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实践的新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
1
作者 罗金海 李玮 +1 位作者 冀文斌 封从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当前新兴学科和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以实例分析该课程的...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当前新兴学科和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大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以实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旅游地质、生命起源、碳循环和大气成分演变、地球系统科学、行星地质学等新兴学科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要求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与融合 大学教学 “构造地质学” 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下载PDF
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地质演化探讨——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和中基性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畅莹磊 罗金海 陈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0-854,共25页
笔者等对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内部侵入于陇山岩群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包裹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进行的LA-ICP-MS独居石U-P... 笔者等对秦岭—祁连结合部陇山构造带内部侵入于陇山岩群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包裹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独居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进行的LA-ICP-MS独居石U-Pb测年获得年龄433.5±1.8 Ma,锆石U-Pb测年获得了3个主峰年龄(439.5 Ma、634.5 Ma和2265 Ma)和5个次级峰值年龄(568.7 Ma、1875 Ma、2112 Ma、2604 Ma和2738 Ma)。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原岩是经历过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的中基性岩,在其中分选出了两类锆石:①环带清晰且经受了热液蚀变的岩浆锆石,对其U-Pb测年获得了一条很好的不一致线,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是2194±42 Ma和431.2±58.1 Ma;②CL图像整体很暗的变质锆石或热液蚀变锆石,在这类锆石中获得了峰值年龄513.1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把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431.2~439.5 Ma,把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间限定为2194±42 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与文献揭示的围岩(斜长角闪片岩)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暗示431.2~439.5 Ma期间陇山地区大量发育中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岩浆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特点。北祁连洋盆和北秦岭西段洋盆向北的俯冲活动在513.1 Ma时可能影响到了本文研究区。2738 Ma、2604 Ma、2112 Ma~2265 Ma和1875 Ma等峰值年龄分别应该是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的陆壳生长事件和古元古代早期克拉通裂解事件在研究区的反映。634.5 Ma期间研究区可能处于一种未知的特别的构造环境。总体来看,陇山构造带在前寒武纪时作为华北地块的一部分而演化,显生宙以来其构造演化过程受到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祁连结合部 二长花岗岩 中基性岩 独居石U-Pb测年 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志留世酸性凝灰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陈卓 罗金海 +2 位作者 畅莹磊 孙敏敏 孙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13,共17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六盘山断裂带内的两处灰绿色“岩脉”实际上是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对其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给出了最年轻的主峰年龄443 Ma和加权平均年龄441 Ma,说明这套地层形成于早志留世,这是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六盘山断裂带内的两处灰绿色“岩脉”实际上是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对其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给出了最年轻的主峰年龄443 Ma和加权平均年龄441 Ma,说明这套地层形成于早志留世,这是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区初次识别出的下志留统地层。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具有弧后盆地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应该形成于北祁连洋盆东段向北俯冲诱发的弧后环境,推断火山碎屑应该来自陇山构造带内同时代的酸性火山作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在当时沉积于近南北向延伸的深海槽之中,该深海槽东西两侧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呈现出来完全不同的构造活动性。海槽西侧陇山地区强烈伸展并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东侧鄂尔多斯地块抬升剥蚀,基本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西部陇山地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几乎没有影响到东部的鄂尔多斯地块,海槽两侧呈现出来几乎完全不同的沉积—构造格局。中—新生代六盘山断裂带的斜向走滑活动使该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抬升并以脉状形态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山构造带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早志留世 深海槽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rata of the Neoproterozoic Nanhua System,SW North China Craton
4
作者 Guanxu Chen luo jinhai +3 位作者 Sun Gennian Meng Zhan Chang Yinglei Chen Zhuo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12-933,共22页
A set of low-grade clastic metamorphic and carbonate rocks,and greenschists outcropping in the southwestern(SW)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was originally classified as the Paleoproterozoic Xiong’er Group ac... A set of low-grade clastic metamorphic and carbonate rocks,and greenschists outcropping in the southwestern(SW)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was originally classified as the Paleoproterozoic Xiong’er Group according to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To verify the age,this paper carried out detrital zircon U–Pb LA-ICP-MS dating of low-grade clastic metamorphic rocks exposed in the Changqing area at the SW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in the SW part of the NCC.Results from detrital zircon dating indicate that the metamorphic and