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PKP治疗伴椎弓根狭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柴鑫 杨俊松 +2 位作者 徐辉 刘团江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96-302,314,共8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上腰椎Ⅱ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上腰椎Ⅱ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腰椎Ⅱ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PKP治疗,68例)和B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67例)。A组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0.40±6.95)岁;B组男性21例,女性4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02±8.51)岁。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效果,比较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 AH)及伤椎后凸角(kyphosis angulation, KA)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41例因未规律随访或影像学资料不完整等原因失去随访,94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53±0.84)个月。B组有3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区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伤椎AH及KA较术前明显恢复,其中A组(22.12±0.58) mm、(14.32±0.40)°优于B组的(21.57±0.65) mm及(14.49±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对侧分布率分别为(6.45±0.35) mL、(58.10±4.11)%,优于B组的(5.29±0.48) mL、(25.82±3.92)%。结论 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相比,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虽然在术后早期影像学方面差异不大,但其在兼顾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骨水泥在椎体对侧弥散分布的程度,且在改善术后早期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骨折 椎弓根狭窄
下载PDF
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文涛 段琨 +4 位作者 王欣文 刘团江 吴起宁 郝定均 刘继军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科采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科采用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压缩≥50%)病人,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观察并比较其术前、体位复位后、内固定撑开后及术后1、12个月的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其术前及术后1、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为(75.4±10.0)ml,手术时间为(50.0±9.5)min;体位复位后及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中部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未见明显变化;体位复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50%与≥50%的病人于内固定撑开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1,P=0.039)。术后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3例病人出现伤椎"蛋壳"现象,取出内固定,CT引导下行空腔骨水泥灌注术。结论体位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体位复位未达50%者可能出现术后复位不满意,继续行经皮微创内固定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SD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正伟 贺宝荣 +2 位作者 刘团江 郭华 郝定均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获得饲养了1~3天的新生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组织,利用10 min快速贴壁法消化、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培养表皮干细胞...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获得饲养了1~3天的新生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组织,利用10 min快速贴壁法消化、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培养基为K-SFM,然后按照不同密度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组处理(0.1×10~7/mL,0.3×10~7/mL,0.5×10~7/mL,0.1×10~6/mL),每组加入20 ng/mL的bFGF,利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标志物Nestin和NSE的变化,以及观察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得到SD大鼠表皮干细胞;bFGF诱导后,0.3×10~7/mL组和0.1×10~7/mL组细胞第3天即可见细胞开始伸展生长,在约1周时细胞开始分化成神经细胞;且在细胞形态发生双极化改变的数目趋势上也具有一致性;Nestin和NSE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bFGF有助于诱导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而且该诱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细胞密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表皮干细胞 神经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从仿生学角度论寰椎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定均 杨俊松 +1 位作者 刘团江 贺宝荣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5期259-261,共3页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在头侧上承颅骨,在尾侧与下颈椎毗邻。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结构,寰椎和枢椎单一椎节的旋转活动度最大,其椎管内的颈脊髓与生命中枢延髓相续,在枢椎椎体内部穿行的椎动脉经横突孔及寰椎后弓上方...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在头侧上承颅骨,在尾侧与下颈椎毗邻。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结构,寰椎和枢椎单一椎节的旋转活动度最大,其椎管内的颈脊髓与生命中枢延髓相续,在枢椎椎体内部穿行的椎动脉经横突孔及寰椎后弓上方的椎动脉沟汇入颅内。直接暴力可导致寰椎骨折,进一步影响寰枢关节周围“筋骨”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寰椎和枢椎序列失常甚至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生命中枢 寰椎骨折 上颈椎 颈脊髓 椎节 横突孔 枢椎
下载PDF
改良椎体成形术治疗椎弓根发育异常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嘉男 刘团江 +5 位作者 田野 王鹏涛 杨俊松 刘鹏 都金鹏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合并椎弓根发育异常的骨质疏松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住入院行手术治疗,合并椎弓根发育异常的骨质疏松胸...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外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合并椎弓根发育异常的骨质疏松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住入院行手术治疗,合并椎弓根发育异常的骨质疏松胸椎骨折4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40±5.02)岁。椎弓根发育异常定义为术前X线片及CT检查示骨折椎体合并未发育松质骨髓腔,仅皮质骨相连。骨折椎体分别为T5椎体18例,T6椎体16例,T7椎体9例。手术操作采用经椎弓根外穿刺PVP。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随访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比;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4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17.16±3.79)个月。手术时间(27.65±4.52)min,骨水泥注入量(2.19±0.54)mL。