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mulant Expansion in Intermediate Coupling Region in U(l)Lattice Gauge Theory
1
作者 ZHENG Xite li yuliang LEI Chunho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1期573-576,共4页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in the i-th order approximation in the cumulant expansion from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correction to the zeroth order approximation is zero or the smallest,we show in the example of calcula...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in the i-th order approximation in the cumulant expansion from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correction to the zeroth order approximation is zero or the smallest,we show in the example of calculating the Polyakov line<L>of U(1)gauge model at finite temperature with N_(T)=1-to 5-th order that the expansion works well not only in the strong and weak coupling regions,but also in the intermediate coupling region except the very vicinity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point.The calculated<L>is in agreement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ON COUPLING APPROXIMATION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功率合成器和功率分配器的2.45 GHz功率放大器
2
作者 李钰梁 杨桢 +1 位作者 李艳 王宇宁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0,共10页
当前功率放大器在输出效率、输出功率以及线性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兼顾,针对这一问题,在三级级联放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合成器和功率分配器的AB类射频功率放大器。针对线性度和增益的问题,带通匹配和T型网络匹配技术对前... 当前功率放大器在输出效率、输出功率以及线性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兼顾,针对这一问题,在三级级联放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合成器和功率分配器的AB类射频功率放大器。针对线性度和增益的问题,带通匹配和T型网络匹配技术对前置驱动级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功率合成技术解决了末级放大器输出功率过大的问题,并且使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和效率得到了保证。为防止功放的温度过高,对功率放大器腔体进行了热特性分析,最高温度为81℃,可以使功放得到良好的降温。在室温测试环境下,当中心频点为2.45 GHz时,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47 dBm,放大增益为42 dB,最大功率附加效率大于45%。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近,为后续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射频功率放大器 功率合成器 功率分配器
下载PDF
2020年汉中市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3
作者 张枫 黎昱良 +3 位作者 李姝霖 韩亦非 张木林 王翠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 目的通过汉中市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每家实验室发放5份梅毒血清质控品,考核内容包括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试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性和定量试验共3种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全市共3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参加了此次梅毒血清学质量评价活动,其中优秀21家,良好13家,合格2家,不合格3家。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符合率一致,均为97.44%,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符合率只有56.41%。结论汉中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较好,但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检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 血清学检测 室间质评
下载PDF
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湿法高效分离新工艺
4
作者 李俞良 王宏伟 +3 位作者 刘瑛鑫 何乃勇 牛振华 鲁兴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 采用硝硫酸浸铜-氧化焙烧脱硫-硝酸浸银、铅-水合肼还原银的实验流程,精矿中铜的回收采用硝硫混酸催化氧化浸出、浸液再经置换得到海绵铜;浸铜渣经氧化焙烧脱硫、碳酸钠转化后,用硝酸浸出其中的银、铅,再用氯化沉银分离银、铅,最终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银粉,硫酸沉铅得到粗硫酸铅作为火法炼铅原料。精矿中的铁和少量的砷采用铁矾法净化脱除。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流程处理复杂多金属银铜精矿,银直收率达到90%以上,铜直收率达到93%以上,铅直收率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硫混酸浸铜 催化氧化浸出 氧化焙烧 铁矾法除铁 置换沉铜
下载PDF
铅银渣侧吹熔化-烟化过程中锑物相演化研究
5
作者 苟有强 殷勤生 +4 位作者 冶玉花 鲁兴武 程亮 李俞良 朱世顺 《有色设备》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湿法炼锌过程产生了大量的铅银渣,铅银渣中含有铅、银、锌、铜、锑等多种有价金属,铅银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处理一直制约行业发展。目前,铅银渣在侧吹熔化-烟化过程中锑物相的演化规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湿法炼锌过程产生了大量的铅银渣,铅银渣中含有铅、银、锌、铜、锑等多种有价金属,铅银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处理一直制约行业发展。目前,铅银渣在侧吹熔化-烟化过程中锑物相的演化规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确定铅银渣中锑的存在形式,考察了反应温度、配碳比、保温时间对锑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出最优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铅银渣侧吹熔化-烟化过程中锑回收率的最优工艺:反应温度为1290℃,配碳比为17.60%,保温时间为125 min,在此条件下锑的回收率可达到82.54%。该研究为回收铅银渣中的锑以及实现铅银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侧吹 熔化 烟化 锑物相 演化规律 回收率 热力学 蒸气压
