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Fructus lycii on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Fatigue Using a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with in vitro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1
作者 JI Xiao Ning LIU Zhao Ping +4 位作者 ZHANG Chao Zheng CHEN Min liang jiang LU jiang ZHANG Le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2-53,共12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Fructus lycii in improving exercise fatigue.Methods A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was used to explor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Fructus lycii in improving exercise fatigue.Methods A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was used to explor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Fructus lycii.Skeletal muscle C2C12 cells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employed to verif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representative components in Fructus lycii predict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Results Six potential active components,namely quercetin,β-sitosterol,stigmasterol,7-Omethylluteolin-6-C-beta-glucoside_qt,atropine,and glycitein,were identified to have potency in improving exercise fatigue via multiple pathways,such as the PI3K-Akt,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IL-17,TNF,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The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quercetin,a significant active component in Fructus lycii,increased the mean staining area of 2-NBDG,TMRM,and MitoTracker,and decreased the area of CellRox compared to the control.Furthermore,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p-38 MAPK,p-MAPK,p-JNK,p-PI3K,and p-AKT markedly increased after quercetin treatment.Conclusion Fructus lycii might alleviate exercise fatigue through multiple components and pathways.Among these,quercetin appears to improve exercise fatigue by enhancing energy metabolism and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The PI3K-AKT and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also appear to play a role in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ctus lycii Exercise fatigue Network pharmacology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辅助鉴定南方大豆皱叶症分子标记开发
2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3 位作者 韦清源 汤复跃 郭小红 陈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7-1597,共11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开发辅助鉴定南方大豆皱叶症(SSCLD)的分子标记,为快速鉴定生产上遇到的大豆皱叶是否为SSCLD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遗传背景相近的皱叶大豆和正常叶大豆材料在皱叶症诱导环境下...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开发辅助鉴定南方大豆皱叶症(SSCLD)的分子标记,为快速鉴定生产上遇到的大豆皱叶是否为SSCLD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遗传背景相近的皱叶大豆和正常叶大豆材料在皱叶症诱导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中去除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的同源序列,筛选出表达差异较大的DEGs进行分子标记开发,利用皱叶大豆材料和逆境处理试验评价分子标记的表达专一性,并利用不同类型的皱叶表型样本对分子标记进行表达专一性及可靠性验证。【结果】7株皱叶植株样本和5株正常叶植株样本的测序碱基错误率为0.0226~0.0238,Q20和Q30分别在99.00%和99.90%以上的碱基数量占总碱基数量均大于95.00%,GC含量为45.60%~46.24%,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较好。皱叶大豆材料较正常叶大豆材料有1063个DEGs上调表达,85个DEGs下调表达。根据基因的表达量和同源性,共筛选8个DEGs用作开发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均表现为明显上调表达。8个候选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相符。此外,所筛选基因中有6个基因表达在不同程度上受干旱、水渍、冷害、荫蔽和盐胁迫等逆境胁迫诱导,其中,种植于皱叶症土壤中的皱叶型株系叶片GLYMA_18G03340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在正常土壤中受干旱、水渍、冷害、荫蔽和盐等逆境胁迫后的相对表达量。根据GLYMA_18G033400基因序列设计分子标记qCL-18G033400,并用该分子标记对19份不同皱叶类型的叶片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以ΔCt值小于10.00作为SSCLD的判定标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同田间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开发的分子标记qCL-18G033400可辅助鉴定SSC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皱叶症 分子标记 开发 转录组 辅助鉴定
下载PDF
不同宽窄行木薯‖大豆对间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宁德娇 郭小红 +5 位作者 汤复跃 陈文杰 梁江 谢丽萍 陈渊 韦清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431,共8页
