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特征及聚团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闫子涵 范怡平 +1 位作者 卢春喜 徐春明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PV-6D型光纤颗粒浓度测量仪获得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数据,结合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获得进料混合段内颗粒聚团时间分率的分布,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油剂并流和逆流接触两种条件... 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PV-6D型光纤颗粒浓度测量仪获得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数据,结合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获得进料混合段内颗粒聚团时间分率的分布,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油剂并流和逆流接触两种条件下的颗粒聚团特征。结果表明,当射流斜向上时(油剂并流接触),主射流影响区和二次流影响区内的瞬时固含率存在较大波动,且聚团时间分率较高,表明射流二次流对该区域的气固流动产生较大影响;反之,当射流斜向下时(油剂逆流接触),各径向位置瞬时固含率的波动均不大,表明油剂间的混合较为均匀,原料射流容易与催化剂颗粒充分接触,同时聚团相的时间分率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油剂间的接触和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 进料混合区 固含率 聚团
下载PDF
倾斜热管湍流床内颗粒流动与换热特性分析
2
作者 姚秀颖 徐博 +1 位作者 卢春喜 刘梦溪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3,共13页
针对倾斜热管间壁式换热器湍流床一侧,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采用双流体模型耦合能量最小多尺度(energy minimization multi-scale, EMMS)曳力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颗粒轴向速度的轴、径向分布和热管表面的颗粒速度分布,分析热管表... 针对倾斜热管间壁式换热器湍流床一侧,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采用双流体模型耦合能量最小多尺度(energy minimization multi-scale, EMMS)曳力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颗粒轴向速度的轴、径向分布和热管表面的颗粒速度分布,分析热管表面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热管可抑制湍流床内气泡的上升运动,增大热管区下侧的颗粒平均速度;气泡在换热器内沿S形路线向上绕过热管运动,即在热管所在高度,气泡由热管自由端向上运动,在热管之间区域,由床中心向上运动;热管自由端的下表面和约束端的上表面为倾斜热管的特征换热区,颗粒贴壁向上运动,倾斜布置的热管能够强化颗粒的更新速度,促进热量传递;提出以颗粒流速来分析热管表面的传热性能,高效换热区的无因次半径值为-0.8~-0.3;换热性能随表观气速先增强后恒定,转折点对应的气速为0.7 m/s。随轴向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最下部热管换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热管 换热器 湍流床 颗粒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石墨烯生产关键设备CFD-DEM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帅帅 李静 +3 位作者 杨浩 乔聪震 卢春喜 张经纬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2年第2期87-98,共12页
针对液相法石墨烯生产关键设备搅拌釜反应器,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其内部多相复杂流场特性和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流体容积模型两相模型实现搅拌釜内多相流场的预测,并实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建模耦合方法,... 针对液相法石墨烯生产关键设备搅拌釜反应器,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其内部多相复杂流场特性和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流体容积模型两相模型实现搅拌釜内多相流场的预测,并实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建模耦合方法,计算片状颗粒在搅拌釜内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在桨叶边缘及搅拌槽边壁附近区域较高,而颗粒主要集中于搅拌槽底部靠近边壁区域,并在底部形成颗粒堆积现象;单颗粒运动轨迹表明,非球形颗粒主体流动沿着流线方向,受底部颗粒堆积的影响,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会在堆积区域停留较长时间;单颗粒受力结果分析发现,颗粒在运动过程中受搅拌桨和边壁的碰撞作用,会受到较大的脉冲力,而该合力持续时间较短,是颗粒运动轨迹改变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法 石墨烯 搅拌釜反应器 非球形颗粒 计算流体动力学 离散元建模
下载PDF
催化裂化提升管末端旋流快分系统消涡板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瑛琦 卢春喜 鄂承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4-1866,共13页
在大型冷模实验基础上,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套?572 mm×3000 mm的旋流快分系统(SVQS)装置上部气体引出空间加设消涡板前后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快分上部空间加设两种不同结构消涡板都可以有效缓解边壁处... 在大型冷模实验基础上,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套?572 mm×3000 mm的旋流快分系统(SVQS)装置上部气体引出空间加设消涡板前后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旋流快分上部空间加设两种不同结构消涡板都可以有效缓解边壁处的高速旋涡区。通过对比发现:在沉降器内壁面加装消涡板可以有效降低压降,降低消涡板上方气流即螺旋程度。直型消涡板压降较小,优于加装弯型消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分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设备的三维气相流场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祺 常明 +2 位作者 付金壮 卢春喜 范怡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2,共9页
采用五孔球探针测量了无尘负荷条件下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设备内复杂的三维气相流场,分析了内部流场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气速条件下,无量纲切向速度与无量纲轴向速度的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切向速度分布轴对称性较好,旋流中心与... 采用五孔球探针测量了无尘负荷条件下新型旋流-颗粒床耦合分离设备内复杂的三维气相流场,分析了内部流场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气速条件下,无量纲切向速度与无量纲轴向速度的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切向速度分布轴对称性较好,旋流中心与几何中心基本重合;切向速度沿轴向呈减小趋势,沿径向的分布则与常规旋风分离器不同;在入口环形空间内,切向速度在0°~180°方位区间内增大,而在180°~270°方位区间内减小;旋流空间内轴向速度整体方向向下,局部螺旋上升气流集中在筒-锥连接段270°方位;径向速度分布的规律不明显,在直筒段径向速度数值与轴向速度在同一数量级,且对气流方向有重要影响;在排气管入口截面处,外旋流方向与入口气速密切相关。各截面平均静压沿轴向呈增大趋势,结合动压场分布可判断出筒-锥连接段气体流量显著减小,部分气体螺旋向上进入颗粒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粉尘堆积。由于内置颗粒床的影响,设备内部的气相整体呈螺旋向下的旋流运动,内外旋流边界不太明显。排气管口处短路流、顶灰环与返混现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颗粒床 耦合 气相流场 分布