下载PDF
太赫兹CSAR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与重聚焦方法
6
作者 邝彩杰 李晋 +3 位作者 龙娜 李玉亮 闵锐 皮亦鸣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27-637,共11页
为了提高太赫兹圆周模式下的动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精确度和成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太赫兹圆周合成孔径雷达(CSAR)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与重聚焦方法。首先对传统的谱峰测量法进行改进,并结合动目标阴影位置来估计方位速度。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 为了提高太赫兹圆周模式下的动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精确度和成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太赫兹圆周合成孔径雷达(CSAR)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与重聚焦方法。首先对传统的谱峰测量法进行改进,并结合动目标阴影位置来估计方位速度。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结合了目标的真实位置对多普勒频移的影响,提高了运动目标方位速度估计值的准确性。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估计方位相位的多普勒调频率,结合方位速度可得到目标距离速度的估计值。利用估计结果构造一阶和二阶相位补偿函数进行方位相位的补偿,对于残余的二次及高次相位误差,利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PGA)进行补偿。仿真和实测数据中动目标运动参数得到了精确估计,并实现了良好聚焦,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运动目标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圆周合成孔径雷达 运动参数估计 动目标重聚焦 相位补偿
下载PDF
白银炼铜法工艺优化思路
7
作者 李家合 殷勤生 +3 位作者 鲁兴武 王栋 李俞良 程亮 《甘肃冶金》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白银炉攻关团队系统对比其它先进铜熔炼工艺优缺点并科学评判“白银炼铜法”铜熔炼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炉型优化、氧气浓度提升等一系列试验和改造,实现了我国唯一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炉床面积增大至106 m^(2),单炉粗... 白银炉攻关团队系统对比其它先进铜熔炼工艺优缺点并科学评判“白银炼铜法”铜熔炼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炉型优化、氧气浓度提升等一系列试验和改造,实现了我国唯一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炉床面积增大至106 m^(2),单炉粗铜冶炼能力超过了20万t,各项指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炼铜法 铜锍 炉型优化 氧气浓度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太赫兹CSAR运动目标距离速度估计与重定位方法
8
作者 龙娜 李晋 +3 位作者 邝彩杰 李玉亮 闵锐 皮亦鸣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38-646,共9页
圆周合成孔径雷达(CSAR)中,由于雷达平台绕观测场景圆周飞行,雷达和地面目标之间的距离方程复杂,目标的距离向参数和方位参数之间有复杂的耦合关系,导致单独估计动目标距离向速度参数的难度加大。提出一种基于子孔径分解的太赫兹CSAR运... 圆周合成孔径雷达(CSAR)中,由于雷达平台绕观测场景圆周飞行,雷达和地面目标之间的距离方程复杂,目标的距离向参数和方位参数之间有复杂的耦合关系,导致单独估计动目标距离向速度参数的难度加大。提出一种基于子孔径分解的太赫兹CSAR运动目标距离向速度估计方法,选择合适的子孔径角度,对CSAR进行子孔径分解,在子孔径条件下,通过小角度近似,可以实现运动目标距离向速度和其他参数间的解耦合,准确估计运动目标的距离向速度,实现运动目标的精确重定位。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定位 速度估计 圆周合成孔径雷达 子孔径分解
下载PDF
白银熔池熔炼炉稀氧燃烧技术工业实践
9
作者 仇月 王栋 +3 位作者 李家合 鲁兴武 李俞良 殷勤生 《甘肃冶金》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借鉴阳极炉使用稀氧燃烧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在白银炉沉淀区采用稀氧燃烧,解决了富氧燃烧时粉煤消耗较多、烟气量大、炉膛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而且延长了耐火材料的寿命,改善了作业环境。
关键词 白银熔池熔炼炉 沉淀区 稀氧燃烧 节能环保 工业实践
下载PDF
低品位氧化铜原矿槽浸提铜工艺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俞良 殷勤生 +3 位作者 王宏伟 刘瑛鑫 何乃勇 牛振华 《甘肃冶金》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试验采用原矿二级破碎-浓酸熟化-槽浸的流程,原矿破碎至粒径为5~10 mm后进行浓硫酸熟化,将熟化矿样直接用于浸出试验,在初始H_(2)SO_(4)浓度为100 g/L,液固比为1.5∶1,常温的条件下浸出24 h,Cu浸出率达到90%,浸出渣经水洗后洗液返回槽... 试验采用原矿二级破碎-浓酸熟化-槽浸的流程,原矿破碎至粒径为5~10 mm后进行浓硫酸熟化,将熟化矿样直接用于浸出试验,在初始H_(2)SO_(4)浓度为100 g/L,液固比为1.5∶1,常温的条件下浸出24 h,Cu浸出率达到90%,浸出渣经水洗后洗液返回槽浸工序循环使用,Cu浸出率达到93%以上。槽浸浸出液即为CuSO_(4)溶液,可通过常规萃取-电解工艺得到最终产品阴极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流程处理低品位氧化铜矿,Cu回收率达到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氧化铜原矿 浓酸熟化 槽浸 浸出剂 起始酸度
下载PDF
设施农业温室环境调控装备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亮 王尚华 +2 位作者 鱼亚兰 牟佳 王旭东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7期57-59,共3页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温室环境调控装备的研究深化,通过高精度智能化技术提升作物生长环境的控制精度成为可能。在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集监测、调控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调整环境...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温室环境调控装备的研究深化,通过高精度智能化技术提升作物生长环境的控制精度成为可能。在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集监测、调控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调整环境至作物生长最优状态,减少病虫害发生,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未来,物联网、大数据和AI的融合将使温室环境调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设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温室环境调控 机械设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12
