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泡刺激素对原癌基因c-myc在鸡卵泡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凡 谢晓磊 +2 位作者 吴咏梅 陆应林 虞德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4-571,共8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c-myc基因在鸡卵泡上的表达及卵泡刺激素(FSH)对其的诱导作用,为明确c-myc在鸡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鸡小白卵泡(SWF)、大白卵泡(LWF)、小黄卵泡(SYF)、F4和F1卵泡颗粒层和膜层,检...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c-myc基因在鸡卵泡上的表达及卵泡刺激素(FSH)对其的诱导作用,为明确c-myc在鸡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鸡小白卵泡(SWF)、大白卵泡(LWF)、小黄卵泡(SYF)、F4和F1卵泡颗粒层和膜层,检测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50 ng·mL^(-1)FSH处理小黄卵泡36 h,测量卵泡颗粒层的厚度和密度,检测颗粒层和膜层c-myc、标记基因和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外分离、培养小黄卵泡颗粒细胞,预培养16 h,用siRNA干扰c-myc 24 h后,加入50 ng·mL^(-1)FSH处理24 h,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c-myc mRNA在等级前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的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排卵前卵泡,卵泡的颗粒层和膜层上都有c-Myc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FSH处理后,小黄卵泡颗粒层厚度增加约25.5%(P<0.05),密度增加约27.8%(P<0.01)。在小黄卵泡颗粒层上,FSH降低了c-myc和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mRNA的表达水平(P<0.05),提高了细胞增殖抗原(pcna)和周期蛋白D2(ccnd2)mRNA的表达水平(P<0.01);在卵泡膜层上,FSH提高了c-myc和pcna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提高了ccnd2和star mRNA的表达水平(P<0.01)。FSH能提高c-myc敲减后颗粒细胞c-myc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FSH能诱导c-myc在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推测c-myc与体外培养的鸡小黄卵泡颗粒细胞的终端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卵泡刺激素(FSH) 卵泡
下载PDF
Fe_(3)O_(4)/Bi-BiOBr复合纳米粉体处理罗丹明B 废水的光催化性能
2
作者 郝文杰 甘英洁 +7 位作者 王秋艺 宋爱君 鲁勖琳 沈莉 党雅茹 张志伟 吉国佳 王月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5-62,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纳米粉体,并与Bi-BiOBr纳米材料进行了复合,成功的得到了Fe_(3)O_(4)/Bi-BiOBr复合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Bi-B...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纳米粉体,并与Bi-BiOBr纳米材料进行了复合,成功的得到了Fe_(3)O_(4)/Bi-BiOBr复合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Bi-BiOBr复合纳米材料被成功合成;在复合材料活化PMS去除罗丹明B(RhB)的降解试验中,考察了Fe和Bi的原子质量比(m(Fe):m(Bi))、催化剂质量浓度、PMS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反应80 min后,降解率均达到95%以上;经过5次循环试验后,降解率仍能达到92.1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过程中·OH为主要活性物种,其次为SO_(4)^(-)·和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Bi-BiOBr PMS 光催化性能 罗丹明B
下载PDF
我国药肥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欢欢 付建涛 +3 位作者 安玉兴 卢颖林 陈立君 孙东磊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 近年来,因药肥具有省工节本、广谱高效、互作增效等优点,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普遍措施,开发稳定高效的药肥产品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从药肥的优点、管理情况、研究历史和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我国药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我国药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 研究现状 解决对策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氮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武春屹 罗莎莎 +5 位作者 杨婷 卢颖林 和锐敏 钮越 张小莉 安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52-65,共14页
【目的】研究减氮条件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达到提高烟叶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T1当地常规施肥(CK)、T2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T3常规施肥减氮10%... 【目的】研究减氮条件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达到提高烟叶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T1当地常规施肥(CK)、T2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T3常规施肥减氮10%+微生物菌剂、T4常规施肥减氮20%+微生物菌剂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不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氮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下烤烟生长稳定。不同处理烤烟经济性状表现为T2、T3处理的产值与T1处理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产值为1351.56元/667m^(2),显著低于T2处理。与T1处理相比,其他各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2)微生物菌剂各处理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总OTUs数量以及独有的OTUs数量,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细菌独有的OTUs数量增加68.4%,T2、T3处理真菌独有的OTUs数量分别增加85.2%和78.2%,T2、T3处理的真菌总OTUs数量分别增加60.2%、54.9%;T2、T3处理真菌的丰富度均显著高于T1、T4处理。