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无机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卢超 李明明 +3 位作者 吴小强 安旭光 孔清泉 王小炼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6,113,共8页
作为一种固态无机电解质材料,石榴石型立方相Li_(7)La_(3)Zr_(2)O_(12)具有较高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优良的热稳定性等特点,是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阐述了Li_(7)La_(3)Zr_(2)O_(... 作为一种固态无机电解质材料,石榴石型立方相Li_(7)La_(3)Zr_(2)O_(12)具有较高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优良的热稳定性等特点,是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阐述了Li_(7)La_(3)Zr_(2)O_(12)的晶体结构与锂传导机理,综述了元素掺杂、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烧结助剂引入、表面包覆或修饰等方式对Li_(7)La_(3)Zr_(2)O_(12)的物相结构稳定性、界面阻抗与相容性、烧结活性、离子电导率等进行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针对Li_(7)La_(3)Zr_(2)O_(12)在产业化应用中所面临的障碍与挑战,提出了制备新工艺的开发、离子电导率的多重改性以及柔性复合电解质膜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等应对策略,为推动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7)La_(3)Zr_(2)O_(12)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Origin of Halite in the Lanping–Simao Basin,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Evidence from Sr and Cl Isotopes 被引量:2
2
作者 DU Shaorong ZHENG Mianping +4 位作者 LÜYuanyuan ZHANG Yongsheng ZHANG Xuefei MIAO Zhongying li ming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028-2039,共12页
The Lanping−Simao Basin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and contains massive evaporites.The origin of evaporites in the basin has been hotly debated because of the strong transformation by tectoni... The Lanping−Simao Basin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and contains massive evaporites.The origin of evaporites in the basin has been hotly debated because of the strong transformation by tectonic movement.Forty halite samples from borehole MK-3 in the Mengyejing area of the basi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XRD,Cl-Sr isotop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evaporites in the basin.The Br×10^(3)/Cl ratios of the halite samples are between 0 and 0.55,most of which a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law of seawater evaporation and at the stage of halite precipitation from seawater,indicating that the evaporites are mainly of marine origin.The^(87)Sr/^(86)Sr ratios range from 0.707489 to 0.711279;after correction,the^(87)Sr/^(86)Sr 145 Ma ratios range from 0.704721 to 0.707611,equivalent with the 87Sr/86Sr ratios of seawater at 145 Ma,indicating a marine origin.The decay of 87Rb in the evaporite during deposition,change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unsealed environment at a later period resulted in the present^(87)Sr/^(86)Sr ratios of some samples being high.The δ^(37)Cl value compositions range from−0.38‰to 0.83‰,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δ^(37)Cl value composition of the world marine halite(−0.6‰to 0.4‰),further confirming that seawater is the main origin.In addition,the high δ^(37)Cl value of some sample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vaporite layer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δ^(37)Cl-rich brine and the incomplete dissolution of the ha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RITES HALITE POTASH Cl-Sr isotopes Lanping-Simao Basin
下载PDF
The cruise observation of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east of Hainan Island in the summer of 2012 被引量:2
3
作者 li mingming XIE lingling +3 位作者 ZONG Xiaolong ZHANG Shuwen ZHOU Lei li Juny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2,共12页
