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埋层状围岩引水隧洞直眼掏槽爆破技术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守国 罗帅兵 +2 位作者 蒋楠 孙建斌 周海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近些年,隧道爆破施工向纵深延伸的趋势日渐显著,而深埋引水隧洞中的层状岩体在爆破施工中对掏槽质量的影响是爆破施工的关键。为研究深埋层状围岩中爆破所在位置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以秘鲁圣加旺(San Gabán)水电站引水隧洞爆破... 近些年,隧道爆破施工向纵深延伸的趋势日渐显著,而深埋引水隧洞中的层状岩体在爆破施工中对掏槽质量的影响是爆破施工的关键。为研究深埋层状围岩中爆破所在位置对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以秘鲁圣加旺(San Gabán)水电站引水隧洞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ANSYS/LS-DYNA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掏槽爆破产生的损伤区域,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围岩分界区域对掏槽爆破产生的岩石损伤范围存在一定影响,离层状围岩分界区域越近岩石损伤的范围越小;为增加掏槽爆破的损伤区域,爆破所在位置要与层状围岩的分界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优化后的爆破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根据岩石损伤演化规律对掏槽孔位置进行优化,可提高隧道施工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损伤 引水隧洞 掏槽爆破 数值模拟 层状围岩
下载PDF
南海南部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区域成藏模式
2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王笑雪 余秋华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南安盆地楔形、S型(丘状)等5类地震相类型;砂包泥岩、砂泥岩互层等7类地震岩相类型以及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8类主要沉积相。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主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和拗陷热沉降阶段。其中,中中新世以前为盆地裂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早期为湖相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中中新世以后为拗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通过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南安盆地烃源岩发育且品质较好,有利储集相带纵向厚度大且横向范围广,区域盖层覆盖整个盆地,并形成了早期的自生自储和晚期的下生上储两类油气成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震相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成藏模式 南安盆地
下载PDF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3 位作者 许红 帅庆伟 骆帅兵 钱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烃成藏 油气勘探潜力 台西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5 位作者 许红 骆帅兵 钱星 帅庆伟 季兆鹏 周佳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沉积样式 勘探前景 双峰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振宇 刘晓峰 +5 位作者 张莉 骆帅兵 钱星 刘建平 王智刚 帅庆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1-874,共14页
南海南部是我国油气资源调查的前沿,开展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对于明确盆地油气远景区带及南部诸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2D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地层解释基础上,厘定了北康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 南海南部是我国油气资源调查的前沿,开展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对于明确盆地油气远景区带及南部诸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2D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地层解释基础上,厘定了北康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北康盆地的伸展率和伸展量进行定量恢复,重建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果表明,北康盆地共发育5类主要的构造样式,分别为伸展、反转、挤压、走滑‒伸展和底辟构造样式,其中走滑‒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反转构造为油气最有利富集部位。盆地的形成演化总体上经历了三期六幕,即裂陷期(初始裂陷幕、裂陷鼎盛幕)、断坳转换期(断坳转换1幕、断坳转换2幕)和拗陷期(拗陷1幕、拗陷2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北康盆地 南海南部
下载PDF
北康盆地主要地质界面时代确定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帅庆伟 张莉 +4 位作者 雷振宇 骆帅兵 钱星 刘建平 周佳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开展了南海西南部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及特征识别、年代重新厘定以及油气地质意义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6个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分别对应于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南沙运动、万安运动和广雅运动。其中,T3不整合是后南海扩张期的分界,对应于南沙运动及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扩张终止。Mulu-1井井震对比显示,T3对应于中中新世不整合面(MMU),时代为16 Ma。该界面总体表现为强振幅、下部地层强烈削蚀、界面起伏大,上下地层结构、产状、地震反射特征发生突变,是构造变形前后两大套地层的分界面,对局部圈闭形成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构造运动 油气地质 北康盆地 南海西南部
下载PDF
南海北康盆地断控型底流漂积体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7
作者 雷振宇 张莉 +3 位作者 刘姗 苏明 骆帅兵 帅庆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深海底流为深水沉积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可直接搬运或间接改造沉积物,并在海底形成沉积型地貌,即底流漂积体。在底流漂积体的8个沉积亚类中,受断层活动影响的断控型漂积体研究程度较低,全球范围内相关实例较少,其形态特征及沉积模式... 深海底流为深水沉积过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可直接搬运或间接改造沉积物,并在海底形成沉积型地貌,即底流漂积体。在底流漂积体的8个沉积亚类中,受断层活动影响的断控型漂积体研究程度较低,全球范围内相关实例较少,其形态特征及沉积模式并无统一的描述。笔者以南海南部北康盆地为例,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及地震反射资料解释,系统总结了断控漂积体的形态参数和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标志;确定了同沉积断控型漂积体和后沉积断控型漂积体;探讨了不同类别对应的断层活动、沉积过程及其沉积模式。断层活动和深海底流沉积作用同时期发生时,可形成具有不规则丘状结构的同沉积断控型漂积体;而当断层活动发生于底流作用之前时,前期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坎使得底流流速增加,从而有效地改造海底地貌,形成后沉积断控型漂积体。然而,目前的研究仅限于正断层活动与底流作用的耦合关系,其他类型的断层运动(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有必要在未来底流沉积研究中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底流 底流漂积体 沉积模式 北康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双峰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约束
