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镁同位素的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以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乔占峰 沈安江 +5 位作者 梁峰 邵冠铭 张天付 罗宪婴 孙晓伟 董建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93-2310,共18页
地下富镁流体运移机制问题,制约着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的认识,一直是白云岩成因中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以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埋藏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与锶元素含量等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镁同... 地下富镁流体运移机制问题,制约着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的认识,一直是白云岩成因中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以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埋藏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与锶元素含量等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镁同位素分析,认识了规模埋藏白云岩的形成过程。分析显示,蓬莱坝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镁同位素分布虽有重叠,但是差异明显,藻纹层白云岩镁同位素为-2.34‰~-2.02‰;细中晶残余颗粒白云岩的镁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广,为-2.24‰~-1.66‰,平均为-2.04‰;粗晶白云岩的镁同位素主要集中在-2.24‰~-1.89,平均为-2.05‰;蓬莱坝组灰岩镁同位素为-3.63‰和-2.82‰,较白云岩明显更偏负。镁同位素与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和锶元素含量在高频旋回中表现出规律性的旋回变化,对应三种白云岩形成过程:向上变轻-渗透回流叠加埋藏云化、向上变重-蒸发泵叠加埋藏云化和向上变重-埋藏云化模式。进一步,通过白云石晶体变化与锶元素含量变化明确了埋藏云化流体的侧向运移和白云石晶体响应规律。认识到厚层白云岩是由多期白云石化作用叠加而成,既有层内云化流体也受源外云化流体影响,受沉积相和构造埋藏演化史共同控制,海平面波动下大量叠置发育的准同生白云岩是规模埋藏白云岩形成的关键。特别是,基质孔发育的渗透回流型准同生白云岩,在高频层序格架下占比越高、越频繁,越有利于埋藏云化的顺层渗透扩散,进而形成规模埋藏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白云岩 埋藏白云岩 镁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 蓬莱坝组
下载PDF
岩溶洞穴型油藏描述中的几种方法——以塔北轮古西油田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常少英 邓兴梁 +5 位作者 戴传瑞 曹鹏 罗宪婴 闫晓芳 余异志 刘江丽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1,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洞穴型油藏为例,针对几个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油藏描述技术对策:(1)在分析岩溶成因的基础上,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岩溶洞穴分层解释,描述不同洞穴层发育特征;(2)采用岩溶沟...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洞穴型油藏为例,针对几个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油藏描述技术对策:(1)在分析岩溶成因的基础上,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岩溶洞穴分层解释,描述不同洞穴层发育特征;(2)采用岩溶沟谷趋势面法确定油水界面,指导避水开发;(3)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确定了用于识别泥质充填洞穴的泥质指示因子,然后运用地震反演技术,筛选出未被泥质充填的有效储层。通过这三项技术方法的实施,弄清了四层洞穴储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与供油的关系;厘清了油水在洞穴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发现岩溶斜坡的充填程度高于岩溶台地;最后评价出三类残丘含油单元。三项技术对策在岩溶洞穴型油藏描述方面具有较强适用性,可为相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油藏特征 油藏描述 轮古西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激光铀铅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孔隙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4 位作者 梁峰 赵建新 罗宪婴 俸月星 程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9,共13页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两家共同开发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过程是孔隙和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加里东期,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和印支期断裂作为热液运移的通道,为充填孔洞和孔隙的胶结物提供了物源,未被白云石、方解石和硅质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合下古生界烃源生烃史,为古老海相胶结物形成时间确定、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 激光原位铀铅同位素定年技术 成岩-孔隙演化史 碳酸盐岩储层 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激光U-Pb定年的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乔占峰 张哨楠 +5 位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梁峰 罗宪婴 佘敏 吕学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93-3509,共17页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化过程,取得三个方面的认识:(1)蓬莱坝组发育四种类型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自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雾心亮边自形中晶白云岩和他形粗晶白云岩,不同类型白云岩垂向互层发育;(2) U-Pb定年结果显示蓬莱坝组受三期云化作用改造,分别为准同生期云化作用、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浅埋藏云化作用(464±12Ma到433±22Ma)及泥盆纪埋藏云化作用(382±29Ma),浅埋藏云化作用会对准同生白云石造成重结晶,而埋藏云化作用表现为白云石次生加大,存在寒武系云化流体卷入,影响U-Pb定年;(3)规模白云岩的发育为沉积环境和构造埋藏演化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塔中北斜坡和塔北南缘为规模白云岩发育区,这对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铀铅定年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 规模白云岩 蓬莱坝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面扫描和定年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翰轩 胡安平 +4 位作者 郑剑锋 梁峰 罗宪婴 俸月星 沈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 