carbonate rock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Neoproterozoic Nanhua System,which is the only Nanhua System stratum in this block so far,and it probably could provide new clues to Rodinia break-up and Snowball Earth of the NCC.The nine peak ages of the low-grade clastic metamorphic rocks reflected its relatively complex provenance,and almost all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experienced by the NCC basement since the Neoarchean,but some age peaks were difficult to correspond to that of the NCC,indicating that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Ordos Block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Qinling and Qiliang orogenic belts during Nanhua System of Neoproterozoic.Combined with provenance analysis,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current southwest boundary of the Ordos Block was the previous southwest boundary of the Ordos Block during the Qingbaikou-Nanhua Period of the Neoproter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rdos Block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Zircon U–Pb age PALEOPROTEROZOIC Neoproterozoic Nanhua System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金海 畅莹磊 陈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3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测年获得的^(206) Pb/^(238) U年龄为750~195 Ma。根据峰值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辉绿岩的形成年龄确定为224 Ma(晚三叠世)。辉绿岩反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处于类似大陆裂谷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三叠世西邻陇山地区发生的强烈碰撞后伸展作用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伸展构造环境。当时该地区岩石圈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为该地区后续的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晚三叠世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提高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地温梯度并加快了该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造成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晚三叠世 辉绿岩 大陆拉斑玄武岩 伸展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欢 罗金海 +3 位作者 任战利 陈冠旭 李亦飞 尤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6-1198,共13页
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出露铁马河辉绿岩。铁马河辉绿岩相对贫CaO、MgO和K2O;富集FeOT、TiO2和Na2O。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不显示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右倾型;高场强元素无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 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出露铁马河辉绿岩。铁马河辉绿岩相对贫CaO、MgO和K2O;富集FeOT、TiO2和Na2O。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不显示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右倾型;高场强元素无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集,显示富集地幔源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辉绿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上交点年龄2018±16Ma,说明岩体形成于古元古代。样品具有低的(87Sr/86Sr)i值(0.7003~0.7064)和正的εNd(t)值(+5.14^+4.33),Nd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约2.0Ga)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在2.0Ga期间的伸展背景与东部陆块一致,暗示整个华北克拉通在2.0Ga左右存在广泛的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阴山地块 古元古代 辉绿岩 陆内裂解
下载PDF
西秦岭伯阳—元龙地区中泥盆统变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亦飞 罗金海 +2 位作者 徐欢 尤佳 陈冠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7-1103,共17页
对北秦岭—祁连结合部位伯阳—元龙地区一套变砂岩进行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变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的时间跨度极大(407~2483 Ma),有多个测点的年龄数据落入早泥盆世范围,说明变砂岩的沉积时代不应早于早泥盆世,结... 对北秦岭—祁连结合部位伯阳—元龙地区一套变砂岩进行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变砂岩碎屑锆石年龄的时间跨度极大(407~2483 Ma),有多个测点的年龄数据落入早泥盆世范围,说明变砂岩的沉积时代不应早于早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变砂岩的主要物源是西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变砂岩主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石英砂岩原岩中含有偏基性的火山物质,经过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富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变砂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泥盆世天水—武山板块缝合带已经基本缝合,但未完全缝合,一方面导致源自扬子克拉通的碎屑物可以到达西秦岭北带,另一方面在西秦岭天水—武山构造带的部分区域可能仍有残余洋盆俯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中泥盆统 变砂岩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拉萨地块南缘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奎 周斌 +5 位作者 王辉 乔新星 潘亮 罗金海 赵焕强 王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54-1570,共17页
