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Draf 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
1
作者 吕操 黄晓斌 +4 位作者 陈杰 兰忠 涂艺 杨晓红 白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手术在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并窦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8例颅脑外伤术后反复额窦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额部反复感染、流脓、窦道形成,发病时间平均43.25个月。患者在鼻内镜下行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其中DrafⅡa型2例,DrafⅡb型5例,DrafⅢ型1例,术中扩大开放额窦口,见额窦内有骨蜡堵塞额窦口,取出骨蜡,额窦引流通畅。全部患者未做面部切口。结果术后8例患者额部感染明显减轻,治愈出院,术中、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出院后,于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复查,见额窦口保持通畅,额部未再发生感染,瘘口逐渐愈合。结论鼻内镜下采用DrafⅡ-Ⅲ型额窦开放术式,是处理颅脑外伤术后额窦反复感染并窦道形成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鼻窦炎 额窦 颅脑损伤 感染
下载PDF
MH-STRALP:A scoring system for prognost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2
作者 Jun-Nan Hu Fei Xu +5 位作者 Ya-Rong Hao Chun-Yan Sun Kai-Ming Wu Yong Lin lan zhong Xin Z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3期790-806,共17页
BACKGROU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is a common medical emergency and early assessment of its outcomes is vital for treatment decisions.AIM To develop a new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its prognosis.METHODS ... BACKGROU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is a common medical emergency and early assessment of its outcomes is vital for treatment decisions.AIM To develop a new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its prognosis.METHOD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692 patients with UGIB were enrolled from two cen-ters and divided into a training(n=591)and a validation cohort(n=101).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to develop new prognostic prediction models.The en-dpoint was compound outcome defined as(1)demand for emergency surgery or vascular intervention,(2)being transferr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or(3)death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models’predictive ability was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esta-blished scores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s.RESULTS Totally 22.2%(131/591)patients in the training cohort and 22.8%(23/101)in the validation cohort presented poor outcomes.Based on the stepwise-forwar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eight predictors were integrated to determine a new post-endoscopic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MH-STRALP);a nomogram was de-termined to present the model.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cores(GBS,Rock-all,ABC,AIMS65,and PNED score),MH-STRALP showed the best prognostic prediction ability with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ROCs)of 0.899 and 0.826 in th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cohorts,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calibration cur-ve,decision curve analysis,and internal cross-validation,the nomogram showed good calibration ability and net clinical benefit in both cohorts.After removing the endoscopic indicators,the pre-endoscopic model(pre-MH-STRALP score)was conducted.Similarly,the pre-MHSTRALP score showed better predictive value(AUROCs of 0.868 and 0.767 in th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cohorts,respectively)than the other pre-endoscopic scores.CONCLUSION The MH-STRALP score and pre-MH-STRALP score are simple,convenient,and accurate tools for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UGIB,and may be applied for early decision on its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rognosis predic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NOMOGRAM Post-endoscopic model Pre-endoscopic model
下载PDF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耳鼻喉科住培中的应用
3
