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1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下载PDF
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侯洪涛 张建 +4 位作者 裘艳梅 李苹苹 郑吉敏 王玉珍 刘改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10只,记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喂养... 目的观察姜黄素灌胃对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10只,记为对照组。各组大鼠喂养8周后,姜黄素低剂量组给予200 mg/(kg·d)姜黄素灌胃,姜黄素高剂量组给予400 mg/(kg·d)姜黄素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组大鼠灌胃8周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肝脏、小肠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取大鼠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血浆LPS、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ALT、AST。取小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肠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堆积,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减轻;对照组绒毛无充血及水肿,模型组绒毛结构破坏,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绒毛缺失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血浆LPS、DAO及血清AST、ALT水平均升高(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均降低(P均<0.05),但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且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有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姜黄素灌胃可改善脂肪肝大鼠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改善肠道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肪肝 肠黏膜屏障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我国设施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李萍萍 韩建刚 +1 位作者 陈欣 高丽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从最初以农户为单位的单体日光温室到以村庄为单位的种养结合生态温室群模式,拓展到在一个大区域内将大型猪场的粪污进行工业化沼气并网发电,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来减少化肥施用和改良土壤的宏观生态农业模式,相关的结构配置、配套的种养殖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研发和提升中。另一类是采用综合性生态农业技术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包括:采用各类立体/垂直栽培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各种轮作栽培技术减少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和降低农药使用量;采用土壤健康栽培技术,通过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改善土壤性状;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用农林废弃物发酵后的物料作为栽培基质为作物提供养分;采用覆盖防虫网、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高温封棚、蒸气消毒、有色膜覆盖土壤、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来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期望通过相关配套装备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高设施生态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生态农业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种养沼结合 立体栽培 轮作栽培 有机基质栽培 生态防治
下载PDF
图式语言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解构与景观修复研究——以坪坦村为例
4
作者 窦银娣 李萍萍 李伯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4,共13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解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修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结合了图式语言理论,以坪坦村为例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对公共空间特征进行解构,提出景观修复策略.研究表明:1)以图式语言理论为基础,构建坪坦村公共空间图式语言体系.通过解构分析坪坦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得出了75种图式语汇,解构公共空间秩序法则得出了相邻、相交等词法与秩序性、时间性和本土性等句法,解构公共空间生长环境得出了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2)坪坦村公共空间表现出特征极为突出的侗族特色:公共空间布局中自然环境与传统建筑情景交融;生产、生活与精神公共空间场所互动共生;公共空间节点多维嵌套,层次丰富.3)图式语言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修复路径:按“字—词—词组”层层递进织补空间元素;按“时间—空间—情感”循序渐进构建空间秩序;按“完善—修缮—重构”滚动式表达空间意境.研究通过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图式解析和特征解构,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图式语言 公共空间 景观修复 坪坦村
下载PDF
智力障碍儿童遗传学病因筛查与分析
5
作者 李翠 王晓岩 +4 位作者 刘小刚 赵明刚 李萍萍 李旭 薛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智力发育障碍(I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ID疾病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ID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例ID患儿进行初步分类,染色体分析结... 目的分析智力发育障碍(I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ID疾病临床诊疗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ID的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例ID患儿进行初步分类,染色体分析结果正常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Sange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对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的可能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及功能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P1患儿核型为46,XY,del(18)(q22q23),其余4例患儿染色体核型正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两例患儿ATP2C2基因均存在c.2096G>A(p.Ser699Asn)和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复合杂合变异。家系验证结果显示P2患儿及P3患儿母亲为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杂合变异携带者,父亲为ATP2C2基因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杂合变异携带者。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变异位点在神州基因组数据1000 Genome、ExAC和gnomAD等数据库未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c.2096G>A和c.2644_2655del)编码的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且均可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论ATP2C2基因c.2096G>A(p.Ser699Asn)和c.2644_2655del(p.Ser882_Gly885del)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可能是ID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发育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致病基因 ATP2C2基因
下载PDF
利用双差走时成像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地壳速度结构
6
作者 武振波 邹昆 +3 位作者 苏金蓉 滑玉琎 李萍萍 徐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1-888,共18页
