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三轴条件下煤样冲击动力学及破坏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沈荣喜 顾周杰 +3 位作者 王恩元 刘贞堂 刘威 王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8-2178,共11页
深部煤体多处于三向不等应力状态,为了研究冲击载荷下煤样动力学特性,通过真三轴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开展煤样动态破坏力学实验。利用该系统装置可分别对煤样提供单轴(σ1≥σ2=σ3=0)、双轴(σ1≥σ2>σ3=0)和真三轴(σ1≥σ2≥σ... 深部煤体多处于三向不等应力状态,为了研究冲击载荷下煤样动力学特性,通过真三轴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开展煤样动态破坏力学实验。利用该系统装置可分别对煤样提供单轴(σ1≥σ2=σ3=0)、双轴(σ1≥σ2>σ3=0)和真三轴(σ1≥σ2≥σ3≠0)预应力(其中,σ1为轴向预应力;σ2为竖直预应力;σ3为水平预应力),从而实现高应变率下煤样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单轴与真三轴静载预应力状态下煤样动态力学特征及差异性,研究了煤样动态峰值强度、峰值应变以及宏观破碎形态与三向静载预应力、应变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真三轴冲击载荷下煤样力学曲线基本一致,均包含线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3个阶段。单轴与真三轴冲击载荷下煤样峰值强度、应变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单轴与真三轴冲击载荷下煤样峰值强度及峰值应变逐渐增大;比较单轴与真三轴冲击,三向静载预应力对煤样动态破坏具有明显的约束性,煤样的力学强度较单轴冲击时增大。保持σ2与σ3不变,煤样的力学峰值强度、应变随着轴向预应力σ1的增加整体呈降低趋势。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单轴冲击载荷下的煤样逐渐破碎至颗粒或粉末状,碎块平均粒径随应变率的增加线性降低;而三向静载预应力状态下的煤样呈现宏观断裂,碎块平均粒径随轴向预应力σ1的增加线性降低,但破坏程度相对单轴冲击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 SHPB 应变率 冲击动力学 破裂
下载PDF
不同粒径肥煤及其爆炸残留物的爆炸条件和产物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贞堂 周西方 +3 位作者 李晓亮 洪森 林松 钱继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0-204,209,共6页
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实验了多种粒径煤尘及其爆炸残留物在不同煤尘浓度及点火能条件下的爆炸反应,分析了粒径对煤尘和固态残留物的爆炸条件(煤尘浓度、点火能量)和爆炸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尘粒径的增加,煤尘及其固态残留物爆... 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实验了多种粒径煤尘及其爆炸残留物在不同煤尘浓度及点火能条件下的爆炸反应,分析了粒径对煤尘和固态残留物的爆炸条件(煤尘浓度、点火能量)和爆炸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尘粒径的增加,煤尘及其固态残留物爆炸需要更严格的爆炸临界条件;相比于点火能量,粒径对爆炸临界条件中的煤尘浓度影响较大;在爆炸临界条件下发生爆炸行为的爆炸产物中,小粒径煤尘及其爆炸残留物的孔洞发育程度及颗粒破碎程度远高于大粒径煤尘及其爆炸残留物,与大粒径及其固态残留物的爆炸产物相对比,小粒径煤尘及其固态残留物的爆炸产物O、Si元素的含量较高,而C元素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粒径 煤尘浓度 点火能 爆炸临界条件 爆炸产物
下载PDF
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亮 鄢利 +4 位作者 刘贞堂 刘浩雄 钱继发 洪森 张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2-68,共7页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在不同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条件下进行了煤尘二次爆炸实验,分析了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大于一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点火...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在不同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条件下进行了煤尘二次爆炸实验,分析了煤尘浓度、粒径及点火能量对燃烧持续时间及残留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煤尘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大于一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点火能量对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的影响最大,煤尘粒径的影响最小;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大,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煤尘粒径减小或点火能量的增大,二次爆炸燃烧持续时间不断减小;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同种气体,煤尘二次爆炸后残留气体体积分数均小于一次爆炸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煤尘粒径减小,二次爆炸后残留的CO体积分数不断减小,CO,CO_2体积分数的比值减小,CH_4体积分数增大;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二次爆炸后残留的CO和CH_4体积分数均不断增大,CO,CO_2体积分数的比值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煤尘爆炸 煤尘二次爆炸 煤尘浓度 煤尘粒径 点火能量 燃烧持续时间 残留气体
下载PDF
煤尘二次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浩雄 刘贞堂 +3 位作者 钱继发 洪森 邱黎明 张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7,共7页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研究了煤尘浓度、煤尘粒径和点火能量对煤尘二次爆炸特性的影响,并与煤尘一次爆炸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煤尘二次爆炸最大压力和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一次爆炸与二次爆... 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研究了煤尘浓度、煤尘粒径和点火能量对煤尘二次爆炸特性的影响,并与煤尘一次爆炸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煤尘二次爆炸最大压力和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一次爆炸与二次爆炸的最大压力差先减小后增大,一次爆炸与二次爆炸的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差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随着煤尘粒径的减小,煤尘二次爆炸最大压力和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不断增大,一次爆炸与二次爆炸的最大压力差及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差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加,煤尘二次爆炸最大压力和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以及一次爆炸与二次爆炸的最大压力差及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差均呈增大的变化趋势;煤尘二次爆炸最大压力和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与一次爆炸时相比均减小;煤尘浓度为煤尘二次爆炸特性与一次爆炸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二次爆炸 煤尘浓度 煤尘粒径 点火能量 爆炸最大压力 爆炸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下载PDF
采空区内煤自燃气体特征及产生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冬 刘贞堂 +2 位作者 钱继发 林松 刘冠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2,28,共6页