针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岩叠加改造复杂、储集层成因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测算难等问题,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微生物白云岩储集层为例,应用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技术和碳酸盐矿物激光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开展基于地球化学信息的成岩环境和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得到以下两点认识:①在岩石学观察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不同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元素面扫描成像、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锶同位素组成、阴极发光等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集层依次经历了沉积期白云石化、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极浅埋藏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热液成岩环境6个阶段,储集空间主要形成于埋藏前的沉积环境(原生孔)和淡水成岩环境(表生溶蚀孔洞),海水、埋藏和热液环境引起白云石胶结物的逐渐充填减孔;②在储集层成因认识基础上,对孔洞中充填的各期次白云石胶结物开展测年,建立基于绝对地质年龄的成岩-孔隙演化曲线,认为胶结减孔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早期,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烃高峰期,储集层孔隙度仍可达到6%~10%。研究成果不仅为奇格布拉克组成藏有效性评价提供一定依据,也为定年和面扫描成像技术在古老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面扫描 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 碳酸盐岩 成岩环境 成岩-孔隙演化
下载PDF
从准同生到埋藏环境的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安江 罗宪婴 +2 位作者 胡安平 乔占峰 张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647,共11页
以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多层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矿物岩石学分析、团簇同位素测温及U-Pb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手段,开展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研究。识别出保留原岩结构白云岩(微生物结构和泥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Ⅰ(半自... 以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多层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矿物岩石学分析、团簇同位素测温及U-Pb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手段,开展白云石化路径及其成储效应研究。识别出保留原岩结构白云岩(微生物结构和泥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Ⅰ(半自形—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交代白云岩Ⅱ(他形—半自形细、中、粗晶结构)、埋藏沉淀白云石、粗晶鞍状白云石5种结构组分。前3者以岩石的形式存在,后两者以充填孔洞和裂缝的白云石矿物形式存在,并建立了5种白云岩结构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识别图版。基于5种白云石结构组分的识别,建立了白云岩保持型、白云岩改造型和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等3类储集层的6种白云石化路径。白云石化前的原岩初始孔隙和白云石化路径是控制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白云岩保持型和白云岩改造型白云石化路径的成储效应最佳,且发育分布具有相控性和规模性特征,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化路径 白云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 准同生环境 埋藏环境 白云岩成因 识别图版
下载PDF
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对持续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莫荣海 丁贵杰 +1 位作者 罗仙英 陈龙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80,共8页
为比较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的抗旱能力,分析持续干旱对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6个家系1年生马尾松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进行胁迫处理,在处理0、7、14、21、28、35 d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对... 为比较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的抗旱能力,分析持续干旱对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6个家系1年生马尾松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进行胁迫处理,在处理0、7、14、21、28、35 d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对6个家系马尾松苗木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随干旱胁迫加剧,6个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DH26家系SOD活性在干旱7~14 d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家系在干旱0~21 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整个干旱过程中,DC2家系POD活性比较大,DH26家系较小。0~28 d,所有家系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28~35 d,DH34、DDF4、DY1家系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升高,而DF3、DC2、DH26家系呈降低趋势。整个干旱过程中,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除DC2和DH34家系持续升高外,其余家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6个家系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 6个家系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下降,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DY1家系抗旱性最强,DC2家系最弱,根冠比与抗旱性关联度最大,POD活性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持续干旱 苗木形态 生理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同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罗仙英 莫荣海 +1 位作者 丁贵杰 陈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6,共9页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该文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探讨不同N、P、K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该文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探讨不同N、P、K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比施肥处理间马尾松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和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2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隶属值最高。