作者 李宇亮 伊然 +3 位作者 王梓浩 王骏博 高宇 陈克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914-8921,共8页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现阶段生态产品概念定义、产品目录、价值理论、价值评估与核算、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的一...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现阶段生态产品概念定义、产品目录、价值理论、价值评估与核算、价值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其中,概念定义方面的问题包括人类劳动是否是生态产品必需的生产要素、“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概念界限不清晰等;产品目录方面的问题包括生态产品分类标准选择不当、终端产品和中间产品混淆、生态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难以区分等;价值理论方面的问题包括生态产品价值来源不明、价值构成不清等;价值评估与核算方面的问题包括生态产品价值重复计算、存量价值和流量价值不分、假想市场技术存在局限性、价格形成机制还需完善等;价值实现路径方面的问题包括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持续性、系统性认识不足以及对产业生态化路径的研究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分别提出对策建议,以此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基础,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双相控释片的含量
13
作者 李玉靓 曾媛 +4 位作者 彭瑛 陈志龙 方松 石林 刘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 KT)双相控释片中KT的含量。方法 HPLC法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5...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 KT)双相控释片中KT的含量。方法 HPLC法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5∶34∶1);检测波长:318 nm;液相流速:0.90 ml/min;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 KT浓度在5~40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速释层平均回收率为102.2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0.93%,控释层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为0.18%;KT双相控释片速释层和控释层的含量均匀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KT双相控释片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以用于该双相控释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双相控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不同月季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14
作者 李玉亮 王尚华 +3 位作者 鱼亚兰 王连泉 王旭东 胡轼林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为了给兰州新区双膜大棚冬季月季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5个月季品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析其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月季品种。结果表明,供试月季品种粉扇(木香嫁接)和扉扇在低温胁迫下鲜重... 为了给兰州新区双膜大棚冬季月季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5个月季品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分析其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月季品种。结果表明,供试月季品种粉扇(木香嫁接)和扉扇在低温胁迫下鲜重下降较少,粉扇鲜重下降最多。干重下降最少的是粉扇(木香嫁接)和朱墨双辉。粉扇(木香嫁接)和粉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小,膜脂过氧化程度较弱。与其余品种相比,粉和平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多。粉扇(木香嫁接)和粉和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均高于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抗寒性最强的月季品种是粉和平与扉扇,粉扇(木香嫁接)次之,粉扇和朱墨双辉抗寒性较弱。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兰州新区双膜大棚冬季种植时建议优先考虑月季品种粉和平、扉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月季 品种 抗寒性 引种 抗逆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模块化弹载测控设备内总线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马文超 李玉亮 +1 位作者 袁飞马 聂荣 《遥测遥控》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长期以来,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弹载测控设备主流的实现方法。然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制单位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信号特征进行定义,其定义的方式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弹载测控设备实现的难易程度。为研发一种高效的弹载测... 长期以来,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弹载测控设备主流的实现方法。然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制单位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信号特征进行定义,其定义的方式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弹载测控设备实现的难易程度。为研发一种高效的弹载测控设备内部互联技术,使得在弹载测控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让模块的连接更简单更高效,通用化程度更高,本文从功能上及硬件上对弹载测控设备进行精细化架构划分,分成三大核心模块及功能扩展模块,并定义一种高效的模块级内总线接口形式及协议。总线包含一次供电、二次供电及内部交联信号的输入输出,信号的交互采用半双工总线形式,各模块均可在线访问总线,在线编辑总线。经设计与实验验证,采用该总线的设计方法使得弹载测控设备对外接口交互简单,在线生成遥测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码流便捷高效,功能扩展模块可自由地叠加或减少,不增加总线接口的硬件负担,使得弹载测控设备通用化程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 模块化 通用化 总线 可扩展 M-LVDS
