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标准残肝体积(SRLV)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标准残肝体积(SRLV)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情况,分为肝功能良好组(n=56)与肝功能不全组(n=14)。根据术前肝功能评估及强化CT计算切除肝体积和剩余肝体积以及肝脏三维重建,术中B超定位决定手术方案,根据术中情况决定采用选择性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或间断全肝门阻断,CUSA联合双极滴水电凝镊离断肝实质。计算SRLV并连续监测患者ICGR15。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制订SLR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监测对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结果两组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 d、5 d的ICG-R15,以及SRLV、Child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随ICGR15升高而升高(P值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前、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 ICG-R15>20%组与其他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后即时,ICG-R15<10%组与10%≤ICG-R15≤20%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ICG-R15、术后即时ICG-R15、术后3 d ICG-R15、术后5 d ICG-R15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790、0.857、0.855、0.870,术后即时、3 d、5 d ICG-R15的AUC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RLV以及ICG-R15术后动态监测(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水平升高均为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BMI升高则为独立保护因素(P值均<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依据预测模型分别对术后(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肝功能不全进行预测,ROC曲线显示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963、0.967、0.967(P值均<0.01)。制订SLR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监测对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SLRV>1240 mL/m2、术后即时ICG-R15>20%、术后3 d或5 d ICG-R15>25%,符合其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灵敏度100%,特异度60.71%,符合度68.57%。结论连续性监测术前及术后ICG-R15水平对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估均具有指导意义,术后5 d ICG-R15的准确性相对最高;SRL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检测能有效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可指导临床医生预估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尽早进行临床干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标准残肝体积(SRLV)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情况,分为肝功能良好组(n=56)与肝功能不全组(n=14)。根据术前肝功能评估及强化CT计算切除肝体积和剩余肝体积以及肝脏三维重建,术中B超定位决定手术方案,根据术中情况决定采用选择性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或间断全肝门阻断,CUSA联合双极滴水电凝镊离断肝实质。计算SRLV并连续监测患者ICGR15。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制订SLR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监测对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结果两组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 d、5 d的ICG-R15,以及SRLV、Child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随ICGR15升高而升高(P值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前、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 ICG-R15>20%组与其他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后即时,ICG-R15<10%组与10%≤ICG-R15≤20%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ICG-R15、术后即时ICG-R15、术后3 d ICG-R15、术后5 d ICG-R15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790、0.857、0.855、0.870,术后即时、3 d、5 d ICG-R15的AUC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RLV以及ICG-R15术后动态监测(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水平升高均为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BMI升高则为独立保护因素(P值均<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依据预测模型分别对术后(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肝功能不全进行预测,ROC曲线显示术后即时、术后3 d、术后5 d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963、0.967、0.967(P值均<0.01)。制订SLR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监测对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SLRV>1240 mL/m2、术后即时ICG-R15>20%、术后3 d或5 d ICG-R15>25%,符合其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术后肝功能不全,灵敏度100%,特异度60.71%,符合度68.57%。结论连续性监测术前及术后ICG-R15水平对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估均具有指导意义,术后5 d ICG-R15的准确性相对最高;SRLV联合术后ICG-R15动态检测能有效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可指导临床医生预估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尽早进行临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