针对目前对在模拟逐渐升温的采空区环境条件下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现象的研究较少的问题,以采集的4种变质程度的焦瘦煤、气肥煤、无烟煤、肥焦煤为例,利用煤自燃模拟系统进行了煤自燃实验,研究在采空区环境条件下煤的燃烧特征及自燃气体... 针对目前对在模拟逐渐升温的采空区环境条件下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现象的研究较少的问题,以采集的4种变质程度的焦瘦煤、气肥煤、无烟煤、肥焦煤为例,利用煤自燃模拟系统进行了煤自燃实验,研究在采空区环境条件下煤的燃烧特征及自燃气体的产生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焦瘦煤、气肥煤、无烟煤、肥焦煤自燃时,温度会呈现"S"型上升趋势,前期温度先缓慢积累,而后开始快速升温,最后在300℃时趋于平衡,而后缓慢上升;不同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均会产生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挥发性气体,且生成速率受温度影响,并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2个拐点;无烟煤温度上升曲线近似于直线,气体曲线随温度波动不明显;气肥煤和肥焦煤自燃时会产生大量CO和CH4,气肥煤产生CO的速率最快,CO最大体积分数可达8%,肥焦煤产生CH4的速率最快,CH4最大体积分数可达14%,焦瘦煤和无烟煤产生的CO和CO2的体积分数分别在2%和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自燃 焦瘦煤 气肥煤 无烟煤 肥焦煤 升温 气体分析
下载PDF
煤自燃气体特征及其对瓦斯爆炸下限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顾周杰 刘贞堂 +3 位作者 刘浩雄 钱继发 林松 李晓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9-64,69,共7页
现有研究大多从煤自燃单组分气体或部分组分混合气体角度对瓦斯爆炸极限进行分析,而对煤自燃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混合气体对瓦斯爆炸极限的影响分析不足,对煤自燃与瓦斯爆炸的耦合致灾开展的实验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模拟煤自... 现有研究大多从煤自燃单组分气体或部分组分混合气体角度对瓦斯爆炸极限进行分析,而对煤自燃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混合气体对瓦斯爆炸极限的影响分析不足,对煤自燃与瓦斯爆炸的耦合致灾开展的实验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模拟煤自燃实验装置研究了煤自燃过程中气体生成特征规律;采用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瓦斯混合煤自燃各个阶段生成气体进行实验,研究了煤自燃气体对瓦斯爆炸下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煤样自燃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主要为CH4,CO,C2H4,C2H6,C2H2等,其中CH4和CO体积分数最高,最高体积分数分别为0.75%和0.37%;煤自燃不同阶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含量随自燃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增大趋势,煤自燃加热初期,温度小于80℃主要产生了CH4,CO可燃性气体,CO可以作为煤自燃缓慢氧化阶段的标志气体;随着自燃时间的持续,温度超过80℃后,开始产生C2H4和C2H6,随后逐渐产生C3H8气体,C2H4的出现表明煤氧化进入了加速阶段;煤氧化自燃后期,大约到220℃时出现C2H2,此时煤进入激烈氧化阶段;低体积分数的CO能抑制瓦斯爆炸,高体积分数CO能促进瓦斯爆炸,导致爆炸压力变大,爆炸下限降低;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气体增大了瓦斯爆炸压力,爆炸下限最大降低了0.55%,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气体特征 煤自燃与瓦斯爆炸耦合致灾 瓦斯爆炸极限 瓦斯爆炸压力 瓦斯爆炸下限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极端降雨下地铁疏散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杜鹏飞 刘晓斐 +1 位作者 刘贞堂 周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1,共7页
为研究地铁系统在极端降雨灾害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人员疏散过程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将数值模拟方法与模糊逻辑理论相结合,在传统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中引入人员疏散行为选择机制,模拟地铁隧道遭受洪水侵入以及采取改善措施后的疏散情... 为研究地铁系统在极端降雨灾害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人员疏散过程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将数值模拟方法与模糊逻辑理论相结合,在传统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中引入人员疏散行为选择机制,模拟地铁隧道遭受洪水侵入以及采取改善措施后的疏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人员疏散行为选择机制可以较真实地模拟极端降雨下受限空间中的人员疏散过程;采取改善方案后,人员被迫改变疏散行为的比例下降53.95%,人群疏散安全度由0.201提升至0.633;当采取与防洪能力不适应的疏散平台高度时,疏散安全度较采取合理设施时平均下降30%且差异较大;硬件设施满足安全度达到0.6为宜,按照最终安全度为1设计疏散方案,可使硬件设施设计与疏散方案制定更加合理配套。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系统防洪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地铁疏散 极端降雨 人员疏散模拟 公共安全
下载PDF
煤尘爆炸固态产物的矿物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钱继发 刘贞堂 +2 位作者 洪森 刘冠华 刘浩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45-3153,共9页
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来自老虎台和新密矿区的2种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并对其爆炸固态产物进行收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2个矿区的煤尘原样和爆炸固态产物的矿物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煤尘爆炸后,爆炸固态产物中挥发分和固... 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来自老虎台和新密矿区的2种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并对其爆炸固态产物进行收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2个矿区的煤尘原样和爆炸固态产物的矿物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煤尘爆炸后,爆炸固态产物中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有机组分较煤尘原样均明显减少,而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的灰分却明显增加;矿物质物相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煤尘原样主要由高岭石、石英等常见矿物质组成;爆炸固态产物中的矿物质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由稳定、耐高温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矿物组成;且通过对矿物质演化行为的分析认为煤尘爆炸固态产物应该是一种掺杂有部分煤尘原样颗粒的混合物,且与煤尘原样中的矿物质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固态产物 矿物质 演化行为
下载PDF
煤层水力冲孔影响范围电法反演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善奎 刘贞堂 +3 位作者 邱黎明 杨海平 张子阳 袁世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共5页