8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3 位作者 王智刚 骆帅兵 帅庆伟 刘建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5,共7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合南海北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双峰盆地的性质和成因。研究认为,双峰盆地为与洋壳热沉降有关的坳陷沉积盆地。从神狐运动开始,双峰盆地经历了大陆破裂-大陆裂解-海底扩张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在持续伸展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双峰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转换-伸展构造样式、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和火成构造样式4类,其中伸展构造和火成构造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成因分析 双峰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地质流体类型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鄢伟 张光学 +6 位作者 张莉 夏斌 杨振 雷振宇 林珍 钱星 骆帅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7,共9页
南海南部陆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解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以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以高精度2D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开展了研究。在南海南部陆缘发现了... 南海南部陆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解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以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以高精度2D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南部陆缘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意义开展了研究。在南海南部陆缘发现了多种流体活动系统,包括:泥底辟/泥火山、气烟囱、管状通道、与构造断层相关的流体活动系统。这些流体活动系统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常常出现含气强振幅异常带、弱振幅杂乱反射带以及"下拉"或者"上拱"地震反射形态等流体活动系统的标志特征。流体活动系统受到构造运动和沉积因素的影响,并且与深部高温高压塑性流体密切相关,流体活动系统优先发育在地层薄弱部位。流体活动系统及所伴生的断裂和裂隙常常作为油气富集区的运输通道;并且流体活动系统所运移的强溶蚀性流体和深部热液流体有利于油气储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尤为明显。因此,流体活动系统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也可以改善储层,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缘 流体活动系统 泥底辟 气烟囱 油气藏
下载PDF
陆坡盆地体系深水重力流形成机制、沉积模式及应用实例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2 位作者 雷振宇 王晓兵 杨雨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754,共8页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 随着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在油气勘探开发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各种规模的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油气田相继发现,带动了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的发展。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与前沿性,深水重力流不仅在术语使用以及分类方案上存在分歧,在形成机制上也产生了不同观点。这种混乱的现象阻碍了深水重力流理论的发展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识别。在前人对重力流类型、流态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海BK-ZM盆地和台湾海峡盆地西南海域等实例,阐述了深水重力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深水重力流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水深、物源供给、滑动过程中所处的坡折形态与角度、触发机制和等效水退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和控制,这些机制共同决定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形态、类别以及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形成机制 油气勘探 BK-ZM盆地 台湾海峡盆地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内部优质砂岩精细刻画 被引量:2
11
作者 骆帅兵 王笑雪 +2 位作者 张莉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优质砂岩储集层的研究和刻画逐渐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尤其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内已证实发育大量优质砂岩储层,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时...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优质砂岩储集层的研究和刻画逐渐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尤其是深水油气地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南海南部北康-曾母盆地内已证实发育大量优质砂岩储层,且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时期(约23~16 Ma)属于大陆漂移阶段,盆地整体以大幅度热沉降为主,发育大规模的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其内部砂岩具有丰度高、种类多、分布广且多期次发育的特征,但受控于盆地特殊的地质背景,砂岩的物性受沉积环境和构造作用等因素的综合控制。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资料有限且采集难度大,使得盆地相较于南海北部陆缘盆地而言砂体预测难度更大。基于地震波形分析建立的优质砂岩及其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选取骨干地震剖面,识别并厘定了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格架内典型砂层组,在平面上圈定与刻画了砂岩的发育分布范围,最终建立了北康-曾母盆地早中新世层序内从三角洲到深水扇的砂质沉积体系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分析 砂岩分布 早中新世层序 南海南部 北康-曾母盆地
下载PDF
基于扩展弹性阻抗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北康盆地含油气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赵裕辉 邓炜 雷振宇 帅庆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31-339,共9页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条件,但我国无钻井。这里收集了该区内Mulu-1井部分测井曲线以及Talang-1井的钻探结果,利用有限的钻井数据进行该区的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引入弹性参数旋转角度,构建了岩性及流体指示因子,并根据反演获得了研究区内两个目标钻井的指示因子。结果表明,通过Mulu-1井测井数据交会分析,新的指示因子较常规参数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在储层品质较好且有油气发现的Talang-1井处,反演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该区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储层预测 含油气性检测 岩性指示因子 流体指示因子
