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和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启示
1
作者 艾尼卡尔·艾克帕尔 陈岳龙 +1 位作者 梁乾坤 康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4-1020,共17页
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5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 为揭示青海共和盆地沉积源区构造活动和地壳演化历史,应用LA-MC-ICP-MS技术,对共和盆地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得出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5组:309~172 Ma、471~368 Ma、943~737 Ma、2368~1698 Ma、2543~2453 Ma。结合研究区构造-岩浆事件得出,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是西秦岭地块在不同时期提供的结果。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2个主要峰值,约236 Ma和约403 Ma,反映了古特提斯洋和原特提斯洋在不同部分的俯冲导致陆块碰撞,形成强烈岩浆事件的地质记录,碰撞后伸展阶段出现裂谷和新生洋盆。Hf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源区地壳在2.7~1.3 Ga经历了主要增生期,形成现今地壳的84%。ε_(Hf)(t)值为-14.7~+15.0,Hf亏损模式年龄在3.6~0.24Ga范围内,表明源区基底存在古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约0.5 Ga以来,地壳增长以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为主,并在0.28 Ga左右地壳停止了生长。依据前人公式计算了曲什安河与西河河漫滩碎屑沉积物物源区各时期的重熔/增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碎屑锆石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大陆地壳生长
下载PDF
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国内首例报道(附视频)
2
作者 武楠 吴杨 +2 位作者 梁乾坤 王先明 易石坚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甲乳外科使用国产图迈?手术机器人系统,于2022年10月完成甲状腺右侧叶乳头状癌根治手术1例。手术过程顺利,机器人手术系统对接时间10 min,手术时间150 min,出血量10 ml,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机器人辅助手术 甲状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HIF-1和S100A8/A9蛋白表达及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兆华 王彦君 +5 位作者 申明 陈彦文 李杨 杨玲玲 梁乾坤 明海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1-879,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通过干预肺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s)对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初步阐明APS对肺PMNs中的作用靶点及对肿瘤肺转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通过干预肺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s)对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初步阐明APS对肺PMNs中的作用靶点及对肿瘤肺转移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9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75只用荧光素酶(LUC)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1×10^(6)个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构建PMNs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低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50 mg/kg)、中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100 mg/kg)、高剂量组(灌服黄芪多糖200 mg/kg)、芬戈莫德(FTY720)组(腹腔注射FTY7201 mg/kg),每组15只。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PMNs中HIF-1和S100A8/A9蛋白的影响,同时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及HE染色评估肺部转移情况。接种瘤细胞次日后低、中、高各剂量组按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8 d。FTY720通过腹腔注射每2 d 1次间隔给药。在前14 d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动态观察肺肿瘤转移情况,并在第14天每组随机取出5只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技术检测多功能蛋白聚糖、纤维连接蛋白和赖氨酰氧化酶等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具有标志性的蛋白进一步验证模型成功。在第28天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技术检测28 d所取的肺组织中HIF-1和S100A8/A9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取材前12 h禁食不禁水。结果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出现大面积肺泡壁增厚和粒细胞浸润,并出现少量肿瘤转移灶;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FTY720组小鼠的肿瘤转移灶点明显减少,肺组织趋于正常。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中HIF-1,S100A8,S100A9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FTY720组和APS各组上述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肺肿瘤转移前微环境中HIF-1、S100A8、S100A9的表达水平减少肿瘤细胞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黄芪多糖 芬戈莫德 肿瘤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
下载PDF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明 陈彦文 +3 位作者 李杨 杨玲玲 梁乾坤 明海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9-847,共9页
肿瘤转移是一个庞杂的过程,转移前微环境(PMN)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实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疾病进程、开发新型药物及疗法和临床试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行为学相关研究,其中肿瘤的肺转移... 肿瘤转移是一个庞杂的过程,转移前微环境(PMN)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实验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疾病进程、开发新型药物及疗法和临床试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现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行为学相关研究,其中肿瘤的肺转移微环境模型具有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实验效果良好等优点。基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这一概念,本文围绕肿瘤的肺转移前微环境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评价指标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 肺转移前微环境模型 小鼠 构建与评价方法
下载PDF