为探讨不同宽窄行木薯‖大豆对间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木薯设置4个宽行(1.6,1.8,2.0和2.2 m)和3个窄行(0.5,0.6和0.7 m)处理,在宽行内统一种植4行大豆,以清种木薯、清种大豆为对照,分析了木薯‖大豆不同宽窄行配置... 为探讨不同宽窄行木薯‖大豆对间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木薯设置4个宽行(1.6,1.8,2.0和2.2 m)和3个窄行(0.5,0.6和0.7 m)处理,在宽行内统一种植4行大豆,以清种木薯、清种大豆为对照,分析了木薯‖大豆不同宽窄行配置下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的产量。结果表明:在保持作物种植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木薯(1.2万株·hm^(-2))、大豆(22.5万株·hm^(-2))间作模式下的产量均极显著低于清种。随着木薯宽、窄行距的增加,大豆的株高和倒伏指数随之升高;茎粗、分枝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呈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上升,其中宽行为1.6和1.8 m时,边行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低于中行、而脂肪含量高于中行;当宽行为2.0和2.2 m时,边行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中行、而脂肪含量低于中行。木薯的单株薯数和鲜薯产量随其宽、窄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宽行2.0 m、窄行0.6 m时的鲜薯产量达最高,为39.03 t·hm^(-2)。综上所述,在木薯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其宽行2.0 m、窄行0.6 m时,在宽行内间作4行大豆,为宽窄行木薯‖大豆的最佳田间配置。此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发展木薯间作大豆机械化种植的群体构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大豆 间作 宽窄行 产量
下载PDF
前向安全的多用户多关键词可搜索加密方案
4
作者 梁江 汪学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966,共6页
通过分析现有的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针对多用户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不支持多关键词搜索和存在搜索效率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前向安全的多用户多关键词可搜索加密方案。使用布隆过滤器得到多关键词的检索文件,利用双线性的性质实现多... 通过分析现有的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针对多用户动态可搜索加密方案不支持多关键词搜索和存在搜索效率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前向安全的多用户多关键词可搜索加密方案。使用布隆过滤器得到多关键词的检索文件,利用双线性的性质实现多用户的访问控制,检索结果更佳;搜索陷门由代理服务器和授权用户共同实现,保证陷门的安全;根据关键词状态信息和状态的单向访问索引结构,实现前向安全。通过可证明安全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安全 多用户 多关键词 可搜索加密 布隆过滤器 云存储 隐私保护
下载PDF
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 AA11家族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5
作者 杜文珍 李元敬 +4 位作者 吴佳玲 陈思羽 姜亮 刘刚 谢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8-1146,共19页
辅助活性蛋白家族(auxiliary activity family,AA family)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能催化纤维素、几丁质和淀粉等多种难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解聚。尽管目前对LPMO的酶学研究较多,但对LPMO基因... 辅助活性蛋白家族(auxiliary activity family,AA family)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LPMO)能催化纤维素、几丁质和淀粉等多种难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氧化解聚。尽管目前对LPMO的酶学研究较多,但对LPMO基因失活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定点敲除丝状真菌Podospora anserina中AA11家族的5个LPMO基因PaLPMO11A(Pa_4_4790)、PaLPMO11B(Pa_1_5310)、PaLPMO11C(Pa_2_7840)、PaLPMO11D(Pa_2_8610)和PaLPMO11E(Pa_3_9420),分别构建了单突变体ΔPaLPMO11A(ΔA)、ΔPaLPMO11B(ΔB)、ΔPaLPMO11C(ΔC)、ΔPaLPMO11D(ΔD)和ΔPaLPMO11E(ΔE),然后通过遗传杂交构建所有多基因突变体。通过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表型分析、DAB和NBT染色以及纤维素酶活测定分析野生型菌株与突变型菌株在生长速率、有性生殖、氧化应激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揭示LPMO11基因在P.anserina菌株的生长发育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纤维素碳源上,ΔBΔCΔE、ΔAΔBΔCΔE、ΔAΔCΔDΔE和ΔAΔBΔCΔDΔE突变型菌株的有性生殖能力降低,其余突变型菌株的孢子萌发效率、生长速率和生殖能力几乎没有差异。PaLPMO11家族5个基因的同时缺失,会导致菌株利用各种碳源的能力明显降低、生长速率降低、孢子萌发率降低、子实体数减少、部分子实体发育异常、寿命缩短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显著下降,但仍有野生型45%以上的总纤维素酶活力。上述结果表明,LPMO11基因可能参与P.anserina的生长发育、有性生殖、衰老和纤维素降解过程。本研究为系统阐述丝状真菌P.anserina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Podospora anserina LPMO11 基因敲除 木质纤维素降解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6
作者 龚中洁 于佳 +3 位作者 卢云 余谦 杨静 梁江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9期17-21,30,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治疗痛风药物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普瑞凯希,peglolicase)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eglolicase”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内2...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治疗痛风药物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普瑞凯希,peglolicase)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eglolicase”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内2018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该药的不良事件报告,删除重复项,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计算、评估并确立不良事件预警信号。结果:获得以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为目标药物的不良事件有效报告数988起(来自569例患者),检测筛选获得有效信号119个,主要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报告数位于前3位的为痛风性关节炎再发(87起,8.81%),血尿酸升高(66起,6.68%),痛风治疗反应下降(66起,6.68%)。结论: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的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原发疾病症状及化验值、各类检查,建议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再发、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 尿酸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失衡法 不良事件报告信号
下载PDF
不同行比配置和玉米株型对玉米大豆间种产量及效益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汤复跃 陈文杰 +3 位作者 韦清源 郭小红 梁江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6-732,共7页