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分别为(6.56±0.54)分、(2.14±0.35)分、(1.74±0.49)分、(1.09±0.29)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分别为(74.07±4.32)%、(22.95±2.73)%、(18.19±2.37)%;VAS和ODI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比分别为(88.56±5.48)%、(88.44±5.50)%、(86.91±5.36)%、(86.21±5.00)%,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4例出现骨水泥椎旁渗漏,1例出现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未发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渗漏导致的肺栓塞。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椎弓根外穿刺PVP治疗合并椎弓根发育异常的骨质疏松胸椎骨折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 胸椎 骨折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斌 蒲昊 +2 位作者 王明忠 刘团江 郝定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15-17,21,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后凸Cobb’s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神经根损伤1例,感染2例;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高效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术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Cobb’s角 神经根损伤
下载PDF
PKP、PVP治疗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3 位作者 刘团江 高林 杨俊松 郝定均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1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08例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58例)与PV...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08例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58例)与PVP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脊柱功能,采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后凸Cobb角评估临床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均显著优于术前(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与PVP均能有效改善ASOTLF分型ⅢA型骨折患者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但PKP在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局部后凸畸形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经症状轻重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徐辉 杨俊松 +3 位作者 刘团江 贺宝荣 柴鑫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症状轻重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 目的 探讨经症状轻重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0例症状偏于一侧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PVP操作时骨水泥穿刺入路分为症状较重侧入路组(A组)和症状较轻侧入路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病程及合并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操作侧椎体侧缘高度高于A组(P<0.001)。术前、术后1 d及1、3、12个月时,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脊柱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骨水泥过敏、发热,切口感染,一过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A组有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B组有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椎管渗漏),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无感染、邻椎骨折、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A、B组操作侧椎体侧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A组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A组VAS评分和ODI均优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症状较重侧的椎体压缩更严重,PVP术中经症状较重侧注入水泥,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更佳,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侧缘高度 单侧椎弓根入路
原文传递
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9 位作者 惠华 高林 杨俊松 刘团江 郑博隆 昌震 黄云飞 赵志刚 都金鹏 郝定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2239-2245,共7页
目的探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路矫形术治疗的98例Lenke 5型... 目的探讨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后路矫形术治疗的98例Lenke 5型AIS患儿的病历资料。98例患儿中,男23例,女75例,年龄(14.5±2.2)岁(10~18岁)。根据末次随访时,交界性后凸角(PJA)是否大于10°且较术前增加大于10°以上,将患儿分为PJK组和非PJK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与术后PJK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98例行后路矫形术治疗的Lenke 5型AIS患儿中,PJK组35例,非PJK组63例。PJK组和非PJK组分别随访(35.6±7.3)和(36.4±7.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上端固定椎(UIV)位置和交界区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UIV位于T_(10)~T_(12)、交界区PLC损伤、术前冠状位胸弯角(TC)、术前及末次随访交界性后凸角(PJA)、术前及末次随访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均与术后PJK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OR=2.50、5.37、0.92、1.12、1.32、1.06、3.3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IV位于T_(10)~T_(12)(OR=2.346,95%CI:1.582~3.481,P=0.001)、交界区PLC损伤(OR=5.112,95%CI:1.283~20.418,P=0.023)及末次随访PI‑LL(OR=1.826,95%CI:1.558~24.745,P=0.012)是Lenke 5型AIS患儿术后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Lenke 5型AIS患儿术后UIV固定至胸腰段、交界区的PLC损伤及术后PI‑LL过大可能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UIV避免选至胸腰段、术中保护位于UIV附近的PLC及恢复良好的PI‑LL关系可降低PJK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折固定术 近端交界性后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庆达 张嘉男 +18 位作者 贺宝荣 冯世庆 高延征 舒钧 王浩 蒋电明 丁文元 贺园 杨俊松 张正平 尹新华 郑博隆 黄云飞 李大同 郭瑞 安浩 王晓晖 刘团江 郝定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0-990,共11页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318例...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318例;年龄55~90岁[(72.6±10.8)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4例,D级18例。根据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OTLICS)评分,本组患者OTLICS评分均>4分,需行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OTLF(ASOTLF)分型410例,其中Ⅰ型24例,ⅡA型159例,ⅡB型47例,ⅡC型31例,ⅢA型136例,ⅢB型8例,Ⅳ型(无神经症状)2例,Ⅳ型(合并神经症状)3例。陈旧性症状性OTLF(CSOTLF)分型120例,其中Ⅰ型62例,Ⅱ型21例,Ⅲ型17例,Ⅳ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3例,Ⅳ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9例,Ⅴ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1例,Ⅴ型(合并神经症状)5例,Ⅴ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体位复位+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采用加权Kappa方法检验OTLICS评分、ASOTLF分型及CSOTLF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信度。