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T1黑血序列:颈动脉夹层诊断的得力助手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y Niu PP 郭珍妮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36-537,共2页
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在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高达10%-25%,颈部动脉夹层引起卒中的机制主要是动脉-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早期准确的诊断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关键词 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局部症状 诊断需要 影像学检查 T1 颅神经麻痹 Horner 左侧颈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杭州市2015-2016年艾滋病综合防治成果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小炜 罗艳 +5 位作者 刘建宁 吴虹 王华 郑琳 陈凤香 苏莘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由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多位一体”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期间HIV,AIDS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数据,分析不同组织在重点人群HIV检测发... 目的探讨由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多位一体”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期间HIV,AIDS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数据,分析不同组织在重点人群HIV检测发现中作用,比较不同医疗机构HIV/AIDS治疗随访管理质量。结果杭州市西湖区2015-2016年重点人群HIV抗体累计检测42171人,初筛阳性率1.11%(468例),确证阳性率0.75%(317例)。医院性病门诊动员就诊者占总数的42.47%,初筛阳性送确证率仅68.25%,确证阳性率O.96%(172例)。疾控中心检测人数占总数的36.11%,初筛阳性送确证率达90.09%,确证阳性率0.61%(93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人数占16.90%,初筛阳性送确证率88.87%,确诊阳性7例。社会组织动员男男性行为者1906例,初筛阳性送确诊率46.88%,确诊阳性率2.36%(45例)。2632参与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中,由社会组织动员检测者占72.42%;由疾控中心确证阳性率达到11.70%(82例)。随访检测项目如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抗病毒治疗、结核病检测等的实施率方面,疾控机构显著低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0.01)。结论有必要加强对医院性病门诊及社会组织初筛阳性人群的追踪随访,提高该人群的送确诊率;疾控机构在随访项目实施方面无优势,相关工作更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定点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预防 效果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低位或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凌宇 俞旻皓 +3 位作者 骆洋 luo y yU M H HUANG y Z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4期392-393,共2页
目的:在结直肠癌手术中,与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比,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在淋巴结清扫、吻合口漏和肿瘤学结果方面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或低位结扎对患者近期和... 目的:在结直肠癌手术中,与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相比,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在淋巴结清扫、吻合口漏和肿瘤学结果方面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或低位结扎对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6年在仁济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6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的临床人口学特征、手术时间、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Log-rank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 高位结扎 仁济医院 无病生存率 肿瘤学 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直肠癌手术 低位结扎
下载PDF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深度及震源区应力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罗艳 赵里 田建慧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417,共14页
对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发震层深度以及震源区及其周围应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了24个3级以上攀枝花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并使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测定震源区周围232个地震震源深度.主震的震源深度~12km,... 对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发震层深度以及震源区及其周围应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测定了24个3级以上攀枝花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并使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测定震源区周围232个地震震源深度.主震的震源深度~12km,大多数3级以上余震分布在12~18km深度范围,发生在脆性上地壳.使用面波和体波三分量波形拟合方法分析了攀枝花地震序列震源区周缘3.0级以上地震,共得到232个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显示震源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但在块体交界带的局部地区震源机制表现出多样复杂性.在震源区开展基于震源机制解的二维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区所处的滇中块体内部应力分布较为一致,应力性质主要为走滑型,方向SE,与当地GPS地表形变速度场方向基本吻合.而滇中块体边界以及块体外部地区,应力性质和应力方向与块体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整个研究区域从NE到SW,无论是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还是最小主压应力方向都存在顺时针方向的偏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物质东移受阻而转向南移动,导致滇中次级块体向SE方向平移和顺时针转动.攀枝花地震受SE向水平挤压、NE向水平拉张作用,在~12km深部发生破裂,做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攀枝花地震序列 深度震相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原文传递
