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接种疫苗出现245例AFEI,平均每年报告发生率为15.2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比80.00%(196/245)、异常反应占比10.61%(26/245),未出现接种事故以及疫苗质量事故。AFE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以<1岁者发生AEFI最多,10~15岁者发生AEFI最少。接种至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以<1 d发生AEFI最多。AFEI报告涉及疫苗36种,前三位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腮风疫苗、13价肺炎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引起一般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引起异常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麻腮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结论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AEFI监测结果符合监测要求,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但需关注AFEI报告中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并需加强高州市AEFI监测,提升AEFI监测的及时性与灵敏度。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分析4~18岁患者多生牙流行病学特点与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及青少年多生牙拔除术的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于临床电子病历系统及锥形束CT(cone bea...目的回顾分析4~18岁患者多生牙流行病学特点与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及青少年多生牙拔除术的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于临床电子病历系统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多生牙拔除术的4~18岁患者221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18岁;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Ⅰ~Ⅱ级;③具有完整的口腔及麻醉病历记录和相关影像资料。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影像学资料不清楚者;②ASA分级在Ⅱ级以上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多生牙的数量、上下颌位置、前后牙弓定位、萌出程度、生长方向,患者的预约原因、焦虑水平、配合程度、麻醉方式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1865例,年龄(8.9±3.2)岁,男性患者(71.37%,1331例)多于女性(28.63%,534例)(P<0.001),性别比例为2.49:1。大多数多生牙为单发(75.97%,1417/1865),多位于上颌骨(97.2%,1812/1865)和前牙区(94.2%,1757/1865),正置位多见(77.3%,1442/1865)。多生牙萌出患者以主动就诊为主(97.67%,335/343);位于颌骨埋伏和鼻底埋伏的多生牙患者以科室转诊为主,占比94.38%(1361/1442)和90.00%(72/80)(χ^(2)=1363.24,P<0.001)。麻醉方式选择上,接受N2O镇静辅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的比例最高,占比38.07%(710/1865),其次为接受局部麻醉,占比35.23%(657/1865),接受咪达唑仑静脉镇静辅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的比例较少,占比分别为20.86%(389/1865)和5.84%(109/1865)。年龄13~18岁、多生牙位于下颌、后牙区、无焦虑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的比例最高(P<0.001),而多生牙位于鼻底埋伏牙(50%)、重度焦虑(94.12%)、配合度差(98.18%)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的比例最高(P<0.001)。多生牙拔除术在术中和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35),但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如:头晕、呛咳、呼吸抑制等)占比3.81%,较局部麻醉并发症多(P=0.006)。结论4~18岁患者群体中男性多生牙发生率高于女性,且多生牙以单颗牙为主,集中在上颌前牙区,并以正中位多见;已萌出的患者多为主动就诊,而颌骨埋伏和鼻底埋伏多生牙以科室转诊多见。焦虑程度较高、配合程度较差、低龄、多生牙较多、位置较高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全身麻醉。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医药领域预测模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总结研究热点及动态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挖掘和演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筛选在2023年2月28日前发...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医药领域预测模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总结研究热点及动态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挖掘和演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筛选在2023年2月28日前发表的中医药领域预测模型研究文献。采用Endnote X20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并对研究的发文量特征、机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共引情况、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64篇中文文献和266篇英文文献,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发文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其中中医药院校与其附属医院、科研机构下属的二级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发表英文文献的研究团队数量及团队成员数量更多、且不同团队间的合作更为频繁。具有开创性意义和(或)借鉴作用的研究被广泛引用与参考;高被引文献主要发表于补充替代医学类期刊和药学类期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医临床预测模型、中药定量模型及具体建模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将是未来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结论:中医药领域对预测模型研究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高,多机构、多团队的研究合作模式日趋成为主流。