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能水平下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限值研究
1
作者 孙传智 缪长青 +3 位作者 董勃 李爱群 高立 庄美玲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2,共13页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限值研究,对于推广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17根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和3根HRB400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与HRB400钢筋混凝土柱相...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位移角限值研究,对于推广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17根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和3根HRB400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与HRB400钢筋混凝土柱相比,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的形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试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将基于Kunnath损伤模型计算的损伤指数与试验中测量的损伤指数范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unnath损伤模型可以准确计算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指标。根据HTRB630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特点,以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作为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水平控制点。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将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水平划分为5个性能水平,即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性能水平。结合参考文献中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对65个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各特征点的位移角进行了相对频率统计分析,得到了60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柱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和接近倒塌3个性能水平下具有超过90%安全保证率的位移角限值分别为1/150、1/80和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Pa级高强钢筋 抗震性能 损伤指数 性能水平 位移角限值
下载PDF
自激非平稳振动数据驱动的拉索动力性能表征
2
作者 赵瀚玮 丁幼亮 +2 位作者 李爱群 张小楠 王智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7,共9页
跨海斜拉桥的拉索在非极端风环境下会产生自激振动,基于现代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可即时把握拉索自激振动的数字特征,并以此反映拉索的实时动力性能。根据某跨海大桥主航道斜拉桥拉索振动加速度长期监测数据中的共性特征,提出基于振动加... 跨海斜拉桥的拉索在非极端风环境下会产生自激振动,基于现代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可即时把握拉索自激振动的数字特征,并以此反映拉索的实时动力性能。根据某跨海大桥主航道斜拉桥拉索振动加速度长期监测数据中的共性特征,提出基于振动加速度时间序列信号上包络线高斯混合模型和频域功率谱的拉索风致自激振动非平稳段自动提取方法。提出基于各自激振动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主导频率识别,并采用带通滤波后的最后1个下降段数据进行阻尼比识别的策略,排除了振动幅值上升段环境风自然激励带入能量对阻尼比识别的干扰。基于各自激振动非平稳段主导频率-阻尼比的识别结果,通过对频率值进行聚类,得到各阶模态对应的模态频率-阻尼比数据簇。根据阻尼比数据的离散、偏态特征提出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的e^(μ)和其累积分布函数的分位值来描述拉索阻尼比统计规律。采用各数据簇的频率质心以及阻尼比概率特征参数作为表征拉索动力性能当前状态的指标。针对背景工程的主要结论包括:桥梁拉索振动加速度信号噪声强、干扰大,在动力特征分析时须排除类似干扰;桥梁拉索的自激振动加速度幅值最高已超过3000 mm/s^(2),振动幅度较大;桥梁拉索的阻尼比平均水平约为0.03%,与设计规范推荐值相比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桥梁拉索 自激振动 动力性能表征 非平稳行为
下载PDF
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李爱群 李利花 +2 位作者 王芳 蒋源元 蔡益民 《护理学报》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 分析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慢性病资源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7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PCI术后... 目的 分析慢性病资源利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慢性病资源调查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72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慢性病资源利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分别为(43.70±5.91)分、(55.12±8.37)分和(72.57±8.17)分;自我超越与慢性病资源利用呈正相关(r=0.562,P<0.01),两者与自我管理行为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6、0.717,P均<0.01);慢性病资源利用在自我超越与自我管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02%。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超越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也可以通过慢性病资源利用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超越 慢性病资源利用 自我管理行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n serviceability control of long-span structures under human-induced excitation 被引量:3
4
作者 Chen Xin Ding Youliang +2 位作者 li ai-qun Zhang Zhiqiang Sun P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57-71,共15页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new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the span of new structures, accompanied by aesthetic requirements for greater slenderness, are resulting in more applications of long-span structures. In this pa... The increasing strength of new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the span of new structures, accompanied by aesthetic requirements for greater slenderness, are resulting in more applications of long-span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servicea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design theory