The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east of Hainan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nalyzed based on in situ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made in July 2012. During the observation, strong upwelling appears in... The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east of Hainan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nalyzed based on in situ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s made in July 2012. During the observation, strong upwelling appears in the coastal waters, which are 3℃ cooler than the offshore waters and have a salinity 1.0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ffshore waters. The magnitude of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ε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is O(10–9 W/kg),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general oceanic dissipation. The inferred eddy diffusivity Kρ is O(10–6 m2/s), which is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ocean. The values are elevated to Kρ≈O(10–4 m2/s) near the boundaries. Weak mixing in the upwelling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weak instability as a result of moderate shears versus strong stratifications by the joint influence of surface heating and upwelling of cold water.The validity of two fine-scale structure mixing parameterization models are tes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ed dissipation r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developed by Mac Kinnon and Gregg in 2003 provides relatively better estimates with magnitudes close to the observations. Mixing parameterization model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coastal upwelling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upwelling mixing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eddy diffusivity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Gabra3通过AKT/mTOR途径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和迁移
4
作者 李明明 韩利忠 +2 位作者 王亚楠 卢冠军 吕志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ra3过表达和Gabra3突变的T24细胞株,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空白T24细胞(Control)、空pDONR223载体转染T24细胞(NC)、野生型Gabra3过表达T24细胞株(wt-Gabra3)、突变型Gabra3 T24细胞株(mut-Gabra3)。在回补实验中,分为转染突变型Gabra3 T24组(mut-Gabra3)、转染空pDONR223载体mut-Gabra3组(mut-Gabra3-NC)、转染野生型Gabra3过表达组(mut-Gabra3+wt-Gabra3)。用TUNEL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T24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生物表达水平。结果: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存曲线证实远处转移存在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P<0.05)。成功构建Gabra3过表达和突变的T24细胞株。与Control组相比,wt-Gabra3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降低,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wt-Gabra3组细胞p-AKT、p-mTOR、p-4E-BP1、p-S6K蛋白表达均显示上凋(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上述蛋白无差异。在回补实验中,过表达wt-Gabra3的mut-Gabra3突变T24细胞凋亡能力受到抑制(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并且该组细胞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显著激活(P<0.05)。结论:外源性的未编辑的Gabra3可以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能与激活AKT/mTOR途径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 膀胱癌 T24细胞 凋亡 迁移 侵袭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护士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李明明 梁绍胜 唐晓娟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了解护士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体验,为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1—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9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 目的了解护士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体验,为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1—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9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经分析提炼的主题:高度认同、支持实习护士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当、氛围缺乏、培训体系缺乏、重视不够6个主题。结论护士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构建中发挥着引导和示范作用,了解护士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体验,可为制订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实习生 思政教育 教学 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赖震 李明明 +3 位作者 李燕文 杨晓东 吴峰 谢庭裕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59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59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入韧带重建组(使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n=27)和钢板内固定组(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记录随访期间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erly评分,测量末次随访喙锁间距。