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页岩压裂多级裂缝内支撑剂运移与分布规律
1
作者 郭建春 唐堂 +4 位作者 张涛 周航宇 刘彧轩 李明峰 杨若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深层页岩天然裂缝与层理缝发育,经体积改造后易形成“主缝+支缝+次微缝”的多级裂缝结构,但受高垂向应力和高水平应力差条件的影响,深层页岩压裂裂缝开度极窄且主次缝开度差异较大。为了明确多级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机制与分布规律,搭建了... 深层页岩天然裂缝与层理缝发育,经体积改造后易形成“主缝+支缝+次微缝”的多级裂缝结构,但受高垂向应力和高水平应力差条件的影响,深层页岩压裂裂缝开度极窄且主次缝开度差异较大。为了明确多级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机制与分布规律,搭建了大型可视化支撑剂输送实验系统,研究了泵注排量、液体黏度、支撑剂粒径、支撑剂浓度、裂缝特征参数对支撑剂运移与分布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水电相似原理计算了裂缝整体导流能力并开展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缝内支撑剂存在多种堆积模式,其形成由流体对支撑剂的携带能力决定;②支撑剂分流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大排量与减小支撑剂粒径均可提高分流效率;③多级裂缝内,增大排量与压裂液黏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支撑剂非均匀分布,但裂缝导流能力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④综合支撑剂分流结果与多级裂缝内支撑剂分布规律,推荐坚持“大排量+低黏度”泵注思想,以保证大粒径支撑剂占比,适当混合小粒径支撑剂,构建“近井区高导流+远井区有支撑”的高导流裂缝体。结论认为,基于含多级裂缝的大型可视化支撑剂输送实验系统,全面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级裂缝内支撑剂运移与堆积的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深层页岩压裂泵注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体积压裂 多级裂缝 水平裂缝 支撑剂运移 缝内分布 室内实验系统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BP神经网络的热采管柱应力预测
2
作者 崔璐 李明峰 +3 位作者 王澎 牛科 邵帅超 常文权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10-16,23,共8页
稠油热采过程中,油套管柱由于在温度、地层等多重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进而导致断裂或失效。文中根据热采管柱高温服役工况,引入异步变化学习因子和自适应权重建立输入参数为注汽温度、井深、非均匀系数和水泥环温度,输出参数为套管... 稠油热采过程中,油套管柱由于在温度、地层等多重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进而导致断裂或失效。文中根据热采管柱高温服役工况,引入异步变化学习因子和自适应权重建立输入参数为注汽温度、井深、非均匀系数和水泥环温度,输出参数为套管应力的改进PSO-BP模型。文中以N80热采套管为例,选取260、280、300、320、340℃5种温度工况下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数据,对比BP模型、GA-BP模型、MEA-BP模型、PSO-BP模型和改进PSO-BP模型在300℃工况温度下井深200、300、400、500、600、700 m处套管应力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有限元计算值。结果表明:改进PSO-BP模型预测的应力与试验值最接近,最大和最小误差分别为2.69%和0.06%。最后从训练数据、预测误差、计算时间等方面对建立的改进PSO-BP模型进行了评价,为热采管柱服役过程中的强度安全分析提供智能高效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应力 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锋 李䶮 +5 位作者 刘用 吴学松 徐继盛 常建明 王涛 潘红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末端部署能耗低、抗干扰性强的UWB定位基站,定位基站与5G基站以级联的方式连接,定位基站采集UWB与惯导数据,利用5G网络回传至计算平台,在计算平台上完成定位信息的解算和存储。将基于惯导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预测值,将基于UWB的三边定位算法获取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观测值,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将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融合,降低定位误差。在煤矿主体实验基地搭建测试系统,模拟真实煤矿井下环境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在x轴和y轴,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说明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最接近真实位置,平均误差为22.192 cm。(2)5G+UWB和惯导技术组合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误差为[15 cm,20 cm],x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6 cm,y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4 cm,超过目前大多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5G UWB 惯导技术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馏分炼油向组分炼油转变实现炼油向化工高效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威 李明丰 +1 位作者 王琪 吴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在多重发展压力的持续叠加下,传统炼油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充分发挥石油中不同结构分子及组分的最大价值,经济高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组分炼油成为帮助石化行业快速转型升级以及迈向分子炼油的重要方向。通过与传统馏分炼油对比,... 在多重发展压力的持续叠加下,传统炼油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充分发挥石油中不同结构分子及组分的最大价值,经济高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组分炼油成为帮助石化行业快速转型升级以及迈向分子炼油的重要方向。通过与传统馏分炼油对比,对组分炼油挖掘原油特定组分与目标产品间的重要关系,以及组分炼油的实施步骤和关键支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提高原油资源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与碳排放、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组分炼油方案中,乙烯产品收率和吨原油效益可分别提高约12.7%和160.12元,吨原油二氧化碳减排量约为19.83 kg。本研究可为分离技术和关键炼油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助力石化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升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炼油 分子炼油 石化转型升级 分离技术 化工产品 技术经济 低碳发展 新材料
下载PDF
Combined Promoting Effects of Specific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Alumina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Design of a Highly Efficient NiMo/Al_(2)O_(3)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被引量:1
