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技术(RSFF)侧线试验和工业应用
1
作者 牛传峰 龙有 +5 位作者 武文斌 胡志海 韩勇 吴岳林 邵志才 方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采用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RSFF)技术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 kt/a油浆脱固侧线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油浆过滤试验。结果表明:侧线试验中脱固油浆产品收率为90%左右,脱固油浆中(Al+Si)质量分数为10μg/g左右,RSFF技术可有效脱... 采用催化裂化油浆柔性脱固(RSFF)技术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 kt/a油浆脱固侧线试验装置上进行了油浆过滤试验。结果表明:侧线试验中脱固油浆产品收率为90%左右,脱固油浆中(Al+Si)质量分数为10μg/g左右,RSFF技术可有效脱除粒径小于1μm的颗粒;在过滤开始阶段,过滤压差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上升,压差拐点与进料量呈正相关关系;提高再生触发压差可有效延长过滤周期。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在茂名外联石化有限公司300 kt/a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脱固油浆产品平均收率达到92%以上,脱固油浆中灰分为100μg/g以下,灰分脱除率达到98%以上。RSFF油浆脱固技术不需要大量物流循环,对设备磨损低,既适用于加工直接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油浆,也适用于加工来自罐区的油浆甚至外购油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柔性 脱固 过滤 侧线试验
下载PDF
青稞种质资源抗条纹病鉴定及抗病基因分子检测
2
作者 龙有 赵珂 侯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为发掘更多的抗条纹病青稞种质资源,明确抗条纹病基因在青稞种质资源中分布状况。【方法】选用127份青稞种质资源,利用2个菌株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并利用3个已知抗条纹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检测。【... 【目的】为发掘更多的抗条纹病青稞种质资源,明确抗条纹病基因在青稞种质资源中分布状况。【方法】选用127份青稞种质资源,利用2个菌株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并利用3个已知抗条纹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引物进行检测。【结果】127份资源中综合抗病表现免疫、高抗、中抗、高感和中感的分别有13、26、19、52和17份,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10.24%、20.47%、14.96%、40.94%和13.39%。Rdg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可能携带Rdg1a、Rdg2a和Rdg3的青稞种质资源数分别有3、40和11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2.36%、31.50%和8.66%。【结论】‘青0027’可能同时含有Rdg2a和Rdg3这2个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条纹病 抗病性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基于原油快速评价及机理模型实现原油加工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龙有 蒋宇 林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0-263,共4页
常减压原油蒸馏是炼化企业的龙头装置,其馏分油性质的稳定是下游二次装置平稳操作的保障.使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基于标定数据的离线模型与基于快速评价原油性质和仪表数据的实时模型.采用实时模型,以产品质量达标作为优化目标提出参数... 常减压原油蒸馏是炼化企业的龙头装置,其馏分油性质的稳定是下游二次装置平稳操作的保障.使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基于标定数据的离线模型与基于快速评价原油性质和仪表数据的实时模型.采用实时模型,以产品质量达标作为优化目标提出参数调整建议.实操结果表明,产品质量可被有效地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此外,实时模型还可用于优化经济效益,基于所研究的工况,能够提升经济效益8.1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快速评价 流程模拟 质量控制 效益优化
下载PDF
DOT-300重整油脱烯烃催化剂工业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龙有 匡良斌 +3 位作者 周亚新 李为 侯敏 郑均林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的重整生成油脱烯烃装置原使用改性白土时,存在周期使用寿命短、频繁更换和二甲苯产品质量波动大等问题。使用以MWW结构的纳米层状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开发的DOT-300催化剂后,表现出优异的深度脱烯烃性...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的重整生成油脱烯烃装置原使用改性白土时,存在周期使用寿命短、频繁更换和二甲苯产品质量波动大等问题。使用以MWW结构的纳米层状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开发的DOT-300催化剂后,表现出优异的深度脱烯烃性能、长周期稳定性和耐高非芳烯含量原料等特点,二甲苯产品质量好。在20多个月的运行期间,原料的溴指数为700~1 600 mg-Br/100 g、非芳烃含量最高为0.96%,在质量空速为4.1h^(-1)、温度为178~193℃条件下,DOT-300催化剂床出口物料的溴指数稳定为30~110 mg-Br/100 g,二甲苯产品溴指数低于14 mg-Br/100 g,稳定期C_(8)芳烃中甲苯含量为0.05%~0.15%。因原料的非芳烃含量指标放宽至2.5%,脱庚烷塔蒸汽消耗量从改性白土工况的平均16.62t/h减少至使用DOT-300后的平均12.58t/h。纳米层状分子筛特殊的二维薄层状结构及处于十二元环空穴的开放活性中心,是DOT-300脱烯烃催化剂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脱烯烃 重整生成油 层状沸石 碳八芳烃
下载PDF
柴油加氢尾气中氢气的水合物法回收工业侧线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波 刘爱贤 +6 位作者 孙强 王逸伟 郭绪强 杨庆伟 龙有 肖树萌 马绍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24-2930,共7页
常规氢气回收方法的产品氢气压力偏低,需多级增压后才可被高压加氢装置利用,具有较高的氢气增压成本。水合物法回收加氢尾气具有压降损失小、产品氢气压力高的优点,可降低高压加氢装置的氢气增压成本。为降低高压加氢装置的用氢成本,本... 常规氢气回收方法的产品氢气压力偏低,需多级增压后才可被高压加氢装置利用,具有较高的氢气增压成本。水合物法回收加氢尾气具有压降损失小、产品氢气压力高的优点,可降低高压加氢装置的氢气增压成本。为降低高压加氢装置的用氢成本,本文开发了高压尾气的水合物法氢气回收技术。针对高压柴油加氢尾气,在茂名炼油厂建立了一套柴油加氢尾气中氢气水合物法回收的工业侧线试验装置,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连续搅拌釜法回收柴油加氢尾气中氢气的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合物法可高效脱除CH_(4)和大部分的H_(2)S。连续进气工况下,处理脱硫后尾气时可将氢气体积分数从83.76%提高至91.65%,处理含硫尾气时可将H_(2)S体积分数从0.73%降至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加氢尾气回收 侧线试验 连续搅拌反应器 氢气回收
下载PDF
