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
1
作者 郭新 郭松 +5 位作者 邓雅诗 马朝阳 王安伟 于亚晴 张秀华 李在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1732,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等17项种实性状及种子发芽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揭示种实性状、发芽能力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个种源间各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其中乐业种源种形系数最大(1.44),凤山的种子含水量最高(43.90%)。17项测定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02%~103.72%,其中发芽势变异系数最大,平均发芽速度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种形系数、种子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发芽指数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种形系数越大,种子越狭长、种子含水量越高,发芽能力越强;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分别呈正、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110%。聚类分析得出,种子长度和直径较长、发芽率较低的田林、环江、乐业和独山归为一个类群,种子长度和直径较短、发芽率较高的凤山单独为一类群。供试种源中,乐业种源综合得分最高,田林次之。【结论】掌叶木种实的表型性状和发芽能力种源差异明显,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种实性状与发芽能力受海拔、年降水的协同选择作用,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综合评价表明,乐业种源在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表现最优,可作为潜在的优良种源进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种质资源 种实性状 种子发芽能力 种源差异
下载PDF
不同水稻基因型优良食味品质的氮素调控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12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金霞 刘经纬 张瑞平 王蕊 张栩 李习军 王玲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4-1612,共9页
【目的】明确稻米食味品质与氮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关系,筛选优良食味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方法】以近几年沿黄地区培育的优良粳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 【目的】明确稻米食味品质与氮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关系,筛选优良食味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方法】以近几年沿黄地区培育的优良粳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食味值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存在较大差异,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不施氮肥处理食味值较高平均达83.9;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施氮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r=0.998^(**))。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新稻89、新科稻31为代表的优良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普遍表现为外观品质好,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最高达56.44 kg/kg。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利用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相关,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正相关。说明在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水平下,稻米食味品质提高,外观品质下降。【结论】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作为优质氮高效食味米育种重要的评价指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能更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外观品质及水稻产量水平;优质氮高效(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高产氮高效(高氮肥利用效率)分别可作为水稻优良食味米育种和高产育种的重要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优良食味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肥利用率 品质
下载PDF
利用R语言GGE双标图进行黄淮海区玉米新组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佩 张培风 +9 位作者 张玉红 周联东 李栋 王蕊 王文洁 张瑞平 李祥 马朝阳 李合顺 王学军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85-90,共6页
以20个玉米新组合为试验材料,利用R语言GGE双标图对不同地点的产量和籽粒含水量结合组合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PB种质组配出的杂交组合P128×B7,在各个地点的平均产量比对照郑单958高13.0%,增减点数为7增1减,为丰产性... 以20个玉米新组合为试验材料,利用R语言GGE双标图对不同地点的产量和籽粒含水量结合组合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PB种质组配出的杂交组合P128×B7,在各个地点的平均产量比对照郑单958高13.0%,增减点数为7增1减,为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组合。属于Reid×塘四平头杂种优势模式的杂交组合有9个,其在不同地点收获期的籽粒含水量均相对较高,其中,组合1785×F20、T1746×Y20、T1728×B5346平均产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1785×F20还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美系群体选系×塘四平头杂种优势模式的组合R198×H138、R1×B072、R36×B627、R1181×B8923和R1929×L957,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籽粒含水量相对较低。综合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驻马店、荥阳、周口是本试验中最好的试验点,既有很好代表性又有很强的鉴别力;鹤壁是比较理想的试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类群 R语言 GGE双标图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
4
作者 孙佩 任帅 +9 位作者 张培风 张玉红 王蕊 王文洁 张瑞平 李祥 马朝阳 李合顺 王学军 周联东 《中国种业》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1号芯片对新科910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4167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1号芯片对新科910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4167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母本K381为改良瑞德类群,父本H865为塘四平头类群,新科910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改良瑞德×塘四平头,这为新科910双亲的后续改良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杂交组配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科910 SNP标记 类群划分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划分玉米地方种质杂种优势类群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培风 任帅 +7 位作者 孙佩 王蕊 张瑞平 王文洁 马朝阳 李合顺 王学军 周联东 《中国种业》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利用1021个SNP标记对20份参照物和100份地方种质资源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1个SNP标记在供试材料中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5,杂合率在0~29.3%之间,平均杂合率为2.5%;缺失率在0~19.4%之间,平均缺失率为1.7%。120份地方... 利用1021个SNP标记对20份参照物和100份地方种质资源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1个SNP标记在供试材料中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5,杂合率在0~29.3%之间,平均杂合率为2.5%;缺失率在0~19.4%之间,平均缺失率为1.7%。120份地方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453~0.653。根据遗传距离信息,通过NJ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20份地方种质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划群结果和系谱来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0份河南地方种质全部聚为一类,被划分为黄源群,表明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遗传背景相同,亲缘关系较近,纯合度较高。其中遗传距离最小的2个地方种质资源是短腿玉米和黄马牙,纯合度较高,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10。研究结果可作为杂优模式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NP标记 类群划分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P350萃取分离稀土草酸沉淀母液中草酸和盐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朝扬 谭海翔 +4 位作者 姚骥 黄静 虞萍 孙立贤 胡振光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8年第6期30-33,74,共5页
