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历史地震记录分析1906年M_W7.1中国台湾梅山地震
1
作者 Y.W.Liao K.F.Ma +5 位作者 m.c.hsieh S.N.Cheng H.K.Chen C.P.Chang 王恩惠(译) 吕悦军(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5期467-480,共14页
以发生地附近村庄命名的1906年梅山MW7.1地震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台湾发生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一。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表明,这次地震与梅山断层有关,沿断层有大约12.5km东西走向的右旋地表破裂。然而,相对于地震的大小,地表破裂很短。北... 以发生地附近村庄命名的1906年梅山MW7.1地震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台湾发生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一。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表明,这次地震与梅山断层有关,沿断层有大约12.5km东西走向的右旋地表破裂。然而,相对于地震的大小,地表破裂很短。北南方向的震害特征与地表破裂的走向不一致。这些明显的不一致性引起了对精确震源机制的严重怀疑。我们利用中国台湾台北、台中和台南地震台站获得的1906年梅山地震的原始大森历史记录,进行有效的波形模拟,评估几种不同的地质断层模型。根据这些地质断层模型合成的大森记录清楚地显示了台南台站P波和S波初动的差异,表明震源机制可能不是单纯走滑型。我们利用大森历史记录中观测到的P波和S波初动作为约束,进行网格搜索以获得可能的震源机制。优选的震源机制是北东—南西走向、具有小的右旋分量的倾斜俯冲断层。这种震源机制不仅再现了观测烈度图中显示的一般特征,而且更加符合余震主要位于震中的北部和南部这一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结果突出了历史记录分析复杂断层构造地震震源机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记录分析 梅山 台湾 中国 震源机制 断层模型 地表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