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性[牙合]板 正畸 正颌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炜 陈尔曼 李伟栩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目的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研究翻转课堂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3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试验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目的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研究翻转课堂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3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试验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员课堂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及教学调查问卷评分。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为(83.93±5.80)分,高于对照组的(74.93±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实践操作能力成绩为(84.40±7.26)分,强于对照组的(77.80±8.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评分显示试验组在自主学习、知识理解、对教师的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这5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员的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桡骨远端骨折 骨科 理论考试 临床思维
下载PDF
TBL教学法在骨科见习生临床专科查体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伟栩 刘笑 张宇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骨科见习生临床专科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见习的38名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9名,分别采用以授课为基...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骨科见习生临床专科查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见习的38名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9名,分别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ning,LBL)和TBL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查体教学中的优劣。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5.42±7.75)分,临床技能成绩为(92.68±3.25)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对教学的整体满意度为(4.63±0.60)分,高于对照组的(3.74±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学习效率、临床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BL的骨科见习生临床专科查体教学方式可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骨科理论和技能水平以及教学满意度,优于传统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法 骨科 临床见习 专科查体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覆膜支架缝合定位系统
4
作者 李维旭 张劼 +2 位作者 叶萍 周磊 常兆华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24期67-71,共5页
传统的覆膜支架缝制过程通常是采用全手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原始的作业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产品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缝合设备中的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实现,根据待缝合覆膜支架... 传统的覆膜支架缝制过程通常是采用全手工作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种原始的作业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产品成本高。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缝合设备中的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实现,根据待缝合覆膜支架的几何特征,运用图像预处理和图像分割,配合Blob分析完成对缝合位置坐标的提取。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自动准确地对大动脉覆膜支架进行缝合定位,缝合定位精度为0.1mm,基本满足大动脉覆膜支架的缝合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缝合定位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在牙周膜干细胞中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绪 张勉 +3 位作者 卢梦 张浩 卢晓琳 曹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S刺激下,SIGIRR表达水平的变化。将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正常对照(NC)+LPS组和SIGIRR过表达(OE)+LPS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中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LPS浓度为1000 ng/mL时,SIGIRR的下调最显著。随着LPS刺激时长增加,SIGIRR表达不断下调,到6 h时表达水平最低,随后逐渐上升。OE+LPS组中的IL-6、IL-8、TNF-α表达均较NC+LPS组与LPS组显著下调。结论:SIGIRR在PDLSCs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微环境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
下载PDF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廖芬 李维旭 +1 位作者 王洁 田俊良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6期150-150,152,共2页
作为水环境的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在水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中的优势及其在河流、湖库、湿地、海域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浮游藻类 水质监测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以优化利用为导向的基层防疫防控档案对策研究
7
作者 李伟旭 《兰台世界》 2021年第8期98-100,共3页
以新冠疫情为背景,首先明确了基层防疫防控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基层防疫防控档案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状态、工作主动性、工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优化利用为工作导向,从认清利用需求、拓展利用媒... 以新冠疫情为背景,首先明确了基层防疫防控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基层防疫防控档案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状态、工作主动性、工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优化利用为工作导向,从认清利用需求、拓展利用媒体、优化利用模式等方面优化档案利用的基本方法,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统一认识、加强指导、统筹兼顾、主动作为、强化宣教、广泛征集等方向对基层防疫防控档案进行了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基层防疫防控 档案
下载PDF
基于三柱分型的髋臼骨折精准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8
作者 张瑞鹏 蔡鸿敏 +24 位作者 樊仕才 吕刚 庄岩 易成腊 郭晓东 郑龙坡 马献忠 陈华 孙大辉 王光林 周琦石 李伟栩 冯卫 林涨源 秦晓东 王建东 石展英 李连欣 刘光耀 郭书权 李明 官建中 张英泽 侯志勇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5-875,共11页
髋臼解剖结构不规则, 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 该部位损伤的精确分型、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对骨科医师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髋臼骨折传统Letournel-Judet分型系统应用广泛, 但存在骨折类型囊括不全、难以理解、分型对手术指导价值不... 髋臼解剖结构不规则, 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 该部位损伤的精确分型、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对骨科医师而言是一项巨大挑战。髋臼骨折传统Letournel-Judet分型系统应用广泛, 但存在骨折类型囊括不全、难以理解、分型对手术指导价值不足等局限性;临床上分型诊断错误、手术策略选择不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屡见不鲜,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三柱分型基于解剖特点, 具有囊括骨折类型多、便于理解等优势。为解决基于Letournel-Judet分型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髋臼骨折患者的精准诊疗、获得满意的预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制订《基于三柱分型的髋臼骨折精准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主要结合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系统, 从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提出15条推荐意见, 为髋臼骨折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诊断 治疗学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21