为了给'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不同玉米株型和不同玉米、大豆行比配置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豆单作(SS)和玉米单作(MM)为对照,通过土地当量比(LER)、间作当量(IE)、群体产量等不... 为了给'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不同玉米株型和不同玉米、大豆行比配置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豆单作(SS)和玉米单作(MM)为对照,通过土地当量比(LER)、间作当量(IE)、群体产量等不同量化指标对不同行比配置和玉米株型对玉米大豆间种产量及效益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玉米‖大豆'不同行比及玉米株型配置处理,均表现为玉米竞争力强于大豆,群体玉米和大豆产量都显著低于单作,群体总产量显著高于单作。群体总LER、产量间作当量和产值间作当量(IE)值分别为1.32~1.43、1.90~2.18和1.27~1.36,即单作需增加32%~43%土地面积才能达到与间作同等的籽粒产量,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较单作提高了1.90~2.18倍和1.27~1.36倍;行比配置相同时,A2较A1,玉米和大豆株高均增加,大豆主茎节数变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产降低。玉米株型相同时,大豆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和分枝数表现为B3>B2>B1,产量表现为B1>B2>B3,即春大豆与半紧凑型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更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A1B1处理群体总产量、总LER、IE值最大,能够解决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套种时小型机械作业问题,且效益最好,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种 行比 株型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群体产量、效益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3 位作者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陈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大豆 种植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普斯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9
作者 焦德强 梁江 +1 位作者 余谦 罗莉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1期95-100,共6页
目的通过对药物阿普斯特的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与综合标准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的阿普斯特不... 目的通过对药物阿普斯特的不良事件(ADE)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与综合标准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的阿普斯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以阿普斯特为目标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有121013例,涉及患者共有69554例,男女之比约为1∶2,报告地区主要在北美地区(97.52%),51~60岁是报告数量最多的(30.03%),筛选获得有效ADE阳性信号共200个,主要涉及15个器官系统分类,尚未载入说明书的ADE阳性信号排名前三的是腹部不适、银屑病关节炎及皮疹。结论阿普斯特的ADE涉及到的器官系统很多,诸如胃肠道消化系统、精神系统、皮肤/肌肉组织及神经系统等,但是说明书载入的不良事件尚不完善,建议在临床使用时要警惕尚未载入的ADE,如皮疹、上腹不适、眩晕、关节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斯特 ADE信号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10
作者 陈大琳 梁江 +4 位作者 刘卓枫 卢云 余谦 韩志 蒋宗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膝骨关节炎3月内短期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确诊KOA患者120例和60例分别作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最小绝对收缩选... 目的:探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膝骨关节炎3月内短期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确诊KOA患者120例和60例分别作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Calibration Plot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能力,并进行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初始治疗的CRP(0CRP)、初始治疗的ESR(0ESR)、病程、是否滑膜水肿、年龄是KO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列线图模型评估及内部与外部验证证明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有效性。结论:成功建立寒痹证KOA临床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寒痹证KOA的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套作夏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文杰 汤复跃 +3 位作者 韦清源 郭小红 梁江 陈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60-1966,共7页
【目的】探索广西套作夏大豆适宜的烯效唑拌种浓度,为解决与春玉米后期套作夏大豆的倒伏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0(CK)、1.67、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mg/kg8个烯效唑拌种浓度梯度,研... 【目的】探索广西套作夏大豆适宜的烯效唑拌种浓度,为解决与春玉米后期套作夏大豆的倒伏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0(CK)、1.67、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mg/kg8个烯效唑拌种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烯效唑拌种浓度对春玉米套作的夏大豆出苗率、叶面积、真叶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烯效唑拌种浓度的增加,套作夏大豆的田间出苗率、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和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逐渐减小,真叶SPAD值和第1节间茎粗逐渐增加。拌种浓度超过3.33mg/kg时,大豆第1片复叶叶面积、第6片复叶期的地上部分干重显著降低(P<0.05,下同)。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对烯效唑拌种较其他性状敏感。拌种浓度越高,对套种夏大豆的影响时间越长。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拌种可防止夏大豆倒伏,显著增加夏大豆产量,其中3.33mg/kg拌种浓度下大豆产量最高(2129.71kg/ha)。但各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大豆籽粒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及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田间出苗率、倒伏性和大豆产量等性状,烯效唑拌种浓度为3.33mg/kg时用于套作夏大豆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夏大豆 套作 农艺性状 倒伏性 产量
下载PDF
广西育成大豆品种亲本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3 位作者 韦清源 陈文杰 郭小红 陈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9-377,共9页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 42%(58.98%)、45. 75%(38. 46%)和14. 83%(2. 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育成大豆 祖先亲本 地理来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缓释N肥对一年三熟“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3 位作者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4-741,共8页