青藏高原东缘断裂密布,强震频发,是研究高原侧向挤出及深部孕震环境的理想实验室.为了解龙门山次级块体及其西界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基于四川地震台网64个宽频带地震台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 青藏高原东缘断裂密布,强震频发,是研究高原侧向挤出及深部孕震环境的理想实验室.为了解龙门山次级块体及其西界龙日坝断裂带在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基于四川地震台网64个宽频带地震台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记录的震级≥3.0地震事件波形,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揭示了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夹持于龙门山断裂带(LMSF)与龙日坝断裂带(LRBF)之间的龙门山次级块体,相对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和四川盆地呈现明显的低速特征.结合该区域的低阻、低密度结构特征,以及块体内部、特别是龙日坝断裂带现今地震活动缺乏,我们推测这是因为该块体“相对较软”,不易脆性破裂产生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块体西缘强烈相互作用过程中,该块体主要通过地壳缩短增厚和地表隆升吸收板块挤压造成的累积应变能.依据本文获得的速度等值线变化特征及已有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结果,推测龙日坝断裂带为深部向南东倾斜且向下切入基底,该断裂倾角较陡,主要以走滑运动调节应变能,而东侧龙门山断裂带倾角较缓,表现为逆冲运动导致的地壳缩短是其调节应变能的主要形式.此外,据本文多条速度剖面及已有电性剖面、重力异常的联合约束,我们推测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均以较大倾角向南东倾斜,至少延伸至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双差层析成像 龙门山次级块体 龙日坝断裂带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
7
作者 蒋代琴 李平平 邹华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岩心、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该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是影响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岩心、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该区侏罗系大安寨段和千佛崖组页岩层系天然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裂缝对页岩油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侏罗系页岩中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层理缝、穿层水力破裂缝和收缩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缝、顺层剪切缝和层内张开缝,层理缝是页岩中最为发育的天然裂缝,线密度介于66~357条/m之间,平均为188条/m。层理缝和收缩缝既是页岩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改善了页岩的储集性能,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构造裂缝、穿层水力破裂缝与层理缝相互连通形成的宏观裂缝网络是页岩油气排放的通道,对大安寨段页岩气的逸散影响较大,对千佛崖组页岩油的保存条件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页岩油气 富集和保存 侏罗系 元坝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传统村落遗产地居民文化适应对遗产认同的影响研究——以吉首市德夯村为例
8
作者 易韵 李伯华 +2 位作者 李萍萍 邹靓 窦银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8,52,共11页
遗产旅游的兴起为传统村落旅游带来机遇,但也因过快发展引发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以及遗产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遗产认同和文化适应的概念解析,一方面,从遗产认同的内部结构出发... 遗产旅游的兴起为传统村落旅游带来机遇,但也因过快发展引发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以及遗产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遗产认同和文化适应的概念解析,一方面,从遗产认同的内部结构出发,构建遗产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德夯村居民遗产认同情况;另一方面,援引Barry的双文化模型和SL-ASIA单线性文化适应模型来测度居民的文化适应情况,利用回归分析探讨文化适应对遗产认同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SL-ASIA模型下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可以从社会交往、日常偏好和遗产认同3个维度进行评价,Barry的双文化模型可以将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适应策略分为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4种类型。从SL-ASIA模型和双文化模型都可得知德夯村居民的文化适应为双文化主义。2)传统村落居民的遗产认同可以从遗产认知和遗产身份认同2个维度进行评价,德夯村居民具有一定的遗产认同但程度不深。3)整合型文化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社会交往和日常偏好维度对遗产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所得结论,对传统村落居民的遗产认同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推进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 遗产认同 文化适应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建设与应用
9
作者 李同林 江鹏 +10 位作者 晋云霞 欧阳龙斌 侯泽宇 许艳 程思智 曾维祖 王竞 李萍萍 马康熙 苏金蓉 吴昊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4,共16页
为解决国内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列装测试不充分的技术难题,尽可能降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风险,建设了专业化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软件和硬件两大测试系统,明确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流程... 为解决国内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列装测试不充分的技术难题,尽可能降低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的风险,建设了专业化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平台。该平台构建了软件和硬件两大测试系统,明确了测试方法、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评价指标,具备在线功能测试、离线回溯测试、预警信息测试和信息安全测试等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性测试和综合评估测试结果,为地震预警专业软硬件完善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筑牢地震预警系统的安全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测试平台 软硬件 专业化
下载PDF
脑梗死累及岛叶预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风险
10
作者 黄宝资 黎建乐 +4 位作者 李苹萍 曹谡涵 陈椿勇 蒋自牧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型和非心源性栓塞型。病灶是否累及岛叶主要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确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585例,其中心源性栓塞型173例(10.9%)和非心源性栓塞型1412例(89.1%)。脑梗死累及岛叶448例(28.3%),其中心源性栓塞组135例(78.0%)和非心源性栓塞组313例(2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未调整模型:OR=12.474, 95%CI 8.520~18.263,P<0.001)。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两者间仍存在显著相关性(模型3:OR=6.233, 95%CI 3.688~10.543;P<0.001)。此外,累及左侧(模型3:OR=4.977, 95%CI 2.757~8.987,P<0.001)和右侧岛叶的脑梗死(模型3:OR=4.998,95%CI 2.743~9.107,P<0.001)均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累及岛叶可作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潜在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受累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影像学标志 相关性 风险 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
下载PDF
负载成纤维细胞3D打印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的体外促血管化
11