5
作者 li Huifeng li mingfeng +2 位作者 Zhang Le Wang Wei Nie 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To prepare a highly efficient NiMo/Al_(2)O_(3)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pecific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alumina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First,the correlation betwe... To prepare a highly efficient NiMo/Al_(2)O_(3)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pecific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alumina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Firs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different alumina and the existing Mo species states was established.It was found that the Mo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can be used as a specific descriptor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lumina.A lower Mo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alumina means weaker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and the loaded Mo species are easier to transform into MoS2.However,the Mo-O-Al bonds still exist at the metal-support interface.The introduction of cationic surfactant hec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can further improve Mo species dispersion through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with Mo anions and interaction of its alkyl chain with the alumina surface;meanwhile,the introduction of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can complex with Ni ions to enhance the Ni-promoting effect on Mo.Therefore,the NiMo catalyst designed using alumina with lower Mo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EDTA and CTAB exhibits the highest hydrodesulfurization activity for 4,6-dimethyl dibenzothiophene because of its proper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and more well-dispersed Ni-Mo-S active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A Mo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HYDRODESULFURIZATION
下载PDF
考虑支撑剂嵌入的裂缝参数优化方法
6
作者 陈学江 马宇奔 +3 位作者 袁征 李明峰 莘怡成 夏金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54-58,81,共6页
基于支撑剂指数法,考虑支撑剂嵌入和微粒运移等因素,以数学迭代等手段对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的裂缝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支撑剂指数法的基本原理,优化了裂缝几何参数、无因次导流能力等,提出了压裂充填裂缝参数优化方法... 基于支撑剂指数法,考虑支撑剂嵌入和微粒运移等因素,以数学迭代等手段对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的裂缝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支撑剂指数法的基本原理,优化了裂缝几何参数、无因次导流能力等,提出了压裂充填裂缝参数优化方法,并进行了案例井计算。结果表明:支撑剂指数为支撑裂缝体积与单井控制油藏体积的比值;微粒运移会降低支撑裂缝渗透率,且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程度逐渐增大;支撑剂嵌入会导致支撑层的宽度受损;随着微粒运移和支撑剂嵌入程度加深,最优缝长有所下降,最优缝宽有所增加,而对应实际的增产倍数有所下降;单井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一致,该方法对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裂缝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压裂充填 支撑剂指数法 支撑剂嵌入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7
作者 刘叶珍 普布次仁 +1 位作者 李铭锋 周文华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912-1915,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n=56)与非贫血组(n=7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n=56)与非贫血组(n=7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均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AUC为0.951,预测价值较高。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C指数为0.778(95%CI:0.741~0.815),表明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贫血发生风险的观测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DCA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有临床意义,临床净效益较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与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肌酐水平和IL-6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基于这些风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贫血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LCO高效加氢转化关键技术专用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8
作者 杨平 李明丰 +3 位作者 任亮 胡志海 聂红 刘诗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化金属体系并改善制备方法等措施,开发了定向强化开环反应的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和兼具高开环与高断侧链性能的柴油加氢裂化专用催化剂RHC-100,构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有效性、定向性和高效性的活性中心精细调控关键技术平台,形成了以RIC-3和RHC-100为核心、靶向调控多环芳烃加氢开环与裂化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的催化剂族,可将劣质LCO转化为清洁柴油组分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为多环芳烃高效加氢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改质 加氢裂化 四氢萘 开环反应 断侧链
