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1
作者 秦琳 赵珊 +5 位作者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靳可婷 刘龙龙 仲伶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0-1559,共10页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76.62%~80.96%,其中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37.64%~47.12%),其次为油酸(28.33%~39.89%);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65~1 367和234~502μg·g^(-1);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和对香豆酸是裸燕麦酚酸的主要组分,含量分别为521~881、82~152、55~138和43~121μg·g^(-1),分别占总酚含量的54.4%~64.5%、7.4%~14.4%、5.3%~12.0%和4.8%~11.2%;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酚类物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坝莜3号的多酚类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FRAP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6.8%、88.7%和927 mmol·g^(-1);ABTS·+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RAP与总酚、总黄酮和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优质燕麦高抗氧化品种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燕麦食品开发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多糖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55K SNP芯片的山西冬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雷梦林 刘霞 +7 位作者 王艳珍 崔国庆 穆志新 刘龙龙 李欣 逯腊虎 李晓丽 张晓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5-1856,I0001-I0027,共39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主成分、遗传聚类及亲缘关系。【结果】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范围为329—1639个,平均值为1152个;7个部分同源群中的分布范围为2154—3852个,平均值约为3456个;基因组的分布规律为:B基因组>A基因组>D基因组;基因组注释多态性标记,在基因间区分布最多,约占50%,分析表明,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7个同源群和3个基因组上均有覆盖,但分布各异,多态性比率为45.60%。整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0185)均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4992),整个自然群体的香农-威纳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对比自然群体多样性各参数,发现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地方品种略高。群体结构分析将群体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307份材料,以地方品种为主;第Ⅱ类群121份材料,以育成品种为主。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均将自然群体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1831,变幅为0.00127—0.72461;第Ⅱ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4619,变幅为0.00038—0.76489;第Ⅲ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6521,变幅为0.00049—0.43033;第Ⅳ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7643,变幅为0.00118—0.60496;第Ⅴ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2039,变幅为0.00042—0.37032,可见,山西省冬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但平均遗传距离值较低,聚类分群明显,类群中部分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经对比,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平均遗传距离均要高于第Ⅱ类群、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遗传距离变幅大于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可知,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普遍大于地方品种。【结论】利用55K SNP芯片对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冬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基因组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育成品种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利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极少数品种的亲缘关系呈两极分化,在后续利用时应合理地区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55K SNP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3
作者 赵少迪 胡传伟 +6 位作者 张玉莲 吕娜 曹利萍 马名川 刘璋 刘龙龙 张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5%PEG-6000可以作为苦荞种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为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分析法得到了萌发期苦荞种质资源耐旱性的综合评价值D。根据D值排序,筛选鉴定到耐旱型5份、较耐旱型28份、中间型48份、敏感型29份。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份苦荞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亚群Ⅰ是一类耐旱能力较强的亚群,亚群Ⅱ和亚群Ⅲ为中度耐旱亚群,亚群Ⅳ和亚群Ⅴ为典型的旱敏感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质 PEG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评价
下载PDF
