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夏植的适应性评价
1
作者 郭元元 康德贤 +9 位作者 陈琴 李洋 梁劲 文俊丽 卢发仕 黎冬梅 张力 宋焕忠 农芳玲 陈振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质资源 夏植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农业高校虚拟教研室及虚拟仿真教学改革初探——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为例
2
作者 梁进 李雪玲 +1 位作者 孙玥 杨晓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71-74,共4页
基于当前教育部对农业高等教育提出的相关要求,将农业高校虚拟教研室及虚拟仿真教学改革相融合,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以期提升农业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主要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虚拟教研室及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为例,结... 基于当前教育部对农业高等教育提出的相关要求,将农业高校虚拟教研室及虚拟仿真教学改革相融合,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以期提升农业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主要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虚拟教研室及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为例,结合农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依托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基层教研平台,深入探索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教学组织建设及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食品专业 虚拟教研室 虚拟仿真教学
下载PDF
抗氧化型壳聚糖/大豆蛋白复合食用膜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欧 张晓湘 +5 位作者 徐小涵 孙玥 梁进 李雪玲 李梅青 张海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8,共9页
以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膜基材,天然抗氧化剂为活性物质,制备具有抑制脂质氧化且可食用的活性保鲜膜。通过膜的机械性能、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与抗氧化性能,优化添加抗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并分析复合膜对核桃油贮藏保质效果。结果... 以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膜基材,天然抗氧化剂为活性物质,制备具有抑制脂质氧化且可食用的活性保鲜膜。通过膜的机械性能、微观结构、物理性质与抗氧化性能,优化添加抗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并分析复合膜对核桃油贮藏保质效果。结果表明,8种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复合膜的阻氧性能(P<0.05),其中虾青素、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C添加后使得油脂过氧化值减少约80%,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当虾青素添加浓度为0.3%时,复合膜表现最佳性能,抗拉强度为6.546 MPa,断裂伸长率为69.96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80.1%,水蒸气渗透率为1.21 g·mm/m^(2)·h·kPa;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膜表面平整光滑、规则、均匀;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成膜材料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差示扫描热量仪分析表明虾青素复合膜的热焓值最高,达到233.940 J/g,热稳定性最好。将含虾青素的复合膜包裹核桃油后,油脂过氧化值比对照降低81.8%,共轭二烯及共轭三烯值分别下降44.4%和66.4%。添加虾青素的壳聚糖/大豆蛋白复合膜能够显著延缓油脂氧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食用膜 抗氧化 虾青素 核桃油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型分布及在不同遗传基因背景下的耐药谱分析
4
作者 梁进 付明霞 +4 位作者 李娜 王凤霞 陈宇佳 胡远芳 纪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7,共9页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菌株各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模型。方法:选取来源于医院25个科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共计204株,采用全自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E-test条检测菌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ecA基因作为确证实验,比较头孢西丁(FOX)和(或)苯唑西林(OXA)作为表型检测方法筛选MRSA的能力。采用PCR法检测MRSA菌株的分子分型,包括S.aureus A蛋白分型(spa)、附属基因调节器分组(ag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aureus染色体盒mec分型(SCCmec)。结合药物敏感实验和分子分型结果,构建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耐药谱。结果:通过检测mecA基因共获得39株MRSA。通过检测FOX和OXA共获得51株表型MRSA。spa分型中,共鉴定出包括5种新型(t20226、t20227、t20228、t20229和t20230)在内的57种不同型别,主要为t309(30.9%)、t078(11.8%)和t437(11.8%)。agr分型,94.9%的MRSA属于agrⅠ。MLST分析MRSA种群,ST59克隆(61.5%)最流行,其次为ST72(20.5%)。87.2%的MRSA携带Ⅳ型SCCmec,其中亚型Ⅳa 24株,亚型ⅣF 10株。结论:MRSA的主要基因型为ST59-t437-agrⅠ-Ⅳa,其耐药谱主要表现为FOX-OXA-青霉素(PEN)-红霉素(ERY)-克林霉素(C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西丁 苯唑西林 抗菌谱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楚翠姣 钟声 +2 位作者 梁进 茅晶晶 郁建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文章利用江苏省2017年-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县域细颗粒物(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了与主城区PM_(2.5)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江苏省县域PM_(2.5)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降幅为25.4%,... 