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澳Flinders山脉北部的热折射和低压变质作用
1
作者 S.D.Mildren m.sandiford 吴春明 《地质科学译丛》 1996年第1期10-13,共4页
南澳Flinders山脉北部,与阿德莱德褶皱带和Painter山构造窗内元古代片麻岩基底不整合面相近的阿德莱德褶皱带下部沉积层序变质作用有关的、异常高的侧向地温梯度,提出了热折射会引发一个独特的区域上广布的与不整合有关的接触变质作用... 南澳Flinders山脉北部,与阿德莱德褶皱带和Painter山构造窗内元古代片麻岩基底不整合面相近的阿德莱德褶皱带下部沉积层序变质作用有关的、异常高的侧向地温梯度,提出了热折射会引发一个独特的区域上广布的与不整合有关的接触变质作用的可能性。应用与Painter山褶皱基底-盖层接触面形态相一致的简单几何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揭示了变质作用反映热传导和生热过程的侧向变化存在的可能性。提供的热模型表明,用热传导和生热值的典型值,说明热折射至多提供了1/3~1/2所观察到的变质所需能量。由热折射机制“聚焦”形成的高温流体流的额外对流热可能为基底-盖层接触面附近的侧向地温梯度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递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热折射 Flinders山脉
下载PDF
南澳洛夫蒂山脉东部高温低压变质作用的起因和结果
2
作者 m.sandiford 吴春明 《地质科学译丛》 1996年第2期9-13,共5页
洛夫蒂山脉东部含红柱石和矽线石变泥质岩保存了反映聚敛变形期矿物平衡的证据;变质温度约550~600℃,压力为300~500 MPa;纤状矽线石首次出现的地方(即纤状矽线石出现的等变线)侧向地温梯度峰值为10℃/km。变质历史的高温段似乎是等压... 洛夫蒂山脉东部含红柱石和矽线石变泥质岩保存了反映聚敛变形期矿物平衡的证据;变质温度约550~600℃,压力为300~500 MPa;纤状矽线石首次出现的地方(即纤状矽线石出现的等变线)侧向地温梯度峰值为10℃/km。变质历史的高温段似乎是等压的。所推测的等变线几何形态明显形成于变形期,这说明变形持续时间大约为0.3_(0.3)^(+0.7)Ma。这些因素说明,同峰期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扰动基本来自岩石圈内局部的热对流。由峰期变质所达的温度、聚敛变形和侵入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可推断:至少在现在所暴露的地壳层次上,有花岗质岩浆的热对流。明显短暂的变形期说明,变形是由岩浆热上升时岩石圈热弱化所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下载PDF
Ballarat板岩带变质沉积岩的劈理形成与体积变化
3
作者 H.M.Waldron m.sandiford 李智陵 《地质科学译丛》 1989年第4期21-27,33,共8页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Ballarat板岩带的砂屑岩,有发育完好的分异或间隔劈理,它由层状硅酸盐域与富石英域交替组成(分别称P域和Q域)。据各域的显微构造和化学研究分别得到的应变分析说明,P-Q组构的形成与溶液迁移的平面应变变形有关,这种变形...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Ballarat板岩带的砂屑岩,有发育完好的分异或间隔劈理,它由层状硅酸盐域与富石英域交替组成(分别称P域和Q域)。据各域的显微构造和化学研究分别得到的应变分析说明,P-Q组构的形成与溶液迁移的平面应变变形有关,这种变形在P域中的主有限缩短是相邻Q域缩短的两倍。P与Q两域中普遍发育的石英-钠长石-绿泥石附生现象说明,有限伸长显著,同构造黄铁矿变斑晶周围发育的压力影的有限伸长在100%以上.这种分析与已知体积恒等变形相符合,因此手标本尺度上物质总量无增减。这些观察符合于在静态流体中通过扩散使溶液迁移大至几厘米,并不需要,但不完全排除,早先研究中提出的劈理形成时有贯穿板岩带的大规模对流式流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岩带 变质沉积岩 劈理 砂屑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