作者 兰忠 吕操 +3 位作者 白忠 钮燕 寸金晶 杨晓红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应用于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12月培... 目的观察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应用于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7—12月培训的34名医师设为对照组,2022年1—6月培训的36名医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取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轮转结束后教员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基础考试、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和匿名问卷调查(包含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及教学方式满意度5项内容)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基础考核成绩(91.33±2.33)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85.64±2.90)分及案例分析成绩(87.03±1.96)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发学习兴趣(4.08±0.69)分、增加学习主动性(4.19±0.67)分、提高学习效率(4.33±0.72)分、增强沟通交流能力(3.50±0.77)分及教学方式满意度(4.53±0.61)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员综合素质,在耳鼻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耳鼻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樊启文 郭万正 +4 位作者 赵娜 兰忠 李巍 金枫 魏金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35-7246,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287.45±22.63)kg]、日龄相近的30头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287.45±22.63)kg]、日龄相近的30头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NT1组和NT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T1组和NT2组分别以10%和20%发酵饲料桑等量替代基础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116 d。结果表明:1)NT2组相比于对照组可显著提高试验第70天时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及全期干物质采食量(P<0.05),并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NT1组和NT2组日综合净能摄入量、日粗蛋白质摄入量显著提高(P<0.05),NT2组日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极显著降低(P<0.01)。2)NT2组相比于对照组可显著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NT2组试验第70天时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16天时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NT1组试验第70天时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116天时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NT2组试验第116天时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NT1组(P<0.05)。4)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使用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可提高肉牛的采食量,增加养分表观消化率,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桑 肉牛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强化传热与碳排放的小型热法海水淡化系统工艺路径的探索
5
作者 双应忠 张帅帅 +3 位作者 刘渊博 李启迅 兰忠 马学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共10页
随着远洋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小型化、便携化海水淡化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开发小型集成式海水淡化装置成为迫切需求。以小型海水淡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探究热法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最佳工艺路径和传热强化技术的应用;以换热... 随着远洋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小型化、便携化海水淡化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开发小型集成式海水淡化装置成为迫切需求。以小型海水淡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探究热法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最佳工艺路径和传热强化技术的应用;以换热面积和单位淡水成本为衡量指标,探究不同驱动热源、预热方式和换热器类型等工艺路径对于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适用性;确定采用废热驱动,二次蒸汽预热海水,以及板式蒸发器为核心设备的最佳工艺路径。通过模型计算论证了强化换热技术的应用对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性能的优化和提升,其中窄缝蒸发、疏水涂层和填充泡沫铜等传热强化技术可以节省系统换热面积26.1%~31.9%,减少单位淡水成本3.1%~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海水淡化 传热强化 经济环境效益
下载PDF
基于近壁团簇分布的强化湿气冷凝的仿生表面
6
作者 马磊 兰忠 +3 位作者 春江 李雯 李启凡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湿气中水的捕获是淡水获取、减湿等生产生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优异的集水功能表面设计是研究热点。根据冷凝过程中近壁区分子团簇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现象,从仿生的设计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强化湿气冷凝的仿生结构。利用多孔铜柱模拟... 湿气中水的捕获是淡水获取、减湿等生产生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优异的集水功能表面设计是研究热点。根据冷凝过程中近壁区分子团簇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现象,从仿生的设计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强化湿气冷凝的仿生结构。利用多孔铜柱模拟天竺葵表面分布的数量巨大、高度约300μm的纤毛结构,以强化近壁区团簇的捕获与核化。实验结果表明,空间结构的存在促进团簇的演化成核,进而增强表面的集水能力。高度为300μm的疏水多孔铜柱集水能力显著优于其他高度的结构,集水量高达140 mg·cm^(-2)·h^(-1),是光滑表面的2.4倍。研究为高湿度地区用于高效集水设施的强化表面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壁团簇 冷凝强化 仿生结构 多孔材料