水力冲孔是高突煤层所采用的主要防突措施之一,但对其影响范围的评价却缺乏较好的手段,电法是1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介绍了水力冲孔过程煤岩体视电阻率的响应原理,建立了水力冲孔视电阻率法反演模型,利用了4种布极方式对其进行反演数... 水力冲孔是高突煤层所采用的主要防突措施之一,但对其影响范围的评价却缺乏较好的手段,电法是1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介绍了水力冲孔过程煤岩体视电阻率的响应原理,建立了水力冲孔视电阻率法反演模型,利用了4种布极方式对其进行反演数值模拟并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视电阻率法对于水力冲孔过程中的煤岩体视电阻率具有较好的响应;破碎区和渗流区的水和气体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4种布极方式都具有很好的横向分辨率,各反演结果中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级布极方式的探测深度最深,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对钻孔的分辨率较高,故在水力冲孔勘探中应优先选取两级布极方式;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两级布极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孔 卸压增透 视电阻率 数值模拟 反演
下载PDF
Regularity and mechanism of coal resistivity response with different 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complete stress-strain process 被引量:4
10
作者 Chen Peng Wang Enyuan +3 位作者 Chen Xuexi liu zhentang Li Zhonghui Shen Rongx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5期779-786,共8页
The stress,strain as well as resistivity of coal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process were tested based on self-built real-time testing system of loaded coal resistivity.Furthermore,the coal resistivity regularity and ... The stress,strain as well as resistivity of coal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process were tested based on self-built real-time testing system of loaded coal resistivity.Furthermore,the coal resistivity regularity and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mplete stress-strain process,which includes the two kinds of coal body with typical 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al resistivity with different 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 has different change rules in complete stress-strain process.It is mainly represented at the densification and flexibility phases before dilatation occurs.The variation of resistiv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named down and up.Dilatation of coal samples occurred between 66%σ_(max) and 87%σ_(max).Because of dilatation,coal resistivity involves sudden change.The overall representation is shifting from reducing into improving or from slow improving into accelerated improving.Thus,coal resistivity always show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at the plastic stage.After peak stress,coal body enters into failure stage.The expanding and communicating of macro fracture causes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oal resistivity.The maximum value of resistivity rangeability named λ reached 3.49.Through making real-time monitoring on coal resistivity,variation rules of resistivity can be deemed as precursory information so as to reflect the dilatation and sudden change before coal body reaches buckling failure,which can provide a new technological means for forecasting the dynamic disaster of coal petr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IVITY STRESS-STRAIN DILATATION 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 Coal structure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振堂 何开勇 +1 位作者 马雪贵 胡勋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究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输尿管镜进行辅助治疗,... 目的探究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输尿管镜进行辅助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碎石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碎石时间、住院时长等方面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较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钬激光碎石术 结石
下载PDF
对比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应用钬激光碎石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振堂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0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究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钬激光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 目的探究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钬激光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成功率、总医疗费用以及结石排净成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结石清除成功率和结石排净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总医疗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应用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者的表现优于后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治疗 钬激光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振堂 何开勇 马雪贵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5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依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电切术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 目的分析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依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尿道电切术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最大尿流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所需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最大尿流量的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 前列腺增生症 等离子电切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