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滑坡量大于造山作用生长量
1
作者 R.N.Parker A.L.Densmore +7 位作者 N.J.Rosser m.de michele Yong Li Runqiu Huang S.Whadcoat D.N.Petley 许冲 邓罡 《世界地震译丛》 2014年第1期51-59,共9页
浅源地震是山区地壳抬升的主要驱动力(Avouac,2008)。然而,浅源大地震也触发大范围的同震滑坡,造成显著、但在空间上不均匀的侵蚀(Keefer,1994;Malamud et al,2004;Larsen et al,2010)。因此地壳抬升与同震滑坡的分布及规... 浅源地震是山区地壳抬升的主要驱动力(Avouac,2008)。然而,浅源大地震也触发大范围的同震滑坡,造成显著、但在空间上不均匀的侵蚀(Keefer,1994;Malamud et al,2004;Larsen et al,2010)。因此地壳抬升与同震滑坡的分布及规模间的相互作用就引发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大地震及其相关的滑坡是创生还是消毁了山区地形。2008年中国四川Mw7.9汶川地震触发了超过56000处滑坡(Dai et al,2011),其空间分布仅仅部分与构造变形样式有关(Shen et al,2009)。通过将滑坡面积一体积标度关系(Larsen et al,2010;Guzzetti et al,2009)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我们仔细检查了造山方量的潜在变化。我们估计,同震滑坡产生了约5~15km^3的可侵蚀物质,大于2.6±1.2km^3(deMichele et al,2010)的同震地壳抬升净方量。这种差异表明,在可能的2000-4000年的地震复发周期中(Shen et al,2009),即使只有小部分滑坡物质从造山带中运移走,汶川地震也会在龙门山导致物质净亏损。我们的结果对长期以来广泛持有的大倾滑或走滑地震能造山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希望引起对同震滑移、滑坡量与地形生成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思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造山作用 滑坡 汶川 生长量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侵蚀物质 地壳抬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