下载PDF
基于地震岩相分析的北康盆地晚渐新世沉积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3 位作者 徐国强 王笑雪 雷振宇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依据位置(陆棚-陆架边缘-斜坡)、外部形态(丘状、楔状、板状等)、内幕结构(平行、斜交、发散等)和反射波属性(振幅、频率、连续性等)4个方面的标识划分地震相的传统地震相分析法,在钻井较多的地区,可实现地震相-沉积相的准确转换;但在... 依据位置(陆棚-陆架边缘-斜坡)、外部形态(丘状、楔状、板状等)、内幕结构(平行、斜交、发散等)和反射波属性(振幅、频率、连续性等)4个方面的标识划分地震相的传统地震相分析法,在钻井较多的地区,可实现地震相-沉积相的准确转换;但在钻井稀少(无井)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传统地震相分析的结果主要为环境相,在岩相判别上能力较弱,故在沉积相的转换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新增地震反射波光滑性、地震反射整洁性和特殊波形3种标识,建立地震相-地震岩相-沉积相的分析方法,能有效提升岩相的辨别能力,结合沉积环境与水流体系,可实现准确的沉积体系重建,对油气勘探具重要价值。综合传统地震相分析与3种新增标识的各自优势,在北康盆地晚渐新世识别出6种典型地震岩相,即砂砾岩相、砂包泥相、砂泥岩互层相、泥包砂相、纯泥(页)岩相和火山岩相;划分出4类沉积体系,即河流三角洲、陆架浅海、陆坡浊积扇和深海盆地沉积体系;明确了两支来自婆罗洲地区的大型沉积物源;恢复了陆架三角洲-陆坡浊积体-深海盆地沉积体系以及火成岩体的空间展布,为进一步开展北康盆地油气调查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岩相 沉积相 沉积体系 南海南部 北康盆地
下载PDF
地铁联络通道下穿爆破邻近高架桥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帅兵 蒋楠 +2 位作者 周传波 李海波 孙金山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193,194,共9页
在城市地铁爆破开挖过程中,要保证邻近高架桥的安全稳定,其关键在于分析爆破振动作用下高架桥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以武汉地铁八号线街道口站—小洪山站区间地铁联络通道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ANSYS/LS⁃DYNA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 在城市地铁爆破开挖过程中,要保证邻近高架桥的安全稳定,其关键在于分析爆破振动作用下高架桥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以武汉地铁八号线街道口站—小洪山站区间地铁联络通道爆破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ANSYS/LS⁃DYNA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地铁联络通道爆破开挖作用下高架桥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下穿爆破过程中高架桥振速与爆源距离存在负相关关系,高架桥正下方爆破时为最危险工况;高架桥桥墩峰值振速与位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合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提出桥墩爆破极限控制振速为4.55 cm/s,旨在为实际爆破工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高架桥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安全控制
下载PDF
南薇西含油气盆地地层层序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佳维 张莉 +3 位作者 雷振宇 鄢伟 骆帅兵 钱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173,共11页
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二维多道地震资料和国外钻井资料为基础,厘清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及其对盆地地层发育的影响,建立邻区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利用跨盆地地震测线,参考邻区盆地,厘定南薇西盆地地层层序及年代,分析地层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其... 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二维多道地震资料和国外钻井资料为基础,厘清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及其对盆地地层发育的影响,建立邻区盆地地层层序格架。利用跨盆地地震测线,参考邻区盆地,厘定南薇西盆地地层层序及年代,分析地层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盆地内可追踪识别出7条不整合面(T_(1),T_(2),T_(3),T_(3)^(1),T_(4),T_(5),T_(g)),将地层划分为7个层序,除T_(1)界面之外,其他不整合面分别对应新生代重要地质事件(广雅运动、万安运动、南沙运动、南海运动、西卫运动、礼乐运动);盆地成盆年代与邻区盆地相同,基底年代为晚白垩世,推测主要发育花岗岩、火成岩和变质岩,T_(3)界面是盆地内最为显著的不整合面,年代为10.4 Ma,对应万安运动;始新世以来发育三种类型生储盖组合,中新世盆地发育碳酸盐岩地层,可为良好的储层,盆地生、储、盖组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年代 构造运动 不整合面 南薇西盆地
下载PDF
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梅 张莉 +4 位作者 施小斌 骆帅兵 于传海 郭磊 冯英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4,共10页
西沙海槽盆地处于南海北部陆坡洋陆壳过渡带,为一个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南海陆坡区域地震地层对比,将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以来划分出9个地层单元,采... 西沙海槽盆地处于南海北部陆坡洋陆壳过渡带,为一个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沉积环境演化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南海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南海陆坡区域地震地层对比,将西沙海槽盆地新生代以来划分出9个地层单元,采用地震线描和地震相分析方法,恢复各地层单元沉积时期的地层结构及古地貌,探讨其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西沙海槽盆地为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渐新世—早中新世初,演变为分割南海北部陆架和西沙地块古陆、贯通琼东南盆地和西北次盆的海峡,沉积环境由滨-浅海过渡到半深海环境;中中新世以来盆地进入陆坡海槽发育阶段,晚中新世以后中央水道形成,演变为一个陆坡内深水海槽,为海流和浊流通道,整体处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沉积环境演化 西沙海槽盆地
下载PDF
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层序地层样式特征探讨
17
作者 骆帅兵 张莉 +4 位作者 徐国强 王笑雪 雷振宇 余秋华 帅庆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开展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上超、下超、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面以及沉积趋势,识别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14个三级层序界面。在层序界面内部,通过层序地层内幕结构刻画和原形剖面恢复,并结合地层堆砌方式,在北康-曾母盆地... 开展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上超、下超、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面以及沉积趋势,识别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14个三级层序界面。在层序界面内部,通过层序地层内幕结构刻画和原形剖面恢复,并结合地层堆砌方式,在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内,划分了海进、高位正常海退、强制海退和低位正常海退4种成因单元。通过进一步研究该4种成因单元内地层结构和相分布关系,提出北康-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的3种层序地层样式,即陆架边缘富砂型三角洲进积楔、退积型生物礁和陆架边缘富砂-富泥型退积楔,其中,沉积物源供应量充足且可容空间减小时,发育富砂的三角洲进积楔,陆架边缘-斜坡-盆地区域发育含砂深水扇;而可容空间增量远大于沉积物供应量时,发育退积型生物礁和富砂-富泥退积楔,斜坡-盆地区域含砂深水扇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反射终止 层序地层样式 北康-曾母盆地