不同规格野生黄鳍金枪鱼肌肉营养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2 位作者 刘洪涛 陈傅晓 韩丽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4.2±1.2)kg、J2(22.5±2.5)kg和J3(50.8±3.9)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 为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4.2±1.2)kg、J2(22.5±2.5)kg和J3(50.8±3.9)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J1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2、J3组;J2、J3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J1组(P<0.05);J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J1、J2组(P<0.05)。(2)检出19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3.04~3.25 g/100 g),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2.02~2.15g/100g),最低的为色氨酸(0.31~0.45 g/100 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J3>J2>J1(P<0.05);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J1组显著低于J3组(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化学评分(CS)为评分标准,J1、J2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J3组为苯丙氨酸+酪氨酸。(3)各组共检出25种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含量最高的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46%~39.18%。DH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J2、J3组显著高于J1组;DHA∶EPA比值J1组显著高于J2、J3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J3>J2>J1;PUF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PUFA/饱和脂肪酸(SFA)、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J2、J3组显著高于J1组(P<0.05)。h/H比值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4)J2、J3组Na、Ca含量显著高于J1组,J1组K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J2、J3组(P<0.05)。4种重金属元素均低于食品中建议的最大允许限量,其中Fe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J3>J2>J1(P<0.05);Cu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显著高于J1组(P<0.05)。综合分析,大规格黄鳍金枪鱼具有更好的营养质量,本研究为居民膳食的选择及黄鳍金枪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肌肉 规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向静 陈博春 +3 位作者 赖声晓 张明君 刘龙龙 梁熙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是中短期输液中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的优选方案,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国内对该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发布针对迷你中线导管的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缺少规范的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等指引,有待开展更多、更高质量和多中心联动合作的研究,为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迷你中线导管行业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综述迷你中线导管的定义、属性、创新性、适应证及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困难静脉通路(DIVA) 静脉治疗 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
下载PDF
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以信阳市美团优选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龙龙 《全国流通经济》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文对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冷链物流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冷链物流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现状,然后基于广义运输成本,结合信阳市美团优选这一案例,进行路径优化研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码... 本文对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冷链物流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冷链物流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分析我国冷链物流配送现状,然后基于广义运输成本,结合信阳市美团优选这一案例,进行路径优化研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码求解。通过验证结果,优化后的模型可以避免产品由于不能及时送达而产生的惩罚成本,进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对路径进行优化,实现了配送总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遗传算法 时间窗 路径优化
下载PDF
井眼井径综合表征方法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肖月 周拓 +7 位作者 宋璐 姜伟男 刘龙龙 闫军 孔祥吉 戴芷玥 钱锋 刘福贵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钻井过程中井眼井径信息能辅助识别井下岩屑床与掉块等异常状态,根据井眼形状可对井壁裂缝发育程度和方向以及固井质量、套损情况进行分析。但现阶段表征井径图形的形式单一,直观性较差,采用简单数学计算得到的平均井径变化率隐藏了严... 钻井过程中井眼井径信息能辅助识别井下岩屑床与掉块等异常状态,根据井眼形状可对井壁裂缝发育程度和方向以及固井质量、套损情况进行分析。但现阶段表征井径图形的形式单一,直观性较差,采用简单数学计算得到的平均井径变化率隐藏了严重扩径点、缩径点等带来的工程影响,尚未建立连续井段井径变化合格率量化方法。文章基于井径测井数据,采用数学表征、理论推导等综合方法,建立井径平面化图形表征方法,推导出等效周长平均井径变化率及连续井段井径合格率量化方法,精细刻画出连续井段井筒信息。以A油田为例,对其2020—2021年期间的74口已钻井井径进行综合表征,分析表明钻遇B地层易发生坍塌、掉块,已钻井中井径变化合格率多在90%以上,井眼井径综合表征方法能较好表征油田井径信息,井径平面化图形表征能深刻反映井径变化内在含义,等效周长平均井径变化率计算方法使平均井径变化率对异常值点更加敏感,工程安全性增加,井径合格率量化方法首次量化计算连续井段井径合格率,为钻井作业质量评估、井筒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井径 综合表征方法 图形表征 平均井径变化率 井径变化合格率
