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盆地武乡地区煤系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建议——以山西武乡地区ZK-42井为例
1
作者 赵欣 刘杰刚 +4 位作者 张尚锟 丁恋 尹亚磊 孙杰 蒋喆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我国沁水盆地发育多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煤系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层系。以山西武乡地区ZK-42井钻遇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测试、泥页岩含气量测定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矿物组... 我国沁水盆地发育多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煤系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层系。以山西武乡地区ZK-42井钻遇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测试、泥页岩含气量测定等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矿物组成和储层物性特征,评价了煤系泥页岩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52.8%,主要为伊/蒙混层,石英质量分数平均为26.2%。(2)有机质类型属于Ⅲ型干酪根,具有较强的生气潜力;有机质丰度TOC含量为1.9%~4.8%,平均为2.84%;R_(o)为1.9%~2.9%,平均为2.48%,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该区有机质整体成熟度较高。(3)储层物性特征,泥页岩储层孔隙度总体较低,平均为4.34%;渗透率为0.000 123 96~0.009 361 3mD,平均为0.003 935mD;泥页岩实测总含气量较小,为0.35~0.60m^(3)/t,平均为0.47m^(3)/t。(4)本区煤系气勘探建议以太原组15^(#)煤层为主,泥页岩可作为辅助气源补充,采用煤层与泥页岩合层压裂开采方式,进行煤系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泥页岩 储层特征 勘探建议 沁水盆地
下载PDF
黔西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模式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明 姜波 +2 位作者 刘杰刚 朱鹏 程国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5-1571,共7页
构造复杂区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规律是煤层气勘探与甜点区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野外构造系统观测和矿井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井井下煤体结构观测与构造煤发育特征分析,探讨了黔西土城向斜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 构造复杂区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规律是煤层气勘探与甜点区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野外构造系统观测和矿井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井井下煤体结构观测与构造煤发育特征分析,探讨了黔西土城向斜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构造煤发育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土城NW向弧形断褶带具有"弧形断褶组合,基底断裂控制,局部变形强烈,变形衰减迅速"的构造变形特征,而土城向斜为一NW向延伸的短轴开阔斜歪向斜,向斜内部构造分异显著,可以进一步划分为NE翼单斜弱变形区、SW翼陡立强变形区和NW部构造复杂区;依据构造煤发育及其分布对构造的响应特征,提出了土城向斜构造煤发育的10种地质模式,并进一步将其归纳为褶皱成因型和断裂成因型两大类型,其中褶皱成因型构造煤发育普遍、类型较为单一,是煤体结构垂向分异的主导因素;断裂成因型构造煤分布较为局限,但常发育强变形构造煤、且构造煤变形序列相对较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 土城向斜 构造煤 发育模式 构造控制
下载PDF
木质素-聚乙烯共热解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坤 王志康 +3 位作者 王章鸿 杨成 刘杰刚 沈德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为了寻求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开发低廉、高效的重金属吸附材料,该研究将木质素和聚乙烯混合物在6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LG/PE-600C),以单独木质素在相同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炭作对比(LG-600C),利用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 为了寻求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开发低廉、高效的重金属吸附材料,该研究将木质素和聚乙烯混合物在6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LG/PE-600C),以单独木质素在相同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炭作对比(LG-600C),利用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比分析LG-600C和LG/PE-600C在表观形貌、孔隙特性、表面官能团、物质组成等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两种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性能。相对于LG-600,LG/PE-600C表面较粗糙,孔隙结构较发达。LG/PE-600C的比表面积达213.87 m^(2)·g^(-1),约为LG-600的2.5倍。聚乙烯的介入,导致LG/PE-600C的O元素含量和表面含氧官能团较LG-600C有所降低。吸附结果显示,LG/PE-600C对Cd(Ⅱ)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LG-600。在一定范围内,Cd(Ⅱ)初始浓度、环境温度、吸附时间、溶液pH的增加均能够促进LG/PE-600C对Cd(Ⅱ)的吸附。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Cd(Ⅱ)的吸附过程,表明LG/PE-600C对Cd(Ⅱ)的吸附为化学作用主导的单分子层吸附。基于Langmuir模型所得到的理论最大吸附量达到40.82 mg·g^(-1)。热力学分析证实,LG/PE-600C对Cd(Ⅱ)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机理分析表明,LG/PE-600C具有优于LG-600C的吸附性能,其主要原因在于聚乙烯介入能够强化木质素的分解,促进LG/PE-600C孔隙的发育,使得LG/PE-600C表面暴露大量Cd(Ⅱ)的吸附位点,如-OH、C=C、-C-O-C等。这些吸附位点能够通过配位、沉淀、离子交换等作用对Cd(Ⅱ)进行吸附。由此证实,添加聚乙烯与木质素进行共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Cd(Ⅱ)的吸附可作为木质素重要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乙烯 生物炭 共热解 Cd(Ⅱ) 吸附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joint development in rock and coal seam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Linlin Jiang Bo +3 位作者 Wang Jilin Qu Zhenghui Li Pei liu jieg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2期219-227,共9页