下载PDF
LCO高效加氢转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9
作者 任亮 杨平 +4 位作者 张奎 严张艳 李明丰 聂红 胡志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如何高效加工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大分子芳烃一直是炼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大分子芳烃化学反应网络为基础,通过催化材料、工艺技术和反应工程等集成创新,先后开发了中压加氢改质MHUG技术、... 如何高效加工催化裂化柴油(LCO)中大分子芳烃一直是炼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大分子芳烃化学反应网络为基础,通过催化材料、工艺技术和反应工程等集成创新,先后开发了中压加氢改质MHUG技术、LCO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芳烃的RLG技术。MHUG技术加工LCO、焦化汽柴油等劣质原料,通过芳烃加氢饱和、开环反应得到高十六烷值的清洁车用柴油和高芳烃潜含量的石脑油;RLG技术加工LCO、重芳烃等原料,通过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选择性开环、断侧链反应得到小分子芳烃(BTX),从而得到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或BTX抽提料。该平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国柴油质量升级、油转化、降低柴汽比、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催化裂化柴油 加氢改质 加氢裂化 MHUG RLG
下载PDF
基于复杂因果关系模型的特征选择新方法及其在蜡油加氢工业装置上的应用
10
作者 田旺 秦康 +4 位作者 吴昊 李明丰 谢煜 张璠玢 梁家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0-590,共11页
复杂因果关系模型的特征选择方法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难点问题,开发新的特征选择方法对于因果关系模型的发展意义重大。以蜡油加氢工业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型涉及输入原料性质、操作参数等自变量特征和输出因变量特征精制蜡油硫含量... 复杂因果关系模型的特征选择方法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难点问题,开发新的特征选择方法对于因果关系模型的发展意义重大。以蜡油加氢工业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型涉及输入原料性质、操作参数等自变量特征和输出因变量特征精制蜡油硫含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综合考虑输入变量两两之间的关系和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合适的特征。首先,分别求出自变量特征之间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设计阈值和判别函数,将自变量、因变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两类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将蜡油原料馏程中的初馏点筛选出来并剔除。相比传统的相关性特征选择方法,新筛选特征模型预测精制蜡油硫质量分数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少62.97μg/g,平均相对误差(MRE)减少2.02百分点,决定系数R 2增加0.395,充分说明了新特征筛选方法对复杂因果关系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油加氢 硫含量 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特征选择
下载PDF
汽油中大分子硫醇催化转化反应过程强化
11
作者 刘锋 褚阳 +3 位作者 李会峰 李明丰 朱玫 张润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84,共6页
选择性脱除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大分子硫醇硫,是低成本高效生产国六清洁汽油的有效方法。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孔径不同的CoMo/Al2O3加氢催化剂,破碎至不同粒径后,对其进行硫化处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使用模拟催化裂化汽油和加氢... 选择性脱除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大分子硫醇硫,是低成本高效生产国六清洁汽油的有效方法。采用孔饱和浸渍法制备孔径不同的CoMo/Al2O3加氢催化剂,破碎至不同粒径后,对其进行硫化处理;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分别使用模拟催化裂化汽油和加氢后催化裂化真实汽油进行评价,并考察工艺条件对催化剂脱除大分子硫醇的反应效果,采用原位吸附反应过程强化方法,强化大分子硫醇的选择性脱除。结果表明:加氢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醇是汽油中烯烃与硫化氢化合生成的大分子硫醇,种类多,每一种硫醇的含量低;再生成硫醇的脱除反应在低温下受传质限制,硫化氢与烯烃再生成硫醇的化学反应达到热力学平衡,依靠目前MoS2类催化剂无法高效脱除,通过减小催化剂粒径和增大催化剂孔径的手段可有效减弱硫醇脱除反应的扩散限制,提高催化剂硫醇脱除效果,同时通过原位吸附反应过程强化方法将硫醇脱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硫化氢移出反应区,避免硫化氢与烯烃再结合反应发生,可以在反应温度160℃、体积空速4h−1、反应压力0.3MPa、氢油体积比10的缓和条件下高效脱除大分子硫醇,低成本生产清洁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硫醇 催化裂化汽油 烯烃 过程强化
下载PDF
rTMS联合舍曲林对首发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青少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明锋 钟琼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应用于首发抑郁症伴躯体疼痛的青少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青少年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应用于首发抑郁症伴躯体疼痛的青少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伴躯体疼痛青少年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之上联合rTMS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NRS、HAMD-17、HAMA评分相比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oCA评分、CM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能够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躯体疼痛、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 躯体疼痛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13
作者 吴国艳 李亚玲 +3 位作者 李敏凤 龙燕 王丽 杨文晴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755-757,761,共4页