are studied. First, a novel tuned mass damper (TMD) with controllable stiffness is developed. Second, methods for modeling human-induced load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tanding up, walking, jumping and running, and an analysis method for long-span floor response is proposed based 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Third, a design method for long-span floors installed with a multiple TMD (MTMD) system considering human comfort is introduced, largely based on a stud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Finally, a design, analysis and field test is conducted using several large scale building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Beijing Olympic Park 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Changsha New Railway Station and the Xi'an Northern Railway Station. The analytical and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TMD system designed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mitigating the vertical vibration of long-span floor structures. Th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similar long-span floors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for thes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span floor vibration control TMD human-inducing loads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下载PDF
键槽装配式拼缝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5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王星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了提高装配式RC剪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提出新型键槽装配式拼缝。开展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不同的键槽倾角、键槽高度和轴压比对其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进而揭示其失效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键槽装配式... 为了提高装配式RC剪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提出新型键槽装配式拼缝。开展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不同的键槽倾角、键槽高度和轴压比对其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进而揭示其失效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其相应的承载力计算理论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键槽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拼缝的抗剪承载力,与平行装配式拼缝相比,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提高百分比大于15%。当键槽倾角在45°~90°范围内时,键槽可以有效提高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且设置不同键槽倾角的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键槽高度的增大,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略有提高,当键槽高度在5 cm~7 cm范围内时,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相差不多。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键槽装配式拼缝的峰值荷载逐渐增加。基于剪切-摩擦理论建立的键槽装配式拼缝峰值荷载的计算公式,理论公式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装配式拼缝 拟静力试验 键槽 抗剪性能 剪切-摩擦理论
下载PDF
不同竖向荷载下带“昂”柱头铺作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爱群 刘崇治 +1 位作者 贺俊筱 蒋永慧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54,共14页
带昂柱头铺作的抗震性能研究是应县木塔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不同竖向荷载下该类铺作的变形模式和抗震性能,该研究以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外槽带昂柱头铺作为原型,制作了2个1∶3.7的缩尺试件,进行了拟静力抗震性能试验。通过分析... 带昂柱头铺作的抗震性能研究是应县木塔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揭示不同竖向荷载下该类铺作的变形模式和抗震性能,该研究以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外槽带昂柱头铺作为原型,制作了2个1∶3.7的缩尺试件,进行了拟静力抗震性能试验。通过分析该铺作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明确了竖向荷载对该铺作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的变化基本不影响该铺作的变形特征,但竖向荷载的增大会加剧滞回曲线的不对称性,且会显著提高该类铺作的水平承载力、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竖向荷载增大3.7倍,水平承载力在正向和负向分别提高了2.2倍和2.9倍,初始刚度提高了2.4倍,耗散能量增加了3.0倍;增大竖向荷载虽然会改变铺作初始滑移出现的位置,但不改变该试验铺作的滑移累积方式和薄弱位置,最终两个铺作的滑移模式都表现为两跳华栱间的相对滑移。提出了该铺作节点的位移-承载力骨架曲线简化模型,得到了不同竖向荷载对抗侧刚度和水平承载力的影响系数β_(k)和β_(F),用以修正骨架曲线简化模型在不同竖向荷载下的刚度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昂柱头铺作 竖向荷载 滑移变形模式 薄弱位置 传力路径 抗震性能
下载PDF
CD44与CD33在77例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训霞 姜国萍 +2 位作者 张勇哲 李爱群 王瑞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CD44与CD33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医医院病理科77例BLOM蜡块作为实验组,另取同时间段6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 目的:探讨CD44与CD33在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benign lymphoadenosis of oral mucosa,BLO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3月青岛市中医医院病理科77例BLOM蜡块作为实验组,另取同时间段6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蜡块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D44、CD33阳性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CD4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组CD3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5%、6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与CD4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34,P=0.002);CD33、CD44表达与临床分型、炎症程度、有无淋巴滤泡、淋巴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上皮表面角化无关(P>0.05)。结论:BLOM患者病变组织中CD33、CD44阳性表达率下降,与临床分型、炎症程度、有无淋巴滤泡、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33 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下载PDF