(3)细菌门水平下T4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真菌门水平在不同处理下无显著差异。(4)T1处理的有害微生物镰刀菌种(s_Fusarium_equiseti)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α-变形菌纲(c_Alphaproteobacteria)、鞘氨醇单胞菌目(o_Sphingomonadales)、芽单胞菌属(g_Gemmatimonas)、拟杆菌纲(c_Bacteroidota)等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结论】相比常规施氮,减氮10%配施微生物菌剂在稳产的同时烤烟产值提高12.5%,并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减氮 微生物菌剂 根际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生物制剂GBIF-16对果蔗品质及生长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沈大春 孙东磊 +2 位作者 杨欣妍 卢颖林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
以叶面喷施微生物制剂GBIF-16开展果蔗生长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添加微生物制剂GBIF-16对果蔗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GBIF-16可以促进果蔗葡萄糖和蔗糖积累,改善果蔗营养指标,但对果蔗株高、茎粗及果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通过... 以叶面喷施微生物制剂GBIF-16开展果蔗生长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添加微生物制剂GBIF-16对果蔗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GBIF-16可以促进果蔗葡萄糖和蔗糖积累,改善果蔗营养指标,但对果蔗株高、茎粗及果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通过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GBIF-16对果蔗产业营养改善和利用具有积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GBIF-16 果蔗 品质
下载PDF
饲料中使用发酵豆粕对乳鸽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在续 潘斌 +7 位作者 徐冉 王世祺 史凯 徐善金 于敏莉 陆应林 李东锋 杜文兴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9-33,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在亲鸽普通日粮中使用发酵豆粕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发育、肌肉品质及肌苷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组使用发酵豆粕,对照组使用普通豆粕。研究发现:试验组全净膛率高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肝脏和... 试验旨在探索在亲鸽普通日粮中使用发酵豆粕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发育、肌肉品质及肌苷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组使用发酵豆粕,对照组使用普通豆粕。研究发现:试验组全净膛率高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肝脏和肌胃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试验组胸肌和腿肌肉色黄度b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苷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和肌苷酸合成相关的AMPD1、ATIC和GART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亲鸽饲喂含有发酵豆粕的日粮能够提高乳鸽肉用性能,改善乳鸽的肠道发育,改善肉质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银王乳鸽 生长发育 肌肉品质
下载PDF
乌骨鸡专门化品系皮肤色度规律及FM拷贝数变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在续 张琨 +7 位作者 卞良勇 许盛海 张进 张康宁 于敏莉 陆应林 杜文兴 李东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4,共5页
肤色遗传研究表明,乌骨鸡的乌度性状主要由纤维黑色素基因(FM)和真皮黑色素抑制基因(ID)共同作用决定。FM基因内的两个基因片段(Dup1和Dup2)的异常复制可能是引起乌骨鸡黑色素过度沉淀的关键因素。试验利用白羽肉鸡与丝羽乌鸡杂交经三... 肤色遗传研究表明,乌骨鸡的乌度性状主要由纤维黑色素基因(FM)和真皮黑色素抑制基因(ID)共同作用决定。FM基因内的两个基因片段(Dup1和Dup2)的异常复制可能是引起乌骨鸡黑色素过度沉淀的关键因素。试验利用白羽肉鸡与丝羽乌鸡杂交经三代闭锁选育后的群体,7周龄时选取体重相近肤色差异较明显的黑色皮肤公鸡(BS)200只和灰色皮肤公鸡(GS)200只,于7、10、15周龄测定皮肤不同位点的L、a和b值,结合系谱信息估计色度指标的育种值,并挑选肤色差异最极端的个体各50只,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Dup1和Dup2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分析拷贝数与肤色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a和b值育种值分别介于0.31~0.35,0.32~0.38和0.16~0.21之间;肤色差异随周龄增加逐渐减小,该性状的选择宜早不宜晚;肩部和肛门周围裸露皮肤的L值在两组间差异显著,可作为选育的主选指标并综合考虑a和b值;两组个体之间的Dup1和Dup2基因拷贝数没有明显差异,无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鸡 FM突变 肤色 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中药联合新型敷料治疗中重度皮瓣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志芳 闻珏 +3 位作者 陆颖琳 周丽青 朱兰芳 张敏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膏“立奇膏”联合新型敷料治疗乳腺癌术后中重度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且未触及骨骼患者122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62例为对照组,选用凡...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膏“立奇膏”联合新型敷料治疗乳腺癌术后中重度皮瓣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且未触及骨骼患者122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62例为对照组,选用凡士林纱布进行常规创面治疗;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选用中药油膏“立奇膏”联合新型敷料进行创面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创面面积、疼痛及疗效、坏死皮瓣脱尽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的缩小、疼痛的缓解及治疗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0例治愈5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62例治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59.68%。结论中药油膏“立奇膏”联合新型敷料治疗乳腺癌术后中重度皮瓣坏死可以达到清创损伤小、坏死组织脱落快、疼痛明显缓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坏死 湿性愈合 中西医结合 伤口护理