(2)施N对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施K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和针叶养分有极显著影响;施P对叶绿素a、叶绿素b、针叶N和P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苗高、地下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3)施N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针叶N含量的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各因素对地下生物量和针叶P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N>P>K。(4)N3水平利于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N4水平利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及针叶N、P含量的积累,P4水平利于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养分P含量的积累。综合分析可知,马尾松幼苗前期应以施N为主,配施P和K相辅,配施N3P4K2营养液利于提升幼苗综合质量,即N、P、K浓度分别8.25、1.00、1.5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幼苗 配比施肥 生长 苗木质量
下载PDF
埋藏白云岩成因类型与规模储层发育规律--基于元素面扫和激光U-Pb定年的认识 被引量:11
9
作者 乔占峰 邵冠铭 +3 位作者 罗宪婴 曹鹏 孙晓伟 沈安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56,共11页
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的埋藏晶粒白云岩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均大规模发育,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和对象,但目前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的认识尚不够明确。为了探讨不同成因埋藏白云岩的成储潜力,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 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的埋藏晶粒白云岩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均大规模发育,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和对象,但目前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的认识尚不够明确。为了探讨不同成因埋藏白云岩的成储潜力,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为解剖对象,通过分析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稀土元素面扫和激光U-Pb定年等分析结果,探讨了埋藏白云岩的成因分类和储层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将埋藏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经埋藏重结晶形成的I型埋藏白云岩和石灰岩经浅埋藏期交代作用形成的Ⅱ型埋藏白云岩,前者最早于准同生期形成,在浅埋藏期发生重结晶改造,而后者最早形成于浅埋藏期,延续到中深埋藏,均表现为晶粒白云岩;②上述二者尽管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均形成于海源白云石化流体,前者形成于高水岩比条件之下,地球化学特征代表白云石化流体特征,后者形成于低水岩比条件之下,地球化学特征代表围岩特征。结论认为,I型埋藏白云岩具有更优越的成储潜力,相关储层发育具有相控性,是埋藏白云岩储层层状规模发育的基础;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深层油气勘探方向优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白云岩 白云岩储集层 微量稀土元素面扫 激光U-Pb定年 塔里木盆地 下奥陶统蓬莱坝组
下载PDF
程慕溪巧用熏洗疗法治疗外阴白色病损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柳青 罗献英 程慕溪(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7期594-596,共3页
程慕溪教授认为外阴白色病损的发生与"肝肾阴虚""湿热下注""虫邪袭阴"有关,并参照经典古籍,主张"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临证须重视滋阴养血、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同时引导患者"自治",巧用熏洗疗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卓著。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损 病因病机 熏洗疗法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实验分析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8 位作者 王永生 潘立银 梁峰 罗宪婴 佘敏 陈薇 秦玉娟 王慧 韦东晓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和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2项技术系列的技术内涵、技术进展及应用。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主要从不同角度开展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最基础的工作,为深化沉积储层认识提供了手段。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主要包括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检测,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团簇同位素、激光原位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线取样测定和微量-稀土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等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核心技术,也体现了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从全岩溶液法到激光原位法再到激光面扫描成像的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构 储层地球化学 铀-铅同位素定年 团簇同位素 实验技术 碳酸盐岩
下载PDF
Dolomitization evolution and its effects on hydrocarbon reservoir formation from penecontemporaneous to deep burial environment 被引量:4
12
作者 SHEN Anjiang luo xianying +2 位作者 HU Anping QIAO Zhanfeng ZHANG Ji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731-743,共13页
Aiming at the scientific problem that only part of dolomite acts as dolomite reservoir,this paper takes the multiple dolomite-bearing formations in the Tarim and Ordos basins,NW China and Sichuan Basin,SW China as the... Aiming at the scientific problem that only part of dolomite acts as dolomite reservoir,this paper takes the multiple dolomite-bearing formations in the Tarim and Ordos basins,NW China and Sichuan Basin,SW China as the study object,by means of mineral petrological analysis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including carbonate clumped isotope,U-Pb isotopic dating,etc.,to rebuild the dolomitization pathway and evaluate its effects on reservoir formation.