰 刘绵宇 刘杨 王宏杰 刘学会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3,共11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个,快大家系30个),实验个体共计1 760尾(高抗个体800尾,快大个体960尾)。2个品系分2批次进行VpAHPND定量口饲感染。批次内实验个体达半数死亡后停止投喂毒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评估2个品系3个性状(体重、感染VpAHPND后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评估3个性状两两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高抗系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599±0.120,为高遗传力水平;个体存活时间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072,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为0.173±0.051,为低等遗传力水平。快大系体重、个体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6±0.082、0.374±0.096、0.257±0.048,均为中等遗传力水平。经Z-score检验,2个品系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品系内的体重与AHPND抗性性状(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均表现为低度正相关(0.061~0.235),且与0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系内的个体存活时间与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997±0.129、0.967±0.044,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可将生长和AHPND抗性作为选育指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制种;为简化抗性测试过程,可将家系半致死存活率作为选育群体的AHPND抗性指标。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AHPND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生长 AHPND抗性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风电场功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根银 郁冶 +4 位作者 王异成 何嘉桦 王强 罗坤 樊建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784,817,共8页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风电场功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以预测时间尺度、预测物理量、预测原理、预测特点为分类标准,对多种风电场功率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梳理,总结了各类预测方法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其特点及应用场景,为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之后,从单点预测、概率预测、预测曲线的角度总结了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就评价指标的选择给出建议.最后,总结了当前风电场功率预测全过程遇到的影响预测准确性、实用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未来风电场功率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准确预测风电场功率及电网的稳定并网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功率预测 评价指标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聚醚砜载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东恺 周小国 +4 位作者 唐诗琴 朱华 孙凌凯 罗坤 毛旭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用孔径为3.0μm的聚醚砜(PES)高分子膜材料在质量分数15%的NaOH、摩尔浓度1.42 mol/L的LaCl_(3)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了一种PES载镧吸附剂,镧负载质量比达到34.4%,吸附平衡时的磷吸附量最高可达65.1 mg/g,在较宽的pH范围(3.5~6.5)内保持... 用孔径为3.0μm的聚醚砜(PES)高分子膜材料在质量分数15%的NaOH、摩尔浓度1.42 mol/L的LaCl_(3)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了一种PES载镧吸附剂,镧负载质量比达到34.4%,吸附平衡时的磷吸附量最高可达65.1 mg/g,在较宽的pH范围(3.5~6.5)内保持较好的除磷性能,且几乎不受常见的竞争阴离子干扰,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PES载镧吸附剂有一定的循环再生能力,在5次吸附/再生循环后,吸附量保持率仍有76.0%,而且动态除磷实验时也能高效除磷,并可再生循环,展示了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吸附 载镧 高分子膜材料 聚醚砜
下载PDF
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嘉琪 伍静 +1 位作者 罗坤 潘德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88例四肢犬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犬咬伤患... 目的分析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88例四肢犬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L检验预测模型拟合度,绘制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88例患者中,44例出现伤口感染,感染率为15.28%。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45株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受伤至清创时间≥6 h是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白蛋白≥35 g/L为保护因素(P<0.05)。构建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预测模型,采用H-L检验方程拟合优度,拟合优度良好(P=0.495),计算患者的预测概率,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61,约登指数为0.459,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0.90%。结论四肢犬咬伤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糖尿病、受伤至清创的时间、白蛋白为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伤口感染的预测能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咬伤 伤口感染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作用及其与信息素结合蛋白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沁 刘彦飞 +4 位作者 胡梓寒 陈秀琳 李伯辽 罗坤 李广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22,共14页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 【目的】(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 E,10E)-dodecadien-1-ol,E8,E 10-12∶OH]是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性诱剂具有引诱增效作用。本研究旨在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确定主要结合E8,E 10-12∶OH的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GOBPs)。【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测定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0.002,0.02,0.2,2,20,200和2000μg E8,E 10-12∶OH激发的EAG反应;利用田间诱集试验测定E8,E 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增效能力;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GmolPBP1,GmolPBP2和GmolPBP3及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molGOBP1,GmolGOBP2和GmolGOBP3与E8,E 10-12∶OH的抑制常数K i;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预测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利用定点突变和荧光竞争结合实验验证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及弱相互作用力。【结果】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对E8,E 10-12∶OH表现出EAG反应,雄成虫对2000μg E8,E 10-12∶OH的EAG反应值最高[(0.57±0.14)mV]。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中添加200μg E8,E 10-12∶OH时,增效效果最佳,增效倍数达2.46倍。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最强[K i=(1.92±0.05)μmol/L],是结合E8,E 10-12∶OH的主要OBP。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GmolGOBP2的Phe18,Ile100,Glu104,Val117和Phe124结合E8,E 10-12∶OH的自由能最低,分别为-1.18,-1.33,-3.34,-1.19和-1.58 kj/kg,预测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重要位点,将以上5个残基定点突变为丙氨酸Ala后,突变体蛋白E104A和F124A失去了结合E8,E 10-12∶OH的能力,表明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结论】E8,E 10-12∶OH是开发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的理想增效剂,GmolGOBP2在梨小食心虫识别种间性信息素E8,E 10-12∶OH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lu104和Phe124是GmolGOBP2结合E8,E 10-12∶OH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协同增效 嗅觉
下载PDF
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 SNP信息开展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重的ssGWAS和FarmCPU分析
20
作者 夏岩 孔杰 +12 位作者 王平 傅强 罗坤 陈宝龙 隋娟 周浩 孟宪红 代平 曹家旺 谭建 强光峰 刘绵宇 栾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0,共11页
为鉴定出与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功能基因,本研究针对来自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选育和引进品系共74个家系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 SNP)对其中39个家系个体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通过ssGBLUP方法估... 为鉴定出与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和功能基因,本研究针对来自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选育和引进品系共74个家系进行生长和存活测试,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K SNP)对其中39个家系个体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通过ssGBLUP方法估计了体重性状的基因组遗传参数,并首次利用ssGWAS和FarmCPU方法解析了可能与其关联的SNP位点及功能基因。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收获体重的遗传力为0.47,表现为中高水平,表明该群体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ssGWAS和FarmCPU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筛选到了2个和6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关联SNP位点(P<1.26×10^(-6)),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71%~6.76%,其中共有位点1个;分别筛选到9个和14个全基因组水平潜在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2.523×10^(-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33%~6.76%;QQ图显示,FarmCPU较ss GWAS能够更好地控制分析结果的假阳性。根据7个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注释到15个候选基因,与神经系统、肌肉发育和能量代谢等功能有关。其中基于两种方法共有显著关联位点注释到2个基因LOC113809777与LOC113809778,前者为促进糖原分解的水解酶,后者作为转录调控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研究表明,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 55K SNP信息,利用ssGWAS和FarmCPU方法,可以筛选出与凡纳滨对虾收获体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研究结果为解析生长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ssGWAS FarmCPU 体重 显著关联SNP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