目的 探究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脑卒中患者70例,实施14~21 d的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训练。比较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 目的 探究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脑卒中患者70例,实施14~21 d的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训练。比较患者入院及出院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估(FMA)及轮椅技能测试(WST)评分。结果 患者出院时的MBI、FMA及WST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轮椅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减少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转移 康复干预 轮椅使用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以高熵合金为黏结相的金属陶瓷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芃志 李明凤 +2 位作者 余瑞克 陈丽勇 陈颢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3期252-265,共14页
近20年,许多研究者针对以高熵合金为黏结相的金属陶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本文系统综述了用作金属陶瓷黏结相的高熵合金制备方式,以及高熵合金黏结相金属陶瓷烧结制备技术,评价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碳含量、黏结... 近20年,许多研究者针对以高熵合金为黏结相的金属陶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本文系统综述了用作金属陶瓷黏结相的高熵合金制备方式,以及高熵合金黏结相金属陶瓷烧结制备技术,评价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碳含量、黏结相成分、黏结相含量等工艺参数对高熵合金黏结相金属陶瓷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可为高熵合金黏结相金属陶瓷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硬质合金 高熵合金 黏结相
下载PDF
海上超长水平裸眼井充填防砂工艺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谭家文 王海彪 +2 位作者 李明峰 马宇奔 包成龙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海上油田受平台布置及空间的限制,水平井开发越发受到重视,其中超长水平裸眼井(水平长度≥800.0 m)由于其储层利用率高、泄流面积大、单井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成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有防砂完井需求的井次,由于... 海上油田受平台布置及空间的限制,水平井开发越发受到重视,其中超长水平裸眼井(水平长度≥800.0 m)由于其储层利用率高、泄流面积大、单井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成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有防砂完井需求的井次,由于水平段长砾石充填往往面临井壁易垮塌、漏失风险大、易起砂桥等风险,充填防砂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南海西部D油田充填防砂为例,开展地层漏失、充填介质、施工摩阻等因素对砾石充填防砂的影响,同步对充填介质及关键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优化后的工艺降低超长水平裸眼井作业施工风险,矿场试验平均充填效率超107.0%,防砂效果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水平井 裸眼 充填介质 防砂工艺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导电混凝土的温升特性研究
16
作者 夏嘉佳 李有仙 +3 位作者 李明锋 陈小悦 唐曼 陈玉珍(指导)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寒区道路积雪、结冰,对交通运输及国民经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也成为冬季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文章通过调整配合比制备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并通过对该导电混凝土施加电压,研究了该混凝土的电热特性。结果显示,针对冬季道路积雪或结冰问题... 寒区道路积雪、结冰,对交通运输及国民经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也成为冬季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文章通过调整配合比制备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并通过对该导电混凝土施加电压,研究了该混凝土的电热特性。结果显示,针对冬季道路积雪或结冰问题,对100mm×100mm×60mm的厚尺寸导电混凝土试样施加电压进行导电升温测定其不同位置的温度,对其施加额外电压,对力学性能和温升特性相关规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导电 温升特性
下载PDF
若尔盖县草原基况调查及服务功能评价
17
作者 刘海金 仲小波 +2 位作者 李英主 李明峰 张志艳 《草学》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若尔盖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持我国的生态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若尔盖县的草原基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全面了解若尔盖县草原的分布情况、草原类型、草原产草量、草原等级、草原盖... 若尔盖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的碳汇储备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持我国的生态稳定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若尔盖县的草原基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全面了解若尔盖县草原的分布情况、草原类型、草原产草量、草原等级、草原盖度及草原载畜量状况,为科学制定若尔盖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和方案,精准指导沙化治理、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植被修复、草原改良等草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草原基况 服务功能
下载PDF
老芒麦抗逆性评价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贡萍 阿力日坡 +3 位作者 张雅洁 李英主 李明峰 王嘉智 《草学》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改良、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老芒麦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盐碱性等抗逆性评价研究较多,评价指标也比较丰富,从形态学指标到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深入,在老芒麦抗逆性评价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综述我国老芒麦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抗逆性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旨在为老芒麦抗性研究、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抗逆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Application of RSDS-II Technology for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FCC Naphtha 被引量:6
19