蜡油加氢装置用作LTAG加氢单元的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熊伟庭 龙有 许楚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8Mt/a蜡油加氢装置用作LTAG加氢单元的装置改造情况和开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装置实际运行效果。工业运转结果表明:通过将催化剂更换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新一代蜡油加氢处理催化... 介绍了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8Mt/a蜡油加氢装置用作LTAG加氢单元的装置改造情况和开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装置实际运行效果。工业运转结果表明:通过将催化剂更换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新一代蜡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氢分压条件下,可生产硫质量分数为0.1%、氮质量分数为560μg/g的低硫、低氮精制蜡油;掺炼35t/h(约占总进料量的14%)催化裂化柴油后,可生产单环芳烃含量高、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15%的加氢柴油,用作LTAG工艺的催化裂化装置进料;所使用的催化剂组合活性较好,综合性能优异;装置掺炼部分催化裂化柴油原料时,反应器入口温度和平均温度降低,反应器温升和氢耗显著提高,综合能耗与加工纯蜡油的工况相当。装置开工运行期间,曾出现轻组分太多造成分馏系统波动较大、冷高压分离器液位不足而无法进一步提高装置处理量等问题,均采取措施得到解决,确保了装置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油加氢 催化裂化柴油 LTAG 单环芳烃
下载PDF
导热胶泥在液硫输送管线上的应用
7
作者 龙有 杨敏 周沛浩 《齐鲁石油化工》 2022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根据液硫性质简述液硫输送管线的技术要求,对现有液硫输送管线伴热方式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伴热管外安装导热胶泥的伴热优化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实施“伴热管+导热胶泥”的伴热方式是对传统伴热方式的一种改... 根据液硫性质简述液硫输送管线的技术要求,对现有液硫输送管线伴热方式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伴热管外安装导热胶泥的伴热优化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实施“伴热管+导热胶泥”的伴热方式是对传统伴热方式的一种改进,可提高液硫管线蒸汽伴热系统传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保证液硫输送管线平稳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胶泥 液硫管线 外伴热
下载PDF
应用于舱外航天服的增强现实显示技术
8
作者 张海军 龙尤 +1 位作者 耿云飞 孙路通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针对航天员对任务环境信息感知能力的提升问题,介绍了目前舱外航天服显示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航天员对显示信息的任务需求,比较了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不同方案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航天领域中舱外航天服显示技术的研究历... 针对航天员对任务环境信息感知能力的提升问题,介绍了目前舱外航天服显示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航天员对显示信息的任务需求,比较了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不同方案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航天领域中舱外航天服显示技术的研究历程与发展现状;基于舱外航天服显示设备现状,探讨了不同显示技术方案的特点及问题。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繁重的太空任务,增强现实型头盔显示技术可以辅助或减轻航天员工作负担,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头盔显示器 增强现实 显示技术
下载PDF
Current-Induced Magnetic Switching in an L1_(0) FePt Single Layer with Large Perpendicular Anisotropy Through Spin–Orbit Torque
9
作者 Kaifeng Dong Chao Sun +10 位作者 Laizhe Zhu Yiyi Jiao Ying Tao Xin Hu Ruofan Li Shuai Zhang Zhe Guo Shijiang Luo Xiaofei Yang Shaoping Li long you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2年第5期55-61,共7页
In this study,current-induced partial magnetization-based switching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spin–orbit torque(SOT)in single-layer L1_(0) FePt with a perpendicular anisotropy(K_(u⊥))of 1.19×10^(7) erg·cm^(... In this study,current-induced partial magnetization-based switching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spin–orbit torque(SOT)in single-layer L1_(0) FePt with a perpendicular anisotropy(K_(u⊥))of 1.19×10^(7) erg·cm^(-3)(1 erg·cm^(-3)=0.1 J·m^(-3)),and its corresponding SOT efficiency(βDL)was 8×10^(-6) Oe·(A·cm^(-2))^(-1)(1 Oe=79.57747 A·m^(-1)),which is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a/CoFeB/MgO structure reported in past work.The SOT in the FePt films originated from the structural inversion asymmetry in the FePt films since the dislocations and defects were in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samples.Furthermore,the FePt grown on MgO with a granular structure had a larger effective SOT field and effi-ciency than that grown on SrTiO_(3)(STO)with a continuous structure.The SOT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considerably dependent on not only the sputtering temperature-induced chemical ordering but also the lattice mismatch-induced evolu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Our findings can provide a useful means of efficiently electrically controlling a magnetic bit that is highly thermally stable via S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0)FePt SOT Inversion asymmetry Magnetic switching Perpendicular anisotropy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Ni/steel composite materials
10