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rock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five dolomitic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identified,including original fabric-retained dolomite(microbial and/or micrite structure),buried metasomatic dolomite I(subhedral-euhedral fine,medium and coarse crystalline structure),buried metasomatic dolomite II(allotriomorphic-subhedral fine,medium and coarse crystalline structure),buried precipitation dolomite and coarse crystalline saddle dolomite.Among them,the first three exist in the form of rocks,the latter two occur as dolomite minerals filling in pores and fractures.The corresponding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emplates for them a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ve dolomitic structural components,six dolomitization pathways for three types of reservoirs(preserved dolomite,reworked dolomite and limestone buried dolomitization)are distinguished.The initial porosity of the original rock before dolomitization and the dolomitization pathway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lomite reservoirs.The preserved dolomite and reworked dolomite types have the most favorable dolomitization pathway for reservoir formation,and are large scale and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facies i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making them the first choic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deep carbonate 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LOMITIZATION dolomitization pathway dolomite reservoir CARBONATES penecontemporaneous environment burial environment dolomite genesis identification template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储成藏史的微区地球化学约束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军茂 郑剑锋 +2 位作者 罗宪婴 王永生 郝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180,共19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勘探研究的焦点,但存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不清等问题。通过川西北地区7个典型剖面及10口井200m岩心的取样观察和镜下薄片观察、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勘探研究的焦点,但存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不清等问题。通过川西北地区7个典型剖面及10口井200m岩心的取样观察和镜下薄片观察、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微区稀土元素分析、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定年、团簇同位素测温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地球化学手段,约束了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储成藏史。取得以下3点认识:(1)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包括块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和灰质斑状白云岩,各类白云岩中识别出石灰岩围岩、他形晶白云石、自形晶白云石、细晶白云石胶结物、鞍状白云石和块状方解石6种结构组分。(2)他形晶白云石和自形晶白云石均为准同生期—浅埋藏期白云石化(细晶白云石胶结物沉淀之前)叠加印支期的中埋藏深度(埋深2~3km)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增生环带,并伴随鞍状白云石、块晶方解石的沉淀)成因。其中他形晶白云石起始于颗粒滩灰岩的交代作用,由他形晶白云石构成的块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自形晶白云石起始于大气淡水岩溶缝洞系统中充填的细粒灰岩白云石化,由自形晶白云石和他形晶白云石构成的斑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自形晶晶间孔为主。二者储集空间本质均来自早表生期大气淡水的岩溶作用,因此古地貌高地为白云岩储层有利勘探区。(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主成藏事件发生在以富含烃类包裹体块晶方解石胶结年龄(229Ma±16Ma和229.3Ma±3.4Ma)为代表的印支期,并经历了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差异成藏作用,即逆冲推覆带油气藏遭到破坏,逆冲隐伏带和前陆凹陷带重新形成气藏。这些认识不但对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勘探具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成储和成藏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孔隙演化史 成藏演化史 碳酸盐岩 微区地球化学分析 栖霞组 川西北地区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apping and dating technique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arbonat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Sinian Qigebrak Formation in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2
14
作者 YANG Hanxuan HU Anping +4 位作者 ZHENG Jianfeng LIANG Feng luo xianying FENG Yuexing SHEN Anj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5期1001-1013,共13页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s experienced complex modifications,making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reservoir genesis and effective porosity before hydrocarbon migration.To solve these issues,we used element mapping and carbo...