文章利用江苏省2017年-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全省县域细颗粒物(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了与主城区PM_(2.5)浓度的差异。结果显示,江苏省县域PM_(2.5)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降幅为25.4%,年均下降速率为2.1μg/(m 3.a)。空间分布呈“西北部偏高,东南部偏低”的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表明,县域PM_(2.5)月均浓度整体与月均气温、月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但仅个别月份,与月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主城区PM_(2.5)平均浓度相比,县域平均浓度整体较低,但二者浓度差呈现逐年迅速减小趋势,从日变化看,二者浓度差最大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县域 城县差异 气象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空间最优投影平面的斜口圆截面管路端头位姿测量
6
作者 尚国威 梁晋 +2 位作者 李磊刚 牌文延 赵贵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船舶、飞机等发动机为减小体积,采用斜口管路焊接代替弯头连接,管路系统中端头位姿是焊接对齐的前提。针对斜口管路端头位姿的高效高精度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通过重建管路轴线以及管路端面进行端头位姿精确测量的方法。通过获取种子圆... 船舶、飞机等发动机为减小体积,采用斜口管路焊接代替弯头连接,管路系统中端头位姿是焊接对齐的前提。针对斜口管路端头位姿的高效高精度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通过重建管路轴线以及管路端面进行端头位姿精确测量的方法。通过获取种子圆柱并设计非线性寻优算法提高圆柱拟合精度,通过高精度种子圆柱扩散重建得到管路轴线。通过双曲率阈值搜索方法对管路边缘进行搜索,得到管路端面边缘点整像素坐标。通过对端面提取得到的整像素坐标进行椭圆拟合结合射线求交方法求解端面边缘亚像素坐标,从而避免插值方法计算亚像素坐标受环境光源影响大的问题。最后,使用逐点最小二乘法重建空间投影平面并在平面上得到残差最小空间椭圆,空间椭圆中心即为管路端点,该投影平面即为端面所在平面,实现了对端头位姿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达到0.05 mm,角度测量误差小于0.1°,基本满足斜口管路端头的位姿测量精度要求,对管路的装配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投影平面 管路 端头位姿测量 端面重建
下载PDF
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刘文武 梁晋 +3 位作者 陈成 戴悦晴 伍雯婷 钱钧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74例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行LBBaP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低龄组(60岁<年龄<80岁),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74例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行LBBaP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低龄组(60岁<年龄<80岁),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及随访1年的起搏器参数,心脏彩超参数以及并发症情况,观察LBBaP在高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在185例患者中,174例成功行LBBaP,成功率94.1%。高龄组患者成功率与低龄组相似(93%vs.94%,P=0.805),两组术中起搏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均高于低龄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高龄组阈值、感知较术中有所上升(P<0.05),阻抗有所下降(P=0.034)。低龄组感知较术中上升(P=0.001)、阻抗下降(P<0.001);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提高(P<0.05),其中高龄组改善更明显(P=0.008);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两组术后起搏参数保持稳定,三尖瓣反流未有进展,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BBaP在高龄患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高龄 生理性起搏
下载PDF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作用对烟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裴佳 梁瑾 +3 位作者 金夏焕 夏丽娜 贺晓斌 王艳红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复合作用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在大棚控制试验中,通过设置4个AM真菌处理水平(接种灭菌混合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Diversispora versiformis和两者混合菌...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复合作用对烟草生长的影响,在大棚控制试验中,通过设置4个AM真菌处理水平(接种灭菌混合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Diversispora versiformis和两者混合菌种)和2个CMV处理水平(不接种和接种),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其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接种CMV显著降低了未接种AM真菌烟草植株的总干重、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烟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菌丝酶活性、总干重、Pn和WUE。无论接种CMV与否,AM真菌的菌根效应均为正值且存在菌种间的差异,以D.versiformis的菌根效应最为显著。可见,接种AM真菌对烟草抗CMV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烟草植株的光合能力可能是AM真菌增强烟草植株抗CMV能力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黄瓜花叶病毒 烟草 光合能力 生物量积累
下载PDF