以稀土草酸沉淀母液为原料,用P350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对原料中的草酸和盐酸进行萃取分离研究。试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级数、原料中草酸和盐酸的浓度对萃取草酸的影响;研究了反萃相比、反萃级数对反萃草酸的影响... 以稀土草酸沉淀母液为原料,用P350作为萃取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对原料中的草酸和盐酸进行萃取分离研究。试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相比、萃取级数、原料中草酸和盐酸的浓度对萃取草酸的影响;研究了反萃相比、反萃级数对反萃草酸的影响。以纯水为反萃剂,进行了12级的分馏萃取试验,萃取段和反萃取各为6级,O∶A比分别为2∶1和5∶1,回收的草酸溶液浓度为22. 39g/L,草酸的萃取率为95. 6%,反萃率为82. 8%,草酸的总回收率为8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50 萃取 草酸 盐酸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艳霞 刘玉清 +1 位作者 马朝阳 孙平鸽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升高,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下载PDF
苦杏仁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张琳玉 黄佳豪 +5 位作者 李鑫 马朝阳 王吉 王湘林 李荣芳 文利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1年第1期50-55,58,共7页
通过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苦杏仁粉,评价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苦杏仁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及最适添加量,为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 通过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苦杏仁粉,评价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苦杏仁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及最适添加量,为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将1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全价饲料,低剂量组(L组)饲喂含4.5 g/kg苦杏仁粉的基础全价饲料,中剂量组(M组)饲喂含9 g/kg苦杏仁粉的基础全价饲料,高剂量组(H组)饲喂含17 g/kg苦杏仁粉的基础全价饲料,试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H组肉鸡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而L组、M组肉鸡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放置24 h和48 h后,H组肌肉肉色显著降低(P<0.05),肌肉剪切力极显著增加(P<0.01);L组胸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M组、L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苦杏仁粉均增强肉鸡肝脏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P<0.05)。试验说明,饲料中添加的低剂量(4.5 g/kg)和中剂量(9 g/kg)苦杏仁粉均可改善肉鸡肉品质和增强肝脏抗氧化性能,其中以添加9 g/kg苦杏仁的效果最佳。而添加高剂量(17 g/kg)的苦杏仁粉虽能增强肉鸡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但会导致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朝阳 王广原 《建筑技术开发》 2018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建设工程,若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进行建设,须保证该工程开展的安全性,需要利用新型的测量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测绘,这样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促使基坑工程能得到更加安全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对基坑的扫描技... 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建设工程,若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进行建设,须保证该工程开展的安全性,需要利用新型的测量技术对工程数据进行测绘,这样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促使基坑工程能得到更加安全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对基坑的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可应用更高水准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程测绘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保证基坑工程能实现安全和有效的建设。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分析,并探究该技术在基坑中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可让该项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技术监测
下载PDF
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朝阳 段丽红 张伟萍 《临床研究》 2019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参照组给予容量复苏治... 目的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参照组给予容量复苏治疗,研究组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比较两组APACHE II评分、血清IL-6、TNF-a水平、MODS评分。结果两组APACHE II评分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ODS评分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纳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健康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Fabrication,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Zr4+ Doped Ba(Mg, Ta) O3 Transparent Ceramics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11
作者 WEN Zi-Cheng ma chao-yang +1 位作者 ZHAO Chong CAO Yong-G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941-946,共6页
Novel transparent ceramics of Zr4+ doped Ba(Mg,Ta)O3(BMT)with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of 2.037 at 587.56 nm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reaction sintering method.To make it transparen... Novel transparent ceramics of Zr4+ doped Ba(Mg,Ta)O3(BMT)with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of 2.037 at 587.56 nm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via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reaction sintering method.To make it transparent,the pure cubic Ba(Zr,Mg,Ta)O3 phases(BZMT)were realized in advance by skillfully modulating the lattice structure of BMT from trigonal symmetric to cubic symmetric through doping Zr4+ into the lattice of BMT crystal.Highly optical transmittance of 74% at 650 n,,which hit the upper limit of the theory,was achieved for BZMT.Both abbe number of 23.4 and the bandgap Eg of 3.22 eV have been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ZMT TRANSPARENT CERAMICS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Alzheimer’s Disease: Evidence from Neuroimaging Studies 被引量:22
