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长玉 陆菊明 +13 位作者 韩萍 王长江 冯凭 吕肖锋 刘志民 张秀珍 马建华 杨金奎 郑少雄 彭永德 张真稳 李全民 郭立新 许樟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7期828-831,833,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和阳性药物[进口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包括2周的导入期和12周的治疗期...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和阳性药物[进口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包括2周的导入期和12周的治疗期.在15个研究中心预计入选514例糖尿病患者,以3: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国产组(386例)和进口组(128例)接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线水平比较,治疗12周后国产组、进口组患者的HbA1c水平分别降低0.96%、0.82%,FPG水平分别降低1.74、1.94 mmol/L,2 hPG水平分别降低4.43、4.04 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进口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29%(124/384)、35.71%(45/126),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34%(105/384)、23.02%(29/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非劣效于进口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国产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分泌雄激素的卵巢性索间质瘤10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美荣 王先令 +8 位作者 郭清华 陈予龙 王敏 窦京涛 巴建明 谷伟军 吕朝晖 陆菊明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对分泌雄激素的卵巢性索间质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的S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10... 目的对分泌雄激素的卵巢性索间质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病理证实为分泌雄激素的S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10例女性患者,年龄13~69岁,病程1~6年。2)首诊情况及临床表现:5例首诊于内分泌科,5例首诊于妇科;7例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因月经稀发或继发闭经首诊,3例绝经后女性因男性化表现首诊。临床表现:10例女性患者中,8例多毛,3例痤疮,5例嗓音改变,5例阴蒂肥大,2例脱发。3)睾酮水平:术前睾酮3.90~44.07 nmol/L,术后第2天复查睾酮0~6.51 nmol/L,较前明显下降。4)影像学表现:10例患者,其中8例通过妇科超声发现卵巢占位,2例无影像学证据,最终经手术探查确诊。5)病理:10例均为单侧卵巢肿物,直径为0.7~8.0 cm。病理结果均支持卵巢性索间质瘤,其中2例为Leydig细胞瘤,3例为黄体瘤,2例为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2例为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为粒层细胞瘤。结论对于存在显著高雄激素血症的女性患者,需注意卵巢性索间质瘤可能,手术切除肿瘤可消除高雄激素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性索间质瘤 高雄激素血症 女性男性化 继发性闭经
下载PDF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16例临床特点总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廖虹 孙雨光 +8 位作者 王先令 郭清华 陈予龙 窦京涛 巴建明 谷伟军 吕朝晖 陆菊明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年收治的16例非经典21-O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 目的探讨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年收治的16例非经典21-O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就诊年龄15~70岁。10例女性表现为月经稀发(5/10)、多毛/痤疮(7/10)、原发不孕(5/10);6例男性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2/6)、性早熟(4/6)、不育(1/6)、无症状(1/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20.91±8.01)pmol/L;17-羟孕酮(17-hydoxy progesterone,17-OHP)水平:女性(16.49±12.17)ng/ml,男性(16.25±5.31)ng/ml;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7-OHP抑制率>50%(15/15);ACTH兴奋试验60 min 17-OHP>15 ng/ml(4/4)。肾上腺CT表现为肾上腺双侧增生(7/16)、双侧结节(5/16)、单侧腺瘤(2/16)及未见异常(2/16)。1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随访中9例女性患者坚持治疗,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女性高雄激素血症及男性儿童期性早熟和成年后不育患者,应行非21-OHD的筛查和甄别,糖皮质激素补充替代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21-羟化酶缺乏 高雄激素血症 性早熟 女性男性化 肾上腺增生
下载PDF
特发性孤立性ACTH缺乏症患者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研究
4
作者 姜得悦 王胜杰 +4 位作者 郭清华 吕朝晖 窦京涛 陆菊明 母义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6-851,共6页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症(idiopathic isolated ACTH deficiency,II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随访,总结疾病临床特征,揭示演变规律,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12例IIAD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症(idiopathic isolated ACTH deficiency,II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随访,总结疾病临床特征,揭示演变规律,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12例IIA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总结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2例IIAD患者,男女比例为3∶1,呈双峰发病趋势,2例为18岁以下发病(分别为1岁和11岁),10例为成人发病,平均发病年龄59.4岁。成人以长期乏力、纳差、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儿童患者可以出现低血糖及癫痫发作。低钠血症(50%)是常见的生化异常。所有患者ACTH、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均明显低下,垂体其他腺轴功能均正常。除2例患者垂体MRI显示空泡蝶鞍外,余患者均正常。最常见的伴随疾病是桥本甲状腺炎。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改善,替代剂量为醋酸泼尼松2.5~7.5 mg/d或氢化可的松12~20 mg/d。随访的8例患者均健在,ACTH缺乏状态持续存在,未出现垂体其他腺轴功能减退,亦未出现其他疾病。结论IIAD患者呈双峰发病,男性多见,症状长期稳定存在,而不缓解,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孤立性ACTH缺乏症 临床特点 随访
原文传递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大龙 赵维纲 +14 位作者 匡洪宇 陆菊明 杨文英 郭立新 洪天配 母义明 纪立农 彭永德 王卫庆 姬秋和 陈丽 余学锋 时立新 冉兴无 李延兵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5-701,共7页
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IDegAsp)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为帮助临床更加合理及规范地应用IDegAsp,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此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 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IDegAsp)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为帮助临床更加合理及规范地应用IDegAsp,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此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对IDegAsp的作用机制、药代药动学特点进行阐述,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IDegAsp可每日1次或每日2次注射,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临床证据支持在多种临床场景下使用IDegAsp,并可用于胰岛素的起始或强化治疗。