下载PDF
矿山应急救援虚拟仿真虚实互动技术及实现途径
16
作者 孙颍昊 毋晓军 +3 位作者 李保宏 李玉良 崔豫楠 党煜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1-4,8,共5页
虚实互动技术是虚拟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矿山虚拟互动技术存在交互单一、跟手性差等不足,实际应用表现不佳。为此,提出了适用于矿山应急救援虚拟仿真虚实互动技术的实现途径,以多模态交互技术为基础,运用虚拟多角色协同作业交互技... 虚实互动技术是虚拟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矿山虚拟互动技术存在交互单一、跟手性差等不足,实际应用表现不佳。为此,提出了适用于矿山应急救援虚拟仿真虚实互动技术的实现途径,以多模态交互技术为基础,运用虚拟多角色协同作业交互技术与环境漫游系统。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极大提升了矿山应急救援虚拟仿真虚实互动的交互效率与沉浸感,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互动 多模态交互 非接触感知 矿山应急救援
下载PDF
气流粉碎技术在电池级锂盐生产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育亮 孙雪冬 +3 位作者 简士奇 赵忠凯 袁臻 黄泽茂 《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5期3-5,1,共4页
本文对电池级锂盐生产中使用的气流粉碎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核心设备流能磨的选型要点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分析了开式气流粉碎系统和闭式气流粉碎系统的优缺点,为气流粉碎技术的工程应用和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流粉碎 流能磨 激波 闭式系统
下载PDF
多端混合特高压直流接入受端电网设计研究
18
作者 屠勇 李玉良 +1 位作者 习秀丽 祝青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8期36-40,78,共6页
为更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特高压大容量外部直流电力在受端电网的配置优化,减少短路电流馈入,提高网架适应性及兼容性,基于安徽第二直流工程,提出一种接入受端电网的多端混合直流模型设计方法。文章分析多端混合柔直换流站与常规直... 为更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特高压大容量外部直流电力在受端电网的配置优化,减少短路电流馈入,提高网架适应性及兼容性,基于安徽第二直流工程,提出一种接入受端电网的多端混合直流模型设计方法。文章分析多端混合柔直换流站与常规直流换流站的主要结构差异,以及接入受端电网后对提升不同极之间功率支援、短路电流限制等作用。采用PSD-BPA平台搭建受端电网仿真数据,通过机电暂态仿真验证上述理论研究内容,并给出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受端电网 多端混合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留勤 李馨敏 +3 位作者 郭福生 李鹏程 李余亮 刘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5-904,共10页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 蜂窝状洞穴以其精致的形貌和众说纷纭的成因吸引着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的兴趣。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蜂窝状洞穴主要产于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本文以园区长老峰锦石岩寺和睡美人禄意堂两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了解洞穴生长环境,定量统计分析其形态特征,并采集砂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探讨洞穴形成与盐风化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蜂窝状洞穴所在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渗透性较好;洞穴开口均向下朝向锦江,有利于来自锦江河流的湿润水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小洞内部;洞穴开口基本服从泰森多边形分布。因此,碎屑颗粒相对比较均匀的风成砂岩为丹霞山蜂窝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基础,锦江河流为盐风化提供了必要的湿润水汽和盐分。在初始发育阶段,从岩壁上最适合盐风化作用的若干个点开始形成细小的坑洼,逐步向同层位扩张。单个小洞穴由于盐风化作用,洞穴内部风化速率大于洞穴开口边缘,导致蜂窝状洞穴内部空间扩大较快。然后,蜂窝状洞穴的发育突破纹层的限制,逐步加大、变深而呈泰森多边形规则分布。最终,随着洞穴加深,在重力、风力的影响下,蜂窝状洞穴隔壁减薄失稳,洞穴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洞穴 盐风化 风成砂岩 丹霞地貌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解析甜玉米耐低温发芽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武 李光玉 +6 位作者 肖颖妮 胡建广 李春艳 李余良 卢文佳 李高科 刘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11-18,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温下萌发能力不同的甜玉米自交系,鉴定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甜玉米自交系Scil-H7th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获得不同低温萌发能力的材料,通过生理指标测定、转录组分析...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低温下萌发能力不同的甜玉米自交系,鉴定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甜玉米自交系Scil-H7th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获得不同低温萌发能力的材料,通过生理指标测定、转录组分析和qRT-PCR,筛选分析与低温萌发相关的基因。【结果】对自交系在不同萌发时期和同一萌发时期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材料在相同萌发时期4个比较组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410个,其中,65个基因只在高种子活力材料Scil-H7th和近等基因系L18中表达,在低种子活力的轮回亲本Scil-C4th中不表达;这些基因中有32个基因的功能已知,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量分析,筛选出有交集的20个DEGs,推测这些基因与低温萌发密切相关。利用qRT-PCR对其中最有可能参与低温萌发的7个上调表达基因进行表达量验证,其中编码UDP-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Zm00001d037383(UGT1)在DP胚部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该基因在甜玉米耐低温萌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了甜玉米耐低温萌发的相关基因,为后续创制低温萌发能力更强的甜玉米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低温萌发 近等基因系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