下载PDF
用电解锰阳极泥制备高纯Mn_(3)O_(4)
7
作者 唐庚飞 金尧 +5 位作者 方志珍 杜佳颖 兰忠 龙腾发 霍强 陈春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64,共6页
以电解锰阳极泥经还原焙烧—酸浸—深度净化除杂获得的硫酸锰溶液和工业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高纯Mn_(3)O_(4)。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空气流速、反应时间以及Mn^(2+)/NH_(4)^(+)物质的量比对Mn_(3)O_(4)纯度的影响。结果表... 以电解锰阳极泥经还原焙烧—酸浸—深度净化除杂获得的硫酸锰溶液和工业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高纯Mn_(3)O_(4)。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空气流速、反应时间以及Mn^(2+)/NH_(4)^(+)物质的量比对Mn_(3)O_(4)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250 r/min、反应温度60℃、空气流速2.5 L/min、反应时间40 min、Mn^(2+)/NH_(4)^(+)物质的量比1∶2的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球形Mn_(3)O_(4),其锰含量为71.45%,满足高纯Mn_(3)O_(4)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阳极泥 硫酸锰 工业氨水 共沉淀法 高纯四氧化三锰
下载PDF
液滴撞击超亲水表面的最大铺展直径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春江 王瑾萱 +3 位作者 徐晨 温荣福 兰忠 马学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2-252,共11页
液滴撞击超亲水表面铺展之后形成的薄液膜铺展直径是喷雾冷却、降膜蒸发等传热传质过程的一项关键控制参数.以往模型在预测超亲水表面惯性力驱动下的最大铺展直径时,存在低韦伯数下呈反常趋势、高韦伯数下预测值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液滴撞击超亲水表面铺展之后形成的薄液膜铺展直径是喷雾冷却、降膜蒸发等传热传质过程的一项关键控制参数.以往模型在预测超亲水表面惯性力驱动下的最大铺展直径时,存在低韦伯数下呈反常趋势、高韦伯数下预测值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液滴撞击过程中的铺展水力学特性,发现了以往模型未完全考虑超亲水表面的铺展特性:球冠状液膜、高黏性阻力及重力势能做功.本文考虑了液膜球冠形态、重力势能、辅助耗散,修正了以往最大铺展直径的预测模型,并建立了适用于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的预测模型.通过对铺展过程中各能量成分分析发现,在超亲水表面上动能、表面能、重力势能均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其中:在低韦伯数下,表面能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占主要作用;在高韦伯数下,动能转化为黏性耗散能占主要作用.并且,在低韦伯数下,重力势能和辅助耗散的引入对于准确预测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具有重要作用.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本模型成功消除了以往模型在低韦伯数下的反常趋势,且能较好预测宽韦伯数范围下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同时,本模型可以预测亲水和疏水固体表面的液滴最大铺展直径.超亲水表面最大铺展直径的准确预测模型的提出对喷雾冷却,降膜蒸发中提高和控制流体铺展距离和传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亲水表面 最大铺展直径 重力势能 辅助耗散
下载PDF
社会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兰忠 白忠 +3 位作者 张志茂 丛林海 汤勇 杨一兵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1,共6页
目的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突聋的预防及临床心理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例突发性聋... 目的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突聋的预防及临床心理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例突发性聋患者(突聋组)和6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聋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患病前1年内的负性事件总刺激量得分、家庭负性事件刺激量得分及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突聋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影响;与正常人相比,突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临床上对这类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时需同时辅以针对性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社会心理因素 艾森克人格问卷 生活事件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农药雾滴空间运行中的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学虎 薛士东 +5 位作者 孙桐 奚溪 宋小沫 赵峻逸 兰忠 郝婷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70-3878,共9页
以化学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过程为背景,构建了二维气液相界面追踪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系统地研究了雾滴特征参数及风速等多因素耦合下单雾滴在横向风场中下落时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雾滴的形变会受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内部因素... 以化学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过程为背景,构建了二维气液相界面追踪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系统地研究了雾滴特征参数及风速等多因素耦合下单雾滴在横向风场中下落时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雾滴的形变会受黏性力、表面张力等内部因素和重力、曳力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外部作用力能够促进雾滴发生形变,而内部作用力阻碍雾滴的形变。雾滴的形变量随着雾滴尺寸和横向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动力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雾滴下落过程中的形变存在振荡周期,雾滴的形变周期随着雾滴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基本不受横向风速和动力黏度的影响。将雾滴的形变量、形变周期与韦伯数We、奥内佐格数Oh和雷诺数Re等量纲为1数进行拟合,可以预测雾滴的空间形变特性。研究结果对农药雾滴的空间飘移机理及其阻控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雾滴 雾滴形变 界面追踪 雾滴飘移