拉萨地块南缘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以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占绝对优势为特征。以墨竹工卡县以东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代表性岩石组合为对象进行了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巴组火山岩... 拉萨地块南缘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以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占绝对优势为特征。以墨竹工卡县以东日多地区叶巴组火山岩代表性岩石组合为对象进行了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叶巴组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Hf)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基性火山岩具低钾、低钛和富钠、富铝的特征,Nb、Zr含量和Th/Y、Th/Yb、Ta/Yb值较高,而La/Nb值较低,呈现出大陆地壳组分增加的趋势。中酸性火山岩属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低钛、低镁和高铝的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与大陆岛弧安山岩接近。叶巴组火山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陆缘弧火山岩相似。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英安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6.9±2.3Ma和162.2±3.3Ma,表明研究区叶巴组酸性火山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εHf(t)值为2.43~11.4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为482~1065Ma,暗示叶巴组酸性火山岩源区除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外,还明显受到古老结晶基底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叶巴组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雅鲁藏布江洋北向俯冲于拉萨地块南缘之下的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巴组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拉萨地块南缘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查巴峡早寒武世蛇绿混杂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奎 刘凯 +3 位作者 罗金海 贾忠胜 王明志 游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带 早寒武世 北祁连洋盆 构造意义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黎绍昌 王田园 +4 位作者 孙娅 李翠玲 罗金海 吕飘 周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ICU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287例为研究组、同期凝血功能正常患者303例设为对照组;将研究组以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ICU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287例为研究组、同期凝血功能正常患者303例设为对照组;将研究组以APACHEⅡ评分高低分低危组(A组)、中危组(B组)、高危组(C组);将研究组以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统计分析研究组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与APACHEⅡ评分关联性及不同APACHEⅡ评分、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研究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中反映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的相关指标发生明显波动;血栓弹力图中的CI值、MA值、α角小于对照组,K时间及R时间长于对照组,凝血4项中的PT、APTT、TT高于对照组,Fg水平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APACHEⅡ评分)患者相关检验指标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即随着病情程度持续加剧,CI值、MA值、α角、TT不断降低,而K时间、R时间、APTT、PT呈持续增高趋势(P<0.05),但随着凝血功能障碍病情程度的加剧,Fg无明显增高或降低(P>0.05);不同预后患者血栓弹力图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即死亡患者血栓弹力图中的CI值、MA值、α角小于生存组,K时间及R时间长于生存组,凝血4项中的PT、APTT、TT高于生存组,Fg水平低于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比生存组高(P<0.05);ROC曲线显示,单个指标PT、APTT和INR对应AUC值为0.701、0.693和0.702,相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死亡有预测价值,但三者预测死亡的准确度均为中等;联合指标显示,APACHEⅡ评分、P1、P2、P3、P4、P5和P6对应的AUC为0.899、0.751、0.657、0.759、0.921、0.921和0.942,P均<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均对死亡有预测价值;除P2<0.7外,余均在0.7~1.0之间,其准确度依次为P6>P4\P5>APACHEⅡ评分>P1>P2。结论血栓弹力图及凝血4项指标、APACHEⅡ评分可准确用于评估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的病情程度;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APACHEⅡ评分三者指标联合应用对预测该类患者预后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制定或调整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案及对患者预后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4项 APACHEⅡ评分 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患者
下载PDF
跨海隧道泥水盾构泥浆劣化试验研究
11
作者 孙金鑫 钟小春 +3 位作者 付伟 罗近海 邓有春 汪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为解决泥水盾构在海底掘进时海水及含盐地层侵入导致泥浆性质劣化的问题,以厦门地铁3号线五缘湾站—刘五店站(五刘区间)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膨胀指数试验分析淡水、海水及NaCl溶液膨化造浆的区别,并通过海水混入淡水泥浆试验分析海... 为解决泥水盾构在海底掘进时海水及含盐地层侵入导致泥浆性质劣化的问题,以厦门地铁3号线五缘湾站—刘五店站(五刘区间)海底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膨胀指数试验分析淡水、海水及NaCl溶液膨化造浆的区别,并通过海水混入淡水泥浆试验分析海水对泥浆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淡水造浆,利用海水或NaCl溶液造浆会使膨润土泥浆的电位显著降低,膨润土的膨胀性变差,甚至几乎不能膨化;2)向膨水质量比为1∶10的淡水泥浆中添加海水,当海水添加质量达到泥浆质量的10%时,泥浆便分层离析、泌水;3)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HS-3均能提高泥浆稳定性,增加泥浆黏度,降低海水混入时泥浆泌水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厦门地铁3号线五刘区间采用CMC和HS-3复合改性泥浆实现安全顺利穿越富水高渗透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隧道 泥水盾构 泥浆劣化 膨胀指数 海水入侵 Ζ电位
下载PDF
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状况的影响
12
作者 单艳丽 罗金海 文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适宜脱机状况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各41例。常规组... 目的研究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适宜脱机状况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各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变化情况,脱机成功率以及脱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浅快呼吸指数(RSBI)低于常规组,而氧合指数(OI)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而脱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肺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脱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 脱机趋势 肺氧合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稳定地层盾尾管片壁后注浆窜浆机理及模型试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小春 罗近海 +1 位作者 邓有春 付伟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0年第2期58-65,共8页
在稳定性地层中盾构掘进,盾尾管片壁后注浆将不可避免沿着盾壳与地层之间的缝隙窜浆到刀盘和开挖面。基于宾汉姆流体建立盾尾注浆窜浆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流失量与浆液性质、缝隙厚度、注浆压力差的关系。建立盾尾注浆窜浆试验模型,... 在稳定性地层中盾构掘进,盾尾管片壁后注浆将不可避免沿着盾壳与地层之间的缝隙窜浆到刀盘和开挖面。基于宾汉姆流体建立盾尾注浆窜浆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流失量与浆液性质、缝隙厚度、注浆压力差的关系。建立盾尾注浆窜浆试验模型,并开展不同性质的浆液、缝隙厚度和注浆压力差的窜浆模型试验,验证了本研究建立的窜浆量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盾尾注浆窜浆量计算公式,得到地铁常用盾构盾尾壁后注浆窜浆的发生条件,即浆液黏滞阻力与盾壳与围岩地层缝隙厚度的关系,可用于指导稳定围岩地层盾构掘进时盾尾浆液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尾注浆 宾汉姆流体 窜浆量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下白垩统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欢 罗金海 +2 位作者 黎飞明 南芷妍 赵明海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9,共10页