鞣花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及迁移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李色杰 梁锦 +3 位作者 罗清淋 黄龙江 郑广进 黄桔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鞣花酸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活力;经鞣花酸干预后,...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鞣花酸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活力;经鞣花酸干预后,细胞皱缩,细胞碎片增加;鞣花酸可降低BGC82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鞣花酸对BGC823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及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鞣花酸 迁移 生长 BGC823细胞
下载PDF
Straw mulching alters the composition and los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farmland surface runoff by inhibit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soil small macroaggregates
10
作者 Shanshan Cai Lei Sun +7 位作者 Wei Wang Yan Li Jianli Ding liang jin Yumei Li Jiuming Zhang jingkuan Wang Dan 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703-1717,共15页
Straw mulching is a widespread practice for reducing the soil carbon loss caused by erosion.However,the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runoff loss from black soil are not well studied.How st... Straw mulching is a widespread practice for reducing the soil carbon loss caused by erosion.However,the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runoff loss from black soil are not well studied.How straw mulching affects the composition and loss of runoff DOM by changing soil aggregates remains largely unclear.Here,a straw mulching treatment was compared to a no mulching treatment(as a control)on sloping farmland with black soil erosion in Northeast China.We divided the soil into large macroaggregates(>2 mm),small macroaggregates(0.25-2 mm),and microaggregates(<0.25 mm).After five rain events,the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n the concentration(characterized b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and composition(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of runoff and soil aggregate DOM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mulching reduced the runoff amount by 54.7%.Therefore,although straw mulching increased the average DOc concentration in runoff,it reduced the total runoff DOM loss by 48.3%.The composition of runoff DOM is similar to that of soil,as both contain humic-like acid and protein-like components.With straw mulching treatment,the protein-like components in small macroaggregates accumulated and the protein-like components in runoff declined with rain events.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may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paths of rain events by capturing the dynamic changes of runoff and soil DOM characteristics.A 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is(VPA)indicated that the DOM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microaggregates explained 68.2%of the change in runoff DOM from no mulching plots,while the change in runoff DOM from straw mulching plots was dominated by small macroaggregates at a rate of 55.1%.Taken together,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traw mulching reduces the fragmentation of small macroaggregates and the loss of microaggregates,thus effecting DOM compositions in soil and reducing the DOM loss in runoff.Thes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ducing carbon loss in sloping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black soil surface runoff AGGREGATES fluorescence spectrum
下载PDF
Human brain organoid:trends,evolution,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11
作者 Minghui Li Yuhan Yuan +3 位作者 Zongkun Hou Shilei Hao liang jin Bochu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387-2399,共13页