下载PDF
基于微吸收器的CO_2吸收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学虎 梁倩卿 +4 位作者 王凯 兰忠 郝婷婷 白涛 王亚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9-1246,共18页
微化工技术在流体流动、过程强化、传质与反应过程等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归纳整理了3种不同类型的微吸收器(微降膜吸收器、微通道吸收器和微网格吸收器)捕集CO_2过程中的水力学性质和传质过程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并对3种微吸收器吸收CO_2过... 微化工技术在流体流动、过程强化、传质与反应过程等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归纳整理了3种不同类型的微吸收器(微降膜吸收器、微通道吸收器和微网格吸收器)捕集CO_2过程中的水力学性质和传质过程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并对3种微吸收器吸收CO_2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微吸收器能快速工业化提出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微通道泰勒流吸收器的水力学流动特性,包括泰勒流气泡的生成机制、气泡和液弹的长度、气泡的输运和运动速度、气泡截面形状及液膜厚度和气液两相流压降;归纳了微通道泰勒流吸收过程的传质过程机理和传质系数的模型以及不同影响因素(通道截面尺寸,通道长度,主通道结构及入口形状,气、液相组成及其流速,吸收剂和系统压力)作用下CO_2吸收效率和传质系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吸收器 CO2吸收 泰勒流水力学性质 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下载PDF
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畅 马学虎 +1 位作者 兰忠 郝婷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不同形状微通道内的混合特性,以此获得实验流道设计依据,并确定了截面1 mm?1 mm、长度为3000 mm的弯曲微通道反应器。以浓度为0.2 mol?L-1的Na2CO3和MgCl2溶液为原料在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以XRD和SEM为表征手段,... 基于数值模拟不同形状微通道内的混合特性,以此获得实验流道设计依据,并确定了截面1 mm?1 mm、长度为3000 mm的弯曲微通道反应器。以浓度为0.2 mol?L-1的Na2CO3和MgCl2溶液为原料在微反应器内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以XRD和SEM为表征手段,考察物料流量和停留时间对晶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流量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晶核表面积或反应液的过饱和度,进而影响晶体的生长。实验范围内物料流量为4 mL?min-1时产物结晶度高且晶型完整;随着物料在通道内停留时间的增长,产物质量会存在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流量4mL?min-1、停留时间9 s条件下得到最佳晶体,晶胞畸变率小,晶棒尺寸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50μm),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通道微反应器 数值模拟 三水碳酸镁 晶型
下载PDF
微通道内铜纳米线深度除湿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云峰 马学虎 +1 位作者 兰忠 郝婷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深度除湿或微量湿度调控在材料制备加工、化工及微电子等行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技术需求。利用微通道快速扩散的特点,耦合铜纳米线对低湿空气进一步除湿。对铜纳米线深度除湿过程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证实了铜纳米线物理吸附深度除湿的微观... 深度除湿或微量湿度调控在材料制备加工、化工及微电子等行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技术需求。利用微通道快速扩散的特点,耦合铜纳米线对低湿空气进一步除湿。对铜纳米线深度除湿过程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证实了铜纳米线物理吸附深度除湿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入口湿度、操作温度、流动雷诺数及停留时间对除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温度及流动雷诺数的降低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将显著提升铜纳米线的深度除湿能力。利用冷凝相变的方式初步降低气体湿度,构建了“冷凝相变-铜纳米线吸附”的深度除湿系统,通过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将相对湿度降至0.1%以下的深度除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线 微通道 深度除湿 吸附
下载PDF
矩形截面弯曲型微通道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倩卿 马学虎 +4 位作者 王凯 春江 郝婷婷 兰忠 王亚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2-1281,共10页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_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_2和95%N_2,简写为CO_2/N_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_2/... 主要测定了低分压CO_2(混合气相组成为5%CO_2和95%N_2,简写为CO_2/N_2)在矩形截面多弯头微通道中气-液两相Taylor流的流动压降。通过对比六个气液相体系,发现液相的物理性质对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影响显著不同。表面张力变化组(CO_2/N_2-水、CO_2/N_2-2%正丙醇水溶液和CO_2/N_2-5%正丙醇水溶液)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液相流速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黏度变化组(CO_2/N_2-甲醇、CO_2/N_2-乙醇和CO_2/N_2-正丙醇)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随着jL2/3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增大。重点考虑了弯曲通道二次流和液弹内循环的贡献,同时分析考虑了气泡的形状及其运动、通道特征参数和液相的物理性质,提出了新的气液两相Taylor流压降的表观摩擦系数模型,在±20%误差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矩形截面 微通道 压降 模型
