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zimuth Anisotropic Technique in Fractural Detection of Lower Triassic Jia-2 Reservoir in TNB Area 被引量:2
1
作者 Bi Yan-bin long sheng-xiang +1 位作者 Guo Tong-lou Liu Bin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72-78,共7页
关键词 叠前地震数据 方位各向异性 技术检测 下三叠统 裂缝检测 水库 应用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71
2
作者 龙胜祥 冯动军 +1 位作者 李凤霞 杜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3-451,共9页
四川盆地页岩气已实现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但规模商业开发仅集中在3 500m以浅地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近期四川盆地页岩气产量能否实现快速增长,关键在于五峰组—龙马溪组深部地区的页岩气能否实现规模商业开发。笔者对比浅层... 四川盆地页岩气已实现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但规模商业开发仅集中在3 500m以浅地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近期四川盆地页岩气产量能否实现快速增长,关键在于五峰组—龙马溪组深部地区的页岩气能否实现规模商业开发。笔者对比浅层区分析了川南深层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研究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虽然为广阔的深水陆棚相沉积,但川南深层区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达120m以上,而涪陵浅层区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在100m左右;2个地区TOC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相似,优质页岩厚度均在40m左右,但演化程度向川南深层区增加;从涪陵浅层区往西至威远—荣县地区,富有机质页岩硅质含量降低、钙质含量增加;由于溶蚀孔的存在,川南深层孔隙度略大于涪陵浅层;深层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好于浅层,含气性好于浅层,但在盆地边界断层附近和盆地内部变形较强烈局部构造上深层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含气性变差。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针对川南深层区页岩气有效开发面临的地质、工程技术挑战,提出了加强小层对比评价和构造精细解释、裂缝预测、加强深层页岩气钻完井和压裂技术攻关、加强深层页岩气井高效生产管柱和配套工艺攻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海相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与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8
3
作者 龙胜祥 刘娅昭 +2 位作者 许华明 陈前 程喆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5-1203,共9页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自新场气田发现以来,勘探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地质理论认识深化与关键技术进步是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目标类型多,常... 四川盆地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自新场气田发现以来,勘探开发领域逐步扩大,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地质理论认识深化与关键技术进步是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目标类型多,常规天然气整体探明程度为16%,页岩气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根据HCZ模式预测,中国石化探区天然气(含页岩气)勘探开发仍将快速发展,具备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600~2000)×10^8 m^3的潜力。围绕页岩气、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陆相致密砂岩气等领域的高效勘探开发,需要加强深层海相页岩气增产降本的钻完井、压裂技术攻关,以及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适应性技术准备,加强深层超深层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风化壳储层预测和超深井高效钻井、压裂测试技术攻关,加强陆相致密砂岩气地质—测井—地震一体化甜点预测和低成本直井多层压裂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 勘探领域 技术攻关
原文传递
页岩气藏裂缝表征与建模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4
作者 商晓飞 龙胜祥 段太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32,共18页
页岩气藏的品质和产量高低直接取决于裂缝的发育程度,特别是在规模化压裂开发中,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缝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页岩气藏裂缝定性、定量化表征和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需求愈发强烈。页岩气藏天然裂缝主要有构造缝与非构造缝... 页岩气藏的品质和产量高低直接取决于裂缝的发育程度,特别是在规模化压裂开发中,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缝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页岩气藏裂缝定性、定量化表征和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需求愈发强烈。页岩气藏天然裂缝主要有构造缝与非构造缝两大成因类型,前者主要受构造应力等外因控制,后者多受岩矿组成等内因控制,不同尺度裂缝的主要表征参数和预测技术有所差异。页岩气藏天然裂缝模型主要针对大、中尺度裂缝进行分步建立,水力压裂缝模型多在数值模拟方面研究较为深入。考虑当前及未来的技术与生产需求,从多元信息应用、多技术融合、多学科交叉等方面提出并论述了页岩气藏天然和人工2类裂缝建模技术的攻关方向,即多尺度多方法融合的天然裂缝表征与建模、正反演多信息约束的水力压裂缝建模。结合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理念,从模型类型、数据整合和模型融合3个方面对页岩气藏地质模型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国内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裂缝表征 地质建模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缝
原文传递
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的等温吸附曲线方程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泽阳 龙胜祥 +2 位作者 张永贵 卢婷 王濡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7-834,共8页
如何描述高温高压下页岩储层的吸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实验室测定的一个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预测其他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对页岩气藏的开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R吸附势模型,建立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方程,... 如何描述高温高压下页岩储层的吸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实验室测定的一个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预测其他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对页岩气藏的开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R吸附势模型,建立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方程,同时该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120℃、30 MPa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取得了很好的拟合效果,同时预测出20~100℃吸附曲线。预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绝对吸附量的最大吸附量没有影响,仅影响绝对吸附量随压力变化的增长速度,但温度会大幅影响过剩吸附量的最大值和高压时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高温 吸附势 吸附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