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TLICS评分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4%,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0%,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A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4.2%,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4;观察者内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2.5%,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3。C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1.9%,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0;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1.3%,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1。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0±2.1)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SOTLF分型和CSOTLF分型患者VAS、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ASOTLF分型ⅡA型、ⅡB型、ⅡC型、ⅢA型和Ⅳ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Ⅰ型、ⅡA型、ⅡB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CSOTLF分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所有分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均<0.05)。末次随访时2例ASIA分级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P<0.01)。随访过程中未发生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发生骨水泥渗漏18例,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新发椎体骨折35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OTLICS评分、ASOTLF分型及CSOTLF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依据该评分及分型系统对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采取阶梯化治疗可减轻疼痛、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老年人 损伤严重度评分 结果可重复性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10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刘继军 张正平 贺宝荣 闫亮 张海平 赵元廷 张嘉男 黄大耿 郝定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5-634,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椎体数量(OR=3.440,P<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并腰背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分布不理想及合并抑郁症是PVP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其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6
12
作者 郝定均 张嘉男 +20 位作者 杨俊松 刘团江 王晓晖 刘鹏 闫亮 赵元廷 赵勤鹏 黄大耿 刘继军 刘世长 黄云飞 拓源 田野 白露露 李恒 张子龙 邹鹏 王鹏涛 李庆达 柴鑫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对颈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俊松 刘鹏 +6 位作者 刘团江 刘继军 陈浩 许晓舟 张嘉男 张正平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50例采用PCC系统(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于侧位X线片测量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和相邻椎体高度,根据Pitzen等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2.442,P=0.02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5个月。根据Pitzen等的椎间融合标准,两组均达骨性融合。两组内术后1、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A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及相邻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P<0.05)外,两组其余疗效评价指标术后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虽能获得与PCC系统相似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继发颈椎曲度改变均大于PCC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钛板-椎间融合器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俊松 刘鹏 +10 位作者 刘团江 闫亮 张正平 张海平 赵元廷 赵勤鹏 邹鹏 陈浩 拓源 贺宝荣 郝定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03-1512,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左、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81, 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252, P<0.0001);两组患者术前( t=-4.948, 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 t=-9.076, 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 t=24.993, 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77, 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 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屈曲侧弯旋转复位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绞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正平 杨辉 +11 位作者 刘达 赵赫 王瑞国 陈彦飞 钱冰 曹心浩 杨俊松 许正伟 刘团江 孙宏慧 郝定均 赵勤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8-564,共7页
目的探讨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绞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32例单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 目的探讨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绞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32例单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急诊组(采用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4~63岁。牵引组(采用头颅牵引复位联合二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26~40个月。急诊组住院时间为(7.2±1.2)d,较牵引组(10.9±1.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24个月ASIA分级改善情况、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椎间隙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但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颈椎 屈曲侧弯旋转复位 牵引
原文传递
从仿生学角度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定均 杨俊松 +1 位作者 刘团江 贺宝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3-557,共5页
下颈椎损伤约占所有颈椎损伤的81%,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直接打击等高能量暴力或是跌倒等低能量损伤均可导致下颈椎损伤,不同的损伤机制可使损伤呈现不同的形态[1]。从解剖上看,下颈椎的侧块关节由上位椎体侧块的下关节面与下位椎... 下颈椎损伤约占所有颈椎损伤的81%,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直接打击等高能量暴力或是跌倒等低能量损伤均可导致下颈椎损伤,不同的损伤机制可使损伤呈现不同的形态[1]。从解剖上看,下颈椎的侧块关节由上位椎体侧块的下关节面与下位椎体侧块的上关节面共同组成,表面较为平坦且有关节软骨覆盖,周围有关节囊包裹。由于关节囊较为松弛,且关节面的走行与水平面呈约45°夹角,在为下颈椎提供较大活动度的同时,外界暴力也极易导致侧块关节的半脱位、甚至跳跃脱位,约有3/4的颈椎脱位发生在C5~C7之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 颈椎脱位 颈椎损伤 上关节面 下关节面 半脱位 下颈椎 关节软骨