下载PDF
频散AVO技术在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流体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2 位作者 苌亮 骆帅兵 钱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似公式,拓展成与频率相关的方程,在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反演求解频散的大小。在频散AVO计算过程中,对比测试了几种频谱分解方法,确定了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方法。最后将频散AVO技术应用于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的真实地震数据上,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引起的地震频散现象,使用频散AVO技术在流体检测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AVO 流体检测 南海南部盆地 深水区
下载PDF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Mud Diapir Structures in a Superimposed Basi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被引量:1
19
作者 QIAN Xing ZHANG Li +3 位作者 WU Shiguo SUN Zhongyu LEI Zhenyu luo shuaib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61-875,共15页
Mud diapirs are significant structure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A total of 30 mud diapirs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Ze... Mud diapirs are significant structure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A total of 30 mud diapirs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Zengmu Basi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2D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The structur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an NW-SE trend near the shelf break of the Kangxi depression in the Zengmu Basin.The mud diapir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ccording to their vertical shapes,intrusion heights,and effusive activities:tortoise,piercing,and nozzle types,which represen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of diapirism.The mud diapirs in the study area suggest that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mud diapirs considerably exceed the rock rupture limi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Diapir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eps:the accommod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mud in the Zengmu Basin and the movement of plastic mud induced by gravity-driven flow and regional tectonic compression.Combining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with analyses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tectonic subsidence,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rapid subsidence in the Kangxi depression sufficiently accommodated the vast amount of sediments deposited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which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mud diapirs.Furthermore,the N-S direct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Zengmu Basin and the gravity slide northward along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depression further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ud diapirs since the late Miocene.The mud diapir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s were accompanied by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overpressured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diapir genetic mechanism gravitational slide Zengmu Bas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物源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振宇 张莉 +5 位作者 王龙樟 骆帅兵 钱星 徐乔 沈奥 肖娇静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5-1864,共10页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南海南部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北康盆地物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分散体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油气资源分布,因此物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反射资料,开展地震属性分析,通过RMS(均方根振幅)地层切片,分析分散体系,并...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南海南部经历了重要的构造变革,北康盆地物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分散体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油气资源分布,因此物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震反射资料,开展地震属性分析,通过RMS(均方根振幅)地层切片,分析分散体系,并探讨物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北康盆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侧,分散体系自南向北;不整合面之后海水突然加深,形成以早中新世不整合面(E M U)为界的2个沉积旋回;在每个旋回内,沉积物补给逐渐增多;在中中新世,沉积物源逐渐向北西方向迁移.通过区域分析,认为北康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曾母前陆盆地,物源的变化是曾母前陆盆地逐渐淤浅成陆和向北推进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晚渐新世-中中新世 北康盆地 南海南部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