下载PDF
修枝对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及生理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广德 张亚雄 +5 位作者 时海香 王斐 刘龙龙 李豆豆 贺曰林 席本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5,共6页
以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B301速生人工林为对象,从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树干边材液流等生长、生理角度,探讨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修枝第二年,消除初始条件影响后,轻度修枝三倍体毛白杨胸径... 以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优良无性系B301速生人工林为对象,从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叶片净光合速率、树干边材液流等生长、生理角度,探讨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修枝第二年,消除初始条件影响后,轻度修枝三倍体毛白杨胸径年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P=0.034);5月中旬到6月中旬,轻度修枝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重度修枝和对照(P=0.024),分别为重度和对照的1.59和1.69倍。修枝可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材积生长,轻度修枝材积生长显著高于对照(P=0.008),较对照和重度修枝分别高140.66%和90.16%,重度修枝也较对照高26.56%。对照和轻度修枝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重度高9.43%(P>0.05),但在某些特殊点,不同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无影响,未修枝处理较修枝平均高3.36%。总体来看,修枝可促进三倍体毛白杨林木生长,提高其整体水分利用效率,轻度修枝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三倍体毛白杨 材积生长 净光合速率 边材液流
下载PDF
苦荞WOX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响应愈伤诱导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思宇 王欣芳 +5 位作者 杜伟 冯晋华 韩渊怀 李红英 刘龙龙 孙朝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573-3586,I0001-I0004,共18页
【目的】全基因组鉴定苦荞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基因,揭示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特征、基因表达模式及与出愈率的相关性,为突破苦荞再生及遗传转化难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同源性搜索策略,以拟南芥WOX基因蛋白为参考序列,... 【目的】全基因组鉴定苦荞WOX(WUSCHEL-related homeobox)基因,揭示其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特征、基因表达模式及与出愈率的相关性,为突破苦荞再生及遗传转化难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同源性搜索策略,以拟南芥WOX基因蛋白为参考序列,进行苦荞全基因组比对,获得苦荞WOX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及核酸序列。基于蛋白同源性及保守结构域分析,鉴定出苦荞WOX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同时使用TBtools软件展示FtWOXs家族成员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特征。比较分析WOX基因家族成员在苦荞与拟南芥之间的基因组共线性。基于邻近法,利用MEGA X软件构建苦荞、拟南芥和水稻WOX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序列系统进化树。以MS+2,4-D 3.0 mg·L^(-1)+6-BA 1.0 mg·L^(-1)为愈伤诱导培养基,下胚轴为外植体,选取70份苦荞品种诱导愈伤组织,评价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qRT-PCR比较分析高、低出愈率苦荞品种间FtWOXs基因表达水平。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出愈率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30个苦荞WOX基因成员,在苦荞8条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系统进化树表明30个苦荞WOX基因可划分为3大类,不同类群中WOX基因包含不同的保守结构域,主要的保守结构域为HD(Homeodomain)、START和MEKHLA结构域。保守基序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所含保守基序数目的范围为2—10个。基因结构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家族成员所含外显子数目的范围为2—18个。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FtWOXs基因启动子富含26个不同种类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0个苦荞、15个拟南芥和12个水稻WOX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3类,其中第3类为苦荞独有。基因组共线性分析表明,6个WOX基因在苦荞和拟南芥之间存在基因组共线性。表达模式及相关性表明,FtWOX1/FtWOX12/FtWOX22/FtWOX23/FtWOX24与苦荞出愈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苦荞FtWOXs成员存在丰富的序列变异特征,不同苦荞基因型中WOX基因表达水平及出愈率存在明显差异和一定的相关性,揭示不同苦荞WOX基因具有潜在的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WOX基因 愈伤组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基因分型技术的燕麦SNP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艳辉 刘龙龙 +6 位作者 温鑫 于宇凤 杨方 刘根科 崔林 曹秋芬 秦永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为加快燕麦分子辅助育种进程,以1981-1983年进行抗旱性鉴定的42份燕麦种质(18份低抗、13份中抗、11份高抗)和12个未鉴定的燕麦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stⅠ/MspⅠ双酶切的dd-GBS基因分型技术构建燕麦简化基因组参考序列,通过Stacks、... 