作者 Qu Jinhua Xi Yuanbing +4 位作者 li mingfeng Pan Guangcheng Jin Xin Gao Xiaodong Nie Ho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The FCC naphtha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RSDS-II)has been tested with different feedstocks in pilot 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 RSDS-II technology is viable in terms of its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f... The FCC naphtha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RSDS-II)has been tested with different feedstocks in pilot 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 RSDS-II technology is viable in terms of its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feedstocks.To produce gasoline with a sulfur content of less than 50μg/g by the RSDS-II technology,the gasoline RON loss is less than 1.8,0.9and 0.2 units,respectively,upon processing the conventional high-sulfur and high-olefin FCC naphtha,the high-sulfur MIP naphtha,and the medium-sulfur or low-sulfur MIP naphtha.Upon using the naphtha produced from pre-hydrotreated FCC feedstock as the RSDS-II feedstock to manufacture gasoline with a sulfur content of lower than 10μg/g,the RON loss does not exceed 1.0 unit.The RSDS-II technology has been commercialized successfully at many refineries.The result of operating commercial RSDS-II unit at the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mpany has revealed that upon processing a feedstock containing 38.7 v% —43.3 v% of olefins and 250—470 mg/g of sulfur,the sulfur content in the treated gasoline ranges from 33μg/g to 46μg/g and the RON loss is equal to only 0.3—0.6 units.Till now this RSDS-II unit has been operating smoothly over 30 months.Thanks to its high HDS activity and good selectivity,the RSDS-II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refinery’s needs for adequate upgrading of gaso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naphtha sele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commerci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ydrocracking Catalysts RHC-1/RHC-5 for Maximizing High Quality Chemical Raw Materials Yield 被引量:6
20
作者 Mao Yichao Nie Hong +3 位作者 li mingfeng Hu Zhihai Zhao Guangle Zhao Y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期41-47,共7页
To adapt to the change in the demand of the oil refining market,two hydrocracking catalysts,RHC-1 and RHC-5,wer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il oil.The catalyst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ectiv... To adapt to the change in the demand of the oil refining market,two hydrocracking catalysts,RHC-1 and RHC-5,wer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il oil.The catalyst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ective ring-opening.By selecting more acidic molecular sieves,the problem of poor selectivity of conventional materials can be solved to properly match up to the hydrogenation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previous catalysts,the quality of the tail oil achieved by the said catalysts is better,and the BMCI is reduced by 1—2 units.In the long cycle operation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the good quality of the tail oil has been verified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process conditions is good.When the RHC-1 catalyst is used to process heavy feed under medium pressure,a BMCI value of about12 can be obtained along with a nearly 60%yield of tail oil.The total yield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teaming cracking feed+catalytic reforming feed)can exceed 80%,and the hydrogen consumption has dropped by nearly 50%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hydrocracking conversion rate.When processing a mixed CGO and VGO feed with the full conversion mode under a hydrogen pressure of 13.0 MPa,the RHC-5 catalyst can yield about 68.4%of heavy naphtha with a potential aromatic content of up to 50.6,while the total yield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 can reach more than 98%.The results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se catalysts show that more than 30%of high quality tail oil can be obtained via processing of inferior quality feed,and its BMCI value can reach 10.7.The total yield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 can reach more than65%.The industrial operation process has implemented two operating cycles totaling 8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RACKING CATALYST chemical raw material tail 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