Advanced brain organoids provide promising platforms for deciphering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rocesses of huma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Although various studies and reviews have described developments and a... Advanced brain organoids provide promising platforms for deciphering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rocesses of huma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Although various studies and reviews have described developments and advancements in brain organoids,few studies hav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global trends in this area of neuroscience.To identify and further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organoids,we utilized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global trends and evolution of brain organoids in the last 10 years.First,annual publications,countries/regions,organizations,journals,authors,co-citations,and keywords relating to brain organoids were identified.The hotspots in this field were also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d.Subsequently,current applications for brain organoids in neuroscience,including human neural development,neural disorders,infectious diseases,regenerative medicine,drug discovery,and toxicity assessment studies,a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Towards that end,sever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brain organoid research and future strategies to advance neuroscience will be present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ir application in neurolog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liometric analysis brain organoids cerebral organoids global trends NEUROSCIENCE
下载PDF
Sequenti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sing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taxanes with complete trastuzumab and pertuzumab treatment fo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 phase Ⅱ single-arm study
12
作者 Yaping Yang liang jin +11 位作者 Yudong Li Nanyan Rao Chang Gong Shunrong Li Jiannan Wu jinghua Zhao Linxiaoxiao Ding Fengxia Gan Jun Zhang Ruifa Feng Zhenzhen Liu Qia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Objective: Despite cardiotoxicity overlap, the trastuzumab/pertuzumab and anthracycline combination remains crucial due to significant benefits.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 a less cardiotoxic anthracycline, ... Objective: Despite cardiotoxicity overlap, the trastuzumab/pertuzumab and anthracycline combination remains crucial due to significant benefits.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 a less cardiotoxic anthracycline, was evaluated for efficacy and cardiac safety when combin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and followed by taxanes with trastuzumab/pertuzumab i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BC).Methods: In this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HER2-positive early BC received four cycles of PLD(30-35 mg/m^(2)) and cyclophosphamide(600 mg/m^(2)), followed by four cycles of taxanes(docetaxel,90-100 mg/m^(2) or nab-paclitaxel, 260 mg/m^(2)), concomitant with eight cycles of trastuzumab(8 mg/kg loading dose,then 6 mg/kg) and pertuzumab(840 mg loading dose, then 420 mg) every 3 week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otal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tp CR, yp T0/is yp N0).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breast p CR(bp CR),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disease control rate, rate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 and safety(with a focus on cardiotoxicity).Results: Between May 27, 2020 and May 11, 2022, 7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 42(53.8%) of whom had BCS.