为加快燕麦分子辅助育种进程,以1981-1983年进行抗旱性鉴定的42份燕麦种质(18份低抗、13份中抗、11份高抗)和12个未鉴定的燕麦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stⅠ/MspⅠ双酶切的dd-GBS基因分型技术构建燕麦简化基因组参考序列,通过Stacks、主成分分析、Fisher Test和Blast分析研究燕麦SNP分子标记。测序结果表明,燕麦个体的高质量reads数在4 111 218~19 019 296,利用Stacks软件成功组装753 325条燕麦简化基因组参考序列,共注释74 657个群体SNP位点。主成分分析表明,燕麦SNP基因型大致聚为2簇,其中一簇主要由14份低抗种质组成,另一簇则包含全部11份高抗种质。进一步的Fisher Test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表明,相对于燕麦低抗种质材料,共有2 937个SNP标记在燕麦高抗种质材料中差异显著((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 05),其中,55个SNP标记差异极显著(FDR <0. 001)。将上述55个SNP标记所在源序列与小麦基因组序列在Phytozome数据库中进行比对(Blast)发现,14个SNP位点可能参与燕麦抗旱生物学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来调控燕麦的抗逆性。通过GBS技术成功组装的燕麦简化基因组参考序列,丰富了当前燕麦的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的55个SNP标记与小麦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发现,14个SNP标记将对燕麦分子辅助育种和加速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可为今后的燕麦种质资源大规模快速筛选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基因分型技术 抗旱 基因型 SNP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对苦荞种子幼苗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稳良 史兴海 +2 位作者 梁改梅 刘龙龙 李秀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4-7,共4页
为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设置4个等离子体电流(分别为1.1A、1.3A、1.5A和1.7A)及3个处理次数(1次、2次和3次),以不进行等离子处理的苦荞种子为对照,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组... 为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设置4个等离子体电流(分别为1.1A、1.3A、1.5A和1.7A)及3个处理次数(1次、2次和3次),以不进行等离子处理的苦荞种子为对照,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组合对苦荞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对苦荞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株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显著;最佳等离子体处理组合为等离子体电流1.3A,处理2次。与对照CK相比,该组合可使株高增加37.29%,根长增加52.42%,增产1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苦荞 幼苗形态 产量
下载PDF
杭州湾舟山群岛海域晚第四纪声学地层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俊兵 刘龙龙 +4 位作者 吴振 唐松华 刘荣波 张现霞 张胜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7,共9页
利用在舟山群岛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地质浅钻,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结构进行了划分。根据界面识别标志,共划分出5个地震反射界面(T_(1)、T_(2)、T_(3)、T_(5)、T_(R)),将基岩面以上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单元(SU 1、SU 2、SU 3、... 利用在舟山群岛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地质浅钻,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结构进行了划分。根据界面识别标志,共划分出5个地震反射界面(T_(1)、T_(2)、T_(3)、T_(5)、T_(R)),将基岩面以上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单元(SU 1、SU 2、SU 3、SU 4和SU 5)。根据浅地层剖面和地质钻孔对比,结合钻孔沉积相、AMS^(14)C和OSL测年数据及古地磁分析结果,5个地震单元分别对应于MIS 1、MIS 2、MIS 3、MIS 5和中更新世及更早时期沉积。基于此建立了舟山群岛海域晚第四纪的地层格架,为分析研究区晚第四纪古环境沉积演化和沉积物"源-汇"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晚第四纪 声学地层 地层框架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平潭海洋国际会展中心不锈钢金属屋面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龙龙 王红军 +2 位作者 翟英帅 梁君智 张满江红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9期80-84,共5页
平潭海洋国际会展中心采用的不锈钢屋面系统主要构造层多达13层,屋面为起伏的曲面,面积约4.6万m^(2)。该工程所处的平潭岛,属于多阵风地区,全年大风日数多。该项目在金属屋面的安装过程中,对每个支座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单独计算、准确定位... 平潭海洋国际会展中心采用的不锈钢屋面系统主要构造层多达13层,屋面为起伏的曲面,面积约4.6万m^(2)。该工程所处的平潭岛,属于多阵风地区,全年大风日数多。该项目在金属屋面的安装过程中,对每个支座的位置和标高进行单独计算、准确定位,并对大量弧形檩条、弧形板、扇形板等非标构件单独设计、下料、加工。通过BIM技术建模,实现精确下料、精细化加工、准确定位安装。该项目选择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作为屋面主板材,采用全自动连续焊缝机,并通过多种施工工艺创新和质量保证措施顺利完成了金属屋面的安装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屋面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深化设计 抗风措施
下载PDF
CLEPC模式下的设计管理经验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龙龙 丁世纯 +2 位作者 黄仁晓 陈海 卢育淼 《建筑施工》 2020年第2期297-299,共3页