中全新世以来中国中部高山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演变的古生态学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颖 刘鸿雁 +5 位作者 王红亚 陈德亮 Philippe CIAIS 罗耀 吴秀臣 印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40-2149,共10页
尽管普遍认为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但很少有研究探究气候变化对高山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古生态学记录,探究了全新世中期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区的太白山高海拔区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的演变.高分辨率高山... 尽管普遍认为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但很少有研究探究气候变化对高山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古生态学记录,探究了全新世中期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区的太白山高海拔区植被生产力和土壤侵蚀的演变.高分辨率高山湖沼记录显示,植被生产力与年平均温度密切相关,而土壤侵蚀主要受到东亚夏季风所带来的降水的影响.即在5800~4000cal. a BP期间,年平均温度较低而夏季降水充沛,高山生态系统表现为低的植被生产力且土壤侵蚀严重.但是,从4000cal. a BP开始,年平均温度升高而夏季降水减少,植被生产力显著提高且土壤侵蚀减缓.这些结果表明,古生态学记录可为研究较长时间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有力证据,可帮助制定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植被动态 高山湖沼沉积物 侵蚀强度 古生态指标
原文传递
冬小麦物候的时空变化模拟及其气候驱动因素解析——基于改进的pDSSAT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骆玉川 张朝 +1 位作者 张亮亮 曹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43,共18页
掌握准确的物候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和影响机制,对于理解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制定适应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物候信息的获取、驱动因素的解析等均存在不足:如地面观测覆盖范围不全、遥感反演过于依赖传感器、点尺度的作物模型模... 掌握准确的物候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和影响机制,对于理解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制定适应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物候信息的获取、驱动因素的解析等均存在不足:如地面观测覆盖范围不全、遥感反演过于依赖传感器、点尺度的作物模型模拟结果难以扩展到区域尺度等.本研究基于Wang-Engel函数改进了CERES-Wheat模型,首先在区域尺度上校准模型并评估了模拟性能,进一步分析了2000~2015年全国冬小麦种植格点物候的时空变化.我们发现改进的模型显著提升了冬小麦种植区开花期(13%)和成熟期(12%)的模拟精度,其中云贵高原区尤为明显(26%和28%);冬小麦生长低温区(如营养生长期均温在0~5℃和15~20℃,生殖生长期在10~15℃范围内)的物候模拟精度也提升显著.该结果证实了模型中原始温度响应函数确实存在局限性.基于区域物候模拟结果表明:近16年来冬小麦关键物候期和生长阶段主要呈提前和缩短趋势,其中开花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如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开花期和营养生长期,以及西北地区的生殖生长期均呈现出推迟和延长趋势.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关键物候期和生长阶段会随着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上升而提前和缩短;与之相反的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会推迟和延长;物候期和生长阶段对太阳辐射的响应则未表现出一致性.我们还发现物候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如西南和云贵高原区对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太阳辐射变化最为敏感,而华北和西北地区则相反;西北地区物候对降水量的敏感性大于长江中下游区.总之,改进后的作物模型能提供更精细的区域物候空间分异规律,并能更客观地分析出物候时空变化的驱动因子.根据我们的研究,不同冬小麦种植区应采取针对性的适应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后,改进的模型将提升冬小麦产量的预测精度,该研究也为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性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物候 温度响应函数 时空变化 pDSSAT
原文传递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McEvoy RD Antic NA +26 位作者 Heeley E luo y Ou Q Zhang X Mediano O Chen R Drager LF Liu Z Chen G Du B McArdle N Mukherjee S Tripathi M Billot L Li Q Lorenzi-Filho G Barbe F Redline S Wang J Arima H Neal B White DP Grunstein RR Zhong N Anderson CS 练桂丽 叶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3-1085,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导致阵发性低氧血症,夜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压、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的升高以及高凝血症。较大的胸内负压波动也会给心脏和大血管施加机械应力。基于人群和睡眠诊所的队列研究显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导致阵发性低氧血症,夜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压、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的升高以及高凝血症。较大的胸内负压波动也会给心脏和大血管施加机械应力。基于人群和睡眠诊所的队列研究显示,OSA与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卒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事件 CPAP 胸内负压 正常血压 炎症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交感神经系统 终点事件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