作者 孙慧 王立军 +2 位作者 崔艾鑫 李平平 刘致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84-3489,共6页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 背景:将种子细胞与3D生物打印技术相结合可特异性地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求,但对于损伤组织促血管化的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目的:通过培养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获得上清液并与完全培养基按不同比例混合,以模拟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微环境,探究多种细胞微环境对内皮细胞促血管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挤压式3D生物打印工艺制备负载成纤维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制备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将水凝胶支架浸提液与完全培养基按照1∶1、1∶2、1∶4的体积比混合获得条件培养基。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3T3、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水凝胶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死细胞染色分析细胞活性。采用3种条件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进行成管实验、血管基因检测与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水凝胶支架呈多孔性结构,流变学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CCK-8检测与活/死细胞染色显示该水凝胶支架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②成管实验显示,1∶1条件培养基组细胞成管总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4组细胞成管分支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qRT-PCR检测显示,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2条件培养基组低于1∶1条件培养基组(P<0.01);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第5天,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其他3组(P<0.01或P<0.0001),1∶1条件培养基组低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培养第1天,1∶1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1,P<0.05),1∶2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3天,1∶4条件培养基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培养第3天,1∶2条件培养基组CD31表达高于对照组、1∶4条件培养基组(P<0.05)。⑤结果表明该条件培养基可模拟组织损伤后血管再生微环境,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化进程,并且1∶2条件培养基促血管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水凝胶 成纤维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促血管化
下载PDF
不同生物膜附着微塑料对文蛤鳃的毒性效应
12
作者 林健晖 李萍萍 +5 位作者 刘敏 邓希 康子歆 杨涛 展舒悦 曾映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及其生物毒性效应与健康风险备受关注。天然海洋环境中,微塑料表面易被多种微生物定殖并形成生物膜,这可能影响微塑料的生物毒性,然而目前对其影响仍知之甚少。以海南典型双壳贝类文蛤(Meretrix lyr... 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及其生物毒性效应与健康风险备受关注。天然海洋环境中,微塑料表面易被多种微生物定殖并形成生物膜,这可能影响微塑料的生物毒性,然而目前对其影响仍知之甚少。以海南典型双壳贝类文蛤(Meretrix lyrata)为受试动物,并以其重要的呼吸和滤食器官鳃为靶器官,研究生物膜对微塑料生物毒性的影响。通过将文蛤暴露在质量浓度为100μg·L^(-1)的不同类型原始和生物膜附着的微塑料(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境中14 d,研究微塑料在文蛤鳃中的富集特征及其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抗氧化及免疫防御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和生物膜附着微塑料均能在文蛤鳃组织中富集,富集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且生物膜附着微塑料的生物富集效应更显著;微塑料富集导致鳃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出现鳃丝粘连、萎缩及断裂、鳃丝细胞坏死、纤毛脱落等病理现象,其中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比原始微塑料对鳃显微结构的损伤更为明显;微塑料胁迫造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类型原始和附着生物膜微塑料均诱导了文蛤鳃组织的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但未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此外,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附着的微塑料比微塑料单独作用对文蛤鳃的毒性效应更强。该研究为评价海洋环境中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及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生物膜 富集 病理损伤 氧化应激 毒性效应
下载PDF
敦煌月牙泉域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李平平 盖楠 +1 位作者 王晓丹 杨俊仓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选择河西走廊西端的月牙泉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测试,对研究区内的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包括冰川融水)形成的出山河水是区内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二者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 选择河西走廊西端的月牙泉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测试,对研究区内的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包括冰川融水)形成的出山河水是区内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二者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局部地区受断裂构造或越流影响并受祁连山前深部地下径流侧向补给;党河灌区地下水的蒸发作用微弱,以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其他浅层地下水以蒸发为主要排泄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演化受到碳酸和硅酸盐岩溶滤作用的影响;岩盐、石膏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方解石和白云岩的沉淀作用以及蒸发作用是控制地下水盐分的主要因素,且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月牙泉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月牙泉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特征 环境同位素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大体系性原创贡献
14
作者 李萍萍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值得深入研究和阐发。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相关重要文献,可以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绿色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值得深入研究和阐发。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相关重要文献,可以发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绿色文化”为内容组合实现了文化内容体系的创新,以“文化育人—文化强国—文化塑形”为功能组合实现了文化功能体系的创新,以“文化自信—文化和平—文化互鉴”为价值组合实现了文化价值体系的创新,以“‘结合’—辩证—‘双创’”为方法组合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方法论体系创新。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多重原创性贡献,既有助于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又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功能 文化价值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我国普通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分析与建议
15
作者 刘乐玫 陈婷 +4 位作者 刘彦琦 李萍萍 黄琦瑜 张忠敏 程光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2017-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地区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从招生规模角度为完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 目的:分析2017-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地区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从招生规模角度为完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7-2020年招生规模总体变化趋势以及2019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配置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校招生规模之间的差异。结果:2017-2020年我国开设预防专业的高校数量逐年略有增加,计划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增长幅度最大。在学校性质、地域、院校类型中,招生数量构成比存在差别(P<0.05);在是否为985、双一流中,招生数量差别不大(P>0.05)。结论:我国预防医学本科招生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较缓,且存在总体招生人数不足、不同地区招生规模分布不均、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有差异的现象,为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要继续合理扩大我国重点院校及综合院校的预防本科生招生规模,适当增加西部、东部地区招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预防医学 本科教育 招生规模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重庆市綦江区草蔸萝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6