作者 long you Chang-ji Wang +1 位作者 Zhou Wang Kun-ding Liu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21年第5期505-512,共8页
Ti-Ni composite sub-micron powder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melting and atomization technology.These powders,after being mixed with a solution of phenolic resin and alcohol,were applied on t... Ti-Ni composite sub-micron powder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melting and atomization technology.These powders,after being mixed with a solution of phenolic resin and alcohol,were applied on the mold cavity wall,by which a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was introduced on the surface of ZG45 steel via reactions between the powders and molten steel under the heat released by solidification.The effects of the powders’composition and pouring temperature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were studied.An optimal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7 mm was obtained by infiltrating the Ti-Ni composite powders containing 35wt.%Ti to ZG45 steel pouring at 1,650℃.The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has a good metallurgic bonding with the matrix,and is mainly composed of Fe_(2)Ti phase and continuousγ-(Fe,Ni)solid solution.In the corrosive H_(2)SO_(4) solution,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is lower than the matrix,tending to form a passivation film,which lowers the dissolution rate especially when the potential rises to 0.50 V.After dipping in the 10wt.%NaCl solution for 480 h,a lot of corrosion holes appear in the ZG45 steel matrix,while there are no obvious traces of corrosion on the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 composite casting-infiltration layer corros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俊阳 李文强 +2 位作者 龙尤 周亮 高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1-189,共9页
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克服了传统折射系统的材料限制,具有大口径、小体积、轻量化、无色差等优点,随着自由度极高的自由曲面的大量应用,校正了离轴系统引入的非对称像差,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针对离轴三反初始结构求解复杂的问题,介绍了几种... 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克服了传统折射系统的材料限制,具有大口径、小体积、轻量化、无色差等优点,随着自由度极高的自由曲面的大量应用,校正了离轴系统引入的非对称像差,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针对离轴三反初始结构求解复杂的问题,介绍了几种离轴反射系统的常用设计方法,从设计原理上将其归结为两类思路:一是根据像差理论先建立同轴系统的初始结构,通过对光学系统的离轴优化实现无中心遮拦;二是直接构建无中心遮拦的简单光学系统,在优化过程中利用复杂面型进行像差优化。根据两类设计原理对不同结构的光学系统进行了实例设计,优化过程和像质评价结果表明,两类设计方法都能够满足设计指标,仅优化过程不同,其构建结果几乎具有等价性。其中第一类方法在像差优化中更具优势,适用于离轴角较小的光学系统;第二类方法避免了复杂的离轴优化,适用于紧凑型光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离轴三反 自由曲面 初始结构求解
原文传递
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玉刚 王炳辉 +4 位作者 龙游 李洋 高永建 梁会 蒋电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例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目的探讨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例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2~90岁,平均73.5岁。患者均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病史1~24周,平均2周。MRl检查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受累椎体压缩程度为(25.4±5.3)%。均于局部麻醉下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行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效果。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完成置管的透视次数3~6次。每椎体注入骨水泥5—9ml,平均6.2ml。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良好。14例术后腰背疼痛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患者术后24h、72h、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PVP治疗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折椎体骨水泥灌注均匀,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显著、功能恢复迅速,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脊椎穿刺
原文传递
题材与观念:杜玉华的水彩画
13
作者 龙友 李文昌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4-68,共5页
面对“生活”里的种种选择,艺术家拿起画笔时,“画什么”成为了首要的问题。什么样的“题材”可以深刻表达艺术家的视野和观念?生长于“生活”这片沃野中的题材,包孕着怎样的艺术风格?歌德“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1]的告诫,即包含着... 面对“生活”里的种种选择,艺术家拿起画笔时,“画什么”成为了首要的问题。什么样的“题材”可以深刻表达艺术家的视野和观念?生长于“生活”这片沃野中的题材,包孕着怎样的艺术风格?歌德“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1]的告诫,即包含着艺术创作的普遍机制——关于艺术家、题材及其艺术生命力之关系的追问。艺术家决定表现某个题材,便要通过色彩和形式传达特殊的意义。在这复杂的选择过程中,有人冥思苦想;也有人顺其自然。后者往往不执著于所谓的“主义”,也不盲目追逐“时尚”,对于题材的选择自有一种坦然和坚持。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玉华,正是这样的坚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学院教授 艺术生命力 江西师范大学 艺术创作 水彩画 艺术家 顺其自然 玉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