为给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玉米—大豆"宽窄行种植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田施肥为对照(CK),缓释N肥一次性施450,300和150 kg·hm^-2 3个处理(... 为给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玉米—大豆"宽窄行种植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田施肥为对照(CK),缓释N肥一次性施450,300和150 kg·hm^-2 3个处理(T1~T3),通过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等指标对施肥体系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施用缓释N肥,春大豆生育期推迟7 d,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春玉米株高变矮,行粒数减少;春大豆单产显著提高20.81%~27.67%、春玉米减产0.79%~18.33%、夏大豆单产变化幅度为-1.80%~4.54%、总产量变化幅度为-8.11%~0.81%、总产值提高0.20%~2.1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3.25%~14.15%。随缓释N肥施用量的减少,各作物生育期无变化,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多,春玉米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显著降低玉米单产和总产,但提高春大豆、夏大豆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缓释N肥一次性施肥虽然不能使各作物同时增产,但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T1处理春玉米减产最少,为0.79%,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施肥方式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玉米—大豆 间套作 缓释N肥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高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韦清源 陈渊 +3 位作者 汤复跃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4,127,F0002,共5页
以桂M 32为母本,桂夏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了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广西区域试验代号桂166,国家区域试验代号桂夏7号)。2012—2014年参加广西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53.55 kg·hm^-2,比... 以桂M 32为母本,桂夏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了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广西区域试验代号桂166,国家区域试验代号桂夏7号)。2012—2014年参加广西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53.55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减产0.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9.40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增产2.9%。2016—2017年参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99.5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12.0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12.2%。生育期夏播101 d,株高80.3 cm,主茎节数15.5节,有效分枝3.5个,底荚高度18.5 cm,单株有效荚数53.5个,单株粒数109.5粒,单株粒重17.5 g,百粒重17.4 g。籽粒粗蛋白含量39.99%。粗脂肪含量20.63%。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5005号),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80033),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中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桂夏7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大豆种质种子耐浸水能力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3 位作者 汤复跃 韦清源 郭小红 陈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播种后遭遇渍害是南方夏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逆境危害之一。为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播后对浸水耐性差异表现,以种子浸种120h模拟渍害条件,测定137份大豆材料浸泡液电导率,并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统计种子发芽势(GPP)、发芽率(GP)、正常苗率(NSP... 播种后遭遇渍害是南方夏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逆境危害之一。为研究不同大豆种质播后对浸水耐性差异表现,以种子浸种120h模拟渍害条件,测定137份大豆材料浸泡液电导率,并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统计种子发芽势(GPP)、发芽率(GP)、正常苗率(NSP)等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综合耐浸水指标及简易指标对大豆种子耐浸水能力进行等级划分,筛选耐浸水能力强的大豆材料。结果表明,浸水处理120h后,GPP、GP、NSP、轻微损伤粒率(SISP)、严重损伤粒率(IBSP)、烂粒率(DSP)及电导率等6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50%,GPP、GP和NSP同大豆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电导率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两个主成分:"健康因子"和"过渡因子",贡献率分别为64.45%和15.83%,根据两因子得分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类。利用综合指标法将137份大豆材料划分为5种耐浸水级别,表现耐浸水的大豆材料9份,并在GP、GPP、NSP三个简易耐浸水指标筛选中同时表现耐浸水的大豆材料5份,可作为进一步筛选鉴定的对照种质资源。大豆浸泡液电导率与种子正常苗率相结合可作为大批量筛选耐浸水种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浸水 渍害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广西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3 位作者 郭小红 韦清源 陈文杰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5-653,共9页