To predict joi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s, joint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seams from 88field st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joi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seams at 10 ... To predict joi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s, joint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seams from 88field st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joi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seams at 10 coal outcrops. Additionally, detailed joint measurements of underground coal seams were taken at two coal min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eam thickness,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on joint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int development of coal and rock seams, which allowed predictions of predominant joint densities for the No.5 coal seam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tcrop and underground coal seams exhibit the same joint systems as rock seams. The joints are mainly upright. Predominant joints strike 55° on average, followed by joints striking 320°. The joint density of the coal seam is 18.7–22.5 times that of the sandstone seam at the same thickness. The predominant joint density of the No.5 coal seam,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is 4–20 joints per meter. Joint densities exhibit high values at intersecting areas of faults and folds and decrease values in structurally stable areas.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of the predominant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层厚度 联合发展 岩石 联合密度 南缘 联合测量 联合系统
下载PDF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高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杰刚 梁颖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279-280,共2页
高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促进"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精准目标为导向,通... 高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能促进"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本文提出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精准目标为导向,通过四层次教法、四维度学法和三阶段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者培养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固体废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流固耦合煤流变热解实验系统研究
6
作者 刘杰刚 梁颖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67-68,共2页
流固耦合下煤的流变热解实验能从本质上揭示煤的流变热解模式、演化和机理。本文详细介绍了由自动化控制、流变热解反应器、应力自控、温控、密封及气体加载监测和循环水冷却六部分组成的流固耦合煤流变热解实验系统。旨在为煤热解、地... 流固耦合下煤的流变热解实验能从本质上揭示煤的流变热解模式、演化和机理。本文详细介绍了由自动化控制、流变热解反应器、应力自控、温控、密封及气体加载监测和循环水冷却六部分组成的流固耦合煤流变热解实验系统。旨在为煤热解、地质流变、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流变 热解 清洁利用
下载PDF
“余量法”制定数控定额技术的研究
7
作者 刘磊 贺王斌 +1 位作者 刘杰钢 潘江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数控劳动定额标准制定中采用的“余量法”是指根据数控加工产品的加工余量(切削的去除量体积或重量),以及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时间消耗所建立起来的反应数控加工产品余量,加工精度和加工方法与加工时间消耗规律(余量因素与其时间消耗的... 数控劳动定额标准制定中采用的“余量法”是指根据数控加工产品的加工余量(切削的去除量体积或重量),以及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时间消耗所建立起来的反应数控加工产品余量,加工精度和加工方法与加工时间消耗规律(余量因素与其时间消耗的函数关系)的时间定额标准数学模型。文章从“余量法”标准数学模型建立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余量法在力源液压股份公司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 定额 余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