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的启示——可持续博物馆的设计灵感
1
作者 Christian lachel 桂潇璐(译) 《上海科技馆馆刊》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我们都偏爱自然的形式一一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自然的形式来改进博物馆的环境氛围呢?当我们听到诸如灵感、探索、发现这些字眼的时候,脑海中极少会浮现出一幅博物馆,或是其他一些人造建筑的画面。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自然界的景象,这... 我们都偏爱自然的形式一一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自然的形式来改进博物馆的环境氛围呢?当我们听到诸如灵感、探索、发现这些字眼的时候,脑海中极少会浮现出一幅博物馆,或是其他一些人造建筑的画面。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自然界的景象,这是由自然界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我们无法开发经历了千百万年演化的自然“硬件”,设计师却应潜心去发现、分析大自然的神秘、魅力、平衡以及运动节律等“软件”,为观众和投资者提供思考、学习和探索的场所,令他们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灵感 自然界 博物馆 环境氛围 复杂性 设计师 大自然 投资者
下载PDF
怎样才能避免落入思维牢笼
2
作者 lachel nana 《中国青年》 2017年第20期56-57,共2页
大脑的联结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老板走过来,急匆匆丢给你一句:帮我整理一下那个客户的资料,下午给我。你抬头,应道“好好好”。老板扬长而去。你转念一想:“哪个客户?什么资料7整理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啊……”你望向老板,想... 大脑的联结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老板走过来,急匆匆丢给你一句:帮我整理一下那个客户的资料,下午给我。你抬头,应道“好好好”。老板扬长而去。你转念一想:“哪个客户?什么资料7整理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啊……”你望向老板,想问,却发现他早已不见踪影。怎么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才能 老板 客户 整理
原文传递
我们如何参与热点事件?
3
作者 lachel 《中国青年》 2018年第1期12-13,共2页
每一次热点事件,大抵都是这样的模式:有人爆料,群众的嫉恶如仇和愤慨情绪被点燃,于是将事件推上热点,自媒体们进一步传播,形成舆论高潮。
关键词 事件 自媒体 传播 舆论
原文传递
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4
作者 lachel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6期133-134,共2页
适用主题:人生规划;不确定性;变化与永恒;竞争力……20年后的你,会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回答得出来吗?如果你答不出来,不要紧,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一个能够看到未来10年、20年的时... 适用主题:人生规划;不确定性;变化与永恒;竞争力……20年后的你,会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回答得出来吗?如果你答不出来,不要紧,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一个能够看到未来10年、20年的时代——它充斥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大概10年前,我们强调的还是'规划''生涯''人生梦想'。彼时,流行的说法是'要做好长期规划',再一步步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的时代 如何应对 企业知识管理
原文传递
优秀的人是如何成长的: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被引量:1
5
作者 lachel 《黄金时代(上半月)》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不少读者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的层次?当然是有的。这个方法,我把它叫做“认知升级”。
关键词 方法 升级 问题 读者 事物
原文传递
主线和支线
6
作者 lachel 《风流一代》 2022年第21期53-53,共1页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既不是一条一马平川的直线,也不是大起大落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稳步上升、有波动起伏的曲线。因为,一马平川的直线,多少有点平淡和枯燥;而大起大落,又会把我们的阈值拉高,让我们在下落时,体会到更大的落差感、失...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既不是一条一马平川的直线,也不是大起大落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稳步上升、有波动起伏的曲线。因为,一马平川的直线,多少有点平淡和枯燥;而大起大落,又会把我们的阈值拉高,让我们在下落时,体会到更大的落差感、失去感。因此,最好的状态,就是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一方面保证始终不会偏离“主线”,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支线”来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起伏 抛物线 大起大落 落差感 支线 生命 直线 主线
原文传递
为什么学习是反人性的?