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47 [60.3%, 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 48.5%-71.2%] patients achieved tp CR, and 49(62.8%) achieved bp CR. ORRs were 76.9%(95% CI, 66.0%-85.7%) and 93.6%(95% CI,85.7%-97.9%) after 4-cycle and 8-cycle neoadjuvant therapy, respectively. Nine(11.5%) patients experienced asymptomatic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reductions of ≥10% from baseline, all with a minimum value of >55%. No treatment-related abnormal cardiac function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mean N-terminal pro-BNP(NT-pro BNP), troponin I, or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Conclusions: This dual HER2-blockade with sequential polychemotherapy showed promising activity with rapid tumor regression in HER2-positive BC. Importantly, this regimen showed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especially a low risk of cardiac events, suggesting it as an attractive treatment approach with a favorable risk-benefit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dual HER2 blockade neoadjuvant therapy sequential therapy
下载PDF
供风量与气泡帷幕层数协同下水中爆炸冲击波的削波效果
13
作者 杜明燃 陈智凡 +5 位作者 陆少锋 梁进 李基锐 王尹军 王天照 陈宇航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气泡帷幕能有效地削弱水中冲击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研究气泡帷幕供风量和层数对水中冲击波的协同作用,在供风量为30、60、90 L/min的条件下分别设计了含1、2、3层气泡帷幕的水下爆炸试验。结果表明,气泡帷幕的衰减率随供风量和层... 气泡帷幕能有效地削弱水中冲击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研究气泡帷幕供风量和层数对水中冲击波的协同作用,在供风量为30、60、90 L/min的条件下分别设计了含1、2、3层气泡帷幕的水下爆炸试验。结果表明,气泡帷幕的衰减率随供风量和层数增加而增大。当供风量较小(如30、60 L/min)时,随着气泡帷幕层数的增加,相邻层数之间峰值压力的衰减效率越来越低;当供风量较大(如90 L/min)时,随着气泡帷幕层数的增加,相邻层数之间峰值压力的衰减效率越来越高。结合实际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水下复杂环境问题对削波效果进行分析,确定在供风量为30 L/min时开启2层气泡帷幕是最优的削波方案,为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帷幕 水中爆炸冲击波 供风量 衰减率 衰减效率
下载PDF
气泡帷幕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衰减研究
14
作者 杜明燃 王天照 +5 位作者 梁进 陆少锋 李基锐 王尹军 陈宇航 陈智凡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水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采取气泡帷幕防护对爆破区域保护意义重大。为研究气泡帷幕层数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衰减作用,使用Autodyn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自由水域和不同层数气泡帷幕的水下爆炸模型,并对数值模型进行... 水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采取气泡帷幕防护对爆破区域保护意义重大。为研究气泡帷幕层数对水下爆炸冲击波的衰减作用,使用Autodyn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自由水域和不同层数气泡帷幕的水下爆炸模型,并对数值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拟合出了冲击波峰值超压的公式,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气泡帷幕层数对水中冲击波衰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帷幕能明显削弱水下爆炸冲击波的峰值超压,1层气泡帷幕衰减比例可以达到83%以上,随着气泡帷幕层数的增加,对水下冲击波的衰减可以达到94%以上,2层气泡帷幕时气泡帷幕背爆面距爆心12 m处峰值超压比1层减少了61.94%,3层气泡帷幕时,背爆面距爆心12 m处比2层气泡帷幕时减少11.38%,4层气泡帷幕时气泡帷幕背爆面距爆心12 m处峰值超压仅比3层减少了6.42%,气泡帷幕可以明显地削弱水中冲击波。此外,较少的气泡帷幕层数可以明显衰减水下爆炸冲击波,但是随着气泡帷幕层数的增加,衰减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气泡帷幕 衰减 数值模拟 峰值压力
下载PDF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60)Co-γ辐照灭菌的研究
15
作者 梁瑾 王以跃 +3 位作者 徐红波 冀伟 张燕 谢等龙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使用辐照灭菌的可能性。试验采用不同辐照剂量(8、16、24、32、40 kGy)对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样品进行辐照,辐照前后样品进行沉降体积比、含量、有关物质及无菌等项目的检测,并将辐照后的样品进行40℃加... 研究旨在探讨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使用辐照灭菌的可能性。试验采用不同辐照剂量(8、16、24、32、40 kGy)对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样品进行辐照,辐照前后样品进行沉降体积比、含量、有关物质及无菌等项目的检测,并将辐照后的样品进行40℃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与辐照前相比,样品的沉降体积比无明显变化,不同的辐照剂量辐照后均能够保证产品无菌。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的含量有所降低,杂质有所升高;当辐照剂量为32、40 kGy时,样品性状发生改变。在40℃加速条件下,随着加速时间延长,辐照剂量为8~16 kGy的样品含量略有降低,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加速6个月后各检测项均在合格范围内。研究表明,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样品可采用辐照灭菌,根据产品的加速稳定性结果,初步筛选最佳辐照剂量为8~16 k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 ^(60)Co-γ辐照灭菌 辐照剂量