9
作者 薛德挺 李杭 +8 位作者 潘志军 张炜 李伟栩 郑强 冯刚 谭延斌 高翔 蒋靓君 张占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562,共7页
目的 探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治疗股骨和胫骨采用髓内钉治疗术后感染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8岁;14例为胫骨,8例为股骨.早期感染组6例... 目的 探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治疗股骨和胫骨采用髓内钉治疗术后感染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8岁;14例为胫骨,8例为股骨.早期感染组6例表现为感染部位红、肿、热、痛伴伤口渗液流脓;迟发感染组其中12例表现为窦道形成,4例表现为反复局部红肿.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感染(术后6周以内)和迟发感染(术后6周以后).早期感染6例患者,其中1例因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拆除髓内钉,予以清创抗生素骨水泥棒固定;5例均保留髓内钉并行局部清创治疗.迟发性感染16例患者,其中1例胫骨感染者予以局部换药至骨折愈合,后拆除髓内钉并进行髓内清创;2例全身情况较差者,拆除髓内钉并清创后植入硫酸钙骨水泥并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余13例采用拆除髓内钉并清创、抗生素水泥棒植入治疗.比较早期和迟发感染在内固定去留、感染控制、骨折愈合、二期骨折固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6例早期感染患者中,1例感染性休克拆除髓内钉患者控制感染,二期予以髓内钉固定;5例保留髓内钉患者中,2例感染控制,3例感染未控制者拆除髓内钉行清创治疗后感染控制.保留髓内钉的成功率为33.3%%(2/6).迟发性感染16例,感染均控制.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6例早期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67±2.08)个月;16例迟发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2±0.79)个月.除1例失访外,21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31.9个月;无一例发生再次骨折和感染复发.结论 对于股骨和胫骨髓内钉术后早期骨感染可以尝试行保留髓内钉的清创治疗,但失败率较高.若保留髓内钉失败,则需按照迟发性骨感染处理.对于迟发性骨感染,因骨折尚未愈合,故采用彻底清创拆除内固定后硫酸钙或抗生素骨水泥棒植入并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根据软组织情况选择钢板、髓内钉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胫骨 感染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缺损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利军 李杭 +4 位作者 潘志军 李伟栩 郑强 薛德挺 谭延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0-86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的44例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31例,女13例;年龄18,71岁,...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应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的44例胫骨感染性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31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43.7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7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同时伴有以上两种基础疾病12例;骨缺损范围6。17cm(平均11cm)。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历2~5次(平均3.7次)手术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9~13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时间16个月至11年(平均3.1年)。15例出现相关并发症19处:骨水泥植入创面愈合不良需手术处理5处,第一阶段骨水泥植入感染复发再次清创8处,骨缺损17cm植骨后局部血肿形成1处,内固定物断裂1处,肢体不等长大于2cm 3处,骨愈合后感染再发1处。结论采用Masquelet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感染性缺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感染 骨重建 骨缺损 诱导膜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靓君 李杭 +3 位作者 李伟栩 冯刚 王建卫 郑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845-854,共10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分析常见的四种翻修手术的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8例于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治疗的患者资料,男5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9.7岁。二次翻修手术...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分析常见的四种翻修手术的要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8例于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治疗的患者资料,男5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平均49.7岁。二次翻修手术至初次手术时间2~24个月(平均10.4个月)。再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判断有无感染,如存在感染则改为外固定支架控制感染;判断患者有无条件行翻修内固定,如患者年龄>65岁或局部骨量较差则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余患者根据胫骨平台畸形特点分为以下四种手术方式:①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②胫骨结节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③胫骨干骺端开窗顶棒复位植骨内固定;④腓骨头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85 min。2例术前存在感染,行感染清创内固定拆除后改为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改行切复内固定或者继续外固定;1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采用干骺端开窗顶棒植骨复位内固定术;6例采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4例采用胫骨结节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2例采用腓骨头截骨+原骨折线截骨复位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VAS痛觉评分1.1分,较术前4.2分明细改善(t=8.960,P=0.001);术后Rasmussen评分平均22.9分,较术前14.4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9,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94.5°,较术前55°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3,P=0.001)。3例关节面仍遗留2 mm塌陷,3例仍存在轻度外翻(<5°),骨折复位优12例,良5例,优良率100%,2例出现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翻修难度较大,需进行详细的术前规划,采用合适的再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依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畸形特点采用不同的再手术方法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关节内骨折 截骨术 关节畸形 获得性 再手术
原文传递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晗晓 李杭 +5 位作者 薛德挺 辛曾峰 章相锋 李伟栩 冯刚 谭延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8-603,共6页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内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内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内)、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内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6周内发生FRI的患者,如内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内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志勇 张瑞鹏 +20 位作者 樊仕才 吕刚 庄岩 易成腊 郭晓东 郑龙坡 马献忠 陈华 孙大辉 王光林 周琦石 李伟栩 冯卫 林涨源 秦晓东 王建东 石展英 李连欣 刘光耀 郭书权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0-514,共5页