医院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爱群 何烨 +1 位作者 唐靓 刘花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61,共3页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也要不断改进。本文以C医院为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探讨如何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优化流程、加强关键风险点的控制。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 物资采购
下载PDF
胶质瘤的细胞来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许蓓 李爱群 江高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571,共6页
胶质瘤是原发性神经肿瘤中最常见和最具浸润性的一种,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7/10万。即使通过积极治疗,胶质瘤也极易复发,且预后较差,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只有15~19个月,5年存活率仅5%,全球每年约18~60万中青年人因罹患胶质瘤而死亡,给社会... 胶质瘤是原发性神经肿瘤中最常见和最具浸润性的一种,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7/10万。即使通过积极治疗,胶质瘤也极易复发,且预后较差,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只有15~19个月,5年存活率仅5%,全球每年约18~60万中青年人因罹患胶质瘤而死亡,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胶质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神经元-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尽管胶质瘤作为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较大突破,但是胶质瘤的诱变外因、细胞来源及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未得到很好的阐明,影响了最佳治疗策略的制定。特别是细胞来源问题,作为导致胶质瘤异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试验研究及其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1 位作者 韩凤萍 邓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3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小的水平及竖向刚度;随着面压的增加,G3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逐渐增大。橡胶支座规范(GB 20688-3 2006)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理论值与G3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实测值误差在10%以内。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铅-G3橡胶隔震支座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层间位移角的隔震效果均优于铅-G4橡胶隔震支座和铅-G6橡胶隔震支座,但其隔震效果提升较少,原因为上述3类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相比于上部结构的刚度都是较小的数值,橡胶隔震支座刚度的些许增减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硬度橡胶 隔震支座 试验研究 隔震效果
下载PDF
基于Hadoop平台的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宁宁 李爱群 钟苏阳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8年第8期180-185,共6页
在Hadoop分布式系统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SM框架的评价系统,对评价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以及基于中介真值程度度量的评价规则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采用接口编程技术,对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抽象,可以接入并修改任意的功... 在Hadoop分布式系统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SM框架的评价系统,对评价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以及基于中介真值程度度量的评价规则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采用接口编程技术,对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抽象,可以接入并修改任意的功能模块,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系统中定义了基于中介真值程度的评价规则,分别采用距离比率函数和距离比率和函数建立了单维度测度模型和多维度综合测度模型。除此之外,系统也可以自定义评价规则集,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中介真值程度的评价规则,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 HADOOP平台 SSM框架 中介真值程度度量 评价规则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模型的碟簧隔震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响应
12
作者 王维 高尚信 +1 位作者 李爱群 王星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5-1105,共11页
基于碟簧竖向隔震(DSVI)支座的非对称受力特征,提出非对称恢复力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对该恢复力模型进行验证;基于该非对称恢复力模型,建立碟簧竖向隔震单自由度(DSVI-SDOF)体系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典型DSVI-SDOF体系进... 基于碟簧竖向隔震(DSVI)支座的非对称受力特征,提出非对称恢复力模型,并利用试验结果对该恢复力模型进行验证;基于该非对称恢复力模型,建立碟簧竖向隔震单自由度(DSVI-SDOF)体系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典型DSVI-SDOF体系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非对称恢复力模型对其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恢复力模型能够准确表征DSVI支座的力学行为,从而使得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DSVI-SDOF体系的地震响应.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DSVI-SDOF体系的峰值加速度、峰值地震力的隔震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400 cm/s^2时,DSVI-SDOF体系的隔震效果达到最优,峰值加速度和峰值地震力的隔震率均在2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簧竖向隔震(DSVI)支座 非对称恢复力模型 地震响应 竖向隔震 单自由度(SDOF)体系
下载PDF
基于GMPSO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验证 被引量:19
13
作者 夏志远 李爱群 +1 位作者 李建慧 陈鑫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4,共9页