结果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韧带重建组手术时间长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个月VAS评分相近(P>0.05);韧带重建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Constant-Merly总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程度3个分项评分均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比较两组末次随访肩关节力量分项评分和喙锁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应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肩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均能获得良好疗效,其中韧带重建术式尽管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肩锁关节 修复外科手术 缝合锚钉 喙锁韧带 肩锁韧带 锁骨钩钢板
下载PDF
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破坏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李震 吴冠洋 +4 位作者 司尚金 刘光旭 李明明 张呈祥 徐荣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7,共11页
层状岩石层理效应的研究对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天然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力学行为差异性仍认识不清。为此,开展了0°≤ψ≤180°(ψ为剪切面顺时针旋转至层理面的滑动倾向角)的页岩全角度剪切试验,详细地... 层状岩石层理效应的研究对深部岩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天然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力学行为差异性仍认识不清。为此,开展了0°≤ψ≤180°(ψ为剪切面顺时针旋转至层理面的滑动倾向角)的页岩全角度剪切试验,详细地研究了逆倾向与顺倾向下剪切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差异性,并结合离散元模拟进行了补充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顺层面剪切时抗剪强度取得最小值,ψ=30°时取得最大值,90°与135°时取得局部极大值,逆倾向抗剪强度相对更高,ψ>30°时随滑动倾向角增加抗剪强度总体呈减小趋势;根据不同滑动倾向角下剪切力学行为的差异性,按滑动倾向角将层状岩石分为三组,即层面张拉与基质剪切组(15°~60°)、基质剪切组(75°~120°)、基质与层面剪切组(135°~180°);基质剪切组在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峰前均存在应力降现象,层面张拉与基质剪切组在峰后呈“阶梯”状应力降低;张拉破坏与剪切破坏同时存在且以剪切破坏为主;顺层面剪切时层面的剪切裂纹数目占优,ψ=90°时基质体的剪切裂纹数目最多,ψ=30°时层面的张拉裂纹数目最多,其次是基质体的剪切裂纹,ψ=150°时以层面、基质体的剪切裂纹为主。研究揭示了层状岩石逆倾向与顺倾向剪切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差异性根源,可为各向异性力学模型完善、灾变机制及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力学特征 破坏模式 离散元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群组机器人网络路由算法
8
作者 李明明 邵立鹏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11期2633-2639,共7页
针对群组机器人系统在应急场景下移动频繁、能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与速度的分簇自组织按需距离矢量协议(Clustered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 Based on Energy and Speed,ESC-AODV),以延长群组机器人网络... 针对群组机器人系统在应急场景下移动频繁、能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与速度的分簇自组织按需距离矢量协议(Clustered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 Based on Energy and Speed,ESC-AODV),以延长群组机器人网络运行时间,提高通信可靠性。用路由性能代替跳数作为路由判据,目的节点在重复接收到路由请求(Route Request,RREQ)数据包时,若路由性能更小,则回复路由应答(Routing Reply,RREP)数据包,以此选择更好的路由,引入分簇结构,通过簇头和网关组成的骨干网络减少广播洪泛次数。实验结果证明,节点数量多时,改进的ESC-AODV协议在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同时,平均端到端时延、数据包投递率、吞吐量和路由开销均优于AODV以及基于能量、负载和速度的AODV路由协议(AODV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Energy,Load and Speed,ELS-AODV)。ESC-AODV协议能够节约网络能量,提高可靠性,获得更优的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机器人 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跨层 分簇 能量
下载PDF
基于AS-YOLOv7的红外目标检测算法
9
作者 王艳梅 李明明 +1 位作者 黄月 张艳珠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12,共7页
为解决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红外场景下的目标识别精度低、检测速度差等问题,提出基于AS-YOLOv7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针对红外图像的特性,对YOLOv7模型中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重构并构建卷积块CBH,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然后改进... 为解决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红外场景下的目标识别精度低、检测速度差等问题,提出基于AS-YOLOv7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针对红外图像的特性,对YOLOv7模型中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重构并构建卷积块CBH,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然后改进金字塔池化(SPPCSPC)模块,使模型在不增加任何参数的同时提高模型性能;最后将原模型中的损失函数替换为具有动态非单调的WIoU损失,解决红外数据集中质量较好和质量较差的样本间的不平衡问题,提高模型的泛化性。本文实验在自行采集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与原模型相比,AS-YOLOv7的平均精度提升了0.2%,参数量降低了79%,计算量降低了85%,推理时间降低了32 ms。