嫩江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梁乾坤 陈岳龙 +2 位作者 王善辉 于洋 杨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9-546,共18页
利用LA-(MC)-ICP-MS技术,对嫩江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93颗碎屑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锆石,其U-Pb年龄主要分为4组:2300~1746 Ma、363~331 Ma、316~260 Ma和252~86 Ma。中生代碎屑锆石占到... 利用LA-(MC)-ICP-MS技术,对嫩江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93颗碎屑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锆石,其U-Pb年龄主要分为4组:2300~1746 Ma、363~331 Ma、316~260 Ma和252~86 Ma。中生代碎屑锆石占到全部数量的80.9%,说明该时期源区岩浆活动强烈。嫩江流域不同时代地层的相对出露面积不同:侏罗系—白垩系约占72%,石炭系—二叠系约占13%,三叠系约占8%,前寒武系约占5%,寒武系—志留系约占1%。结合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嫩江流域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嫩江流域大陆地壳主要以新生地壳的产生为主,1200~400 Ma时期是嫩江流域地壳强烈增生阶段,构成了现今地壳的98.8%,可能与古亚洲洋的发展与关闭等过程有关;400~100 Ma时期嫩江流域发生了壳内再循环的岩浆作用。依据前人公式计算了嫩江河漫滩沉积物源区不同时期大陆地壳的重熔/增生比例。中生代锆石重熔比例较低,含有约70%的新生物质。该现象与蒙古—鄂霍次克洋和古太平洋俯冲引起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 碎屑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下载PDF
荧光素酶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转移前微环境小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6
作者 明海霞 申明 +4 位作者 陈彦文 李杨 杨玲玲 梁乾坤 刘兆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 通过选择荧光素酶标记的Lewis(Luc-Lewis)肺癌细胞建立肺转移前微环境小鼠模型,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该模型是否成功。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Luc-Lewis肺癌细胞建立转移... 目的 通过选择荧光素酶标记的Lewis(Luc-Lewis)肺癌细胞建立肺转移前微环境小鼠模型,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该模型是否成功。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Luc-Lewis肺癌细胞建立转移前微环境模型。每日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运用高通量酶标仪检测小鼠体内肿瘤荧光信号。取小鼠肺组织观察转移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移前肺组织微环境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赖氨酰氧化酶(LO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多功能蛋白聚糖(VCAN)、纤连蛋白(F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精神萎靡。模型组小鼠肺脏可检测到明确的荧光信号,且信号强度与造模天数呈正相关;14 d时模型组小鼠LOX、 MMP9、 VCAN、 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4 d时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肺间隙增厚,肺泡萎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21天时可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已形成转移病灶。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提示转移前微环境成熟时间约为14 d。结论 成功建立了Lewis肺癌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移前微环境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建立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及平胃胶囊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毛兰芳 梁乾坤 +5 位作者 汪龙德 李红芳 刘俊宏 张晶 吴红莉 张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促胃肠动力及血清、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术后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促胃肠动力及血清、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术后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采用复合因素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片10 mg/kg阳性组,平胃胶囊1.6 g/kg、3.2 g/kg、4.8 g/kg组,连续给药21天。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及给药前后胃肠电活动,胃排空和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L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和十二指肠慢波振幅、快波振幅、快波发生率明显降低,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胃动素含量降低,胃、十二指肠、下丘脑组织MTL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平胃胶囊各剂量组明显增加胃窦慢波振幅、快波发生率,对十二指肠电活动有增加趋势,剂量依赖地增强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血清胃动素含量,上调胃、十二指肠和下丘脑MTL水平。结论:平胃胶囊能够促进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胃肠及下丘脑中MT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电活动 胃肠动力 胃动素
原文传递
化淤软肝胶囊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对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毛兰芳 汪龙德 +5 位作者 张晶 李红芳 杜晓娟 梁乾坤 吴红莉 张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化淤软肝胶囊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肝组织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淤软肝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多因素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致肝... 目的研究化淤软肝胶囊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对肝组织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化淤软肝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多因素方法建立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_(1)的含量和表达。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指标ALT、AST、DBIL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IVC的水平升高,而化淤软肝胶囊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明显降低,尤以高剂量显著,HE染色结果与之对应;化淤软肝胶囊能够抑制TGF-β_(1)蛋白和mRNA的表达,尤以高剂量明显。结论化淤软肝胶囊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淤软肝胶囊 秋水仙碱 肝纤维化 肝功能 四氯化碳 细胞外基质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原文传递