为提高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效率,保证修正精度,提出基于高斯白噪声扰动的粒子群优化(GMPSO)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介绍标准粒子群优化(PSO)方法和改进后的GMPSO方法,基于测试函数比对两种方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寻优效率;提出高效的基于GMPS... 为提高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效率,保证修正精度,提出基于高斯白噪声扰动的粒子群优化(GMPSO)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介绍标准粒子群优化(PSO)方法和改进后的GMPSO方法,基于测试函数比对两种方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寻优效率;提出高效的基于GMPSO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阐述方法流程并明确各参数与实际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基于GMPSO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对高维有损伤简支梁模型(变量维度为10)实施修正,并与基于遗传算法(GA)的模型修正结果进行比对;基于GMPSO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对某在役桥梁结构实施修正(变量维度为13),验证所提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经局部改进的GMPSO方法较原PSO方法的优化能力显著提升;高维损伤简支梁模型修正结果显示,基于GMPSO模型修正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修正结果,修正效率较基于GA的模型修正方法有显著提升;在役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果显示,基于GMPSO模型修正方法可有效降低主梁计算频率和试验频率的误差,所提方法可适用于较工程复杂结构模型修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模型修正 粒子群优化方法 高斯白噪声扰动 优化效率 验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抗规和隔规的RC框架隔震结构设计对比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尹传印 解琳琳 +4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陈曦 閤东东 杨参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204,212,共9页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 未来我国隔震设计将存在两个依据,包括抗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隔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种规范的设计方法和关键设计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而关于两种规范的设计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RC框架隔震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两种规范设计了具有不同结构高度的3组6个案例,明确了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对比分析了基于两种规范设计的结构的地震响应和经济性差别。该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隔规设计的控制因素为底部剪力比。相比于抗规,基于隔规设计时上部结构可采用更柔的设计方案,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存在15%~20%左右的降低,但由于上部结构刚度降低程度大于地震作用降低程度,导致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程度显著增加。在材料用量方面,基于隔规设计时混凝土用量存在7.7%~12.1%的减小,钢筋用量则存在11.02%~26.29%的增加;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混凝土用量减少程度逐渐增大,而钢筋用量增大程度逐渐减小。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RC框架隔震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隔震结构 隔震规范 抗震规范 设计对比 材料用量
下载PDF
建筑隔震金属柔性管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嘉茗 解琳琳 +3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杨参天 杜红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8-216,共9页
隔震层中具有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显著影响隔震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然而目前对于柔性管道抗震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量大面广且承载重要功能的竖向安装金属柔性管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现状和相关规范建议,以400... 隔震层中具有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显著影响隔震建筑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然而目前对于柔性管道抗震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以量大面广且承载重要功能的竖向安装金属柔性管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现状和相关规范建议,以400 mm变形为目标,以公称内径、管道安装长度、管道设计长度为研究变量,共设计了9组27个试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金属柔性管道的损伤演化模式、关键损伤状态及其变形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目前工程上采用的柔性管道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大变形需求或存在安全隐患,规范建议的方案则可很好地满足目标;对于破坏的柔性管道主要经历两个关键状态,即外金属套网绷直和单侧完全拔出破坏,破坏后无法承受工作压强需要更换;水平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管道安装长度和管道设计长度,随两者的增大而增大;破坏主要取决于管道受拉竖向荷载分量,该分量近似正比于公称内径,破坏水平荷载随着公称内径和极限水平位移的增大而增大。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建筑隔震金属柔性管道的抗震设计和易损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金属柔性管道 抗震性能 损伤状态 变形和承载能力
下载PDF
适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嘉茗 解琳琳 +3 位作者 李爱群 曾德民 杨参天 刘谦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6-234,247,共10页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 近年来,区域建筑地震韧性提升已逐渐成为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以典型区域建筑RC框架结构为例,综合考虑区域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关键设计指标把握能力、关键结构响应预测能力和韧性水准评价结果为核心目标,研究了适用于该类结构隔震韧性提升的简化模型。基于基本案例,首先评价了广泛使用的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无法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底部剪力比,更重要的是无法预测影响韧性水准的关键结构响应最大楼面绝对加速度。鉴于此,该文建议了一种基于铁木辛柯梁的组合简化模型,可准确把握上述关键设计指标和结构响应。以一栋既有RC框架结构为例,实现了基于该简化模型的隔震韧性提升,并用于指导该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实际工程设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把握关键设计指标和预测关键结构响应,且韧性评价结果与精细模型评价结果相对误差小于4.5%,而基于剪切梁的组合简化模型预测的修复费用和工时误差分别高达177%和31.5%,表明该文建议的简化模型可服务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隔震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韧性提升 隔震 简化模型 底部剪力比 楼面绝对加速度
