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CMT计划2004~2010:13017个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被引量:2
1
作者 G.Ekstrm m.nettles +1 位作者 A.M.Dziewonski 赵仲和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5期20-30,共11页
给出了反映7年(2004~2010)间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地震矩张量。这些结果是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计划的产品。该计划维护并扩展了自1976年地震开始的全球地震矩张量目录。自2004年的地震开始,全球矩心矩张量分析利用了中周期面波传播特性分... 给出了反映7年(2004~2010)间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地震矩张量。这些结果是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计划的产品。该计划维护并扩展了自1976年地震开始的全球地震矩张量目录。自2004年的地震开始,全球矩心矩张量分析利用了中周期面波传播特性分布图研究取得的进步,将这些中周期面波包括到矩张量反演中。对矩心矩张量算法的这一修正使得有可能全球均一性地确定小到MW=5.0地震的矩张量。对于2004~2010年时间段,报告了13017个新的矩心矩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震活动性 矩心矩张量 地震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
2
作者 T.LAY H.KANAMORI +12 位作者 C.J.AMMON m.nettles S.N.WARD R.C.ASTER S.L.BECK S.L.BILEK M.R.BRUDZINSKI R.BUTLER H.R.DESHON G.EKSTRM K.SATAKE S.SIPKIN 石玉涛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6期5-14,共10页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Mw=9.1~9.3级)和2005年3月28日(Mw=8.6级)的地震是过去40年中最大的两次地震,它们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裂开一条长达1600km的断层。其中第一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28.3万多...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Mw=9.1~9.3级)和2005年3月28日(Mw=8.6级)的地震是过去40年中最大的两次地震,它们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裂开一条长达1600km的断层。其中第一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28.3万多人的性命。苏门答腊岛班达亚奇附近的断层滑动了15m,但是在其北边,沿着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断层快速滑动的距离则小了很多。海啸和测地学的观测表明,在50min或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北部的断层发生了更多的缓慢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 大地震 断层滑动 大陆板块 澳大利亚 时间范围 东南部 测地学 海啸 群岛
下载PDF
1975年夏威夷卡拉帕纳地震的长周期震源特征
3
作者 m.nettles G.Ekstrm 邢秀芬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1期37-45,共9页
1975年夏威夷卡拉帕纳地震发生在变化无常的基拉韦厄火山南翼之下。对此次地震有不同的解释,如正断层地震、冲断层地震以及山崩。最初的崩塌模式的证据是先前的断层模式不能解释由卡拉帕纳事件产生的勒夫波辐射图型和海啸振幅。在此, ... 1975年夏威夷卡拉帕纳地震发生在变化无常的基拉韦厄火山南翼之下。对此次地震有不同的解释,如正断层地震、冲断层地震以及山崩。最初的崩塌模式的证据是先前的断层模式不能解释由卡拉帕纳事件产生的勒夫波辐射图型和海啸振幅。在此, 我们对该事件的长周期数字地震数据进行再分析。矩心矩张量分析显示该地震辐射图型能被充分地解释为由一个向陆浅倾的冲断层引起。我们测定的地震矩为3.8×1020 Nm (Mw7.7),大约为早先估计的2倍。本研究中,震源机制解确定的构造和地震矩与观测到的海啸振幅是一致的。长周期的体波波形的反演显示这次震源持续时间(-72 s)对于一次这样大小的地震来说显得异乎寻常地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卡拉帕纳地震 长周期震源特征 崩塌模式 断层模式 地震矩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