7
作者 lachel 《青年博览》 2021年第4期56-57,共2页
经常有朋友问我: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一直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没办法坚持下去,怎么办?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钟爱稳定,排斥一切不稳定。可以说,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把需要费脑子、需要主动思考的“不稳定状态”,转... 经常有朋友问我:有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一直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没办法坚持下去,怎么办?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钟爱稳定,排斥一切不稳定。可以说,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把需要费脑子、需要主动思考的“不稳定状态”,转变成无需动脑的“稳定状态”。前者就叫作“主动加工”,后者就叫作“自动化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思考 自动化加工 不稳定状态 主动加工 反人性 动脑 大脑 学习
原文传递
事毕回复 主动汇报
8
作者 lachel 《北方人》 2019年第3期56-57,共2页
我在带新人的时候,有个习惯:很多关于工作的小细节,不会明确地向新人提出来,而是在工作中留心观察。这也算是一个考核的方式吧。这几年,比较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团队协作中,能力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时候只要'够用'就可... 我在带新人的时候,有个习惯:很多关于工作的小细节,不会明确地向新人提出来,而是在工作中留心观察。这也算是一个考核的方式吧。这几年,比较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团队协作中,能力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时候只要'够用'就可以了。反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可能会成为影响项目进度、团队业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向 项目 新人 团队 细节 时候 考核 事毕
原文传递
你在圈子里看到的世界,只是万分之一
9
作者 lachel 《中国青年》 2017年第4期76-77,共2页
我们原以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会是一个金字塔,但实际上,它更接近一颗图钉。精英们站在钉子上,下面全都是草根阶层。今天看到朋友发了一句话,“自从屏蔽了传播从业人员的朋友圈,我再也看不到所谓的刷爆朋友圈的广告案例了。”这句话很有意... 我们原以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会是一个金字塔,但实际上,它更接近一颗图钉。精英们站在钉子上,下面全都是草根阶层。今天看到朋友发了一句话,“自从屏蔽了传播从业人员的朋友圈,我再也看不到所谓的刷爆朋友圈的广告案例了。”这句话很有意思,很多所谓“刷爆朋友圈”、“现象级案例”的源头都是互联网、广告、传播类的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市场 世界 圈子 广告案例 从业人员 朋友 金字塔 传播
原文传递
什么样的学习最有效
10
作者 lachel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1年第8期54-55,共2页
经常有朋友问我:知道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一直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没办法坚持下去,怎么办?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钟爱稳定,排斥一切不稳定。可以说,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把需要费脑子、需要主动思考的“不稳定状态”,... 经常有朋友问我:知道很多好的学习方法,也一直想要改变自己,但总是没办法坚持下去,怎么办?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钟爱稳定,排斥一切不稳定。可以说,大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把需要费脑子、需要主动思考的“不稳定状态”,转变成无需动脑的“稳定状态”。前者叫作“主动加工”,后者叫作“自动化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思考 自动化加工 不稳定状态 主动加工 动脑 大脑 学习
原文传递
人类的本性,逃不开党同伐异
11
作者 lachel 《读写月报》 2020年第19期19-22,共4页
1有一句话叫做: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这句话当然太过绝对,却不无道理。从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5万年前智人打败尼安德特人,再到公元2020年,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一直都有一个主题:如何在强敌环伺的环境里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壮... 1有一句话叫做: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这句话当然太过绝对,却不无道理。从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5万年前智人打败尼安德特人,再到公元2020年,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一直都有一个主题:如何在强敌环伺的环境里更好地生存下去,繁衍壮大。所以,一切基因的进化和演变,都会不由自主地沿着一个方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那些不利于生存的特征,都会慢慢地被淘汰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安德特人 斗争史 旧石器时代 进化史 不由自主 生存
原文传递
未来工作的出口在哪儿
12
作者 lachel 《青年博览》 2019年第1期34-35,共2页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从事着什么工作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或许会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内完全改变?十几年前,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现在,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职业经理人空降越来越频繁,企业倾向于招聘新人,员工不再谈忠诚、安...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从事着什么工作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或许会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内完全改变?十几年前,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现在,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职业经理人空降越来越频繁,企业倾向于招聘新人,员工不再谈忠诚、安定,工作一两年跳槽的比比皆是。而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连职位本身都会成为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 职业经理人 稳定性 职位 招聘 企业
原文传递
心智世界的成长
13
作者 lachel 《风流一代》 2022年第15期53-53,共1页