为探讨不同大豆品种(系)的耐荫特性,本研究筛选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相对准确、稳定、高效的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以3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遮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荫蔽条件)和自然光(清种)2个处理。将1... 为探讨不同大豆品种(系)的耐荫特性,本研究筛选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相对准确、稳定、高效的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以3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遮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荫蔽条件)和自然光(清种)2个处理。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作为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系统聚类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携带了74.722%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大豆品种(系)划分为强耐荫型(2个)、中等耐荫型(9个)和弱耐荫型(25个)3大类;将11个单项性状指标耐荫系数作为自变量,D值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D=-0.585+0.662X2+0.152X3+0.084X5+0.211X8,R=0.962,调整的R^(2)=0.915,残差的标准差=0.036 16。筛选出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4个性状指标作为广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系统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下载PDF
广西适宜与鲜食玉米带状复种的鲜食大豆品种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3 位作者 郭小红 韦清源 陈文杰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促进广西鲜食大豆品种的引进、改良、选育和生产,采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达到采摘标准,且能正常成熟收获种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种的15个性状... 为促进广西鲜食大豆品种的引进、改良、选育和生产,采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达到采摘标准,且能正常成熟收获种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品种的15个性状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91.28%;各品种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表明,综合得分大于0的品种依次为苏鲜豆22、上海青、苏鲜豆21号和南农46,因子得分表明浙鲜16和浙鲜19可作为早熟上市鲜食大豆品种推广。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广西地区与鲜食玉米带状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有苏鲜豆22、上海青、苏鲜豆21号、南农46、浙鲜16和浙鲜19,其中浙鲜16和浙鲜19可作为早熟上市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鲜食大豆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适应性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根治术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江 赵虹琇 +2 位作者 郑茂东 颜娟 赵御森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根治术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直肠癌根...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根治术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同步放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χ~2=6.391,P=0.003);②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9.176,P=0.002;χ~2=8.256,P=0.013);③观察组患者3年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χ~2=6.203,P=0.015;χ~2=7.338,P=0.004);④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而且并未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放化疗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辅助唇腺活检干燥综合征诊断的初步探索
19
作者 焦德强 梁江 +4 位作者 卢云 王晶 陈昱江 陈大琳 罗莉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 探索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干燥综合征(SS)唇腺活检病理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使用3D Slicer软件对我院既往70例疑似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唇腺活检病理图像进行勾画并用Pyradiomics包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建立多个模型并进行AUC值、特异度、... 目的 探索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干燥综合征(SS)唇腺活检病理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使用3D Slicer软件对我院既往70例疑似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唇腺活检病理图像进行勾画并用Pyradiomics包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建立多个模型并进行AUC值、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的模型诊断性能评估。结果 SVC模型的测试集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89、0.917、0.950、0.800,诊断预测准确率达91.7%,在多个模型中表现稳定可靠。结论 机器学习模型SVC有助于高效率初步识别病理阴性和SS的病理切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机器学习 纹理特征 唇腺活检
下载PDF
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文杰 梁江 +5 位作者 宁德娇 韦清源 汤复跃 郭小红 梁俊 陈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7,共8页
为找出导致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选用桂春8号(皱叶症级为0)、粤春2017-1(皱叶症级为4)、20W51-46(皱叶症级为4)和南农1138-2(皱叶症级为0)为试验材料,考虑生产上除草剂使用情况及皱叶常见诱因等,进行了除草剂、病毒检测、嫁... 为找出导致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选用桂春8号(皱叶症级为0)、粤春2017-1(皱叶症级为4)、20W51-46(皱叶症级为4)和南农1138-2(皱叶症级为0)为试验材料,考虑生产上除草剂使用情况及皱叶常见诱因等,进行了除草剂、病毒检测、嫁接、土壤盆栽等试验,分析并探究导致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除草剂导致的大豆叶片皱缩形态与本研究关注的皱叶症状不同;从南方皱叶大豆材料取幼叶进行人工接种后,南农1138-2未表现出皱叶症状;ELISA检测、透射电镜扫描、small RNA测序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关注的皱叶中均未检测出可能导致大豆皱叶的病毒;土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皱叶材料的根在南方土壤中的比例越大,叶片皱缩程度越高,根在南方土壤的比例为1时,皱叶症级为4;根在南方土壤的比例为0时,皱叶症级为0;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叶片表现皱缩与否只与接穗有关,而与砧木无关,大豆对皱叶诱因敏感的部位为叶片。综上结果,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与除草剂、病毒无关,最主要的诱因来自土壤,推测无论皱叶敏感型材料还是正常材料的根均将某种因子向上运输至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豆 皱叶症 诱因 除草剂 病毒 嫁接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