CLEPC模式是指以施工总承包为责任主体的EPC总承包模式。为做好CLEPC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作,结合工程实践,围绕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要素,通过PDCA循环法做好设计管理,并采取桩基先行、设置关门节点、运用BIM协同技术、多团... CLEPC模式是指以施工总承包为责任主体的EPC总承包模式。为做好CLEPC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作,结合工程实践,围绕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要素,通过PDCA循环法做好设计管理,并采取桩基先行、设置关门节点、运用BIM协同技术、多团队专业深化、分阶段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手段,最终使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4个阶段均按计划完成相关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PC模式 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设计管理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肾脏毒性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刘龙龙 宋关玲 +5 位作者 牛强 马儒林 丁玉松 万真真 曾宏梅 林霖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10、50、100 mg/kg BW的剂量连续30天灌胃染毒。取小鼠肾脏组织测定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的含量;肾功能指标测定Cr、BUN、UA含量;HE染色... 目的研究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10、50、100 mg/kg BW的剂量连续30天灌胃染毒。取小鼠肾脏组织测定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的含量;肾功能指标测定Cr、BUN、U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100 mg/kg BW组SOD活力显著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50和100 mg/kg BW组Cr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纳米TiO_2染毒组中小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变化。结论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的肾脏产生氧化损伤并对肾脏功能存在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肾脏 氧化损伤 肾功能
下载PDF
提升UHPC早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光伟 刘龙龙 +2 位作者 马千越 王少鹏 赵尚传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为解决UHPC易开裂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不同掺量微膨胀材料的凝结时间、收缩试验和不同养护方法的抗裂能力试验,研究了微膨胀材料掺量对凝结时间、收缩率,以及不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抗裂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膨胀材料快硬水... 为解决UHPC易开裂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不同掺量微膨胀材料的凝结时间、收缩试验和不同养护方法的抗裂能力试验,研究了微膨胀材料掺量对凝结时间、收缩率,以及不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抗裂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膨胀材料快硬水泥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收缩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对比喷雾养护和土工布湿喷养护对UHPC浇筑板材的影响,土工布湿喷养护对UHPC抗裂更有利。综合考虑微膨胀材料对UHPC材料硬化时间和收缩的影响,以及不同养护手段对混凝土抗裂能力的影响,选择微膨胀材料掺量为15%和土工布湿喷养护对UHPC抗裂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裂 微膨胀 凝结时间 收缩 土工布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萌发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陈稳良 李秀莲 +3 位作者 史兴海 梁改梅 刘龙龙 韩柏岳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27-729,733,共4页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的影响,选用晋荞麦3号和晋荞麦7号设置等离子体电流(1.0、1.4、1.8、2.1 A)和次数(1、2、3次)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晋荞麦3号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苗高和地下部... 为探索等离子体处理对甜荞种子的影响,选用晋荞麦3号和晋荞麦7号设置等离子体电流(1.0、1.4、1.8、2.1 A)和次数(1、2、3次)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晋荞麦3号种子对其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上部苗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且苗高和根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1.0、1.8、2.1 A剂量处理对苗高的影响显著优于1.4 A剂量处理,平均苗高分别较1.4 A剂量处理增高41.2%、39.9%和38.0%,1.0 A剂量处理3次后苗高最高,达15.06 cm;1.0、1.8 A剂量处理对根长的影响显著优于2.1、1.4 A剂量处理;使用发芽试验的最佳处理(1.1 A处理3次)后,晋荞麦3号比对照增产13.9%,晋荞麦7号比对照减产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甜荞 种子萌发 产量
下载PDF
砂壤土下滴灌毛白杨幼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豆豆 席本野 +6 位作者 唐连峰 冯超 贺曰林 张亚雄 刘龙龙 刘金强 贾黎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168,共12页
【目的】明确滴灌下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期为林分精准滴灌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壤土下进行地表滴灌的2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势(ψ_s)、湿润锋和含水率... 【目的】明确滴灌下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期为林分精准滴灌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壤土下进行地表滴灌的2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势(ψ_s)、湿润锋和含水率(θ)的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利用田间实测数据评估HYDRUS-2D/3D模拟土壤水分短期运动的精度和可行性,并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θ_i)下的湿润锋运移进行模拟。