原文传递
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俊松 楚磊 +7 位作者 邓忠良 Kai-Xuan liu 邓锐 陈浩 刘鹏 刘团江 荣雪芹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1例接受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1例接受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岁。症状持续时间6~18周,平均10.5周。脊髓症状Nurick分级1级2例,2级7例,3级12例。手术节段:C3、42例,C4、58例,C5、69例,C6、72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于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手术椎体及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MRI,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CT,进一步评估患者脊髓减压情况及椎体内骨道愈合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35 min,平均96.5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4.5个月。未发生髓核残留、脊髓神经损伤、食道大血管损伤、胸腔积液、终板塌陷、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同节段椎间盘再突出以及颈椎失稳、后凸畸形等。术后12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颈椎MRI示脊髓神经减压充分,硬膜囊无明显受压,T2像上髓内高信号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退;术后12个月CT示患者椎体内骨道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24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较术前下降(t=2.043,P=0.035),但手术椎体中心垂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421)。结论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将脊柱内镜与椎体内入路的优势相结合,可对脊髓腹侧提供理想、彻底的减压,并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体内入路 髓核摘除
原文传递
骨科仿生治疗学--骨科学发展的永恒追求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定均 杨俊松 +1 位作者 刘团江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6-880,共5页
骨科学所聚焦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以“结构失常、功能失能”为特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骨骼肌肉系统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修复,是骨科学研究持续追寻的目标。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革新,以人工骨与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骨科仿生治疗技术逐渐取... 骨科学所聚焦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以“结构失常、功能失能”为特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骨骼肌肉系统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修复,是骨科学研究持续追寻的目标。随着治疗理念与技术的革新,以人工骨与关节置换术为代表的骨科仿生治疗技术逐渐取代了既往的骨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新的突破点。笔者通过回顾仿生发展的历史,在原有仿生医学的基础上,提出骨科仿生治疗学(OBT)这一崭新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发展进行阐述,旨在探索攻克骨科治疗难题的新方向。OBT的不断发展将推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治疗模式发生根本变化,结合OBT“仿生替代治疗”与“仿生自然治疗”两类方法,将实现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学 仿生学 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邻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定均 刘团江 +9 位作者 贺宝荣 杨俊松 邹鹏 张正平 刘鹏 章雪芳 黄大耿 陈浩 李庆达 赵元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5期3590-3595,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在治疗颈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西安红会医院接受ACDR治疗的28例单节段颈椎邻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46±7)岁。对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在治疗颈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西安红会医院接受ACDR治疗的28例单节段颈椎邻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46±7)岁。对术前及术后1、24个月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临床疗效主要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颈椎整体及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手术节段Cobb角,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假体相关影像参数。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4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7±1.5)、(14.0±1.0)和(15.8±0.9)分,JOA改善率为75%±19%(F=37.012,P<0.01)。患者手术前后NDI%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101,P<0.01)。末次随访时Odom评分为优者20例,良8例。患者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颈椎整体和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3、6.063、26.952,均P<0.05)。术后24个月ACDR上方邻近椎间盘与融合节段下方邻近椎间盘的Miyazak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c=2.12,P=0.034)。术后4例(14.3%)发生手术节段异位骨化。假体冠状面移位(0.30±0.11)mm,矢状面(0.28±0.10)mm;假体下沉(0.27±0.09)mm。未见假体松动发生。结论ACDR对颈椎邻椎病翻修临床疗效满意。由于术后手术节段仍存在一定的运动功能,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风险明显低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邻椎病
原文传递
双氧水在多节段腰椎术中抗感染及降低术后引流量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浩 杨俊松 +5 位作者 刘团江 田野 丁柯元 周钰珉 黄大耿 郝定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氧水在多节段腰椎术中抗感染及降低术后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51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0例切口缝合前采用双氧水冲洗(研究组),28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两... 目的探讨双氧水在多节段腰椎术中抗感染及降低术后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51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0例切口缝合前采用双氧水冲洗(研究组),280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感染率,采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标准评价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990,P=0.005)。术后13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10例(研究组2例、对照组8例),感染持续时间(7.3±1.5)d;深部感染3例(均为对照组患者),感染持续时间(16.6±3.1)d。研究组浅部和深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123;P=0.256)。浅部感染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积极换药后康复;深部感染患者中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均经彻底清洗缝合并积极换药后康复。结论多节段腰椎手术中,切口缝合前使用双氧水冲洗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腰椎退行性疾病 感染 术后引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