下载PDF
弯曲型微通道吸收CO2/N2混合气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倩卿 春江 +3 位作者 王凯 马学虎 兰忠 王亚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4-793,共10页
研究了T型多弯头微通道吸收CO_2过程中气-液两相流以及传质特性,混合气相组成为5%(V)CO_2和95%(V)N_2,液相组分分别为去离子水、0.5 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和0.5 mol?L^(-1)二乙醇胺水溶液。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了微通道内入口处以... 研究了T型多弯头微通道吸收CO_2过程中气-液两相流以及传质特性,混合气相组成为5%(V)CO_2和95%(V)N_2,液相组分分别为去离子水、0.5 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和0.5 mol?L^(-1)二乙醇胺水溶液。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了微通道内入口处以及主通道内的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得到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布图,确定了泰勒流的操作范围,以及泰勒流下不同气液相流量操作状况下气泡长度和液弹长度。考察了不同吸收剂(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水溶液和二乙醇胺水溶液)在弯曲型微通道泰勒流吸收CO_2的传质行为,最终测定了微通道泰勒流吸收CO_2物理和化学过程的CO_2的吸收率和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并与文献中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进行分析和比较。针对物理吸收和快速化学吸收过程,分别提出了能更好预测液相体积侧传质系数的无因次经验关联式,平均偏差分别为12.4%和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泰勒流 传质性能 CO2吸收
下载PDF
喷雾助剂对农药雾滴蒸发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小沫 奚溪 +5 位作者 薛士东 赵峻逸 韩敬坤 马学虎 兰忠 郝婷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3-1150,共8页
雾滴蒸发飘移是农药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喷雾助剂的使用是减少蒸发飘移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助剂溶液的蒸发规律及抗蒸发机理尚未明确。为了探究喷雾助剂对雾滴蒸发过程的影响,研究以水和植物油类助剂倍达通、矿物油类助剂迈道、非... 雾滴蒸发飘移是农药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喷雾助剂的使用是减少蒸发飘移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助剂溶液的蒸发规律及抗蒸发机理尚未明确。为了探究喷雾助剂对雾滴蒸发过程的影响,研究以水和植物油类助剂倍达通、矿物油类助剂迈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ilwet408这3类喷雾助剂为对象,通过可控温控湿的单雾滴蒸发实验平台模拟农药施药条件,采用悬滴法考察各助剂溶液的蒸发特性。结果表明,倍达通、迈道和Silwet408这3种助剂的蒸发抑制能力随相对湿度升高而减弱,随环境温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分别在30、30、28℃达到最佳蒸发抑制效果。此外,还测试了4种典型气象条件下各类助剂的蒸发抑制能力,并从蒸发角度提供了助剂选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液滴 蒸发 农药助剂 悬滴法 传递过程
下载PDF
农药药液物理性质对雾滴空间运行规律的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峻逸 薛士东 +3 位作者 宋小沫 兰忠 郝婷婷 马学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4,共9页
研究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飘移、保护环境及助剂开发都有重要意义。选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乳油,采用Euler-Lagrange离散相模型对雾滴空间运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轨迹... 研究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飘移、保护环境及助剂开发都有重要意义。选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乳油,采用Euler-Lagrange离散相模型对雾滴空间运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农药雾滴的空间运行轨迹。结果表明: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滴空间运行规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喷头出口处的雾化过程,雾化过程的结果决定了后续雾滴空间运行的轨迹和飘移率。药液黏度和表面张力越大,出口处大粒径雾滴所占的比例越高,雾滴的平均粒径和空间运行速率相应增大,在空间运行过程中停留时间缩短,飘移率降低。确定了标准条件下黏度和表面张力调控的适宜范围:黏度在0.001~0.01 Pa·s之间,飘移率为18.77%~12.67%;表面张力在0.042~0.060 N/m之间,飘移率为38.93%~24.40%。针对实际场景,提出了调控药液物理性质的具体方案:通过将2%甲维盐乳油的黏度和表面张力分别增大至0.01 Pa·s和0.060 N/m,可以分别将4 m/s和5 m/s风速条件下的飘移率降低18%和43%,从而有效降低了农药雾滴的飘移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增效 农药喷洒 雾滴飘移 数值模拟 药液性质 喷施优化 黏度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双液滴碰撞行为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峻逸 薛士东 +4 位作者 韩敬坤 温荣福 兰忠 郝婷婷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54-2372,共19页
双液滴碰撞行为广泛存在于雨滴形成、燃油喷雾、喷雾冷却、喷墨印刷、农药喷洒等自然现象与工业应用过程中,其碰撞结果会受到液滴参数及气相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双液滴的碰撞行为规律及调控机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结合目前双液... 双液滴碰撞行为广泛存在于雨滴形成、燃油喷雾、喷雾冷却、喷墨印刷、农药喷洒等自然现象与工业应用过程中,其碰撞结果会受到液滴参数及气相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双液滴的碰撞行为规律及调控机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结合目前双液滴碰撞的实验进展和数值模型,将围绕着碰撞行为的主控因素与调控机制展开综述,具体介绍了碰撞参数、液滴理化性质、气相环境等因素对液滴碰撞行为的影响规律与调控结果,并展望了液滴碰撞理论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液滴碰撞 卫星液滴 聚并 两相流 黏度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our models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cirrhosis 被引量:13