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每天看着网上的碎片化信息,越来越焦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陷入焦虑循环。其实,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做些正确的事,也就是可积累的事,关注自身的情绪和成长。回顾一下自己:当上大学的... 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每天看着网上的碎片化信息,越来越焦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陷入焦虑循环。其实,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做些正确的事,也就是可积累的事,关注自身的情绪和成长。回顾一下自己:当上大学的时候,你会觉得,似乎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没想过还能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当从大学毕业,开始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往学到的知识,似乎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你需要重新去适应社会。而当你有了一定的事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你会感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刻,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视野也会全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信息 正确的事 成长 大学毕业 焦虑
原文传递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
14
作者 lachel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0年第3期46-46,共1页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做出选择时,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面对实际困境时,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驱动 读书 能力 永远 非理性
原文传递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
15
作者 lachel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0年第8期45-45,共1页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本去行动的能力。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做出选择时... 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本去行动的能力。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人们常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做出选择时,往往是非理性的。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但在面对实际困境时,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驱动 读书 能力 永远 非理性
原文传递
你的知识,也许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16
作者 lachel 《黄金时代(上半月)》 2018年第9期36-39,共4页
学习最大的障碍,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的认知。终身学习有多难?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谈到一个词:终身学习者。我自己也一直把它挂在个人介绍里。有朋友问过我:这个介绍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机会,为什么一直挂着它?其... 学习最大的障碍,不是接受新知识,而是改变固有的认知。终身学习有多难?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谈到一个词:终身学习者。我自己也一直把它挂在个人介绍里。有朋友问过我:这个介绍一点也不厉害,也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机会,为什么一直挂着它?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个鞭策。因为要做到"终身学习",实在太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学习的本质聊起。先思考一下:7×6等于多少?这完全不用思考,每个人都知道,等于42。为什么你会下意识地知道答案是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终身学习者 学习的本质 下意识 个人
原文传递
期望值的奥秘: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多简单?
17
作者 lachel 《黄金时代(上半月)》 2018年第8期27-29,共3页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摧毁一个人? 有一个回答,很有意思。它说:无条件给他许多东西,然后再全部收回。 这个回答很妙。因为,它涉及到人性深层的一个机制。 讲一个故事。
关键词 个人 期望值 中产阶级 理财 投资
原文传递
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有什么弊端
18
作者 lachel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15年第12期15-16,共2页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关键词 碎片化 知识 思维方式 信息 非逻辑
原文传递
我们需要延迟满足吗
19
作者 lachel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22年第5期14-16,共3页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米歇尔博士做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棉花糖实验”.他把一群孩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给每人发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吃,但如果你等15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得到两个棉花糖;如果你抵制不了诱惑,立刻把手上的糖吃...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米歇尔博士做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棉花糖实验”.他把一群孩子关在一个小房间里,给每人发一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吃,但如果你等15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得到两个棉花糖;如果你抵制不了诱惑,立刻把手上的糖吃掉,你就得不到第二个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糖 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 米歇尔
原文传递
3T习惯养成法
20
作者 lachel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20年第11期41-42,共2页
2020年已要过去了,你的新年计划还在坚持吗?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起一个长期的习惯?今天跟你分享一套有效的“3T习惯养成法”。1.最小化步骤(Tiny habit)斯坦福行为科学家B.J.福格告诉我们:要想培养一个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最简单、毫... 2020年已要过去了,你的新年计划还在坚持吗?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起一个长期的习惯?今天跟你分享一套有效的“3T习惯养成法”。1.最小化步骤(Tiny habit)斯坦福行为科学家B.J.福格告诉我们:要想培养一个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最简单、毫不费力的步骤开始,他把这称为Tiny ha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养成 行为科学家 斯坦福 步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