Pingwei capsules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被引量:3
9
作者 liang qiankun Mao Lanfang +6 位作者 Du Xiaojuan Li Yunxia Yan Yuan liang Jingjing Liu Junhong Wang Longde Li Hongf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ing-wei capsules(PWC) i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 We established an FD model by stimu-lating semi-starvation rat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ing-wei capsules(PWC) i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 We established an FD model by stimu-lating semi-starvation rats via tail damping, provo-cation, and forced exercise fatigue. The FD model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received: normal saline, dom-peridone, low-dose PWC, mid-dose PWC, or highdose PWC. The effect of PWC on FD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Changes in leptin and cholecystokinin(CCK) were detected throug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PW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FD rats. Furthermore, PW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CK m RNA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uodenum and antrum, decreased lept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uodenum, an-trum, and hypothalamus, and decreased CCK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hypothalamus.CONCLUSION: PWC improves gastrointestinal mo-tor function in FD rats by decreasing the leptin con-centration in serum and the brain-gut axis, and by increasing the CCK concentr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Our findings help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FD an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wei capsule DYSPEPSIA Gastroin- testinal motility Brain-gut peptide Brain-gut axis
原文传递
复方氨基酸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家兔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杨 易石坚 +3 位作者 李兰兰 梁乾坤 吴松燕 肖月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对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家兔,分为对照组(10只)、凝血障碍组(30只)、凝血障碍治疗组(30只),凝血障碍组和凝血障碍治疗组以创伤(开腹术)+足动脉放血制作...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对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家兔,分为对照组(10只)、凝血障碍组(30只)、凝血障碍治疗组(30只),凝血障碍组和凝血障碍治疗组以创伤(开腹术)+足动脉放血制作家兔创伤失血模型.凝血障碍组经耳缘静脉输注放血等量的等渗盐水,凝血障碍治疗组经耳缘静脉输注等量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B6,分别于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采血测定各凝血指标,72 h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治疗后三组相比较,凝血障碍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低于凝血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纤维蛋白原(FIB)在伤后72 h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12 h、24 h测定各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凝血障碍治疗组较凝血障碍组活性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伤后72 h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凝血障碍治疗组较凝血障碍组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Ⅺ活性、血小板(PLT)伤后72 h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后肝脏病理检测,凝血障碍组肝细胞严重肿胀,呈球形,胞质几乎完全透明,呈气球样变;凝血障碍治疗组肝细胞水肿,胞质疏松呈网状;对照组部分肝细胞轻度水肿.结论复方氨基酸联用大剂量维生素B6能够明显改善创伤失血后家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凝血因子活性,有效保护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维生素B6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新西兰兔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杨 易石坚 +3 位作者 李兰兰 梁乾坤 吴松燕 肖月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模型,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对该模型做出合理评价,为后期研究不同种类液体复苏策略提供可靠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以30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麻醉成功后建立创伤性凝血功...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模型,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对该模型做出合理评价,为后期研究不同种类液体复苏策略提供可靠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以30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麻醉成功后建立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模型,分别于建模前15 min、建模后15min、30 min、1 h抽血检测并记录血常规、动脉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凝血因子、体温、心率等指标观察动物成活率。结果1 h存活率为100%。实验动物pH值、氧分压(PO2)、剩余碱(BE)值在休克后30 min开始下降,1 h出现大幅度下降,心率、K+浓度在建模后30 min升高,1 h显著升高,与建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在建模后30 min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模后1 h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与建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在建模后出现下降,与建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Ⅱ、Ⅶ、Ⅹ、Ⅸ、Ⅺ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动物模型,为研究创伤性凝血障碍提供了简便、实用、稳定的模型,为后期探讨不同种类液体复苏策略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