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SR标记的我国羊肚菌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吕锐玲 陈实 +2 位作者 王杰 胡俊俊 郑永良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114,共8页
以来源于我国12个省份49个羊肚菌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PCR分子标记法,研究我国羊肚菌不同地区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以期明确我国现有羊肚菌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羊肚菌核心种质资源开发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以来源于我国12个省份49个羊肚菌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PCR分子标记法,研究我国羊肚菌不同地区栽培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以期明确我国现有羊肚菌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为羊肚菌核心种质资源开发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优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Mg^(2-))为2.5μL,Mg^(2+)为20 mmol·L^(-1),DNA为1μg, dNTP Mix为1μL,Tap酶为0.4μL,引物为1μL,ddH_(2)O补至25μL。运用筛选出的5条ISSR引物进行羊肚菌的多态性分析,共获得111个电泳条带,其中110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为99.10%。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异系数为0.72时,可以将49个样品划分为3个大的类群。综上,我国羊肚菌栽培品种之间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ISSR 聚类分析 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锐玲 徐思琪 +2 位作者 秦丽浩 崔高琴 郑永良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以大球盖菇菌丝体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原生质体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其制备条件,研究了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以期为后期大球盖菇菌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响应面试验优化后,获得大球盖菇原... 以大球盖菇菌丝体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原生质体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其制备条件,研究了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以期为后期大球盖菇菌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响应面试验优化后,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32.2℃、菌龄3.8 d,此时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产量最大,为35.8×10^(6)CFU·mL^(-1),与理论产量(35.15×10^(6)CFU·mL^(-1))偏差较小。因此,基于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原生质体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东红 周建伟 +3 位作者 吕瑞玲 马晓彬 王文骏 唐君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未来食品制造的必然发展趋势。作者从食品智能设计与优化、食品生产智能管控、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综述并展望了智能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是未来食品制造的必然发展趋势。作者从食品智能设计与优化、食品生产智能管控、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等方面综述并展望了智能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食品智能制造在食品工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食品工业跨入智能发展新阶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制造 智能 工艺设计 生产管控 制造装备
下载PDF
UAV Assisted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Potential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1
4
作者 LI Tongxin SHENG Min +2 位作者 lyu ruiling LIU Junyu LI Jiandong 《ZTE Communications》 2018年第2期3-8,共6页
By fully exploi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re expected to serve as an efficient complementary to terrestri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provide enhanced coverage and reliable c... By fully exploiting the spatial resourc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are expected to serve as an efficient complementary to terrestri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provide enhanced coverage and reliable connectivity to ground users. With the growing deployment of units such as small cell base stations (BSs), however, the incurred severe interference may hinder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AV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intrinsic feature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UAVs and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e of multi-laye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MHetNet), in which traditional wireless network is assisted by UAVs. Then, an explicit discussion on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performance of MHetNet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UAV topology, UAV density, and spectrum sharing of UAV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 We use simulation result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MHetNet in terms of spatial throughput (ST). It is shown that, together with the densities of UAV and terI'estrial networks, the altitude of UAV is a limiting factor that should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ST of MHet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heterogeneous network ultra-dense network
下载PDF
板栗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岩岩 叶项宇 +3 位作者 常肖锐 徐碧林 吕锐玲 郑永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从板栗根际分离筛选高效解磷微生物,研究解磷微生物对板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磷酸钙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磷源,采用透明圈法结合钼蓝比色法筛选菌株,对所筛选菌株的解磷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回接至盆栽板栗组培苗根际土壤,研... 【目的】从板栗根际分离筛选高效解磷微生物,研究解磷微生物对板栗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磷酸钙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磷源,采用透明圈法结合钼蓝比色法筛选菌株,对所筛选菌株的解磷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回接至盆栽板栗组培苗根际土壤,研究其促生作用。【结果】培养6 d后,共筛选得到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7株。对比各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菌株P6在以无机磷磷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上溶磷指数为2.00,可溶磷含量达到75.98 mg/L,确定菌株P6为高效解磷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分子水平鉴定,确定菌株P6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有机磷卵磷脂为磷源对菌株P6进行液体培养,溶液中可溶磷含量为40.30 mg/L,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比CK分别增加了16.62、24.61 mmol/(L·h)。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株P6后板栗株高、茎粗分别比CK增加了60.70%、21.67%,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含磷量分别比CK提高了53.41%、52.33%,土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分别比CK增加了145.54%、449.27%,表明接种菌株P6对板栗解磷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菌株P6具有高效解磷能力,回接菌株P6能明显促进板栗组培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根际 磷酸钙 解磷菌 磷酸酶
下载PDF
糙皮侧耳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锐玲 熊慧婷 +5 位作者 叶子茂 徐碧林 蔡隆昌 王政 刘畅 郑永良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2,共6页
将感染褐斑病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细菌菌株PH-1,经过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为糙皮侧耳褐斑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抑菌法研究大蒜(All... 将感染褐斑病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细菌菌株PH-1,经过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为糙皮侧耳褐斑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抑菌法研究大蒜(Allium sativ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粗提液对鞘氨醇杆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蒜粗提液可以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 鞘氨醇杆菌 大蒜 蒲公英 鱼腥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