改进后的模型在保持准确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模型的推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YOLOv7 目标检测 特征提取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联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灵云 魏晶晶 +2 位作者 李明明 韩长玉 张春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将入选的5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患者中医外治法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治疗,每组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将入选的5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患者中医外治法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治疗,每组治疗3次,疗程共计6周。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第12周,两组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2.30%)显著高于对照组(84.70%,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预处理时可耐受的疼痛。两组共有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照光时的疼痛、照光后一过性红斑、水肿等,经对症处理可好转,安全性较好。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确切,起效快,优于单独光动力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火针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中重度痤疮
下载PDF
羊肉品质重要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娜 孙睿哲 +2 位作者 邓玉婷 李明明 张军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羊肉凭借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阶段,育种学家们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式筛选与羊肉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肉羊品种改良等分子育种提供依据,以促进羊肉品质的提升。该文就与羊肉pH、肌内脂肪沉积以及脂肪酸... 羊肉凭借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阶段,育种学家们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式筛选与羊肉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为肉羊品种改良等分子育种提供依据,以促进羊肉品质的提升。该文就与羊肉pH、肌内脂肪沉积以及脂肪酸分布等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羊的遗传改良、羊肉品质提高以及新育种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候选基因 肉品质
下载PDF
西藏南部古堆高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12
作者 王晨光 郑绵平 +6 位作者 张雪飞 邢恩袁 叶传永 任建红 黎明明 何江涛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8-578,共21页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和日若地热显示区,其中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地热显示区地热活动最为强烈。古堆地热田沸泉和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型,温泉和冷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HCO_(3)、Na-HCO_(3)-Cl和Na-HCO_(3)型,地表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_(4)-HCO_(3)和Na-Ca-Mg-SO_(4)-Cl-HCO_(3)型,这些不同的水化学类型可能反映其不同的成因和物质来源;K-Na地温计显示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有相似的热储温度(最高可达240.56℃),且明显高于石英和K-Mg地温计计算结果;除了部分沸泉,多数地热水在Na-K-Mg三角图中的投点都远离完全平衡线,表明地热水在从热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完全的化学再平衡,可能与冷水发生了混合;通过对地热流体特征元素的分析发现Cl、Na、K、SiO_(2)、B、As、Li、Rb、Cs和F是古堆地热流体的特征化学组分,Cl和其他特征化学组分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了深部母地热流体的存在;通过对古堆地热流体焓-氯图解的分析表明古堆地热田深部可能存在两类不同的母地热流体,其Cl含量、焓值和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67 mg/L、1562.5 J/g、335.5℃和697 mg/L、1250 J/g、282.5℃,并且古堆地热田的母地热流体可能是通过与围岩的热传导、沸腾或者与浅部地表冷水混合的冷却方式上升至地表形成不同温度、水化学类型和活动强度的热泉,本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富锂地热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将来合理利用我国西藏南部清洁地热能和地热型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古堆高温地热田 水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应变-磁场双感知磁致伸缩柔性传感系统与手势交互
13
作者 王千 李明明 +2 位作者 郭萍萍 翁玲 黄文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4,共12页
具有人体关节弯曲状态和空间位置感知相结合的柔性应变-磁场双模传感器可提供一种响应迅速、界面友好和应用灵活的人机交互方法。受传感结构制约、小型化可穿戴平台算力及功耗的限制,这类器件目前难以实现人体姿态、位置等多信息的同时... 具有人体关节弯曲状态和空间位置感知相结合的柔性应变-磁场双模传感器可提供一种响应迅速、界面友好和应用灵活的人机交互方法。受传感结构制约、小型化可穿戴平台算力及功耗的限制,这类器件目前难以实现人体姿态、位置等多信息的同时感知,以及多信息交互所需复杂模型的部署。为了实现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力-磁双感知,提出了一种由Co-Fe薄膜和平面磁场传感线圈组成的磁致伸缩柔性传感器。在10~65 mm的弯曲半径ρ作用下,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为22 mV/mm。在1~11 kA/m的磁场H作用下,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为1.78 mV/(kA/m)。在1~4 Hz的不同ρ和H下,传感器灵敏度变化均小于1.6%,具有较好的动态输出稳定性。通过分析双感知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特征,构建了支持传感器信号处理和传输的传感系统,实现了双感知数据的采集。利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分析手势和位置信息用于手势识别,对传统应力或弯曲传感器易混淆的12种手势进行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0.1%。此外,结合触觉反馈方法增强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通过产生不同幅度和持续时间的振动反馈,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虚拟环境中的动作效果和相对位置。传感系统推理用户的手势动作和指令,并触觉反馈设备的响应结果,实现了人与设备之间的双向信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柔性传感器 电沉积薄膜 弯曲 磁性