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预测模型研究与新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兴起息息相关,任何在理论或应用层面的突破都会带动和引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未来需针对特定主题的预测模型开展系统评价研究以提供循证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分析高州市2023—202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收集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的预防接种AEFI监测报告数据,对AEFI监测结果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接种疫苗出现245例AFEI,平均每年报告发生率为15.2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比80.00%(196/245)、异常反应占比10.61%(26/245),未出现接种事故以及疫苗质量事故。AFEI个案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以<1岁者发生AEFI最多,10~15岁者发生AEFI最少。接种至出现症状的间隔时间以<1 d发生AEFI最多。AFEI报告涉及疫苗36种,前三位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腮风疫苗、13价肺炎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引起一般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ACYW135流脑疫苗(结合);引起异常反应的疫苗前两位是麻腮风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结论2023年1月—2024年3月高州市AEFI监测结果符合监测要求,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但需关注AFEI报告中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并需加强高州市AEFI监测,提升AEFI监测的及时性与灵敏度。
文摘目的回顾分析4~18岁患者多生牙流行病学特点与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及青少年多生牙拔除术的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于临床电子病历系统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多生牙拔除术的4~18岁患者221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18岁;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Ⅰ~Ⅱ级;③具有完整的口腔及麻醉病历记录和相关影像资料。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完整、影像学资料不清楚者;②ASA分级在Ⅱ级以上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多生牙的数量、上下颌位置、前后牙弓定位、萌出程度、生长方向,患者的预约原因、焦虑水平、配合程度、麻醉方式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患者1865例,年龄(8.9±3.2)岁,男性患者(71.37%,1331例)多于女性(28.63%,534例)(P<0.001),性别比例为2.49:1。大多数多生牙为单发(75.97%,1417/1865),多位于上颌骨(97.2%,1812/1865)和前牙区(94.2%,1757/1865),正置位多见(77.3%,1442/1865)。多生牙萌出患者以主动就诊为主(97.67%,335/343);位于颌骨埋伏和鼻底埋伏的多生牙患者以科室转诊为主,占比94.38%(1361/1442)和90.00%(72/80)(χ^(2)=1363.24,P<0.001)。麻醉方式选择上,接受N2O镇静辅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的比例最高,占比38.07%(710/1865),其次为接受局部麻醉,占比35.23%(657/1865),接受咪达唑仑静脉镇静辅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的比例较少,占比分别为20.86%(389/1865)和5.84%(109/1865)。年龄13~18岁、多生牙位于下颌、后牙区、无焦虑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的比例最高(P<0.001),而多生牙位于鼻底埋伏牙(50%)、重度焦虑(94.12%)、配合度差(98.18%)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的比例最高(P<0.001)。多生牙拔除术在术中和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35),但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如:头晕、呛咳、呼吸抑制等)占比3.81%,较局部麻醉并发症多(P=0.006)。结论4~18岁患者群体中男性多生牙发生率高于女性,且多生牙以单颗牙为主,集中在上颌前牙区,并以正中位多见;已萌出的患者多为主动就诊,而颌骨埋伏和鼻底埋伏多生牙以科室转诊多见。焦虑程度较高、配合程度较差、低龄、多生牙较多、位置较高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全身麻醉。
文摘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对中医药领域预测模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总结研究热点及动态趋势,为未来研究方向的挖掘和演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筛选在2023年2月28日前发表的中医药领域预测模型研究文献。采用Endnote X20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并对研究的发文量特征、机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共引情况、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64篇中文文献和266篇英文文献,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发文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其中中医药院校与其附属医院、科研机构下属的二级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发表英文文献的研究团队数量及团队成员数量更多、且不同团队间的合作更为频繁。具有开创性意义和(或)借鉴作用的研究被广泛引用与参考;高被引文献主要发表于补充替代医学类期刊和药学类期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医临床预测模型、中药定量模型及具体建模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将是未来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结论:中医药领域对预测模型研究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高,多机构、多团队的研究合作模式日趋成为主流。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预测模型研究与新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兴起息息相关,任何在理论或应用层面的突破都会带动和引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未来需针对特定主题的预测模型开展系统评价研究以提供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