髋臼解剖位置深,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该部位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导致[1-2]。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困难,暴露、复位及固定技术要求高,是创伤骨科"皇冠上的明珠",其精准诊疗对骨科医师也是巨大的挑战[1-4]。1964年,Letournel... 髋臼解剖位置深,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集聚,该部位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导致[1-2]。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困难,暴露、复位及固定技术要求高,是创伤骨科"皇冠上的明珠",其精准诊疗对骨科医师也是巨大的挑战[1-4]。1964年,Letournel与Judet教授将髋臼骨折分为5型简单、5型复杂骨折,自该分型提出以来,其已广泛应用于髋臼骨折的诊疗中[2,5]。然而,不少学者发现Letournel-Judet分型存在囊括不全、难以理解、对手术治疗指导价值低等弊端,临床应用中易出现骨折类型误诊、手术决策不当等情况,导致患者下肢残疾等严重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习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科医师 复杂骨折 分型诊断 创伤骨科 应用体会 骨折类型 三柱分型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胫骨平台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14
作者 毛玉江 +26 位作者 刘亚波 李庭 李卫华 孙志坚 周雁 米萌 肖鸿鹄 孙旭 王京 程洋 翟建坡 王宇章 彭贵凌 赵霞 东靖明 李开南 王光林 庄岩 张建政 梁军波 周大鹏 张一 李伟栩 林朋 张培训 王剑 高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9-840,共12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应激,从而使患者从疾患和手术应激状态快速恢复。近年来,ERAS理念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多项研究表...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应激,从而使患者从疾患和手术应激状态快速恢复。近年来,ERAS理念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多项研究表明,ERAS理念的实施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减少医疗费用。目前,在"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已有一系列ERAS理念下创伤骨科常见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发表,为指导和规范ERAS理念下骨折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专家共识为此系列共识之一。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骨科比较常见且治疗困难的骨折之一,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研究,国内外医生、学者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方法。ERAS理念的引入,可以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治提供更全面的平台,也为诊疗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导向和标准。因此,经全国创伤骨科专家代表讨论,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以ERAS理念为指导,特制定本共识。该共识适用于成年人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距伤后3周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创伤骨科 诊疗方案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 并发症发生率 再入院率 公益基金会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偏颌同时伴水平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梦 赵贺剑 +2 位作者 李伟绪 张浩 曹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5-748,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偏颌同时伴右侧上颌尖牙低位水平埋伏阻生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要求改善面型,故先正畸去代偿后进行正颌手术改善骨性偏斜,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联合口腔颌面外科对13行闭合式导萌,13牵引至正常位置,... 本文主要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偏颌同时伴右侧上颌尖牙低位水平埋伏阻生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要求改善面型,故先正畸去代偿后进行正颌手术改善骨性偏斜,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联合口腔颌面外科对13行闭合式导萌,13牵引至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正常,达到平衡、美观、稳定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正颌手术 闭合式 上颌尖牙 偏颌 牙髓活力 导萌 正常位置
原文传递
Enhanced integrin-mediated human osteoblastic adhesion to porous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poly(L-lactic acid) composite 被引量:2
16
作者 Huang Xin Qi Yiying +4 位作者 li weixu Shi Zhongli Weng Wenjian Chen Kui He Rongx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3443-3448,共6页
Background The initial osteoblastic adhesion to materials characterizes the first phase of cell-materi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s all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bone. In a previous work, we develope... Background The initial osteoblastic adhesion to materials characterizes the first phase of cell-materi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s all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bone. In a previous work, we developed a novel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ACP)/poly(L-lactic acid) (PLLA) material that demonstrated morphologic variations in its microstruc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i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is material and osteoblastic cells. Cellular attach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A porous ACP/PLLA composite and PLLA scaffold (as a control) were incubated in fetal bovine serum (FBS) containing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and the protein adsorption was determined. Osteoblastic MG63 cells were seeded on the materials and cultured for 1, 4, 8, or 24 hours. Cell attachment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TS method. Cell morphology was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genes encoding integrin subunits αl, α5, αv, β1,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and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 The ACP/PLLA materia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tein adsorption by 6.4-fold at 1 hour and 2.4-fold at 24 hour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PLLA scaffold. The attachment of osteoblastic cells to the ACP/PLL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PLLA scaffold. The SEM observation revealed a polygonal spread shape of cells on the ACP/ PLLA, with the filopodia adhered to the scaffold surface. In contrast, the cells on the PLLA scaffold exhibited a spherical or polygonal morphology. Additionally, real-time RT-PCR showed that the genes encoding the integrin subunits αl, αv, β1, and FAK were expressed at higher levels on the ACP/PLLA composite. Conclusions The ACP/PLLA composite promoted protein adsorption and osteoblastic adhesion. The enhanced cell adhesion may be mediated by the binding of integrin subunits αl, αv, and β1, and subsequently may be regulated through the FAK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OSTEOBLAST cell adhesion INTEGR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