下载PDF
磁电耦合式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设计与输出特性
14
作者 高亮 李明明 +2 位作者 王千 党文娅 翁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313,共9页
针对液压缸、精密机械等安装空间有限、精度要求高的位移测量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磁电耦合传感构型的高精度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元件采用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作为核心敏感材料,... 针对液压缸、精密机械等安装空间有限、精度要求高的位移测量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磁电耦合传感构型的高精度小盲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元件采用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作为核心敏感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纵向磁化-横向极化的工作模式。基于玻尔兹曼统计量、磁电效应和逆磁致伸缩效应建立了磁电耦合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模型,并选用直径为0.5 mm的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后简称Fe-Ni)波导丝搭建了脉冲电流、轴向偏置磁场可调的实验平台,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确定了传感器的最佳激励脉冲电流为23 A和最佳偏置磁场为30 kA/m,此时的输出电压为412 mV。以Fe-Ni为波导丝材料,基于Co_(70)Fe_(30)/PZT-5/Co_(70)Fe_(30)磁电复合材料,设计了磁电耦合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样机,并搭建了位移传感器测量校准平台,测试得到样机具有±0.02 mm的测量精度以及15 mm的盲区距离,与同参数的传统线圈传感式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相比精度提高了33%,盲区距离减小了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磁电复合材料 位移传感器 输出电压模型 小盲区
下载PDF
基于L型铁钴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设计及输出特性
15
作者 崔淼 李明明 +1 位作者 黄文美 翁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44-4954,共11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铁钴丝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材料铁钴合金设计制作了三维力触觉传感单元,并测试了该结构的输出特性。基于电磁原理、逆磁致伸缩效应和欧拉伯努利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方程。搭建触觉传感单元实验...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铁钴丝的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材料铁钴合金设计制作了三维力触觉传感单元,并测试了该结构的输出特性。基于电磁原理、逆磁致伸缩效应和欧拉伯努利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输出电压方程。搭建触觉传感单元实验平台,对传感器进行法向和切向标定,设计的传感器法向测力范围为0~13 N,切向测力范围为0~6 N,输出特性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0~8 N法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23.997 mV/N,9~13 N法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17.537 mV/N;0~4 N切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11.599 mV/N,5~6 N切向力范围内灵敏度约为6.281mV/N。在4Hz频率、2N法向力条件下,该传感器动态响应的输出电压幅值变化范围为46.5~49.8mV,与静态力输出电压幅值的相对误差低于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5 ms和29ms,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分别采用广义逆矩阵和BP神经网络对传感器测得的三维力进行解耦,其中,BP神经网络解耦方法平均误差仅有2.90%,可有效提高测量精度。该传感器体积小、输出线性度好,可同时实现静态力和动态力的测量,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磁致伸缩效应 BP神经网络 L型铁钴丝 动态力测量 静态力测量
下载PDF
磁致伸缩贴片换能器除冰的仿真模拟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贾士聪 李明明 +2 位作者 王千 翁玲 黄文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65,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e-Co磁致伸缩材料贴片换能器激发SH_(0)波产生界面剪应力的除冰方法,SH_(0)是一种非频散的导波模态,在导波能量传递上具有衰减小的优势。换能器结构采用了互相垂直的偏置磁场与交变激励磁场,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试验覆...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e-Co磁致伸缩材料贴片换能器激发SH_(0)波产生界面剪应力的除冰方法,SH_(0)是一种非频散的导波模态,在导波能量传递上具有衰减小的优势。换能器结构采用了互相垂直的偏置磁场与交变激励磁场,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试验覆冰铝板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换能器在16 kHz的激励频率下产生最大界面剪应力,激励电流为2 A时,剪应力达到0.7 MPa,超过了除冰所需要的0.4 MPa标准。在-15℃的冰箱中对200 mm×200 mm×1 mm的覆冰铝板进行了除冰实验测试,激励电流为2 A时,除冰工作在1 min左右完成,除冰功耗仅为0.46 W/cm^(2)。设计的磁致伸缩贴片换能器可为小体积、低功耗的超声除冰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除冰 磁致伸缩贴片换能器 SH波 界面剪应力
下载PDF
大量程柔性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17