19
作者 Ming Jiang Fei Liu +2 位作者 Wu-Jun Xiong lan zhong Xi-Mei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2期6546-6550,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and three new MELD-based models combination with serum sodium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patients-the MELD with the incorporatio...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and three new MELD-based models combination with serum sodium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patients-the MEL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rum sodium (MELD-Na), the integrated MELD (iMELD), and the MELD to sodium (MESO) index. METHODS: A total of 166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MELD, MELD- Na, iMELD and MESO scor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following the original formula on the first day of admiss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least 1 year. The predictive prognosis related with the four models was determined by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of the four parameters.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were made using the cut-offs identif ied by means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RESULTS: Out of 166 patients, 38 patients with signifi cantly higher MELD-Na (28.84 ± 2.43 vs 14.72 ± 0.60), iMELD (49.04 ± 1.72 vs 35.52 ± 0.67), MESO scores (1.59 ± 0.82 vs 0.99 ± 0.42) compared to the survivors died within 3 mo (P < 0.001). Of 166 patients, 75 with markedly higher MELD-Na (23.01 ± 1.51 vs 13.78 ± 0.69), iMELD (44.06 ± 1.19 vs 34.12 ± 0.69), MESO scores (1.37 ± 0.70 vs 0.93 ± 0.40) than the survivors died within 1 year (P < 0.001). At 3 mo of enrollment, the iMELD had the highest AUC (0.841), and was followed by the MELD-Na (0.766), MESO (0.723), all larger than MELD (0.773); At 1year, the iMELD still had the highest AUC (0.78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ELD and MEL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urvival curves showed that the three new models were all clearly discriminated the patients who survived or died in short-term as well as intermediate-term (P < 0.001). CONCLUSION: Three new models, changed with serum sodium (MELD-Na, iMELD, MESO) can exact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for short and intermediate period, and may enhance the prognostic accuracy of MELD. The iMELD is better prognostic model for outcome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疾病末期 免疫血清 预后 生存时间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及对患者肌钙蛋白I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蓝忠 江志忠 盛小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缺血性心肌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左卡尼汀2 g加入0.9%氯化钠2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20 mg(1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8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TnI和Hcy的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71,P<0.001);治疗前1d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cTnI、Hcy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血清cTnI、Hcy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在药物治疗2周、3周以及4周后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经重复性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P=0.593).随访期间,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风险增加了1.57倍(95%CI 1.26~1.79,P=0.0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及cTnI、Hcy水平,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有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左卡尼汀 缺血性心肌病 肌钙蛋白I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