下载PDF
砂岩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研究
16
作者 朱兵兵 梁进 +1 位作者 黄凯 杨屹朝 《水泥技术》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分析了湖北荆门地区砂岩的化学成分、亚甲基蓝值及矿物组成,以砂岩作为混合材试验制备复合硅酸盐水泥,分析了不同种类及不同掺量砂岩对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及力学强度的影响,验证了砂岩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可行性。在以砂... 分析了湖北荆门地区砂岩的化学成分、亚甲基蓝值及矿物组成,以砂岩作为混合材试验制备复合硅酸盐水泥,分析了不同种类及不同掺量砂岩对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及力学强度的影响,验证了砂岩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可行性。在以砂岩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时,需选取适合类别的砂岩,同时严格控制砂岩掺量,当砂岩掺量达到3%~4%时,将难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混合材 复合硅酸盐水泥 水泥适应性
下载PDF
具有随机波动率方差的信用等级迁移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进 陶晓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83-1790,共8页
考虑到信用等级迁移带来的风险,通过债券定价方式,基于Heston模型建立了具有随机波动率方差的信用等级迁移模型,以此来评估信用风险。根据预先设定的资产阈值将公司债券分为高、低两个信用等级,公司资产的波动率方差在不同的信用等级下... 考虑到信用等级迁移带来的风险,通过债券定价方式,基于Heston模型建立了具有随机波动率方差的信用等级迁移模型,以此来评估信用风险。根据预先设定的资产阈值将公司债券分为高、低两个信用等级,公司资产的波动率方差在不同的信用等级下有不同的波动性,即波动率方差满足不同的CIR(cox-ingersoll-ross)过程。根据无套利原理等,推导出了高、低等级下债券价值满足的偏微分方程以及耦合边界处满足的条件。利用隐格式差分方法对债券价值求取数值解,并进行参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ton模型 信用等级迁移风险 随机波动率 债券价值
下载PDF
一种三维人体模型快速测量方法
18
作者 王永信 卢秉恒 +1 位作者 梁晋 宗玉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19,127,共7页
三维人体的逆向建模在服装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测量人体模型时难以保证长时间的固定姿态,且人体表面不能喷涂纹理特征,急需实现非接触的人体模型高精度快速测量。该文提出一种数字散斑投射的高精度快速扫描方法,通过十参数畸变模... 三维人体的逆向建模在服装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测量人体模型时难以保证长时间的固定姿态,且人体表面不能喷涂纹理特征,急需实现非接触的人体模型高精度快速测量。该文提出一种数字散斑投射的高精度快速扫描方法,通过十参数畸变模型,实现相机的高精度标定;利用双目立体视觉原理,构建三维人体快速扫描的传感测量装置;通过大视场标定与坐标统一技术,结合彩色摄像机和散斑投影仪实现包含面部的人体全方位多视角图像;利用立体视觉重建技术重建得到完整的三维人体点云模型,并进行点云后处理。通过实验验证该文方法标定15次得到的重投影误差,测量结果均优于0.05 pixels,说明所提出的三维人体快速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3组人体扫描实验结果充分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0.1 s内完成人体扫描,并且校准误差均小于0.1 pixels,可以实现对人体的快速、高精度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模型测量 大视场相机标定 散斑投射 三维点云
下载PDF
基于数据映射优化的航空机匣变形测量偏差比对
19
作者 刘辉 梁晋 +2 位作者 叶美图 郭建英 李磊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930-2942,共13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机匣性能试验中双目DIC变形测量偏差难以全场、精确量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系统、全面的DIC测量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数据之间的映射方法。首先,采用FPFH特征和ICP算法精确配准两类点云数据,完成了数据坐标系的精确对齐;...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机匣性能试验中双目DIC变形测量偏差难以全场、精确量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系统、全面的DIC测量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数据之间的映射方法。首先,采用FPFH特征和ICP算法精确配准两类点云数据,完成了数据坐标系的精确对齐;然后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拟合神经网络调整有限元节点位置,从而消除两类数据间节点位置不一致的问题,完成仿真网格向DIC网格的高精度映射;最后,使用逐点最小二乘应变估计算法统一了有限元仿真和DIC测量的应变计算模式,得到与DIC属性一致的有限元比对数据,从而实现被测面全场变形的偏差估计。机匣刚度实验中肋板处的变形比对结果显示,网格节点的映射精度优于1×10-6mm,仿真变形和DIC变形的偏差云图与偏差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能够显示DIC测量偏差存在的具体位置,在未来航空发动机机匣及类匣体的研制和测试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变形偏差 有限元仿真 点云配准 网格映射
下载PDF
一种风洞中单双目混合的机翼弯扭变形快速测量方法
20
作者 龚春园 呼煜超 +2 位作者 梁晋 刘家乐 祝家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6-243,共8页
风洞中飞机模型因承受高速气流冲击等影响,机翼产生动态弯曲和扭转变形,提出了一种单双目混合的快速测量方法,利用荧光标志点对风洞中机翼的弯曲和扭转变形进行测量。首先,提出工况下机翼弯扭变形的布局和计算方案;然后,根据风洞坐标系... 风洞中飞机模型因承受高速气流冲击等影响,机翼产生动态弯曲和扭转变形,提出了一种单双目混合的快速测量方法,利用荧光标志点对风洞中机翼的弯曲和扭转变形进行测量。首先,提出工况下机翼弯扭变形的布局和计算方案;然后,根据风洞坐标系、飞机模型自身坐标系的关系,建立相机坐标系实现相机自标定;最后,根据已知Y轴向约束的机翼点构建单相机三维重建模型,再计算吹风状态下各截面弯曲和扭转量。通过建立一套专用的机翼变形动态测试系统布局方案,以飞机模型初始位姿作为约束,实现模型动态变形的快速检测,得到的扭转角平均误差为0.228°,可有效解决双目相机难以高帧率实时重建的问题,为优化机身设计参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弯扭变形 单双目混合 快速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