作者 刘亚南 李明明 +2 位作者 李海毅 翁玲 黄文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3,共4页
利用磁机耦合方程建立大量程柔性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模型,理论计算输出电压。搭建实验平台,测试波导丝在偏置磁场和激励电流为5~35 kA/m和0.5~3.5 A范围内的输出电压,对比理论值与测量值,确定使波导丝输出电压最优的激励电流和... 利用磁机耦合方程建立大量程柔性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模型,理论计算输出电压。搭建实验平台,测试波导丝在偏置磁场和激励电流为5~35 kA/m和0.5~3.5 A范围内的输出电压,对比理论值与测量值,确定使波导丝输出电压最优的激励电流和偏置磁场,并对比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不同伸长状态下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偏置磁场和激励电流为:(Fe_(83)Ga_(17))_(99.4)B_(0.6)为15 kA/m和1.5 A;Fe_(82)Ga_(13.5)Al_(4.5)为20 kA/m和1.5 A;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为10 kA/m和2 A。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波导丝信号衰减程度小,不同伸长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具有一致性。本文的研究可为设计与开发大量程柔性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程 磁致伸缩 位移传感器 应力波
下载PDF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测量盲区失效机理与磁屏蔽优化
18
作者 边铁錾 李明明 +2 位作者 王鑫玉 黄文美 翁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00-5310,共11页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检测线圈附近存在测量盲区,在受限安装空间内有效测量范围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魏德曼效应、磁弹性耦合效应和维拉里效应,建立合成磁场作用下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盲区模型,分析测量盲区内传感...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在检测线圈附近存在测量盲区,在受限安装空间内有效测量范围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魏德曼效应、磁弹性耦合效应和维拉里效应,建立合成磁场作用下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盲区模型,分析测量盲区内传感器失效机理。搭建实验平台提供可调的脉冲电流和轴向磁场,选用直径为0.6mm的(Fe_(83)Ga_(17))_(99.4)B_(0.6)、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和Fe_(30)Co_(70)波导丝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测量盲区受永磁体产生的轴向磁场影响,并且随轴向磁场增大。增加静磁屏蔽装置并确定最佳参数,制作样机并测试表明:优化后的(Fe_(83)Ga_(17))_(99.4)B_(0.6)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30.05μs缩短为18.45μs,宽度缩短了38.6%;Fe_(46.5)Ni_(48.5)Cr_(2)Ti_(2.5)Al_(0.5)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31.15μs缩短为19.15μs,宽度缩短了38.5%;Fe_(30)Co_(70)波导丝传感器测量盲区由29.55μs缩短为18.85μs,宽度缩短了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测量盲区模型 静磁屏蔽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的AOD终点碳温预测
19
作者 刘东旭 李明明 +1 位作者 邵磊 邹宗树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为提高AOD不锈钢冶炼终点碳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个机器学习算法(RF、XGBoost、AdaBoost、KNN、SVR和岭回归)嵌入的Stacking模型融合的AOD终点碳温预测方法。基于理论基础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模型的输入特征变量,利用... 为提高AOD不锈钢冶炼终点碳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个机器学习算法(RF、XGBoost、AdaBoost、KNN、SVR和岭回归)嵌入的Stacking模型融合的AOD终点碳温预测方法。基于理论基础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模型的输入特征变量,利用箱线图法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5折交叉验证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确定了模型的最优参数,通过对上述6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逐层筛选,构建了RF+XGBoost+KNN—RF二层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终点碳含量预测模型、RF+AdaBoost+KNN—RF+XGBoost+KNN—XGBoost三层Stacking多模型融合的终点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RF+XGBoost+KNN—RF二层Stacking模型在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为±0.01%的命中率为87.86%,RF+AdaBoost+KNN—RF+XGBoost+KNN—XGBoost三层Stacking模型在终点温度误差为±15℃的命中率为94.22%,相较于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D 终点碳温预测 模型融合 Stacking模型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20
作者 陈雪 王浩玥 +1 位作者 李鸣明 葛朝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9-631,637,共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CVST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作者报道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了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CVST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作者报道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探讨了干燥综合征合并CVST可能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干燥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凝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