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s experienced complex modifications,making it difficult to identify reservoir genesis and effective porosity before hydrocarbon migration.To solve these issues,we used element mapping and carbonate mineral laser U-Pb radiometric dating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based on geochemistry and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based on geochronology of the dolomite reservoir of the Sinian Qigebrak Formation,northwest Tarim Basin.Two major understanding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1)Supported by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the element mapping,stable isotopes,strontium isotope,and cathodoluminescence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different phases of dolomite cements precipitated in vugs and dissolved fissu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lomite reservoirs of the Qigebrak Formation went through freshwater,marine,extremely shallow burial,burial and hydrothermal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after synsedimentary dolomitization;the reservoir spaces were mainly formed in the synsedimentary period(primary pores)and freshwater environment(supergene dissolution pores)before burial;whereas the marine,burial and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s caused the gradual filling of reservoir space by dolomite cements.(2)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s,each phase of dolomite cement precipitated in the reservoir space was dated by the U-Pb radiometric dating technique,and the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curves constrained by geochronology were established.The loss of reservoir porosity mainly occurred in the early Caledonian,and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Yuertusi Formation source rock,the reservoirs still maintained at a porosity of 6%?10%.The above understandings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cumulation effectiveness of the Sinian Qigebrak Formation,northwestern Tarim Basin,and provide a cas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pping and dating technique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arbonat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dating MAPPING Sinian Qigebrak Formation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 diagenetic environment diagenesis-porosity evolution
下载PDF
硅肥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来杨 吴晓峰 +5 位作者 刘凯丽 罗立华 龙伟雄 罗险英 徐伟标 李永辉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研究不同硅肥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性的影响,以期为优质稻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野香优2号为材料,设4个硅肥水平,分别为0 kg/hm^(2)(Si0)、48 kg/hm^(2)(Si1)、60 kg/hm^(2)(Si2)和72kg/hm^(2)(Si... 研究不同硅肥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性的影响,以期为优质稻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野香优2号为材料,设4个硅肥水平,分别为0 kg/hm^(2)(Si0)、48 kg/hm^(2)(Si1)、60 kg/hm^(2)(Si2)和72kg/hm^(2)(Si3),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稻米品质和抗倒性指标。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其中Si2处理的产量最高(8 835.08 kg/hm^(2)),较Si0增产5.36%;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其中Si2和Si3处理效果最佳,米质等级为达到部颁标准2级;施用硅肥还能显著降低株高和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及茎壁厚度,进而提升水稻茎秆折断弯矩、降低水稻倒伏指数,其中,Si2处理的茎秆折断弯矩最大(1 561.1 g·cm),较Si0处理增加22.6%,Si2处理的倒伏指数最低(113.0%),较Si0处理下降16.7个百分点。总之,返青后增施水溶性硅肥60 kg/hm^(2)(Si2),对野香优2号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硅肥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原文传递
干旱对马尾松茎叶水力特征及解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邵畅畅 罗仙英 +3 位作者 丁贵杰 段洪浪 赵熙州 娄清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7-945,共9页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干旱梯度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水力特征及解剖特性,以期全面了解马尾松对干旱的适应机制。以17个月苗龄马尾松苗为材料,设置正常浇水(CK)、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HD)3个水平(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35%~...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干旱梯度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水力特征及解剖特性,以期全面了解马尾松对干旱的适应机制。以17个月苗龄马尾松苗为材料,设置正常浇水(CK)、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HD)3个水平(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35%~40%、25%~30%),分析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水势、含水量、木质部栓塞程度(PLC)、管胞直径、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程度下,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马尾松苗木茎和叶水势在不同干旱程度下变化不同,根对干旱最敏感。苗木会通过改变光合碳同化与蒸腾速率以及干物质量与耗水量的比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木质部栓塞程度也加重,苗木针叶和茎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干旱胁迫下,苗木通过主动调整内部结构来增加水分运输效率和数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干旱;严重干旱下,内部结构变形,水分运输受阻,但叶片会维持较高的韧皮部面积来提供更高的碳运输效率,降低叶片的碳饥饿风险,防止苗木因在水分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出现碳耗竭而快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水分运输 解剖结构 木质部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