建议将IDegAsp作为口服药失效起始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糖尿病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原文传递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菊明 莫朝晖 +17 位作者 吕肖锋 王长江 肖常青 李玲 张力辉 叶山东 周智广 杨金奎 张莹 栾健 刘红 孙皎 石勇铨 文重远 任艳 李延兵 赵维纲 余学锋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邦优倍灵^(®)30)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纳入预混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邦优倍灵^(®)30)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纳入预混胰岛素单一治疗或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联邦优倍灵^(®)30或门冬胰岛素30组(诺和锐®30组),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24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试验共纳入受试者66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共618例(联邦优倍灵^(®)30组305例、诺和锐®30组313例)。治疗24周后,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HbA_(1c)、FPG和2hPG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经过24周的治疗,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HbA_(1c)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38±1.33)%和(1.37±1.53)%,治疗后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分别降低(2.28±3.76)、(1.67±3.55)mmol/L,下降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2hPG分别下降(3.22±5.38)、(2.78±4.83)mmol/L,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联邦优倍灵^(®)30组和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6%(151/331)和43.8%(146/333),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9%(3/331)和0.9%(3/333)。结论联邦优倍灵^(®)30与诺和锐®30控制血糖的总体能力相当,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婷婷 刘晓民 +20 位作者 施秉银 王长江 莫朝晖 刘煜 单忠艳 杨文英 李全民 吕肖峰 杨金奎 薛耀明 朱大龙 石勇铨 黄勤 周智广 王清 姬秋和 李延兵 高鑫 陆菊明 张俊清 郭晓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60-967,共8页
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 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舒霖®组和来得时®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8点指尖血糖谱、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24周后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的HbA1c分别下降1.16%和1.25%,FPG分别下降3.05 mmol/L和2.90 mmol/L,2hPG分别下降2.49 mmol/L和2.38 mmol/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8点指尖血糖谱以及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相似(P值均0.05)。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38.00%和39.01%)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7.25%和1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两组均无重度低血糖。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77%比52.48%)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24周时6.91%比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长舒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来得时®相当,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甘精胰岛素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Understanding the standard of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被引量:2
8
作者 Ji Linong Julliana Newman +1 位作者 lu juming Cai Xiaol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0期3524-3529,共6页
Background Given the pace with which standards of care have changed, timely assessment of their impact o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atient outcomes is needed.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 Background Given the pace with which standards of care have changed, timely assessment of their impact o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atient outcomes is needed.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 we developed a quantitative survey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s of care for type 2 diabetes (T2D) in China. Methods A national online survey of physicians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2D in China was conducted over a 4-week period in 2012. Completed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from 1 028 physician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52 questions designed to capture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ir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practice profile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basic information, diagnosis practices and screening methods on main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and control practice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DS. Results Overall, 83% of surveyed physicians were at least "aware" of the CDS guidelines on standards of care for T2D. Level of awareness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hospital grade, specialty, geographic location, professional rank and participation in CDS training. The 2-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was reported as the most ever-used approach across all three hospital grades and physician specialties, with a usage rate of 97%. Respondents selected their choice of primary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T2D patients. Just over half (52%) indicated the use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OAD) monotherapy, in line with CDS recommendations. However, OAD use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city tiers. Despite hemoglobin Alc being defin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glucose control, it was not universally measured, with more physicians indicating routine use of glucose before fasting and glucose non-fasting. Conclusion The standards-of-care analysis has provided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2D among physicians in China acros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hospital grades, specialties, professional statuses, and levels of CDS guideline awareness and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GUIDELINE national surve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