作者 李萍萍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1期61-63,共3页
草蔸萝卜在重庆綦江区种植面积较大,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且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减轻污染,减少病虫的发生,提高草蔸萝卜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 草蔸萝卜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Source Rocks for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Sichuan Basin:Implication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Marine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1
17
作者 ZOU Huayao HAO Fang +4 位作者 ZHU Yangming GUO Tonglou CAI Xunyu li pingping ZHANG Xue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Detailed geochemist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olid bitumens and hydrocarbon gases in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Two types of solid bitumens were recognized: low sulfur content, low refl... Detailed geochemist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solid bitumens and hydrocarbon gases in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Two types of solid bitumens were recognized: low sulfur content, low reflectance (LSLR) solid bitumen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and high sulfur content, high reflectance (HSHR) solid bitumens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and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s. Solid bitumens in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correlate well with extract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to Jurassic nonmarine source rocks i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saturated and aromatic fractions and biomarker distribution. Solid bitumens in the Feixianguan and Changxing formation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extracts from the Cambrian and Silurian rocks but display reasonable correlation with extracts from the Upper Permian source rocks both i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saturated and aromatic fractions and in biomarker distribu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Permian especially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was the main source of solid bitumens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Feixianguan and Changxing formations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es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hydrocarbon gases originated from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and was the products of thermal cracking of accumulated oil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ource rock dominated by sapropelic organic matter existed in the Upper Permian and had mad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giant Puguang gas field,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marine sequences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bitumen oil-cracking origin of origin and natural gas Puguang gas field
下载PDF
云南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永红 李平平 +3 位作者 邵榆岚 倪婧 刘敏 白兴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个基因和1个A+T丰富区,基因重叠区域共7处,基因间隔区域共21处,基因片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插入和缺失。基因组拥有鳞翅目昆虫典型mtDNA的基因组成和顺序,A+T含量高达81.40%;基因组AT偏度为正值。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南野桑蚕同家蚕和中国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云南野桑蚕起源于中国北方野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分析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鹏 李萍萍 +4 位作者 李同林 曾均 王竞 苏金蓉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局部地形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高烈度区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较为一致,Ⅵ度以下区域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等值线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在震害不显著情况下两种烈度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初步震相分析发现,近断层台站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记录到水平向速度大脉冲现象。基于基岩地震动峰值统计了本次地震的衰减特性,PGV随距离衰减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更慢,综合震相特征认为本次地震更符合浅源地震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动与震害的关系,选取了2个震害较为严重乡镇的强震动记录计算5%阻尼比的拟加速度反应谱,在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 g取值到1.5 s之间,台站记录反应谱值远超出设计地震反应谱,在部分周期区间还超出了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值,体现出反应谱与震害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下载PDF
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万金 周雯珺 +2 位作者 周海明 李平平 时勘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心理脱离是指非工作时间内个体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均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并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主流研究认为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向关系。不同研究结果的矛盾是由于未区分心... 心理脱离是指非工作时间内个体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均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并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主流研究认为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向关系。不同研究结果的矛盾是由于未区分心理脱离状态和心理脱离行为、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心理脱离,或是由于心理脱离程度差异造成,或是两者间存在方向相反的作用机制,或受其他变量的调节?目前的研究尚未给出一个整合的解释。因此,本研究提出应区分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先综合采用质性与定量分析检验各自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简称JD-R模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采用经验取样法和情景实验法,分别考察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中的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机制,并考察任务紧急性和职业使命感等任务和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预期对以往的矛盾结论给予一个整合的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关的心理脱离管理对策,以提升员工心理脱离状态,从而促进其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脱离 工作投入 经验取样法 情景实验法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