下载PDF
足尺空腔式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参天 解琳琳 +1 位作者 李爱群 陈越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9,共10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角部螺旋箍筋约束的新型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为了验证上述新型构造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明确该新型空腔式RC柱的抗震性能,设计了3个足尺空腔柱和1个足尺实心柱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空腔... 该文提出了一种角部螺旋箍筋约束的新型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为了验证上述新型构造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明确该新型空腔式RC柱的抗震性能,设计了3个足尺空腔柱和1个足尺实心柱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空腔柱和实心柱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探究了空腔率和轴力对空腔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腔柱中的螺旋箍筋对混凝土提供了强有效的约束,使得相同轴力作用下的空腔柱延性优于实心柱,同时承载力与实心柱相当;空腔率对空腔柱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低空腔率空腔柱试件和实心柱试件发生了弯曲破坏且延性较好,高空腔率试件发生了弯剪破坏且延性小于低空腔率试件;轴力对空腔柱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存在一定影响,低轴力试件延性更好。该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空腔式RC框架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部螺旋箍筋 混凝土空腔柱 抗震性能 足尺试验 约束混凝土
下载PDF
建筑隔震橡胶柔性管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德民 刘文科 +4 位作者 解琳琳 李爱群 杜志超 陈曦 耿海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9,共8页
橡胶柔性管道在隔震建筑中逐渐得到应用,其震后能否正常工作会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该文选取竖向安装的橡胶柔性管道作为研究对象,变形位移需求为400 mm,考虑2种公称内径和4种管道设计长度影响,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类... 橡胶柔性管道在隔震建筑中逐渐得到应用,其震后能否正常工作会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该文选取竖向安装的橡胶柔性管道作为研究对象,变形位移需求为400 mm,考虑2种公称内径和4种管道设计长度影响,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该类管道的地震损伤演化模式、变形和承载能力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长度较小的管道均无法满足预期变形目标,经历管道绷直以及单侧断裂破坏两个关键状态,震后必须更换;对于设计长度符合规范建议的管道,则可以满足变形需求;回归分析获得了管道公称内径和设计长度与其水平变形能力之间的量化关系;管道设计长度相同时,管道公称内径与其破坏时的水平极限荷载呈正相关关系,但大公称内径和小公称内径管道的极限水平荷载之比小于公称内径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橡胶柔性管道 抗震性能 损伤状态 变形和承载能力
下载PDF
隔震建筑橡胶柔性管道易损性模型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解琳琳 闫海洋 +3 位作者 曾德民 李爱群 杜志超 钟勃健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90,共9页
隔震技术是实现建筑地震韧性的有效手段,隔震层中存在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功能重要,但现阶段缺乏该类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损失后果函数,因而隔震结构的韧性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一问题,以橡胶柔性管道为对象,基于前期... 隔震技术是实现建筑地震韧性的有效手段,隔震层中存在大变形需求的柔性管道功能重要,但现阶段缺乏该类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和损失后果函数,因而隔震结构的韧性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一问题,以橡胶柔性管道为对象,基于前期开展的管道试验,明确了该类管道的2个关键损伤状态,建立了公称内径50 mm和100 mm的柔性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模型。综合考虑各种成本,提出了修复费用后果函数,根据24个试件拆卸和安装时间数据确定了修复时间后果函数,从而建立了上述管道的损失后果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一5层RC框架隔震结构为例,考虑公称内径和设计长度影响,设定了6种管道方案,评价了结构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韧性水准。结果表明:在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柔性管道修复费用占比最高可达88.5%和29.4%,但其修复工时对建筑修复时间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设防地震下加大设计长度可使管道修复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但罕遇地震下由于变形大,当管道长度小于相关规范建议值时增大管道长度也无法有效避免管道破坏,反而会导致管道修复费用增大。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为隔震建筑地震韧性设计和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地震韧性 橡胶柔性管道 易损性模型 损失后果函数
下载PDF
钢桥面横隔板与U肋焊接处残余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爱群 司政 +1 位作者 邓扬 张萌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与U肋焊接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明确横隔板弧形切口疲劳开裂机理,采用热-结构耦合方法建立横隔板-U肋焊接连接的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生死单元”技术模拟焊缝的填充过程,得到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与U肋焊接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明确横隔板弧形切口疲劳开裂机理,采用热-结构耦合方法建立横隔板-U肋焊接连接的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生死单元”技术模拟焊缝的填充过程,得到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横隔板焊缝和弧形切口处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横隔板焊趾处纵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峰值为345 MPa,横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开始位置和尾部区域为拉应力,在焊缝中间应力水平较低;横隔板弧形切口附近残余应力变化剧烈,且沿切口弧线长度和钢板厚度分布不均匀;从切口顶点到起弧点位置,残余应力从压应力变化为拉应力,起弧点处应力峰值为231 MPa;焊接引起的焊缝尾部高水平残余应力是导致横隔板弧形切口疲劳开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 U肋 横隔板 焊接残余应力 疲劳开裂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