沉积盖层的碎屑锆石形状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谱是了解碎屑沉积岩形成环境和物源区的重要研究对象。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李洼峡组长石石英砂岩,属于快速隆升后的稳定沉积产物,广泛出露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本次研究报道了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L... 沉积盖层的碎屑锆石形状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谱是了解碎屑沉积岩形成环境和物源区的重要研究对象。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李洼峡组长石石英砂岩,属于快速隆升后的稳定沉积产物,广泛出露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本次研究报道了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分析结果,发现碎屑锆石存在四期峰值年龄,分别是1 803 Ma, 2 020 Ma, 2 255 Ma和2 500 Ma,结合前人研究发现,鄂尔多斯地块以及华北克拉通在2.5 Ga至1.8 Ga期间依次经历了克拉通化(2.5 Ga)之后的裂解作用、2.2~2.0 Ga期间与裂解作用相关的岩浆事件、1.85~1.95 Ga期间沿着中部造山带及北部孔兹岩系发生的俯冲作用及与之伴生的变质事件,1.8 Ga之后进入后造山期,整个克拉通发生裂解,形成熊耳、燕辽、贺兰等裂谷系及坳拉槽,之后克拉通之上接受长城系沉积。中元古代以后研究区进入构造活动相对沉寂期,接受沉积。直至早古生代受到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影响,导致研究区缺失志留系和石炭系沉积,之后又接受沉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研究区快速隆升,断裂构造开始发育,沉积一套以为芬芳河组为代表的拉分盆地地层系统,该套沉积地层多为近源沉积物沉积,沉积物来源为鄂尔多斯地块早前寒武纪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碎屑锆石 构造演化 地质年代学 LA-ICP-MS
原文传递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Bingdaban ophiolitic mélange in the boundary fault zone on the northern Central Tianshan Belt,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15
作者 DONG YunPeng ZHANG GuoWei +5 位作者 ZHOU DingWu luo jinhai ZHANG ChengLi XIA LinQi XU XueYi LI XiangM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17-24,共8页
The propertie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fault bound zon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belt are key issues to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Tianshan Orogeni... The propertie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fault bound zon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belt are key issues to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in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phiolitic slices found in the Bingdaban area represent the remaining oceanic crust of the Early Paleozoic ocean between the Hazakstan and Zhungaer blocks. Mainly com-posed of basalts, gabbros and diabases, the ophiolites were overthrust onto the boundary fault be-twee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nd Central Tianshan belts. The major element geochemistr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TiO2 (1.50%-2.25%) and MgO (6.64%-9.35%), low K2O (0.06%-0.41%) and P2O5 (0.1%-0.2%), and Na2O>K2O as well. Low ΣREE and depletion in LREE indicate that the original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Compared with a primitive mantle,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basalts from the Bingdaban area is featureded by depletion in Th, U, Nb, La, Ce and Pr, and unfrac-tionated in HFS elements. The ratios of Zr/Nb, Nb/La, Hf/Ta, Th/Yb and Hf/T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ypical N-MORB. It can be interpreted that the basalts in the Bingdaban area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and formed in a matured mid-oceanic ridge setting during the matured evolu-tionary stage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ocea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alts, the diabases from the Bingdaban area show higher contents of Al2O3, ∑REE and HFS elements as well as unfractionated incompatible elements except Cs, Rb and Ba, and about 10 times the values of the primitive mantle. Thus, the diabases are thought to be derived from a primitive mantle and similar to the typical E-MORB. The diabases also have slight Nb depletion accompanying no apparent Th enrichment compared with N-MORB. From studies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all above evidence,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the diabases from the Bingdaban area were formed in the mid-oceanic ridge of the Northern Tianshan ocean during the initial spread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OPHIOLITE SUTURE zone Bingdaban TIANSHAN OROGENIC belt.
原文传递
仪式与记忆: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世昌 罗进海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甘肃临夏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是当地民众在民族交界地带举行的一种原生民俗仪式活动。据传始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牛犊爷”在祭祀、舞蹈、音乐、民间信仰、工艺美术和口传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展... 甘肃临夏和政牙塘社火“牛犊爷”,是当地民众在民族交界地带举行的一种原生民俗仪式活动。据传始于元末明初,流传至今。“牛犊爷”在祭祀、舞蹈、音乐、民间信仰、工艺美术和口传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展现并分析仪式过程中演员服饰、祭祀食物、“玩老鞑子”舞蹈及吟唱歌词折射出的民间信仰,对于重新认识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交界地区民俗活动,再现“层累的”集体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与记忆 牛犊爷 田野调查 人类学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