下载PDF
2%噻虫胺颗粒剂和性诱剂对果蔗条螟的田间防控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建涛 安玉兴 +5 位作者 卢颖林 李继虎 刘景业 陈立君 戴思行 孙东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08-1515,共8页
果蔗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水果,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是危害果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农药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大量的化学农药施用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对人们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推进化... 果蔗是我国华南地区的特色水果,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是危害果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果蔗的产量和品质。农药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大量的化学农药施用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对人们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以及果蔗行业的绿色发展,本研究根据果蔗条螟预测预报技术,建立了“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并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和榄核镇开展了试验与示范工作。结果表明,条螟性诱剂预测预报结果与人工花叶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花叶率高峰期与同期诱蛾量高峰期相比具有7~10 d的滞后;甘蔗苗期2%噻虫胺颗粒剂处理后30 d,在东涌镇处理组枯心率为0.47%±0.04%,榄核镇枯心率为0.66%±0.23%,对照组为5.03%±3.09%。东涌镇、榄核镇处理苗期果蔗枯心的防效分别为90.60%±0.85%和86.88%±2.69%,花叶防效分别为77.60%±7.34%和74.65%±6.36%,2个试验地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中期挂迷向丝15 d后性诱剂迷向防控在东涌镇和榄核镇的螟害株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2.56%和89.64%±3.00%,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7.48%±7.97%和89.64%±2.38%;收获前最终调查显示,东涌镇和榄核镇的最终螟害株防效分别为75.44%±3.56%和82.63%±5.13%,螟害节防效分别为74.08%±11.00%和78.84%±6.44%。研究表明,“2%噻虫胺颗粒剂+性诱剂”技术模式对果蔗条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将为果蔗条螟的防控以及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条螟 性诱剂 噻虫胺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温度和降水变化与甘蔗产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建涛 孙东磊 +5 位作者 陈立君 卢颖琳 赵欢欢 戴思行 龚恒亮 安玉兴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3-17,共5页
作物生境对产量和质量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温度和降水是非生物逆境胁迫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本研究利用1990~2015年广东、广西和云南气象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数据,采用一阶差分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国甘蔗单... 作物生境对产量和质量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温度和降水是非生物逆境胁迫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本研究利用1990~2015年广东、广西和云南气象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数据,采用一阶差分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国甘蔗单位面积产量与降水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甘蔗产量中的气候效应。研究结果明:1990~2015年以来,广西、广东和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不同的区域表现略有不同;3省份年降水量表现也不一致,云南省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我国甘蔗平均产量变化与3省份内平均温度变化和降水量变化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基准年份1990年相比,温度对甘蔗产量影响较显著。本文对蔗区甘蔗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和降水)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程度,旨在为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甘蔗产量
下载PDF
狼蛛科蜘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杰群 刘敏 +9 位作者 肖榕 武韩 刘键柏 李继虎 朱家云 付迪 张逸飞 成印洁 卢颖林 安玉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59-66,共8页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蛛科 蜘蛛 分类学 生物学 蜘蛛毒素
下载PDF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12
作者 何琴 张兴兴 +5 位作者 赖鉴添 邵丹青 周宇明 申建梅 卢颖林 安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mmol/L NO_(3)^(-),4、10 mmol/L NH4^(+))下玉...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mmol/L NO_(3)^(-),4、10 mmol/L NH4^(+))下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含量。【结果】叶片是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根和茎,施氮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积累规律。在3个浓度吡虫啉处理下,以NO_(3)^(-)为氮源培养的玉米,其根、茎、叶中吡虫啉的含量明显高于NH_(4)^(+)培养的玉米,以2.5 mg/L吡虫啉浓度处理为例,4 mmol/L NO_(3)^(-)处理根中吡虫啉含量为4 mmol/L NH_(4)^(+)处理的3.09倍、10 mmol/L NO_(3)^(-)处理为10 mmol/L NH_(4)^(+)处理的5.15倍,茎中分别为1.90、3.04倍,叶中分别为1.70、3.22倍。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TF_(叶/茎)最高,4、10 mmol/LNO_(3)^(-)和4、10 mmol/L NH_(4)^(+)处理的TF_(叶/茎)分别为7.54、5.07、4.19、4.13,表明在此添加浓度下吡虫啉更易从茎部转运到叶部。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TF_(叶/茎)明显较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硝态氮更有利于吡虫啉向叶片中转运。【结论】吡虫啉在玉米幼苗中的积累量与添加量相关,培养液中吡虫啉添加浓度越高,其积累量越高。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量受氮素形态的影响,NO_(3)^(-)为氮源积累更多的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O_(3)^(-)NH_(4)^(+)吡虫啉 含量 转运因子