【结果】灌溉过程中ψ_s、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土壤湿润体内θ随灌水时长的变化可分别用Logistic函数(R^2=0.99)、对数(R^2=0.99)、幂函数(R^2=0.82)和多项式(R^2=0.99)函数描述;停灌时,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分别达到22.9和37.3 cm,湿润体内ψ_s和θ较灌溉开始时分别提高61.6%和30.9%,ψ_s在停灌后约120 h恢复至灌溉起始水平;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3和4.5 cm,停灌时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HYDRUS-2D/3D模拟θ的平均RMSE和RMAE分别为0.021 cm^3·cm^(-3)和9.7%;利用HYDRUS-2D/3D模拟,得到试验地不同干旱程度时(土壤水分有效性的40%,60%,73%和80%)θ_i越高,湿润锋的水平和垂直运移均越大,且不同θ_i下的水平运移均略小于其垂直运移。【结论】HYDRUS-2D/3D可用于模拟砂壤土下地表滴灌毛白杨幼林的短期土壤水分动态。不同θ_i下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随灌溉时长的变化图,可为砂壤土上毛白杨及相似树种人工林的合理滴灌时长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滴灌 土壤水分运移 HYDRUS 湿润锋 土壤水势 土壤含水率 土壤湿润体
下载PDF
苦荞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长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彦蓉 杜伟 +9 位作者 侯思宇 王东航 冯红梅 韩渊怀 周美亮 张凯旋 刘龙龙 王俊珍 李红英 孙朝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738-4749,共12页
【目的】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苦荞ARF家族基因,并对其家族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组织表达差异及外源生长素处理下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苦荞ARF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和ARF保守结构域(PF06507)分... 【目的】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苦荞ARF家族基因,并对其家族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组织表达差异及外源生长素处理下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苦荞ARF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和ARF保守结构域(PF06507)分析,筛选苦荞ARF家族成员,利用TBtools软件绘制基因结构图,利用NCBI及MEME在线预测苦荞ARF蛋白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利用MEGA X构建苦荞和拟南芥、水稻、甜荞、甜菜、大豆ARF蛋白系统进化树。使用根、茎、叶、花、未成熟和成熟籽粒6个组织转录组数据的FPKM值,通过TBtools HeatMap绘制FtARFs基因表达热图,分析FtARFs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使用PlantCARE在线网站预测茎秆特异表达的FtARFs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以0.5 mg·L-1 IAA处理2份高秆(ZNQ189和PI673849)与2份矮秆(PI658429和PI647612)苦荞材料,观察苦荞下胚轴伸长的特征,于生长素处理不同时间段(0、0.5、1、6、12、24和48 h)取样,qRT-PCR检测FtARFs基因在不同苦荞下胚轴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对生长7 d的4份材料进行石蜡切片,番红固绿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下胚轴细胞大小。【结果】系统分析鉴定了26个苦荞ARF家族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除第4染色体外,FtARFs在其余染色体均有分布。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氨基酸残基数目范围为331—1083 aa,理论等电点为5.34—8.63。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不同组间Motif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苦荞ARF基因外显子数量为2—15,变异较大。系统进化将其分成4组(GroupⅠ—GroupⅣ),且苦荞FtARFs在4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在各组织中,FtARFs基因FPKM值差异明显,在根、茎、花中,分别检测到7个、9个和4个基因表达量较高,在叶、未成熟籽粒和成熟籽粒中,表达值均较低。外源生长素处理4份苦荞材料,下胚轴伸长趋势不一,与其细胞大小变化相一致。qRT-PCR结果显示,FtARFs基因在生长素处理前期(0.5—1 h)表达较高,在处理后期,基因表达量降低。且处理苦荞幼苗0.5 h时,大多数FtARFs基因被显著诱导表达。【结论】苦荞ARF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具有组间多样性和组内保守性,且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9个茎秆特异表达的FtARFs基因响应IAA诱导,暗示其对苦荞茎秆伸长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ARF基因家族 生长素 株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裸燕麦膳食纤维组成含量研究及优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琳 李曦 +3 位作者 赵珊 黄世群 刘龙龙 仲伶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9-737,共9页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淀粉、灰分和脂肪),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4个裸燕麦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β-葡聚糖和半纤维素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31.2%~49.0%和25.8%~48.7%,是裸燕麦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半纤维素、β-葡聚糖和果胶可作为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品质综合评价前10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张莜8号、迪燕1号、白燕16号、坝莜13号、魏都莜5号、白燕2号、晋燕17号、坝莜16号、坝莜18号和白燕18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裸燕麦品种可划分为5类,类群Ⅲ中品种的蛋白质、β-葡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类群Ⅳ中品种的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评价前十名的燕麦品种有1个来自类群Ⅲ,2个来自类群Ⅱ,有3个来自类群Ⅳ,有4个来自类群Ⅰ,这10个品种可用于改良燕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膳食纤维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