12
作者 YU Chao-chao ma chao-yang +4 位作者 WANG Hua KONG Li-hong ZHAO Yan SHEN Feng WU Mia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31-640,共10页
As 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ages, the preval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ncreas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promising medications have been unsatisfactory.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eating de... As 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ages, the preval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ncreas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promising medications have been unsatisfactory.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eating dementia, but lack of evidence from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valid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as well as its lack of clear underlying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its limite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brain ima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have been used to assess brain responses to acupuncture in a dynamic, visual, and objective way. These technique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explore neurological mechanisms of responses to acupuncture in AD and provide neuroimaging evidence as well as starting points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brain imaging evidence that explain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AD and analyzes brain responses to acupuncture at cognitive-related acupoints [Baihui (GV 20), Shenmen (HT 7), Zusanli (ST 36), Neiguan (PC 6), and Taixi (KI 3)] from perspectives of acupoint specificity and acupoint combinations. Key issues and directions to consider in future studies are also put forward. This review shoul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brain imaging studies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in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response ACUPOINT SPECIFICITY NEUROIMAGING
原文传递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YIG Polycrystalline Ceramics Fabricated by Tape-casting Method 被引量:1
13
作者 ZHAO Chong YE Wang-Gui +7 位作者 LI Ying-Kui SHEN Xiao-Fei CAO Zhi-Jun CAO Zhi-Quan WEN Zi-Cheng YUAN Xuan-Yi ma chao-yang CAO Yong-G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892-900,839,共10页
Pure phase Y_(3)Fe_(5)O_(12)(YIG)ceramic w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tape-casting forming process and one-step solid-state sintering method.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densifica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183.81 kJ/mol.P... Pure phase Y_(3)Fe_(5)O_(12)(YIG)ceramic w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tape-casting forming process and one-step solid-state sintering method.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densifica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183.81 kJ/mol.Pure YIG ceramic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as high as 99.8%was fabricated.The existence of O vacancy and Fe^(2+)ions was determined by XPS and EPR spectra.The RT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was measured to be 28.2 emu/g,and the hysteresis loss was calculated to be smaller than 10 mJ/kg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30~360 K and be as high as 238.8 mJ/kg at 30 K.The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tanδ_(ε)was nearly zero at 6~7 GHz and 11~12 GHz.For complex permeability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5~18 GHz,the magnetic loss tangent tanδ_(μ)fluctuated at around zero.Therefore,the low values of tanδ_(ε)and tanδ_(μ)indicate that it is a low loss ceram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G ceramic tape-casting MICROWAVE hysteresis loss magnetodielectric ceramic
原文传递
心境障碍患者药物临床试验参与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佳 冯媛 +8 位作者 丰雷 胡昌清 杨蕊 肖乐 陈旭 田腾飞 杨洁 马朝阳 王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2-1594,共3页
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心境障碍患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等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1338份。阅读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后,愿意参加者283例... 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心境障碍患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等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1338份。阅读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后,愿意参加者283例(21.15%),视情况而定者557例(41.63%),不愿意者498例(37.22%)。愿意参加的原因中"出于对医师的信任"比例最高(愿意者56.47%,视情况而定者63.55%);参加临床试验最关心的事情均主要是"药物是否安全"(愿意者73.21%,视情况而定者88.67%)及"治疗是否有效"(愿意者70.36%,视情况而定者74.59%);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原因中比例最高者均为"担心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视情况而定者74.95%,不愿意者73.48%)。心境障碍患者愿意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比例不高,可以针对被调查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进一步解决当前药物临床试验招募困难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 药物临床试验 参与意愿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