下载PDF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a Modified Three-phase Air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5
6
作者 Liu Mengxi lu chunxi +2 位作者 Shi Mingxian Ge Baoli Huang Ji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 A modified internal-loop airlif reactor (MIALR) with a continuous slurry phase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as holdup, bubble size, bubble rise velocity and local mass transfer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metrical construction and fluid properties of gas and slurry, MIALR was divided into six flow regions. In these flow regions, the local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variables. Furthermore,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volumetric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in six flow regions was also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lift loop reactor HYDRODYNAMICS mass transfer FLUIDIZATION multiphase flow
下载PDF
联邦学习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健宗 孔令炜 +4 位作者 黄章成 陈霖捷 刘懿 卢春曦 肖京 《大数据》 2021年第3期130-149,共20页
针对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数据孤岛现象已成为阻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联邦学习作为隐私计算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关注。从联邦学习的历史发展、概念、架构分类角度,阐述了联邦学习的技术优势,同时分析了联邦学习... 针对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数据孤岛现象已成为阻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联邦学习作为隐私计算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关注。从联邦学习的历史发展、概念、架构分类角度,阐述了联邦学习的技术优势,同时分析了联邦学习系统的各种攻击方式及其分类,讨论了不同联邦学习加密算法的差异。总结了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和安全机制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挑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联邦学习系统攻击 隐私保护 加密算法
下载PDF
连续重整催化剂固定床内气体径向扩散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姜晓花 卢春喜 +1 位作者 Jiang Xiaohua lu chunxi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82,共4页
在直径为Φ186mm的固定床中填充国产 386 1催化剂担体 ,以氢气为示踪气体 ,采用稳态有限源示踪技术 ,测定了不同操作气速下床层内部不同截面上示踪气体的浓度分布实验数据 ,通过求解固定床二维扩散模型 ,获得了不同操作气速下的径向扩... 在直径为Φ186mm的固定床中填充国产 386 1催化剂担体 ,以氢气为示踪气体 ,采用稳态有限源示踪技术 ,测定了不同操作气速下床层内部不同截面上示踪气体的浓度分布实验数据 ,通过求解固定床二维扩散模型 ,获得了不同操作气速下的径向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在本文的实验条件范围内 ,轴向扩散系数值对径向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随着Re数增加 ,径向扩散系数逐渐增大 ,表明操作气速是影响气体在固定床内扩散行为的主要因素。Per与Re的关系可用准数关联式表示为 :Per=2 .74 76lnRe - 5.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连续重整催化剂 气体示踪技术 径向扩散系数 扩散模型
下载PDF
Post-riser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in FCC Unit 被引量:3
9
作者 Liu Xiancheng lu chunxi Shi Mingxi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In our present work, a post-riser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PRRT) fo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units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increasingly heavier feedstock and hereby the larger amount of coke deposited on... In our present work, a post-riser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PRRT) for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units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increasingly heavier feedstock and hereby the larger amount of coke deposited on the catalyst particles during reaction. This technology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riser regenerator, such as high cokeburning efficiency and low residual carbon, and at the same time overcome its disadvantages, such as difficulty in starting combustion. The average particles concentration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ystem was studied on a large scale cold model experimental set-up. Also a necessary software wa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hydrodynamics research results in our work with the coke-burning kinetics model an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develop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RT could increase regeneration capability by 16.28%-26.24% over the conventional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generator under the similar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residual carbon could be kept below 0.1 w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post-riser regenerator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generator FCC regenera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