下载PDF
3种甘蔗螟虫绿色轻简防控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建涛 孙东磊 +4 位作者 卢颖林 陈立君 赵欢欢 戴思行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生长的最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螟虫主要施用杀虫单、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喷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为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发经济、绿... 甘蔗螟虫是为害甘蔗生长的最主要害虫。长期以来,防治甘蔗螟虫主要施用杀虫单、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喷药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为落实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发经济、绿色、轻简、高效的防治技术,提高甘蔗螟虫防治技术水平,本研究开展了常规管理(CK)、药肥+赤眼蜂+化学药剂(试验Ⅰ)、药肥+赤眼蜂(试验Ⅱ)、药肥+赤眼蜂+性诱剂迷向防控(试验Ⅲ)4种模式的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3组处理组苗期枯心率分别为1.45%、1.55%、1.63%,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螟虫枯心率为9.28%,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最终调查结果显示,3套处理的虫蛀节率为4.49%~5.64%,常规对照的虫蛀节率为21.38%,为试验处理的3.92~5.10倍,处理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根据每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评估了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3种示范模式净收益为1.24万~1.46万元/hm^(2),其中试验处理Ⅲ净收益最高,达1.46万元/hm^(2)。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把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无人机技术相融合,初步形成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的“药肥+赤眼蜂+性诱剂无人机迷向防控”,必要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绿色防控 集成研究
下载PDF
粤西蔗区土壤中尿素对吡虫啉吸附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鑫 和锐敏 +6 位作者 赖鉴添 邵丹青 何琴 付建涛 卢颖林 钟国华 安玉兴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47-54,共8页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4个浓度(0、0.8、4、8 g/kg)尿素处理与吡虫啉混施对吡虫啉在粤西蔗区土壤(红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为今后尿素与吡虫啉混施在粤西蔗区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于24 h达到平衡,...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4个浓度(0、0.8、4、8 g/kg)尿素处理与吡虫啉混施对吡虫啉在粤西蔗区土壤(红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为今后尿素与吡虫啉混施在粤西蔗区的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于24 h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终平衡。同时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随尿素浓度(0.8、4、8 g/kg)升高,吡虫啉吸附量分别下降6.00%、13.52%和20.41%;(2)吸附过程同时满足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同时存在单层吸附和多层吸附,Freundlich吸附常数随尿素浓度升高降低4.30%~31.41%,吸附能力下降;(3)随尿素浓度升高,吉布斯自由能ΔG<0,吸附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熵变ΔS>0且逐渐升高,吸附过程混乱度逐渐升高;焓变ΔH<0且逐渐升高,吸附放热程度逐渐降低。表明:尿素可以降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尿素与吡虫啉混施不利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吡虫啉 尿素 红壤土 吸附特性
下载PDF
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害虫防治及生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欢欢 孙东磊 +3 位作者 卢颖林 陈立君 戴思行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2年第5期38-43,共6页
研究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甘蔗栽培过程中药肥一体化和农药、化肥双减的实现。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测定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主要害虫(螟虫、蓟马、绵蚜)的防治效果,以及对... 研究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甘蔗栽培过程中药肥一体化和农药、化肥双减的实现。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和大区示范试验测定新型控缓释药肥对甘蔗主要害虫(螟虫、蓟马、绵蚜)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试验结果显示:3种药肥能够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并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YF-1501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7.11%~99.31%,持效期最长,药后95天防效仍达95.72%;对甘蔗前期农艺性状有较好的影响,药后60天出苗率达78.68%,药后90天分蘖率为160.12%,药后120天株高达149.02 cm。大区示范试验结果表明: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对甘蔗螟虫药后60和80天的防效分别为75.74%~82.14%、81.84%~88.63%,对甘蔗蓟马药后80天的防效为81.13%~95.65%,对甘蔗绵蚜药后75和180天的防效分别为87.5%~96.75%、86.38%~100%。施用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后90天,甘蔗出苗率为64.05%;药后100天甘蔗分蘖率、株高分别为164.25%、149.6 cm。YF-1501控缓释颗粒剂处理后,在甘蔗收获期测定的产量达115.41 t/hm^(2),锤度为21.91%。噻虫胺与小分子肽制备而成的控缓释药肥能够有效控制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对甘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肥 甘蔗 生长 防虫效果
下载PDF
Chemical Control of 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 with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16
作者 An Yuxing Sun Donglei +3 位作者 Zhao Huanhuan Gong Hengliang Chen Lijun lu yingli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chemical control of 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 with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outbreak characteristics of C. lanigera,multi-rotor unmanned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xplore chemical control of 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 with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outbreak characteristics of C. lanigera,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as applied for flying control test. Referred to the spraying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two kinds of microcapsule pesticides,ALV-1501 and ALV-1502,and two kinds of spraying additives,SPA-01 and SPA-02,were designed to control C. lanigera. [Result] The control effect of ALV-1501 at the dose of 2. 25 L/hm;was 60. 02% at 1 d post administration and 54. 14%at 5 d post administratio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ALV-1502 at the dose of 2. 1 L/hm2 were 76. 35% and 81. 35% at 1 and 5 d post administration,respectively.Compared to individual pesticide,the control effects of ALV-1501 were improved 1. 42-1. 47 times and 1. 16-1. 14 times by adding 0. 6 L/hm;SPA-01 and SPA-02 in pesticide liquid,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ects of ALV-1502 were improved 1. 23-1. 25 times and 1. 15-1. 16 times by adding 0. 6 L/hm2 SPA-01 and SPA-02,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C. lanigera at three flying speeds of 3,5 and 8 m/s were 99. 72%-99. 97%,81. 6%-99. 81% and63. 52%-68. 77%,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 lanigera in sugarcan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ugarcane 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 Chemical Additive
下载PDF
目标分歧、体系环境与盟国的战略自主性追求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颖琳 徐进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66,172,共21页
战略自主性是指在不对称同盟中盟国能够违背主导国的意愿,甚至抵抗其施压,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自主做出战略选择。冷战时期,在东西方阵营中都曾出现过一些相对弱势的盟国顶住主导国压力追求战略自主性的现象。与同盟主导国目标... 战略自主性是指在不对称同盟中盟国能够违背主导国的意愿,甚至抵抗其施压,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问题上自主做出战略选择。冷战时期,在东西方阵营中都曾出现过一些相对弱势的盟国顶住主导国压力追求战略自主性的现象。与同盟主导国目标分歧的兼容性和体系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一国将战略自主性从偏好转化为行为的两个核心变量。当目标分歧属于不可兼容型时,为防止遭受损失,盟国倾向于承担风险,其追求战略自主性的可能性较高;当目标分歧属于可兼容型时,为获取更多利益,盟国倾向于规避风险,其追求战略自主性的可能性较低。但当体系环境发生变化时,盟国为了抓住机会窗口,可能宁愿承担较高风险也要谋求战略自主性。通过比较冷战时期的美法关系和苏波关系,可以检验盟国的战略自主性从偏好到行为的转化条件及机制。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利用美国盟国的战略自主性选择以牵制和分化美国同盟体系,也为中国管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自主性 不对称同盟 两极格局 目标分歧 体系环境
原文传递
韩美同盟步入战略转型期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志江 卢颖琳 《现代国际关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71,147,共15页
在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随着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韩美首脑相互访问并发布《联合声明》和《华盛顿宣言》,韩美同盟从传统的军事安全同盟向全球性全面战略同盟关系升级,双边同盟开始与小多边机制对接;过去的“美主韩从”转向,... 在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随着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韩美首脑相互访问并发布《联合声明》和《华盛顿宣言》,韩美同盟从传统的军事安全同盟向全球性全面战略同盟关系升级,双边同盟开始与小多边机制对接;过去的“美主韩从”转向,韩国在同盟内地位逐步提高,并引导美国为其成为“全球枢纽国家”服务。韩美同盟的战略转型为韩版“印太战略”出台奠定了基础,必将加剧东北亚地缘战略竞争,并对中国构建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战略秩序的外交努力构成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韩美同盟 联盟转型 朝鲜半岛 “全球枢纽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